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研究茚虫威对灰茶尺蠖幼虫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采用浸梢法测定了茚虫威对灰茶尺蠖敏感品系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茚虫威对灰茶尺蠖3龄幼虫24h的LC50为1.40mg/L,95%置信区间0.76-2.36mg/L,毒力回归方程y=3.99x-0.58;田间防效表明,15%茚虫威乳油对茶尺蠖幼虫速效性稍差,药后1天防效在60.00%以下;但持效性好,药后3天、7天防效分别在75.00%和97.00%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联苯菊酯,可以作为防治灰茶尺蠖药剂推广应用,但在应用中注意科学用药,做好抗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六种杀虫剂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苍涛  胡秀卿  吴珉  李振 《茶叶》2006,32(3):148-149
本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2.5%楝素.烟碱乳油等6种药剂防治茶树茶尺蠖效果进行评价:其中2.5%楝素.烟碱乳油20gai/ha(20gai/ha即表示有效成分为20克/公顷)、10%烟碱乳油40gai/ha、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96亿IU/ha、1%联苯菊酯水剂18gai/ha、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gai/ha对茶尺蠖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第7天防效均在84%以上。其中2.5%楝素.烟碱乳油、16000IU/mgBT可湿性粉剂、10%烟碱乳油又为生物源农药,应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钩枝藤总生物碱及3个单体化合物[(1)Ancistrocline,(2)5′-O-demethylhamatintine,(3)N-methylphylline]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杀活性,旨在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采用浸虫法测定钩枝藤总碱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和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钩枝藤单体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钩枝藤总碱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第3天和第5天的LC50值分别为2.61 mg/mL和0.91 mg/mL。单体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具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其中以化合物(2)抑制作用最强,主要表现为化蛹率(23.33%)、羽化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化蛹率90.00%、羽化率86.67%)。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条纹蝇虎(Plexippus setipes)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条件下,开展了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量、捕食功能反应、捕食选择性和种内干扰效应的研究。结果显示,条纹蝇虎偏好捕食灰茶尺蠖低龄幼虫,不同发育阶段捕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蛛捕食能力最强,日均可捕食灰茶尺蠖1龄幼虫17.44头,幼蛛捕食能力相对较弱,日均捕食1龄幼虫2.33头。条纹蝇虎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捕食量随灰茶尺蠖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逐渐降低。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1龄幼虫和2龄幼虫表现为正喜好性(Ci>0),对3龄幼虫表现为负喜好性(Ci<0)。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同时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该反应符合Hasse Ⅱ模型。研究表明,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和良好的防控潜能,这为利用茶园蜘蛛天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为茶园两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在室内测定两种尺蠖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年龄-阶段特征存活率、雌成虫年龄-阶段特征繁殖力、年龄-阶段特征寿命期望值、年龄-阶段特征繁殖值和种群参数,并分析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灰茶尺蠖的1、2、4、5龄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总历期、蛹期及成虫寿命(分别为3.22、2.55、1.43、4.56、15.34、7.98、7.59 d)均显著低于茶尺蠖(分别为4.07、3.05、2.16、5.71、18.83、8.88、10.65 d);灰茶尺蠖2~5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100.00%、95.00%、62.00%和96.00%)均高于茶尺蠖(分别为93.00%、71.00%、45.00%和80.00%);灰茶尺蠖平均世代周期(32.412 d)显著短于茶尺蠖(36.016 d)。灰茶尺蠖年龄-阶段特征存活率、内禀增长率比茶尺蠖高,平均世代周期(T)比茶尺蠖短,其种群能更迅速扩增。研究结果为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室内种群饲养提供基础数据,为两近缘种的竞争机制及种群控制策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确定不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NPV)毒株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毒力水平的差异,为有效提高茶尺蠖病毒的防效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浸渍法,测定EoNPV浙江毒株(EoNPV-ZJ)和江西毒株(EoNPV-JX)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3龄幼虫的毒力水平;通过克隆测序,多重比较分析EoNPV-ZJ和EoNPV-JX毒株同源重复区(hrs)。结果表明,EoNPV-JX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3龄幼虫14 d的LC50分别为5.95×106 PIB·mL-1和3.14×106 PIB·mL-1,EoNPV-ZJ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3龄幼虫14 d的LC50分别为1.13×107 PIB·mL-1和5.04×106 PIB·mL-1。EoNPV-JX和EoNPV-ZJ的hr1大小均为1 795 bp,含有11个完全回文序列,hr3大小均为665 bp,含有3个完全回文序列,与已报道的安徽毒株(EoNPV-AH)无差异;而hr2差异较大,其中EoNPV-JX hr2为864 bp,含有7个完全回文序列,EoNPV-ZJ hr2为1 168 bp,含有12个完全回文序列,均少于EoNPV-AH的18个完全回文序列。综合分析显示,EoNPV不同毒株对茶尺蠖的毒力水平高于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oNPV-JX毒株对灰茶尺蠖的毒力高于EoNPV-ZJ毒株,造成EoNPV不同毒株毒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hr2序列回文序列个数相关。  相似文献   

