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棉花产业构成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世界棉花生产剧烈波动,导致棉花产业的发展存在困境。通过对世界棉花生产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棉花生产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认为:棉花消费对棉花生产具有稳定的、显著正向影响力,棉花库存对棉花生产具有稳定的、显著负向影响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中国棉花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1954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农业为主要,而棉花是农业的重中之重。在兵团.棉花是最具优势的经济作物之一,是兵团经济发展和广大团场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分析兵团棉花产业的重要性及优势,有利于兵团进一步加强农业中棉花产业的发展,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兵团棉花产业是我国棉花产业的重要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新疆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近年来,棉花市场正在逐步放开,植棉的面积及效益也在迅速上升,因此研究新形势下新疆地区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对于促进棉花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棉业发展4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作为黄河流域传统棉区,具有长期的植棉历史和技术积累,在棉花生产、技术创新、政策实践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回顾了改革开放40 a来山西省棉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政策变迁,阐述了山西省科技人员在棉花生物技术、栽培、植保、育种等方面做出的学术成就和科研进展,为山西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棉花产业在河北省经济作物中长期占据第一位。近年来,棉花产业经历了几起几落。棉花产业 的兴衰史,也是棉花人的奋斗史。文章通过分析棉花产业历史变化情况、调研走访座谈等形式,努力破解黑 龙港棉区棉花产业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6.
我国棉花发展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棉花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棉花产业的稳步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棉花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关乎中国2 000万棉农的利益。产量是棉花种植收益的基础,因此,在其他性状综合发展的前提下,高产是棉花品种培育的最重要目标。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9倍之多,其中品种的引进和改良为棉花产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日渐狭窄,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缓慢,严重阻碍了棉花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包含的4个主要组成成分单位面积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在棉花产量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单株铃数和衣分的增加在中国棉花高产育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产量的提高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在加强重点性状改良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性状及因素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分析在中国高产育种中起重要作用的途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引种在建国初期对于中国棉花产量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替代了中国原有的产量低、品质差的亚洲棉品种,促进了中国自主育种的发展;通过传统育种先后培育出早熟的中棉所16、丰产的鲁棉1号和抗病丰产的中棉所12等品种,推动了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通过杂种优势利用,中国培育了一大批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杂交品种,例如中棉所29曾经占中国长江流域杂交棉种植面积的50%左右;加强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利用的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持,多个稳定产量性状位点的定位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棉花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契机,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石远321和鲁棉研28等的育成使中国棉花产量稳中有升,但是目前针对产量性状改良的基因较少,还需加强对于产量相关基因的挖掘,加快发展转基因高产育种。目前中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处于国际前列,但中国地少人多,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为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继续挖掘棉花产量潜力,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保证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议收集种植资源,注重种质资源的创新;加强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简化制种技术和成本,推动简化制种的优异杂交种的培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掘全基因范围内的高产相关基因,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通过聚合育种,培育高产、优质、早熟以及适合机械化种植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棉花是中国种植业生产中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其商品率高达95%以上,但棉花产业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涉棉企业、棉农、科技人员、学者进一步关注,如自主种业、品牌培育、清洁生产、统防统治、贸易依存度、产业安全、规模经济、产业组织等因素影响中国棉花的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棉花种植以新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其中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7%,已形成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而长江、黄河流域仍以小规模种植为主,没有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生产,且缺乏集棉花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平台,在棉花的专业化服务、全程服务和托管式服务方面仅有数家。中国棉花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应是提升棉田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服务社会化水平,研发轻简化生产技术使棉农有尊严快乐植棉,降低生产成本,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掌控棉花产业链条的主动权。