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城市绿地植物萱草和结缕草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盆栽条件下对萱草(Hemerocallis fulva)和结缕草(Zoysia japonica)2种城市绿地植物采取控水方式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测定了土壤自然干旱胁迫过程中影响其抗旱性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这2种草本植物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重,土壤水势和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及蒸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细胞膜透性增大。萱草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结缕草则一直呈上升趋势;两种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升高;脯氨酸含量萱草呈先升高后下降,结缕草则是先下降再升高的过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萱草的抗旱性大于结缕草。  相似文献   

2.
调查萱草在大同古城墙周边带状绿地的应用、配植状况,记录萱草种类、种植面积、斑块形状、种植方式、应用形式,并从与萱草配植植物的种类、应用频度、观赏特征以及配植方式、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萱草应用的斑块样地68个,斑块总面积19808 m2,萱草总面积16883 m2,其中‘大同’黄花面积最大,北黄花菜、大花萱草、‘金娃娃’和‘红运’萱草种植面积较小。萱草应用方式主要是花境栽植;种植方式有片植和丛植2种。与萱草一同种植的风景树、绿篱、草本地被植物共有58种,应用频率较高的前10位是油松、铺地柏、山杏、山桃、山楂、丁香、水蜡、丝棉木、八宝景天、三七景天。分析与萱草一同种植植物的观赏特点,观赏季节主要在春、夏、秋三季;观赏部位占比观花>观叶>观果>观干;春季观赏以红色系为主,夏季观赏以绿色系为主,秋季观赏以黄色系为主。萱草应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有2、3、4层,最常见的是3层“乔—灌—草”结构和4层“乔—灌—矮灌—草”结构,植物层次自然丰富。萱草斑块植物多样性显示,物种丰富度、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建议增加萱草和常绿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数量,并强化大同黄花文化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3.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6):5389-5397
为研究青蒿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AaADS过表达对黄花蒿腺毛发育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根据GenBank收录的黄花蒿AaADS基因启动子和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黄花蒿品种(428-A)中扩增出AaADS基因启动子和cDNA序列。构建GUS报告载体AaADSpro::GUS和植物表达载体AaADSpro::AaADS,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黄花蒿。通过对转基因植株叶片腺毛的GUS基因活性检测和不同组织器官AaADS基因RT-PCR半定量分析,以及过表达AaADS基因的植株叶片下表皮腺毛荧光显微观察、统计和植株青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AaADS基因能在黄花蒿腺毛细胞中高效表达;转基因植株中AaADS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且在叶片组织表达量最高;转基因植株叶片腺毛细胞较对照植株明显增大,过表达AaADS基因植株中青蒿素含量达27.3 mg/g DW,比对照植株中青蒿素含量12 mg/g DW提高了2.3倍。本研究说明AaADS基因过表达能有效促进黄花蒿腺毛细胞的生长和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为选育高青蒿素含量的黄花蒿新品系提供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茶园间作光叶紫花苕、紫英云、白三叶、黑麦草和鼠茅草,比较大田试验下不同绿肥对茶园杂草控制、茶树根际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与养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绿肥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鼠茅草抑草效果最好;间作鼠茅草后茶树根际水分含量最高,为10.5%;间作鼠茅草后茶树根际土壤温度最低,为20.3℃;间作鼠茅草和紫云英,能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含量;鼠茅草生态适应性好。综合评价:鼠茅草是茶园间作最佳绿肥,适宜在汉中茶园种植。研究结果可为茶园绿肥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芒属为禾本科黍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潮湿的沼泽、湖边、河畔、山坡等处。全世界芒属植物约20个种,中国约9个种,是芒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在南方省区的分布范围极广。芒属植物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经过育种工作者多年努力,现已选育出100多个品种,芒属观赏草植株大小不一,叶片形态各异,花序色彩多变,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6.
潘萌萌 《分子植物育种》2023,(14):4824-4829
本研究旨在系统研究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草本植物资源及其景观形成机制。通过对该湿地公园的实地调查和文献回顾,我们对植物种类、群落结构和频率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该湿地公园内共记录到128种草本植物,隶属于63科105属,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的分布主要以喜旱莲子草-香蒲群落、垂柳群落和芦苇群落为主。其中,喜旱莲子草-香蒲群落位于浅水区域,垂柳群落位于沿岸区域,而芦苇群落位于深水区域。进一步分析植物的应用频率,发现在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中,72种草本植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桂花、杜鹃、菊花、百合和风信子等植物被频繁应用于景观设计中。然而,在湿地公园周边的植物配置中,花种较为单一,植物出现频率较低。灌木植物和乔木植物是出现频率较高的植物类型,其中白玉兰、菊花、桂花和芦苇等植物因其适应性强而被广泛应用。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对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草本植物资源及其景观形成的深入认识。这有助于优化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提升公园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  相似文献   

7.
