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18℃、22℃、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d、19.5d和12.5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d、16d和9d。成虫具趋光性,羽化高峰为9:00~10:00,8:00~10:30和15:00~18:00为取食时间,多数成虫只交配1次,交尾高峰为19:30~22:30,产卵高峰为16:00~18:30,产卵开始后约20d达产卵高峰期,卵聚产。初孵幼虫具群聚性和负趋光性,幼虫成熟后具趋光性.跳跃能力极强。老熟幼虫经1~2d预蛹期后化蛹,湿度以60%-70%为宜。  相似文献   

2.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黄斑露尾(虫甲)的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及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相关;成虫产卵前期发育速率与温度呈“S”形曲线关系。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和成虫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3,10.2,12.1,11.5,17.6℃和19.6,124.9,22.9,81.5,20.2日度;全世代分别为11.8℃和279.6日度。在35℃时,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即受抑制,当40,45和50℃时,各虫态100%致死时间分别为48,24和6h;0℃时其幼虫、预蛹、蛹和成虫100%致死时间分别为5,15,0.75和10d.  相似文献   

3.
产虫茶昆虫——米缟螟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叶海棠作饲料,研究了产虫茶昆虫-米缟螟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依次为:卵17.8℃,93.8日度;幼虫9.3℃,1218.9日度;蛹122.℃,212.6日度;成虫产卵前期21.7℃,9.0日度。当温度达到35℃时,卵、幼虫、蛹都不能存活,当湿度低于55%,幼虫不发育,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4.
用三叶海棠作饲料,研究了产虫茶昆虫-米缟螟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依次为:卵17.8℃,93.8日度;幼虫9.3℃,1218.9日度;蛹12.2℃,212.6日度;成虫产卵前期21.7℃,9.0日度。当温度达到35℃时,卵、幼虫、蛹都不能存活,当湿度低于55%时,幼虫不发育,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5.
双带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双带夜蛾Naranga aenescens Moored在实验室条件和稻田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起点和温度和有效积温。在18-34℃范围内设置6个温度处理对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18-32℃之间的发育历期和温度均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0,9.23,12.02,12.26℃,有效积温分别为60.07,348.54,91.92,29.29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7℃,有效积温为558.36日度。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微小花蝽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微小花蝽的发育速率加快,成虫寿命缩短,在25℃下的世代存活率最高。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虫的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3.6℃,有效积温为1=55.15日.度;若虫期发育起点温度为8.0℃,有效积温为270.1日.度。组建了25℃和30℃两种温度下的该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报道了不同温度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斜纹夜蛾分别在33℃、30℃,28℃,25℃,23℃,21.5℃和16.5℃恒温条件下饲养,从卵至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2.07,25.41,28.27,34.57,40.64,45.69和91.40d;卵、幼虫、蛹及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01℃,9.34℃,13.53℃和11.16℃;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分别为49.97日度,301.23日度,130.06日度和479.43日度。  相似文献   

