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利用传统渔排网箱和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从生长、收获及经济效益方面对比其养殖效果。养殖124d的结果如下:传统网箱养殖卵形鲳鲹鲂收获时的平均体重、饵料系数、成活率和单位产量分别为350.2g/尾、2.26、80.3%和12.98kg/m^3,深水网箱分别为421.1g/尾、2.05、91.2%和17.28kg/m^3。养殖成本传统网箱和深水网箱分别为17.93元,kg和17.10元/kg,产值分别为264.6元/m^3和346.0元/m^3,开4润分别为31.9元/m^3和50.4元,m^3。试验结果表明,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比传统网箱生长快,饵料系数低,成活率较高,经济效益也优于传统网箱。  相似文献   

2.
江山 《中国水产》2016,(8):91-94
正江苏省阜宁县主要采取池塘养殖和虾稻共作养殖两种模式养殖克氏原螯虾,其中池塘养殖模式商品虾只重可达25g~30g,亩产300kg~500kg;虾稻共作养殖模式鱼池纯效益达到3500元/亩,中稻纯收入在600元/亩左右,合计纯收入在4000元/亩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稻田成蟹养殖试验平均亩产河蟹27.4kg,平均规格114g/只,体重100g以上的成蟹占68.3%,回捕率60%。稻田培育扣蟹试验平均亩产扣蟹55.2kg,平均规格27.6g/只,回捕率20%。稻田养蟹模式比单一种植水稻增效明显,按照市场产品价格计算,稻田养殖成蟹平均亩新增效益1600元,稻田培育扣蟹平均亩新增效益1666元。  相似文献   

4.
珍珠鳖学名Apalone freox,又称佛罗里达鳖,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南部地区,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的特点。2005年,苏州市相城区未来水产养殖场以此为对象进行了池塘鳖、蟹生态养殖的试探,年终获得2.4kg/只的珍珠鳖24kg/亩,175g/只以上规格的商品蟹62kg/亩,实现亩产值万元以上,亩毛利7000元以上。现把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采取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实现日本鳅生态养殖的中高密度生产。中密度与高密度生态养殖平均养成规格分别为50 g和35~45g。日本鳅养成的个体规格中密度生态养殖优于高密度养殖,但池塘亩产量高密度养殖优于中密度生态养殖,中密度与高密度生态养殖单产分别为700kg/亩和1200~1500 kg/亩。  相似文献   

6.
华容县北景港镇牛氏湖渔场渔民江平安承包6.7亩精养鱼池,1991年产鲜鱼3954kg,亩产590kg。其中粗鳞鱼2342.5kg,亩产349.6kg,细鳞鱼1161.5kg,亩平173.3kg,老口鱼种450kg,亩平67.1kg。粗鳞鱼按4.2元/kg,细鳞鱼按2.12元/kg计算,分别为9838.5元、2462.38元,小计产值12300.88元(鱼种未计算产值),亩平产值1835.95元。除物化成本3317元,总收入8983.88元,亩平纯收入1340.75元。现将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合理放养鱼种鱼种是成鱼养殖的物质基础。其品种、体质、规格、放养密度、搭配比例都关系到养鱼产量的高低,影响到养鱼的经济效益。江的作法是:在立春前,投放尾平300g的草鱼种1200尾,尾平50g的草鱼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池塘主养萍乡肉红鲫养殖技术模式,养殖饲料选用鲫鱼专用料,试验亩放萍乡肉红鲫1200~1500尾,搭配其他鱼类180尾,饲养210~240天后,萍乡肉红鲫从50g长到平均体重186~225g,最大个体258g,萍乡肉红鲫的产量为276~331kg/亩,其他鱼类产量为180~260kg/亩,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8.8~98%.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主养的模式是可行的,其产值分别达到3768~5290元/亩,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萍乡肉红鲫成鱼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筑坝围塘5.33hm^2进行河蟹养殖,投放规格6g/只的蟹苗2.7万只,养殖5个月,起捕成蟹1329kg,平均规格132g/只,回捕率36.8%,单产249kg/hm^2,总收入28.78万元,纯收入12.00万元,折合纯收入2.2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1:1.7。  相似文献   

9.
杨金林 《水产养殖》2007,28(6):34-35
河蟹是淮安市楚州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效益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进一步提高全区水产养殖效益,近两年楚州区水产站积极探索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同时开展龙虾、鳜鱼混养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养殖塘口亩产河蟹50kg(平均规格150g/只)、龙虾50kg、鳜鱼7.5kg以上,亩效益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一口面积为2.1亩的土池中,放养2万尾4~5 cm的马口鱼鱼种,经过近10个月养殖,商品鱼平均规格达到31.2 g/尾,养殖成活率为75.4%,亩产224.40 kg,商品鱼销售价格为80元/kg,亩产值达17952元,亩利润达8810元,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1.
在非航运河道设置网箱养殖乌鱼,通过不同放养密度及投喂活饵料鱼和死鱼对比试验,3只16m^2的网箱单产分别为13.94kg/m^2,9.19kg/m^2.8.44kg/m^2.平均10.52kg/m^2,效益分别为86.2元/m^2、53.2元/m^2、41.9元/m^2,平均60.4元/m^2饵料系数分别为3.77、3.82、4.2。试验表明:提高乌鱼放养密度,投喂足量活体饵料鱼,能够提高乌鱼产量及效益,提高对饵料鱼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黄尾密鲴冬片鱼种高产高效养殖试验,3口试验池塘放养密度为水花3.8万尾/3.2亩,饲养265d后,成活率达60%以上,平均规格为50.4-51.1g/尾,1#、2#、3#池塘的养殖效益分别为5910.5元/亩、5915.3元/亩和5936.1元/亩,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在金坛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内,围绕池塘优质高效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进行了智能化自动控制微孔管道增养技术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试验,获得较好的收益。共收获优质河蟹10966.5kg,平均产量88.4kg/667m^2,成蟹200g/只以上占30%,平均规格148g,销售收入960000元,其中青虾收入47000元,鳜鱼37000元,花、白鲢5600元。  相似文献   

