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农科人才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六大行政区的8所博士院校、7所硕士院校、7所本科院校和6所专科院校农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率的调查分析,认为农科博士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专科毕业生最低;同时我国农科人才在就业层次分布上呈现逐渐下移趋势,在就业行业分布上,到企业就业的农科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多,比重也越来越大。通过对六大行政区的424家涉衣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认为用人单位对我国农科人才评价总体较好,但企业的评价要低于机关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2.
农科研究生在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农科研究生充分就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农科研究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存在着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滞后、农科研究生面向农村和基层就业有障碍、导师对农科研究生就业发挥作用不够、农科研究生自身定位不够明确等问题。实现农科研究生充分就业的政策建议主要为:及时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鼓励与支持毕业研究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32-135
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农科类研究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就业问题尤为严峻。本文通过对农科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农科类研究生就业质量较低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改变途径,以期达到拓宽农科类院校就业途径,提高农科类研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农科研究生的就业陷入了困境,就业难的直接后果是招生难,农科研究生生源质量开始下降,进而影响到了培养合格的农业人才。科学认识农科研究生的就业现状,剖析其存在就业难的原因,对症下药,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解决我国农科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某重点大学近4年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现状的了解,分析了毕业研究生流向失衡的原因所在,从而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机制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蔡春芳  李义  吴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10-4612
以苏州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培养为例,探讨了农科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农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的主要对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要加强调研,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要在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心智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通过优化科研能力培养平台,搭建实践技能训练平台,创建综合素质锻炼平台,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而促进毕业生就业。2009~2011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7.
科研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自我效能感分别影响研究生在科研及就业方面的自我认可程度,进而影响其在科研和就业活动中的表现。经对沈阳农业大学300名硕士研究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农科研究生在科研和就业自我效能感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农科女研究生科研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自我效能感与其他学科女研究生之间显著均不差异。基于此分析,建议社会消除对农业院校学生的偏见;高校正确引导农科女研究生在科研和就业方面树立信心;农科女研究生自身要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农科大学生作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和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考研动因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内、外部两个层面对农业院校农科在读硕士研究生的考研动因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包括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偏好等在内的影响农科大学生考研的十大动因,对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四川农业大学农科本科人才就业情况和四川省农业系统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新兴岗位预测,综合分析了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与学校人才培养情况,认为四川农业发展是农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保证,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关键,从政府管理、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提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服务"三农"的建议,对农科本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农科本科教育科学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邓勿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8):227-229
农科大学生面对严重的就业形势,存在着"学农不择农"的就业偏向,这就造成农科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矛盾。通过对农科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和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我国农业和基层发展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以探求影响学生择业偏向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做好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余慧  傅琼 《河南农业》2023,(15):9-10
近年来,疫情影响叠加世界局势动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存在。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农科类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分析了农科类研究生的就业现状,阐述了影响农科类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深化研究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的就业与创业情况,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多数对就业前景不太看好,但农科类研究生对就业前景较社科类研究生看好;大多数研究生认为"自身能力与经验、技术不足"是就业面临的最大障碍;研究生在校期间最想获得的就业指导项目是就业信息指导,其他依次为就业心理辅导,创业辅导,职业知识指导,择业方法与技巧指导等;研究生对创业并不是非常看好,原因可能是我国政府及学校在研究生创业方面引导、支持力度还不够,研究生自身能力和风险承受力有限等等。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就业和创业,研究生自身需要提高能力和素质,校企需要进一步拓宽产学研合作领域,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242-24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而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更难。从社会环境、高校方面、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个人四个维度,提出具体的能够促进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农科人才培养现状、农科人才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分析研究,认为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社会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应协同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我国农科人才培养工作。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给予高等农业教育政策支持;高等农业院校应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建立长效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选取湖南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全体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研究了农药学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单位与就业地区的选择、在读研究生的求职意向和就业心态。结果表明,湖南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毕业研究生选择高校作为首要的就业单位,其次将就业单位选择在科研院所和大型农药公司,主要的就业地区集中在湖南省的省会长沙市或者工作环境和待遇较好的沿海一线城市或者其他经济水平较发达的中部省份;当前本专业在读研究生对就业的认识:普遍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不明朗的条件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求职思路先就业后择业,就业地区多样化,薪资期望值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存在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结合安徽农业大学采用的具有农科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总结了提高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经验。从拓宽选拔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研究教学;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探索新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通过系统改革,有效提高了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研究生一直是备受推崇的稀缺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开始遭遇就业难题,其中农科类研究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从近年的就业数据上看,研究生就业率并不悲观,但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就业层次、就业满意度却明显下降。该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进行研究生就业质量问题研究可知,开展就业帮扶政策、打造深层次的就业平台,从而达到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与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剖析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由于受研究生供需关系变化、用人单位人才消费观念变化、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就业压力和前几年相比明显加重。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选取国内2015年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1000名的9所农林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分析样本,分别从毕业生结构组成、就业率、就业行业分布、单位性质、就业地域等方面着手,对当前农林院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就从中发现的问题和可行性对策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南疆地区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南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针对南疆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与当地用人单位人才现状,从四个部分构建了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指标体系;对研究生的入学、培养过程、毕业三个环节进行评价权重指标的建立,并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给出了评价的权重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