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稻田养鱼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技术,可以对稻田资源进行充分的运用,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近些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养殖行业当中。稻田养鱼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促进了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更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目前已在我国各地农村得到了普遍推广。但目前在稻田养鱼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处理水稻种植和养鱼之间的关系,避免鱼类感染疾病,这是所有养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急于解决的一项重要难题。对此,本文特对稻田养鱼的科学施药和防病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稻田养鱼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稻养殖业的发展,在农田种植水稻基础上进行鱼类养殖。这样的养殖方式就是合理利用渔稻共生的原理,将田间水稻和日常养鱼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促进两者形成渔稻丰收的生态种养发展模式。虽然湖南省稻田养鱼模式发展的比较久,但是其种养模式一直以传统放养为主,出现稻田鱼品产量不高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稻田养鱼产业的发展。为有效提高渔稻产量,应当给与渔稻产业发展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田养鱼是对稻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农村具有推广价值。总结了稻田养鱼技术,包括稻田选择、田间工程建设、水稻品种与养殖对象选择、鱼类管理、农药选择与施用、稻田水管理、敌害与鱼病防治、鱼的收获等内容,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尤其像湖南湘西、四川、重庆等地区的山区稻田养鱼技术相当纯熟,其所带来的良性生态效应更能提高水稻、鱼类养殖产量,优化生态经济环境效益。本文就简要研究了重庆山区稻田养鱼的各项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鱼在贵州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铜仁、遵义等新区迅速得到推广。稻田养鱼合理地运用了稻田空间和资源,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在这一养殖体系中,养殖户必须要处理好稻田和鱼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施药。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结合铜仁市思南县稻田养鱼的实际情况,对稻田养鱼中的科学施药和防病技术进行了分析,从而保证水稻和鱼二者和谐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前,稻田养鱼技术逐渐受到各地养殖户的关注。作为全新的鱼类养殖模式,稻田养鱼模式能保证更高的养殖效益,并且能实现稻田增产的优良效果。与此同时,稻田养鱼还可以杜绝鱼类养殖引发的周边生态污染,符合绿色养殖业的宗旨与思路。因此,从高产养鱼的视角来讲,目前针对稻田养鱼应将其纳入高产养殖的范畴,并且依照因地制宜的养殖思路来探求关键性的稻田养鱼技术。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稻田养鱼模式的特征及其优势的基础上,总结稻田养鱼高产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所用肥料有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合理施肥,既可以满足水稻生长的营养需要,促进稻谷增产,又有利于繁殖浮游生物,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资源。但是,如果用量不当,则会对鱼类产生毒害作用。鉴于此,本文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结合着日常工作实践,对稻田养鱼施肥技术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为合理施肥、推广稻田养鱼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属于淡水养鱼的组成部分,为区别于淡水养鱼,有时将在稻田生产的鱼类简称为“稻鱼”或“田鱼”,是将池塘养鱼技术引用到稻田,利用稻田水体开展稻鱼兼作互养,发挥稻鱼互利作用,夺取稻鱼双丰收的一项生产技术。稻田养鱼是人工的稻鱼共生生态结构,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分利用这个生态环境,发挥水稻和鱼类共生互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省里下河地区,是水稻产区,发展稻田养鱼的条件优越,近年来稻田养鱼已成为该区农民的一项家庭副业。为了挖掘稻田养鱼的生产潜力,增加水稻和鱼类产量,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1985年我们在兴化县大邹乡新南村进行了稻田养鱼高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490.8公斤,鱼种49.4公斤,每亩净收入比1984年单种水稻增加1.15倍。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稻田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淮北地区稻田养鱼技术,包括养鱼的条件和设施、水稻品种选择、稻田养殖鱼种选择、鱼种放养、稻田养鱼管理、日常管理、鱼病防治和稻田捕鱼等方面内容,以指导稻田养鱼。  相似文献   

