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浙江省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建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23-10125
利用温岭市1996~2006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温岭市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温岭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年来,温岭市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耕地资源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太平街道和石塘镇耕地相对变化率较大,是温岭市耕地减少的主要集中区。造成温岭市耕地资源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等。  相似文献   

2.
王晓  夏斌  方元  谢学宁  刘保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01-10602
利用1988—2004年耕地及相关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诊断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人文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耕地与驱动因子之间的综合定量规律。分析耕地的驱动机制,对今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进一步减少、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8—2003年耕地及相关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定量分析探讨了皖江地区近20余年来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及空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诊断出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加强耕地动态变化研究,分析耕地数量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对今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控制耕地进一步减少、保持耕地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乾  王海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3):164-166,170
利用四川省各地、市近12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耕地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方面,宏观分析了四川省耕地时空动态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动态、人口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四川省耕地变化的3类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耕地利用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驱动力研究则是耕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在分析其耕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影响滁州市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验证。研究表明,影响滁州市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与政策等。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阴、涟水2000~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耕地数量变化入手,比较分析了两县市耕地动态变化的规律,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定量研究了两者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比较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耕地变化驱动因子的异同,以期为因地制宜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浙江省各地、市近20年耕地统计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浙江省耕地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方面宏观分析了浙江省耕地的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和规律.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地诊断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动态、人口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浙江省耕地变化的3类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8.
耕地的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丘陵山区咸安区的统计资料对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咸安区耕地资源近10年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49~1963年耕地面积迅速扩大,1963~2000年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人口、经济等因素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丘陵山区耕地资源的保护应控制人口、限制经济因素特别是城市化对耕地的占用。该成果为进一步研究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打下基础,为合理地利用耕地和保护耕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肖丹  蔡承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33-7335
利用1983~2008年贵州省长序列耕地统计数据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趋势,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耕地数量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资源数量的突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呈平缓递减趋势;土地利用率、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化肥、农药施用量也逐年增加,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农村人口数、城市化水平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动的驱动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以促进贵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赤旦多杰  淡乐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41-17643
利用多元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偏相关分析对青海湖地区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研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该区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各县驱动因子的差异进行比较。为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6—2005年宁夏国土部门的统计数据,对宁夏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反映出近10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推进,宁夏耕地面积存在下降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社会经济综合作用、农业发展和退耕还林三大因素是影响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三个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
岳阳市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岳阳市1998-2005年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揭示岳阳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建立的驱动因子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岳阳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归纳为人口增长、社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因素,并建立了耕地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岳阳市加强耕地保护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强妮  陈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271-1274
为揭示张掖市耕地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根据张掖市1997~2005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张掖市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得出,张掖市的耕地变化受经济、人口及农耕业现代化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永州市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湖南省永州市1996-2005年耕地数量变化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永州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建立的驱动因子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永州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归纳为农业人口减少、社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提出永州市加强耕地保护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姚涛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9):229-232
介绍了1980-2011年陕西省耕地面积的变化态势,对影响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指出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化受政策因素和社会-经济-农业系统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政策因素一方面在促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当中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另一方面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红线,又通过政策因素来抑制耕地过快和非理性减少;社会系统因素中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经济系统因素中耕地面积的变化是由投资、外延扩张以及农业经济调整引致的;农业系统因素主要是通过农业科技要素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在实证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区域耕地动态平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1978~2010年的统计资料,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哈密地区耕地数量变化趋势区域差异及驱动力。结果显示:从改革开放以来哈密耕地变化过程分3个阶段:①1978~1986年,全哈密地区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②1986~2006年,全哈密地区耕地面积变化波动比较多,总体增长趋势;③2008年达到了最高值87 090 hm2,2008年以来耕地面积变化不大。哈密地区耕地空间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哈密市耕地面积不断增加,1978~1994、1995~2010年2个阶段耕地动态度K2>K1。哈密耕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  相似文献   

17.
杨洪鉴  王文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21-1723,1743
以胶州市为研究对象,根据1998和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叠加方法,分析了胶州市1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并从人口、交通、政策和经济4个方面对胶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胶州市耕地、园地呈减少趋势,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的减少和城镇工矿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转化为耕地、其他农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人口、交通、政策和经济等人为驱动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间序列法、耕地动态度模型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1997~2005年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导致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类型变化以旱地的变化最为明显,而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变化面积处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除了受人口和经济增长影响外,非农建设、生态退耕、自然灾毁、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等驱动因子对耕地变化也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其中,生态退耕因子是导致耕地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因子,而土地开发因子是耕地增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55年来策勒绿洲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的变化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耕地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有助于宏观调控耕地动态.研究利用策勒绿洲1949~2004年长序列耕地统计以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 分析了策勒绿洲55年来耕地变化总体趋势,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影响耕地变化的经济、社会等主要因素,对策勒绿洲55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绿洲耕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持续减少,而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压力、农业科技进步是引起策勒绿洲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