7.
日龄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毒性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美君  殷坤山  肖强 《茶叶》2003,29(4):208-209
室内生测表明 ,1~ 6日龄的茶尺蠖幼虫感染 Eo NPV 9~ 10天后均 10 0 %死亡 ,日龄对最终毒性无影响。但不同日龄幼虫的起始死亡时间和 L T50 有明显差异。 L T50 为 4 .3± 0 .2 0天~ 6 .7± 0 .14天 ,各日龄虫的 L T50按从低到高排列次序为 :1日龄 <5日龄 <4日龄 <2日龄 <3日龄 <6日龄。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 EONPV)的两种制剂 EONPV 2H_2 的 Lc_(50)为2.5×10~4 PIB/m1、EONPV 2H_4的Lc_(50)为2×10~4 PIB/ml,以1×10~7 PIB/ml的 EONPV 2H_2感染寄主3龄虫的 Lt_(50)为5.5天,EONPV 2H_4 的 Lt_(50)为5.7天。两制剂均有一定的防紫外光能力,对寄主的致病性强,室内试验校正死亡率都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或室内用茶树鲜叶饲养的情况下,茶尺蠖幼虫期为4~5龄,每年第一、二代均为4龄(幼虫经4龄后化蛹),第三代起出现5龄幼虫。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研究,第三、四、五、六代5龄幼虫的比例分别占幼虫总数的78%、52%、42%和30%。一般,温度高,幼虫历期短,在高温季节,第三、四代各龄幼虫的历期缩短,但由于出现5龄幼虫,整个幼虫历期并没有相应缩短。在茶尺蠖发生期的预测中,幼虫期一般是以4龄而论的,这样,在有5龄幼虫的代别,会出现一定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4、5龄幼虫的子代发生期进行了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0.
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控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地研究了印楝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对二化螟有胃毒、拒食、忌避、内吸等多种作用方式。0.75和0.50 mg/L印楝素乳油处理茭白饲喂3龄幼虫,幼虫分别于3、6 d内全部死亡;0.375、0.300和0.250 mg/L印楝素乳油低剂量处理茭白饲喂3龄幼虫,幼虫拒食率分别达94.38%、88.74%、80.07%;成虫产卵量分别下降80.70%、62.05%、40.86%。6、3和2 mg/L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蚁螟,24 h内死亡率达100%。印楝素乳油对成虫产卵有显著的忌避作用。稻田喷施0.3%印楝素乳油62.5和125 mL/667 m2防治二化螟,21 d保苗效果分别为88.14%和94.13%,防治效果分别为85.36%和90.76%。表明印楝素对二化螟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茶皂素对家蝇幼虫的生物活性初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小艺  黄炳球 《茶叶》1999,25(1):24-25
测定了茶皂素对家蝇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以及对其化蛹率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皂素对家蝇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2.77mg/L,表现出很高的活性。抑制中浓度IC50为15.79μg/g,但对其羽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EpNPV)的室内外增殖、分离粗提,以及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治效果和病毒电镜检测。采用室内离体茶树嫩枝水培,106βPIB/ml EpNPV喷雾接种2~3龄茶毛虫,或大田直接喷雾处理2~3龄茶毛虫,在罹病幼虫液化前及时收集虫尸,完成病毒增殖。106βPIB/ml、107βPIB/ml、108βPIB/ml EpNPV室内处理第12天致病率分别为43.60%、76.13%和64.68%;第14天致病率分别为59.17%、95.71%和95.70%。大田试验107βPIB/ml喷雾处理第15天防治效果达78.11%。经透射电镜观察田间防治大量感病茶毛虫虫尸,证实为EpNPV致病死亡。  相似文献   

