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部分晚造超级稻品种特征特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桂林市超级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筛选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和熟期适宜的晚造超级稻新品种,对丰源优299、金优299、天优998等5个超级稻品种进行插秧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丰源优299表现最好,单产达496.0kg/667m^2,增产8.1%;其次是金优299,单产达487.8kg/667m^2,增产6.3%;其他组合(品种)作连作晚造种植,表现生育期偏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培育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广的早晚兼用型超级稻,为广西水稻的高产、稳产及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方法]2004年以自选育的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桂科-2S与广亲和强恢复系桂恢582配组后,2005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早造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其综合表现进行观察.[结果]桂两优2号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生育期早造121 d、晚造116 d左右,每穗平均粒数160粒左右,结实率88%,千粒重22.0 g.2005年早造品比试验,桂两优2号平均产量为8797.5 kg/ha,比对照特优63增产6.30%;2006、2007年参加广西桂南稻作区早造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646.0、8281.5和8389.5 kg/ha,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产9.17%、8.44%和8.10%.2007年早稻在玉林市陆川县百亩高产示范种植桂两优2号,高、中、低产田平均产量为11110.2 kg/ha;2012年早、晚稻在玉林市陆川县的百亩连片双季超级稻丰产示范试验中,早晚稻总产量为21380.1 kg/ha,平均为10690.1 kg/ha.[结论]桂两优2号是广西育成的第一个本土超级稻品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适宜在广西桂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广西桂中、桂北稻作区作一季早稻或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特别是高淀粉型新品种),为提高广西甘薯良种覆盖率、推动甘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品种支撑.[方法]2010~2011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区试广西试点对9个甘薯新品种进行试验,测定甘薯鲜重、干重、品质等.[结果]9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3个,依次为泉薯10号、金薯2号和福薯21,其中泉薯10号产量名列第一(41006.3 kg/ha),比对照增产60.4%;干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6个,依次是金薯2号、泉薯10号、桂粉3号、莆薯16号、广薯205、龙薯14,其中金薯2号产量最高(9797.8 kg/ha),比对照增产45.3%.莆薯16号的干物率最高,为34.85%;桂粉3号的熟食味最好,评分为87.5分.[结论]高淀粉品种桂粉3号、广薯205、龙薯14及其他类型品种泉薯10号、金薯2号和福薯21等综合表现较好,适于在广西全区或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培育杂交节水抗旱稻,为水稻的高产、稳产提供品种选择.[方法]利用节水抗旱不育系沪旱11A与抗旱恢复系旱恢3号进行配组选育获得旱优113号,2007年在广西、上海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并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及抗旱性鉴定;2010~2011年在广西、四川、湖北、上海等地不同生态区域进行示范试验,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结果]旱优113号熟期适宜,株叶型适中,分蘖力中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后期青秆黄熟,转色极好;有效穗270.0万/ha,每穗粒数162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8.0g.旱优113号在广西早稻种植,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旱系数为1.27,抗旱性为3级,属于抗旱.2010年在广西南宁和岑溪两地作早稻种植,产量分别为7653.00和8293.50kg/ha,比特优63(CK)分别增产4.69%和5.71%;2011年在南宁扩大示范种植,产量为8361.00 kg/ha,比特优63(CK)增产7.04%.2012年参加广西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749.00kg/ha,比特优63(CK)增产6.32%.20 1 1年分别在湖北、四川等地种植,产量分别为9513.00、8196.00和6790.50kg/ha,2010~2011年参加上海节水抗旱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222.15 kg/ha,比对照旱优3号平均增产4.51%.2012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旱优1 13号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节水抗旱、高产优质、便于轻型栽培等特点,可在长江流域作中稻和华南大部分地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再生萌芽期耐热性好、再生能力强、产量高、适合于右江河谷“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的再生稻品种,以满足当地农民的种植需求.[方法]以6个再生稻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筛选试验,比较不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除信丰优008和Y两优1号“早稻+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Ⅱ优63(CK),其他4个品种“早稻+再生稻”产量均高于Ⅱ优63,其中中浙优1号、准两优1141和Y两优5867三个品种“早稻+再生稻”产量分别为138896、13836.7和13382.1 kg/ha,分别比Ⅱ优63增产9.60% 、9.19% 、5.60%;深两优5814“早稻+再生稻”产量为12849.6 kg/ha,比Ⅱ优63增产1.40%; Y两优1号和信丰优008“早稻+再生稻”产量分别为11474.2和9979.2 kg/ha,分别比Ⅱ优63减产9.46%和21.25%.[结论]中浙优1号和准两优1141两个品种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下早播再生稻田主选品种;Y两优5867和深两优5814两个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早稻+再生稻+秋种番茄”生产模式下中、迟播再生稻田主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科技》2013,(12):48-48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13年超级稻确认品种有通知》(农办科[2013]9号),由南宁市沃德农作物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广西南宁欧米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籼型两系杂交稻“Y两优087”获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成为继“桂两优2号”、“特优582”之后的广西第三个超级稻品种。该品种2011、2012年经组织区内外专家按照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有关规定进行现场测产验收,梧州市沙头镇和陆川县马坡镇示范点平均亩产分别为722.42kg和738.8kg。  相似文献   

7.