8.
室内条件下,22℃,L:D=16:8;RH:60%-80%.,棉蚜茧蜂[Lysiphlebia (Ashmead)]个体发育历经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1个世代需12.5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06℃,完成一个世代需有效积温为176.95日度。发育过程中,温度、光照、湿度三因子起决定性的作用。交配后莳雌蜂产两性后代,未交配雌蜂营产雄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9.
经2a饲养观察,柑桔锈螨在不同温度下完成1世代的历期为:21.55℃为16.64d,25.17℃为12.29d,28.93℃为9.04d,29.05℃为8.27d,30.85℃为8.10d。世代历期T=13.85+133.56V,发育起点已度卵为1.2.14℃,幼若螨为11.58℃,成螨为11.49℃。有效积温卵为64.24日度,幼若螨为64.14日度,成螨为114.00日度。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观察斜纹在蛾侧沟茧蜂羽化、交配、产卵寄生等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该蜂发育与温度关系.并应用均匀设计方法测定了该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比率,旨在为该蜂的保护利用及产业化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产卵高峰多在羽化后2—3d,大多数蜂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卵,少数可产2粒,偶见产卵3粒,但最终只发育成1头成熟幼虫;(2).侧沟茧蜂与斜纹在蛾1—4龄幼虫共存时,偏爱寄生1龄末至2龄幼虫,对1龄末至2龄,3龄和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737,0.3210,0.2046;(3).3龄初幼虫被寄生后,与未被寄生的幼虫比较,4龄幼虫历期显著延长,食量显著下降,且不能发育到5龄幼虫;(4).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可用线性日度模型、Stinner模型和Logistic模型较好地拟合,其中以Stinner模型拟合精度最高:(5).侧沟茧蜂卵、幼虫、茧和卵—成虫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06℃、7.766℃、10.1%℃和9.683℃,有效积温分别为28.864、109.245、89.360、217.915日度,发育速率最快温度分别为34.55℃、30.41℃、32.33℃和32.78℃。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水稻负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为14±0.5℃、18±0.5℃、22±0.5℃、26±0.5℃和30±0.5℃,光周期为14L:10D,相对湿度为85%条件下,研究了水稻负泥虫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水稻负泥虫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9、7.20和7.23℃,有效积温分别为53.01、118.31和122.36日.度。建立了发育速度、发育历期的理论模型,同时得到水稻负泥虫各个虫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斑缘豆粉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自然温度和恒定温度梯度下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幼虫期营养积累情况均有一定影响。在20,25,30℃条件下,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35℃时斑缘豆粉蝶高龄幼虫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20~30℃,蛹质量与温度呈正相关;斑缘豆粉蝶完成个体生长发育所需的积温为381.29(d.℃)。其中,卵发育的有效积温为36.57(d.℃),幼虫发育的有效积温为249.44(d.℃),蛹发育的有效积温为95.28(d.℃)。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温度对六斑异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在15、20、25和28 ℃条件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存活率及幼虫体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六斑异瓢虫在15~28 ℃的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六斑异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模型拟合度较高,P值均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对1~3龄幼虫体长无显著性差异;4龄时,15 ℃下的4龄幼虫体长只有11.48 mm,显著短于其他温度。温度对六斑异瓢虫存活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8 ℃时最低,只有54.53%。综合各指标,适宜六斑异瓢虫生长的环境温度为15~20 ℃,六斑异瓢虫卵、1龄、2龄、3龄、4龄、蛹和总历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4、10.42、11.67、10.21、9.91、10.51、10.37 ℃,有效积温分别为54.49、26.77、19.32、27.35、54.73、73.37、269.77 ℃·d。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温度、湿度对普通钝绥螨 Amblyseius vulgaris Liang et Ke 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为最适温度.25℃下,未成熟期平均发育历期5.16d,成螨寿命34.16d,产卵期21.85d,平均每雌总产卵量45.62粒,种群内禀增长率 r_m=0.259.湿度对螨卵孵化和幼螨成活影响很大,25℃下相对湿度不足43%是限制卵孵化的极限区.  相似文献   

15.
刺桐姬小蜂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21、24、27、30、33℃ 6个恒温条件下观察刺桐姬小蜂(Quadrastihus erythrinae Kim)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蛹以及卵-蛹的发育历期,计算剌桐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0、13.93、15.11、14.4...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在15~30℃范围内,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3℃时各龄历期均延长。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13、4.89、6.77和6.82℃,世代有效积温为488.60日度,世代最大发育速率温度为30.56℃,27℃时叶甲孵化率、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趋势指数均为最大;24~27℃为其最适温区。  相似文献   

17.
李玉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59-7160
[目的]探究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有效防治该虫提供借鉴。[方法]设计18、21、24、27、30℃5个温度处理,对重阳木锦斑蛾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卵、幼虫、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速率与温度成直线关系。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61、8.07、5.39℃,有效积温分别为74.66、517.24、316.13日度。在上海地区1年可发生4代。[结论]为准确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重阳木锦斑蛾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色软蚧蚜小蜂在 1 8~ 30℃的室内试验温度范围内 ,各发育阶段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发育速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8.40℃和 45 6.0 9日度。  相似文献   

19.
瓜叶菊上美洲斑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蛹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植物为宁夏西夏区甜菜所温室大棚种植生长良好的瓜叶菊、黄瓜、翠菊、豌豆等。供试昆虫是用上述大棚种植瓜叶菊在实验室饲养的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恒温条件下饲养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innaeus以研究其生长发育。结果表明,金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2℃、9.11℃和8.95℃,有效积温分别为79.39d.℃、297.99 d.℃和182.47 d.℃;16℃条件下蛹滞育。9月份起室内常温条件下金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98±1.04)d、(21.84±2.67)d和(22.52±12.52)d;孵化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为66.13%、55.28%和95.59%;绿色蛹占91.18%,明显高于褐色蛹;蛹质量(1.05±0.16)g,成虫性比(♀/♂)为0.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