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王文彬 《新农村》2013,(11):33-33
利用冬闲田养鱼,既可提高稻田的利用率,又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秋冬闲田养鱼育虾,是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即利用10月中上旬收割水稻后到翌年5~6月的稻田(或池塘式田块),特别是不适宜冬种作物的低洼田块,蓄水养鱼或育虾。鱼虾摄食杂草、害虫,可减少水稻病虫害,提高翌年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3.
巧妙地利用冬闲田养鱼养虾,既可提高稻田的利用率,又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稻田病虫害,节约农药、化肥支出,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等诸多优点,是冬季农民开发现有资源增收的极好途径,值得推广。现将冬闲田养鱼增产增收技巧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巧用冬闲田养鱼增收五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彬 《农家顾问》2010,(10):49-50
利用冬闲田养鱼养虾,既可提高稻田利用率,又可增加经济收入,减少稻田病虫害,节约农药、化肥支出,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等诸多优点,是冬季农民开发现有资源增收的极好途径,值得推广。现将冬闲田养鱼增产增收技巧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柳富荣 《湖南农业》2005,(10):20-20
低洼稻田,一般不宜种植秋冬作物,为有效利用资源,可将这些冬闲低洼田稍加改造用来养一季鱼。实践表明,冬闲田养鱼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减少来年水稻病虫害,降低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促进稻谷增产,是一举多得的创收途径。其主要方法是。  相似文献   

6.
王有智 《云南农业》2002,(11):21-21
稻田养鱼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也是发展势头较好的项目,近年来发展速度快、效益好。正确处理好稻与鱼的关系能帮助稻田养鱼农户提高产量,增加产值。 一、烤田:水稻和鱼类对水量的要求不同,田间水量过多,水层保持时间过长对鱼类生长有利,但对水稻生长不利。中间断水促下控上(主要通过实……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属于淡水养鱼的组成部分,为区别于淡水养鱼,有时将在稻田生产的鱼类简称为“稻鱼”或“田鱼”,是将池塘养鱼技术引用到稻田,利用稻田水体开展稻鱼兼作互养,发挥稻鱼互利作用,夺取稻鱼双丰收的一项生产技术。稻田养鱼是人工的稻鱼共生生态结构,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洼稻田,一般不宜种植秋冬作物,为有效利用资源,可将这些冬闲低洼田稍加改造用来养一季鱼。实践表明,冬闲田养鱼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减少来年水稻病虫害,降低农药、化肥等生产成本,促进稻谷增产,是一举多得的创收途径。其主要方法是: 整田用于养鱼的冬闲田,宜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蓄水性能好的田块。晚稻收割后,将田埂加固、抬高,保证蓄水深80厘米以上。在田的进水口附近挖  相似文献   

9.
李晓辉 《云南农业》2006,(12):18-19
稻田养鱼可以充分利用稻田良好的生态条件作为鱼的生育环境,让其清除稻田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改良土壤,增加水稻产量;同时水稻又为其生长、发育、觅食、栖息提供良好的环境,达到稻鱼互惠互利,实现水稻无公害生产。目前.翠云区的稻田养鱼整体水平正处在从粗放经营、平板式向集约化、高标准方向发展,稻田养鱼的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开发的水平越来越高,增产、增收、富民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 冬闲田养鱼是利用晚稻田里割后至翌年春早稻生长前稻田休闲期养鱼,一般以养成鱼和鱼种为多。冬闲稻田长时间积水,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丰富,还有谷粒、草籽等残留,可成为鱼的好饵料。利用冬闲田养鱼能为池塘、水库培养大规格鱼种;能清除田间杂草,吃掉害虫;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肥料,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头年11月份放养鱼种,到翌年5月收获,一般鲜鱼亩产可在30千克以上。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选择好冬闲田 一般应选择水源丰富、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的冬闲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是一种对稻田资源进行综合运用的养殖技术,有助于促进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在这种养殖体系中,需要养殖户妥善处理好水稻种植和养鱼之间的关系,避免鱼类染上疾病,这也是稻田养鱼的重要难题。因此,本文将专门就稻田养鱼过程中的用药和防病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在促进水稻生长的同时保证鱼类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冬闲田养鱼,可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收入;其成鱼上市于翌年4~5月,正值鲜鱼供应淡季,售价较高;冬闲田养鱼后能为翌年栽植的水稻增加肥料并减少虫害(特别是为害稻桩的钻心虫),从而促进水稻增产.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建冬闲田 在晚稻或中稻收获后7天内把稻田改建成鱼塘.不需翻犁,沿着田边四周开挖边沟,沟深20 ~ 30厘米,宽80~100厘米,挖出的土用来加高加厚田埂.要求田埂高1米,宽30厘米.设置进、出水口,加设拦鱼铁丝网,清除田间杂物,平整田内底部.  相似文献   