覆盖是调节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为探明不同覆盖物对夏黑葡萄开花期—成熟期内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势的影响效果,本试验在夏黑葡萄园设置地布、黑棉毡、黑地膜覆盖和不覆盖(对照)4个处理,对各处理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势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均可以提高开花期土壤最低温度,分别提高0.55、0.87、3.25℃;T1处理使果实快速膨大期和着色期土壤最高温度降低,分别降低0.83℃和1.11℃,使土壤温度更接近根系适宜生长的温度环境;T2和T3处理则提高果实快速膨大期和着色期土壤最高温度,分别提高0.71、0.01℃和3.18、2.40℃。在相同灌水条件下,不同覆盖处理均可降低土壤水势日变化幅度,T1处理土壤水势在0~1 kPa之间,基本呈饱和状态,T2、T3和CK处理不同生育期日最大土壤水势差分别为1.69~11.08、0.24~1.09、12.63~18.08 kPa;不同覆盖处理提高最高和最低土壤水势,其中覆盖地布和黑地膜效果更显著。综合比较各种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势的影响效果,覆盖地布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一)填空 1.虞美人为科中一种喜凉冷的观赏花。2.的根粟萌发力强,能自然更新植株。3.我国首批培育的_已在南平市获得成功。4.人参种子一般在月份成熟。5.寒兰一般都用法繁殖。6.荷包花花形奇特,有花冠。7.苏铁茎内含,可提取加工成美味的‘西米’。8.杜鹃花在我国代传入日本。9.花叶芋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0.木芙蓉的正常花期是在前后。11.球根秋海棠每克种子有粒之多。12.大花樱草属_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3.月季锈病主要是造成,影响生长。州.茶花叶片卷曲主要原因是。巧.风信子用种子繁殖需年才开花。16.扦插繁殖燕子掌月下旬是好时机。17.…  相似文献   

9.
答:豆瓣绿也称椒草,为胡椒科豆瓣绿属(椒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株形不大,品种繁多。常见的有西瓜皮椒草、皱叶豆瓣绿、塔椒草等品种,可作为观叶植物用小盆栽种,点缀书桌、电脑桌、办公桌、窗台等处。 豆瓣绿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耐干旱,虽然对空气湿度要求不高,能在空气干燥的居室内正常生长,但在空气湿润的环境中植株生长更繁茂,更具生机。生长适温20一30℃,在此条件下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注意浇水宁少勿多,以免因土壤过湿引起根部腐烂。春、夏、秋三季适当遮荫,太强的光线会导致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方面的机理,对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8种典型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灌木层在物种组成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除红砂群落外,其他群落中灌木所占比例均在56.86%以上,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在整个群落中仅占0.30%~3.14%(除沙蒿群落6.65%),数量较稳定;(2)8个群落中白刺重要值最高,达84.41%,猫头刺群落最低为20.70%,其余6个群落在56.78%~68.07%之间;(3)8个群落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猫头刺群落>绵刺群落>红砂群落>沙蒿>沙拐枣群落>珍珠猪毛菜群落>膜果麻黄群落>白刺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物种丰富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种间相遇率偏低,群落中物种分布不均匀。说明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群落物种主要以矮化的小灌木、小半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优势种群在荒漠灌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对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和群落的演替方向,具有比其他物种更重要的作用,荒漠灌木群落由于缺乏冗余物种的支持,是一类不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草铵膦在油菜植株、土壤中的消解情况及其残留对下茬作物水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油菜施用灭生性除草剂草铵膦后叶片和土壤中草铵膦的消解动态及对后茬作物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施用1%草铵膦,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油菜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3 d和3 d,喷药后21 d,转基因油菜叶片中测不出草铵膦存在;在田间条件下夏季土壤和秋季土壤中草铵膦的半衰期分别为2.5 d和6.6 d,夏季土壤和秋季土壤分别在中第14天和第28天检测不到草铵膦;室内恒温4℃和25℃情况下,草铵膦降解速率较田间环境中缓慢,半衰期分别为21 d和14.4 d。水稻播种前15 d,土壤喷施1%和10%浓度草铵膦,水稻出苗率明显低于不施处理,10%处理叶片SPAD值在播种后30 d内一直最低,肉眼可见偏黄绿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出苗数与叶片SPAD值接近,处理间根长、农艺性状、产量等因素差异不明显,说明油菜田施用草铵膦对后茬作物水稻安全。