文中从棉花产业链的供求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大幅减少、产业布局上新疆一枝独秀、国内消费有所降低但供求形势有所好转、进口量长期大于出口量和纺织业优势递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棉花产业在生产环节、产业布局、组织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在棉花品种、生产技术、机械化和国家政策的种植经验和发展优势,结合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背景,从培育棉花新品种、研发轻简化和机械化新技术、投入农机设备、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棉花质量、制定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提高棉花生产保险额度、加大对棉农、棉商、农机制造商、纺织企业、出口商等的补贴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发挥产学研优势和棉花协会功能、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平台、完善棉花供需调控体系、建设现代植棉业服务体系、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带动棉花和纺织业走出国门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刺激国内有效供给,尽快实现中国棉花产业供需平衡。最后,对中国棉花产业进行展望,将“三去一降一补”应用于棉花产业,并顺应全球棉花去库存的格局,未来两年棉价将有所上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逐步步入农业集约化发展阶段,对于棉花这一重要经济作物产业的发展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棉花生产机械化已经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针对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系统的论述了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原料,新疆棉花总产量已占到中国棉花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为保护棉农收入,提高植棉意愿,稳定棉花生产,保障棉花安全,中国于2014年取消实施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并在新疆试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今后,政府不再直接干预棉花市场价格,企业通过市场价格收购棉花,有利于新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通过目标价格对棉农直接补贴,有效的保障了棉农收益。通过分析新疆棉花生产概况和临储政策的利弊,说明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棉花目标价格的内涵、构成因素和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国内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但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现代植棉业发展缓慢,特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一家一户的棉花种植规模小、效率低。近年来,国内农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农用无人机技术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有效保障手段之一,它为棉花产业向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农用无人机应用发展现状,及其在棉花病虫草害防控、化学调控、脱叶催熟等田间管理应用情况进行概述,提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展望,以期为推动国内棉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与消费国。该文通过种植棉花面积及产量时空变化,棉花进口依赖性和棉花进口来源国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棉花需求量与进口量及缺口量之间的变量对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影响,最终提出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牛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6,(29):218-221
近年来,滨州市棉花面积下滑,棉花纤维质量总体偏差,造成滨州市棉花产业链不可持续发展。根据滨州市纤维检验所数据,分析了当地棉花质量现状,进一步探究了品种短板、种植及存储方式不科学、气候变化等导致滨州市棉花纤维品质差的原因,提出了优化生产布局、提升棉花质量、实施良好棉花项目的对策建议,促进滨州市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剖析山西省县域棉花种植格局,探讨棉花生产施肥技术,旨在为山西棉花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中国统计年鉴》和《山西统计年鉴》数据库为依据,结合中国知网历年发表论文,分析山西县域棉花种植现状。研究表明:山西省耕地面积在2010年以后基本稳定,但棉花种植面积整体呈大幅下降趋势,到2017年仅有2.87×103 hm2的种植面积,果园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取代棉花种植。山西省县域主产区在运城和临汾地区,且在运城各县市的单产较高,绝大部分县域高于1 t/hm2。基于知网2010—2019年山西棉花种植的408篇论文分析发现,棉花增产基础技术的施肥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建议加强山西棉花科学施肥技术体系研究,建立棉花养分专家系统,指导棉花生产,促进棉花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摘 要: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棉花集中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植棉历史。多年来,农学、史学专家对河北省植棉的历史不断挖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河北省植棉开始时间问题上,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大致有3种不同观点,一是河北植棉开始于宋代末期至元代初期,二是始于宋代,三是始于唐代或更早。笔者通过广泛查阅河北植棉史料,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河北植棉始于唐代的观点更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6.
巴基斯坦是农业国家,也是植棉大国和棉花消费大国。本研究是作者在赴巴基斯坦考察的基础上完成,内容涉及巴基斯坦及旁遮普省的农场规模、农业生产情况及棉花生产与研究情况。了解巴基斯坦的农业生产情况和棉花生产与研究情况,有利于促进和加强与巴基斯坦在农业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1978-2007年三大棉区陆地棉品种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中国棉花品种志(1978-2007)》及品种审定公告,建立了1978-2007年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审定推广的839份陆地棉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第一果枝节位、铃重、衣分、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14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数据库。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衣分、生育期、马克隆值、铃重在不同棉区不同品种间差异小,稳定性好,枯、黄萎病抗性、叶色和种植密度在各棉区品种间变化差异均很大。西北内陆棉区的枯、黄萎病抗性最好,长江流域棉区的枯、黄萎病抗性最差,种植密度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比强度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且相同棉区不同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皮棉产量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综合以上结果说明西北内陆棉区特别是新疆棉区有利于发展优质棉,长江流域棉区应加强抗病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邯郸市棉花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棉花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和水分等主要条件,分析了邯郸市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和棉花生产的现状,并针对棉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育种研究工作、推广种植杂交棉、扶持棉花类加工企业、发展间作套种技术4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冀中棉区棉花适宜种植密度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冀中地区适宜的棉花群体结构,在密度1.5万~10.5万株/hm2范围内设置6个水平,调查了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冀中棉区多雨年份和精细整枝条件下,棉花高产优质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9万~8.7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