13.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1):27-27
1.稻田施肥 稻田施肥要兼顾水稻和鱼类共生特点,基肥以农家肥为主,但农家肥量少质低,特别是氮元素远远不能满足水稻稳产高产的起码要求,因此增施化学肥料作为水稻追肥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夺取养鱼高产的有效途径。稻田养鱼施用化肥要适时适量,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每公顷每次施用尿素不超过105kg,过磷酸钙不超过150kg。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鱼是根据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防治的原理,充分利用稻田提供的水、肥、饵等条件,人工管理下增加鱼产品,并合理改善水稻生长发育条件,促进稻谷增产的有效措施.稻田养鱼可以形成"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的良性生态系统,是一项成本低、收益大、见效快的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纯粮作物地区,与低洼粮区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广阔前景.可利用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搞稻田养鱼.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养鱼为辅,对水稻具有肥田、灭草、治虫的作用,养鱼不占水面,不喂或少喂饵料,花工少、成本低.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稻田养鱼既能促进水稻丰产,又能增加经济效益,还能肥沃田力,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索稻鱼共育的增产增收机制,于2017年在浦北县江城街道六桥村进行了免耕稻田养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稻田生态养鱼技术具有除草、防病、除虫的作用,可减少农药与肥料的施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的农业立体种养新技术。免耕稻田养鱼能够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从而增加产量,可增产2.56%左右。同时,免耕稻田养鱼还可以增加鱼的收入,鱼的产量为487.5 kg/hm~2,按收购价34元/kg计,养鱼可增加收入16 575元/hm~2,增收效果非常显著。发展免耕稻田养鱼可推进产业扶贫,使贫困户增产增收,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是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的最佳模式.它为综合利用,立体开发农田经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广阔的领域.稻田养鱼是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综合养鱼方式.根据稻鱼共生的原理,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把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而且能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共生互利的作用.发展稻田养鱼是节约用地、节约用水,一地多用、一水多养的壮举.它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是发展淡水鱼业、增加稻谷产量的一个重要门路.在当前耕地逐年减少、人口年年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大力推广稻田养鱼实在是最佳利用国土资源之上策.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鱼的水体环境相对较狭窄.每到盛夏水温过高.加上鱼类排泄物增加,水质很易污染而缺氧。因此.在稻田养鱼中,防暑降温,以求安全度夏是最重要的,其具体措施有: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田养鱼是对稻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农村具有推广价值。总结了稻田养鱼技术,包括稻田选择、田间工程建设、水稻品种与养殖对象选择、鱼类管理、农药选择与施用、稻田水管理、敌害与鱼病防治、鱼的收获等内容,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鱼所用肥料有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合理施肥,既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营养需要,促进稻谷增产,又有利于繁殖浮游生物,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资源。但是,如果用量不当,则会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鉴于此,本文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结合着日常工作实践,对稻田养鱼施肥技术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为合理施肥、推广稻田养鱼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