13.
室内测定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丁香酚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24和48 h的AFC50值分别为0.631和0.478 mg/mL;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也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处理后6和9 d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1.44 %和68.10 %(5 mg/mL);在供试浓度为5 mg/mL时,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表现为幼虫的体重和体重增加量明显减少,幼虫死亡率增加,蛹重和化蛹率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虱螨脲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了虱螨脲对棉铃虫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闻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虱螨脲具有较强的杀卵作用。在50mg/L浓度下。棉铃虫1日龄卵死亡率达到87.30%;对棉铃虫2~5龄幼虫具有较高的胃毒活性,其LC50分别为0.7434mg/L、1.9669mg/L、2.0592mg/L和2.6945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卵高峰期至初孵期用药,对棉铃虫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药后7d.用50g/L虱螨脲EC450mL/hm2、600mL/hm2防治效果分剐为89.3%、90.2%。  相似文献   

15.
茶皂素对农药的增效机理 Ⅰ.对药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小艺  黄炳球 《茶叶科学》1998,18(2):125-128
###################################  相似文献   

16.
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一种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茶尺蠖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和卵孵化率分别为90.50%、86.29%和91.03%,与茶树嫩梢饲养比较差异不显著。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化蛹率为85.52%,低于茶树嫩梢饲养87.50%的化蛹率。取食人工饲料的茶尺蠖幼虫历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20βd和39.62βd,较茶树嫩梢饲养历期分别增加了1.44βd和2.41βd,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人工饲料饲养茶尺蠖雌成虫寿命显著高于对照,单雌产卵286.9粒,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14.8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年龄增函数,死亡主要发生在后期(化蛹)个体中,与茶树嫩梢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0.113和1.119,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了2.43βd和0.265βd,种群趋势指数87.21,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茶尺蠖种群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茶皂素对菜青虫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艺  黄炳球 《茶叶》1999,25(4):193-196
用茶皂素连续饲喂菜粉蝶PierisrapaeL.5龄初期幼,测定其体内中肠酯酶,蛋白酶、微粒体多功能氧化MFO的活性以及血淋巴糖总量、血淋巴和中肠蛋白质总量等生理指标。这些测定的结果表明,茶皂素对菜粉蝶幼虫体内解毒酶和消化酶的影响可能是其对农药起到增效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茶皂素对农药的增效机理 Ⅲ.对药液沉积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小艺  黄炳球 《茶叶科学》1998,18(2):134-138
###################################  相似文献   

19.
几种野生稻抽提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甲醇对6种野生稻E6-1, E6-3/6-4(大颖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E7-4(颗粒野生稻), E9-10、E9-20(阔叶野生稻的不同生态型),E13-13(小粒野生稻),E15-13(药用野生稻)和E16-3(斑点野生稻)进行了索氏提取,提取率分别为19.62%,15.60%,18.90%,8.50%,16.27%, 24.86%,10.04%和13.32%。通过测定这6种野生稻抽提物对3龄斜纹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活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筛选出大颖野生稻抽提物E6-1对斜纹夜蛾有较强的拒食作用。用E6-1对叶碟处理后,在1%的浓度下,24 h和48 h测得其对3龄斜纹夜蛾选择性拒食率均为100%,而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40.95%和47.27%;毒力测定表明2龄斜纹夜蛾幼虫24 h和48 h后的拒食中浓度([i]AFC[/i][sub]50[/sub])分别为120 mg/mL和50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