14.
依据翘嘴红鲌、花[鱼骨]的生物学特性,分别采用膨化颗粒饲料、沉性颗粒饲料同池综合养殖2次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亩放体长14.5cm、16cm鲌鱼500尾、833.3尾和规格27.7尾/kg、40尾/kg的花[鱼骨]500尾、740.7尾,收获鲌鱼规格0.47kg/尾、0.48kg/尾,产量220kg/亩、376.4kg/亩,成活率93.6%、94.1%,饵料系数2、1.27;花[鱼骨]规格0.25kg/尾、0.21kg/尾,产量112kg/亩、132.6kg/亩,成活率89.6%、85.2%,饵料系数0.95、2.16,亩毛利分别3508元、3318.5元。  相似文献   

15.
利用池塘以两茬方式培育鳙鱼种,采用人工投饵为主、辅以施肥的养殖方式,第一茬单产292.4kg/亩,其中鳙鱼种163kg/亩;第二茬单产502.4kg/亩,其中鳙354.3kg/亩,获纯利1195.6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在上海崇明地区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的技术,在崇明西北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池塘开展种草生态养殖成蟹试验。试验池塘面积15亩(15亩=1 hm2,下同),放养规格为100只/kg的中华绒螯蟹蟹种500只/亩,试验期间池塘整体水草覆盖率约为70%。试验结果:养殖成蟹871.95kg,亩产58.13 kg,其中雄蟹平均壳长64.23 mm,壳宽72.03 mm,体质量194.07 g,个体200 g以上的比例为40.0%;雌蟹平均壳长60.46 mm,壳宽67.51 mm,体质量140.88 g,个体150 g以上的比例为36.7%。结果表明,采用种草生态养蟹模式,可以在崇明地区养成大规格中华绒螯蟹,该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将罗氏沼虾、尼罗罗非鱼单养与混养进行了生长比较,每种养殖方式设3个重要。单养罗氏沼尾虾放养密度为7只/m^2,单养尼罗罗非鱼放养密度1尾/m^2。混养密度为罗氏沼虾7只/m^2和罗非鱼1尾/m^2。罗氏沼虾放养规格为1~1.3g/尾,尼罗罗非鱼放养规格7~8g/尾,养殖5个月捕获。结果表明:罗非鱼单养和混养产量与平均个体重无显著性差异,总产量分别为2952kg/hm^2和2779kg/hm^2,平均个体重分别为350g/尾和334g/尾。罗氏沼虾单养与混养产量分别为1377kg/hm^2和961kg/hm^2,平均个体重分别为56g/只和32g/只。鱼虾混养总产量为3730kg/hm^2,比单养鱼或虾增产。  相似文献   

18.
草鱼养殖一直以来是我国养殖量最大的品种,福建地区也不例外,福建地区有15万t左右草鱼饲料容量.人民币购买力逐年减弱,但近年来福建草鱼价格一直维持在4.5~6元/500g的状态,养殖利润逐年压缩,很多养殖户对草鱼养殖心灰意冷,都在寻求新的养殖品种,尤其是土塘养殖草鱼.以2013年为例,800~1,000条/亩的养殖密度,亩产1,200kg,饲料加药物成本约4.2元/500g,另外塘租、苗种和人工费用,成本在4.5元/500g,售价5元/500g,亩利润在1,200~1,500元之间(套养花白鲢或其他鱼种).这是在高成活率和鱼价5元/500g的情况下计算的.如果在养殖成活率不高且赶上集中出鱼鱼价较差的情况下,养殖户一年的辛苦将付诸东流甚至亏本.较为适合的草鱼主养区域福清、琅岐等地逐渐被南美白对虾养殖替代.  相似文献   

19.
梭子蟹池塘人工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齐鲁渔业》2003,20(5):15-15
近年来,由于人工大量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梭子蟹的自然资源逐年减少。1999年我县开始利用对虾池进行梭子蟹人工试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试验结果。2001年我县又实施省下达的海洋渔业开发项目——梭子蟹池塘人工养殖,实施面积2180亩。经过1年的养殖,亩产梭子蟹57.4 kg,起捕率达24.3%,平均规格195 g/只,总产值达223万元,亩平均效益达521元。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钟强 《淡水渔业》2005,35(2):44-47
平均体重 150g的三角鲤苗种 11250尾, 采用二级养殖技术养殖 20个月, 成活率 90 .1%, 平均体重 726. 6g/尾, 收获三角鲤 7362. 5kg, 亩产 589kg, 总产值为 515375元, 获利 356458 2元, 平均 28516. 7元 /亩, 饵料系数为 3 .2, 饵料成本占生产成本 48 .2%, 投入产出比为 1∶3. 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