大穗型粳稻新品种(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高产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豫粳6号为对照,对大穗型粳稻新品种新选1号、蒲粳2号、3优32、两优豫101、X65003、郑稻05094、郑选3号、新粳优1号、焦杂粳1号和金稻1008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供试品种中有8个品种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4%~11.2%,其中较对照增产5%以上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郑稻05094(增产11.2%)、焦杂粳1号(增产10.3%)、新粳优1号(增产9.9%)、X65003(增产8.8%)、两优豫101(增产8.7%)、新选1号(增产6.3%);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增高、长势增强、穗长增加、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大幅度增加是大穗型粳稻品种高产的主要因素。[结论]供试的部分品种可代替豫粳6号在黄淮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旱区超级稻再生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应对钦州市秋冬春三季连旱对水稻生产的威胁,在旱区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再生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早稻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Y两优1号、新两优6号;晚稻再生稻的平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为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年均产量以两优培九最高,其次是中浙优1号,其他超级稻品种(组合)的年平均产量也比普通杂交稻(对照)的高。综合各参试超级稻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稻米品质、生长势与再生能力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两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今后钦州市超级稻再生栽培的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9.
高寒山区中稻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合高寒山区中稻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7~2008年在广西三江县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的产量较高,均达到7662.0kg/ha以上,其中以Ⅱ优航1号的产量最高,达8743.5kg/ha,其余依次为Y两优1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Q优6号。从产量构成看,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均可在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但综合参试超级稻品种(组合)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抗病性、稻米品质、生长势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Y两优1号、Ⅱ优航1号4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高寒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0.
“双超”品种搭配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株两优819-丰源优299、株两优819-金优207、株两优819-湘晚籼13号、金优402一丰源优299、金优402-金优207、金优402-湘晚籼13号、创丰一号-丰源优299、创丰一号-金优207、创丰一号-湘晚籼13号共9种不同品种搭配模式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双超品种株两优819-丰源优299产量最高.其余搭配模式中,至少选用了一个超级稻品种的均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超级晚稻新组合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超级晚稻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个超级晚稻新组合(丰源优299、天优998、淦鑫688)与金优桂99的产量、生育期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个超级晚稻新组合较金优桂99产量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且丰源优299>天优998>淦鑫688;全生育期丰源优299为114 d,天优998为119 d,淦鑫688为121 d,分别较CK短4 d,长1 d,长3 d;3个超级晚稻株叶形态好,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好。[结论]丰源优299应列为江西省首推超级晚稻,中迟熟超级晚稻天优998、淦鑫688宜结合早熟早稻茬口合理安排,在晚稻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2009年早造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广西南宁市水稻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步伐,2009年早造以特优63为对照,对14个已通过国家或外省审定的水稻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天优3301、Z优272、泸优5648、特优923、两优036等5个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比对照增产3.03%~9.99%;新香527、德香4103、Q优2号3个品种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较小,为0.07%~1.00%,但米质和综合性状较对照品种好,这8个品种均可在南宁市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引种,其余品种可继续进行种植观察。  相似文献   

13.
超级稻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防城港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超级稻品种,2006年早造引进了7个超级稻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京福优527、Ⅱ优航1号、准两优527三个品种生育性状表现良好,综合抗性好,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20.7%、13.1%和13.0%,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可以进入区域性示范阶段,并可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因京福优527、Ⅱ优航1号两个品种生育期较长,宜作为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宁德市晚稻新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适宜宁德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晚稻新品种,2009年晚季引进特优716、中优85、中浙优1号、宜优673、Ⅱ优810、闽优3301和两优816共7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优85增产显著,表现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适合当地种植,可在当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明永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14-4015
[目的]筛选出适合滁州市生产需要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中稻品种。[方法]以Ⅱ优838为对照品种,对引种的4个中稻新品种中浙优1号、华胜2号、天丰优084、协优982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生育特性、抗性及产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各品种在0.05水平单产区组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显著,5个中稻品种的产量排序是天丰优084>中浙优1号>Ⅱ优838>协优982>华胜2号。天丰优084、中浙优1号的产量分别为9 540.09、497.5 kg/hm2,比对照Ⅱ优838分别增产3.50%、3.04%。[结论]天丰优084和中浙优1号适宜在滁州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特优582在广西不同生态区的生产适应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作为“双超”模式品种在广西的适应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广西6个不同生态点观察分析特优582作早、晚稻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结果]特优582在广西可作早、晚稻种植,生育期适中,在115~138 d之间,适应性较广;由南至北,其生育期相对延长,在桂北因早稻生育期较长及晚稻生育期温度较低而影响其作晚稻种植;早稻产量高于晚稻,最高产量可达10.57t/ha,主要是其结实率高、单位面积颖花量大.[结论]特优582在桂北稻作区宜作早稻或一季稻种植,桂南稻作区可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