本研究为草铵膦在油菜和水稻轮作体系中的使用提供合理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玉米茎尖遗传转化法将含有花粉特异启动子Zm13驱动的Gene-deletor外源基因清除系统、表达元件Ubi-Zm SDD1-3'UTR、Actin-Bt-NOS和Ubi-Bar::GUS-3'UTR的植物表达载体遗传转化玉米交51,经过除草剂初步筛选、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分子鉴定,获得31株转基因植株。研究表明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植株具有更强抗旱性、抗玉米螟能力和抗除草剂草丁膦的能力。抗旱性鉴定表明干旱处理后转基因植株的存活率比野生型高70%,同时,转基因植株的叶片保水性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抗虫性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的叶片蛀孔少而小,对玉米螟具有明显抗性,还抑制了玉米螟的取食和发育。叶片离体和田间抗除草剂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比野生型能够抵抗更高的除草剂浓度,最高可抵抗150 mg/L草丁膦浓度。同时,在统计的20株转基因玉米植株的基因删除效率时发现部分植株可完全清除玉米中的外源基因,对于未完全清除的玉米植株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创制了一种抗虫、抗除草剂、抗旱的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新种质,可为培育多性状叠加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奠定基础,同时结合"Gene-deletor"技术,为实现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张桂芳  丁在松  赵明 《作物学报》2015,41(3):507-514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是稻田中的C4光合型杂草,为了探索稗草ppc基因(Eppc)对水稻遗传转化的可行性及其对光合速率的调节效应,首次将含有稗草根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基因ppc c DNA的2个植物表达载体p Ubi-Eppc、p Rbc S-Eppc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水稻进行了遗传转化。对分化植株进行的PCR、RT-PCR、克隆测序和Western杂交等结果均表明稗草ppc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基因组中,并且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都得到了表达。转基因水稻PEPC活性和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结果表明T0代多数植株的PEPC活性高于对照,最高达到了对照的5.85倍;T0代大多数转基因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比对照提高了20.00%,最大地提高了47.16%,同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也得到增强;T6代大部分转化植株的PEPC活性及Pn仍保持高于对照,本研究表明C3根型ppc基因过量表达也可以提高水稻的Pn,且证明稗草PEPC对光合作用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方式对花生田土壤含水量、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半干旱区地膜覆盖方式对花生田土壤水分、温度及植株生长发育动态特征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覆盖方式下,垄作花生各生育时期耕层土壤水分(0-40 cm)、土壤温度(0-25 cm)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覆盖方式影响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随生育期推进,各土层和起垄位置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抛物线变化趋势;各覆盖方式下,花生苗期垄面处0-40 cm土层含水量明显低于垄沟处,且苗期至开花期垄沟处土壤含水量降幅较大。不同覆盖方式主要通过提高日最高温度来影响耕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花生生长前期,地温受覆盖方式影响强烈,多垄覆盖方式的日最高温度较高,达36.2℃;花生生育后期,地温受覆盖方式的影响较小;开花后,覆盖方式对0-10 cm日地温的影响不明显,但对15-25 cm土层14:00—18:00时地温影响较大。覆盖栽培对花生田土壤14:00温度影响强烈,可使花生苗期耕层土壤日平均温度升高0.5~2.4℃,且最高温度出现在15 cm土层的垄面花生行间位置。地膜覆盖可增产16.81%~37.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03%~37.42%。常规起垄覆膜双行栽培花生的覆盖方式是较为经济、高效、易耕作的覆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优质牧草墨西哥玉米的饲用价值与高产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西哥玉米经过苏北地区近几年的大面积试种表明 ,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具有易于种植、鲜草产量高、供草期长、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已成为苏北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优质高产饲料作物之一 ,深受广大种养户的青睐。1 特征特性墨西哥玉米为禾本科类蜀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植株高 3~ 4 m,外形似玉米 ,全株直立 ,强壮而不易倒伏。枝叶茂盛 ,叶片宽大肥厚 ,边缘有皱褶而下垂 ,分蘖力强。喜温 ,喜湿 ,耐肥。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 15℃左右 ,最适温度 2 4~ 2 6℃。生长最适温度 2 5~ 35℃ ,抗热力强 ,能耐 4 0℃持续高温 ,但不耐霜冻 ,…  相似文献   

16.