11.
介绍稻田生态养殖技术,包括稻田准备、选择鱼种、养鱼设施建设、消毒和施肥、稻田鱼放养、鱼种饲养管理和水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殖是将种稻、养殖有机结合在同一田地中的农业生产.为了保证稻田和养殖双丰收,如何合理施肥,既保证水稻养分的需求,又能有利于鱼类的健康生长,成了稻田养殖不可忽视的技术环节.稻田养殖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不仅关系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水稻和鱼类的安全生长发育.一是以施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的原则.有机肥属迟缓性的农家肥,含有丰富的养分,施入稻田后分解缓慢,肥效持续时间长,能够促进水稻稳发稳长,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为鱼类提供部分生物饵料,也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如果施用大量化学肥料,不仅增加农业成本,同时水稻群体生长得不到控制,常造成氮素代谢旺盛,植株嫩绿,易发生病虫害,同时对鱼类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冬闲田养鱼,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值得很好推广的养殖模式.其优势在于:第一.利用从10月中上旬收割完水稻后到翌年5-6月的稻田冬闲时间.将地势低洼、常年积水、不适宜冬季种植作物的稻田蓄水养鱼.可以生长商品鱼.也可培育大规格鱼种。第二,冬闲田养鱼,可以充分利用田间的天然饲料.提高稻田利用率,发挥水田的水资源优势,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第三,鱼类摄食稻田里的杂草、害虫、沉渣及有机碎屑等.可以减少水稻的病虫害.提高下年度水稻的产量和稻谷质量。鱼类游动.可起到松土作用.鱼类排泄物是优质肥料.可以肥田.增加稻田有机质含量,提高稻田肥力。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殖,适合广大农村水产养殖,能够形成规模,且产量能够迅速提高。该文阐述稻田养鱼的理论依据及好处,介绍养鱼稻田的条件、稻田适宜养殖的鱼类、养鱼稻田的准备、养鱼稻田的管理、晒田、捕捞收获等内容,以供稻田养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方锦宏 《农技服务》2014,31(7):202-202
<正>稻田养鱼足他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一体开发利用的养殖技术。一、稻田养鱼的生态作用稻田养鱼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种养殖方式,它发扬了湖泊养鱼和池塘养鱼的优点,克服这两种方式的不足,具有稻鱼互利的生态意义。在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水稻和鱼之问是共生关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大量的稻田杂草和水稻争夺肥料,若消灭了田间杂草,稻谷将增产10%以上,稻阳养鱼减少了杂草  相似文献   

16.
稻田生态养鱼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淡水鱼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今,随着绿色农产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对纯天然无污染栽培技术的强烈提倡,稻田养鱼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本文主要围绕稻田生态养鱼技术进行探讨,详细介绍了稻田养鱼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以促进稻田养鱼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养殖方式。许多农户希望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稻田水面培育鱼种或养食用鱼。下面谈谈稻田养鱼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一、养鱼准备首先要选择好养鱼稻田。早、中、晚稻田都可以养,尤以中稻田和一季晚稻田适宜。养鱼的稻田要求发大水时不致淹没,天旱时不致干枯;田埂高不足1.5—2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鱼是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生态农业模式,它同时优化了种植业和养殖业,最终让农民实现稻鱼双丰收,这种高效的生态模式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的核心是在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之上,以“沼气系统”为纽带,把除水稻之外的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连入其中,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鱼促稻”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分别从传统稻田养鱼的生态循环及意义、沼气系统与稻田养鱼联合后的生态循环及效益和稻田养鱼的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并通过沼气系统联合前后效益的对比凸显出了其对于稻田养鱼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扩大了稻田养鱼的生态范围,增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稳定性,最终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稻田养鱼把水稻栽培和水产养殖合理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稻田工程化改造,建立了稻渔共生系统,可以在保证水稻产值的基础上,促进稻田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表现出稳粮、促渔、增效以及生态等优势。稻田养鱼目前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重视与关注,逐渐成为水产养殖业中的新亮点。一、稻田养鱼的价值与作用稻田养鱼模式的发展让种养殖业的结合得以有效深化,稻田养鱼模式不但能够推动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还可以促  相似文献   

20.
正吉林省稻田综合种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实践,已发展到40余万亩,主要包括稻田养蟹、养鸭、养鱼等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符合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要求,是生产绿色、有机水稻的重要措施之一。水稻增产增收效果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将种稻和养殖蟹(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充分发挥水稻和养殖蟹(鱼)共生互利的作用,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效果。稻田养殖蟹(鱼)后,不仅可每亩收获20公斤左右水产品,水产品增收300~1500元,还能促进水稻增产,较水稻单作增产7%~10%,实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