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又称疼耳草、矮虎耳草、金线吊芙蓉,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较耐阴而又容易栽培成功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通常用中小盆栽植(见彩页),美化居室。可置于茶几、书案或花架上;亦适于作悬垂栽培。因其伸长的匍匐茎长短不一,有时可长达数十厘米,数根从盆中伸出,在其顶部生有小植株,十分有趣。株高一般20~30厘米,叶片数枚,多基生;叶片呈肾形,直径约10厘米,边缘有不明显的浅裂,两面有长伏毛,下面呈紫红色或有斑点,上面沿叶脉有白色斑纹;叶柄较长,约10厘米。夏秋之间抽出  相似文献   

17.
根区温度对辣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冬季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对作物水分吸收、保护酶、渗透调节物质以及质膜透性的影响,以辣椒品种长金、迅驰37-74和运驰37-82为研究试材,对20~22,14~16,10~12℃3个温度处理下辣椒幼苗茎叶和根系的含水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和渗透电解率质膜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根区温度的下降,辣椒幼苗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10~12℃处理含水量最低;叶片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下降的趋势;Pro、MDA、超氧阴离子含量以及电解渗透率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综上所述,10~12℃处理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和含水量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处理20~22,14~16℃,以生理生化特性和含水量为衡量指标,根区温度14℃及以上时,辣椒植株可以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NO对生长发育中棉花叶片NO含量及其对抗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衰性状不同的棉花栽培品种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和外施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条件下,调查早熟棉花植株真叶和子叶衰老过程中NO含量变化和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NO含量在幼嫩叶片中最高,随着叶片的衰老含量逐渐降低;在叶片发育后期早衰材料的NO含量下降快,并且显著低于不早衰材料。室内条件下,植株发育过程中,NO含量在幼嫩子叶中最高在生长后期最低;外施SNP溶液后的植株,其NO含量在子叶的整个生育期都比对照组高,且两者差异显著。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第7天较低,第14天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在同一时期,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生育后期表现的更为明显。外施SNP可显著降低参试品种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在子叶发育初期,外源NO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有抑制作用,随着叶片衰老,处理组的SOD活性又高于对照组。不同类型的SOD对NO的反应不同,Cu/Zn SOD最敏感,其中又以cCu/Zn SOD基因的作用更突出。NO通过调控植株体内CAT、APX、POD和SOD等氧化/抗氧化系统,延缓叶片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30  
采用抗体夹心ELISA技术,对转Bt基因抗虫棉植株中Bt毒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Bt基因在所有检测到的器官中均有表达,但是不同器官中的Bt毒蛋白含量明显不同.在苗期全展功能叶中Bt毒蛋白含量最高,根、茎和叶柄中Bt毒蛋白含量较低;在花铃期当日开花的子房中Bt毒蛋白含量较高,雌雄蕊中Bt毒蛋白较低,花瓣及苞叶Bt毒蛋白含量最低.表明Bt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不同生育期的功能叶中Bt毒蛋白含量差异显著,Bt毒蛋白含量在苗期叶片中最高,蕾期次之,花铃期最低.随着棉花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Bt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Bt基因在棉花体内的表达随着器官的不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表现出时空动态变化.这可能是人们所观察到的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呈时空动态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人参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作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间栽培和植物生长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在尚未形成生殖器官的一年生人参叶片完全展开后即达最大值,此后缓慢下降;2~6年生人参叶片完全展开后达第1个高峰,开花期略有下降,绿果期出现第2高峰,此后持续下降。去掉花蕾的人参植株叶片在对照植株的绿果期没有出现第2高峰,但在红果期和黄叶期净光合速率下降缓慢。弱光(10%透光荫棚)和适宜光(30%透光荫棚)下人参叶片绿果期后Pn下降缓慢,强光(50%透光荫棚)下下降较快,过早出现变黄早衰。强光和高温可使植株生育期缩短、叶片早衰、Pn快速下降,而弱光和低温使植株生育期延长,Pn下降时间推迟。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气孔导度(Gs)和蒸腾作用(Tr)自展叶期至绿果期变化不大,红果期和黄叶期持续下降。胞间CO2浓度(Ci)在展叶期至绿果期较低,红果期和黄叶期持续增加,说明生育后期Pn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子引起。叶片Pn与比叶重呈负相关,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和消耗与Pn的生育期变化有关。绿果期Ci最低,同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是人参叶片光合作用对水分需求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