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养殖》2019,(1):13-13
<正>2018年11月底,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的湖北五合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中华鲟繁育基地成功实现人工养殖子一代中华鲟的人工繁育,获得一批子二代幼苗。这也是该物种首次在鄂西北实现人工繁育。此前,湖北省荆州、宜昌已实现人工繁育中华鲟。农业农村部调查数据显示,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规模已由20世纪70年代1万余尾,减至目前不足100尾。人工增殖放流可使中华鲟的种群数量有所增长,促进中华鲟的有效保护。湖北五合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中华鲟繁育基地,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规划设计,属于中华鲟的  相似文献   

2.
许兰馨  周亮  危起伟 《水产学报》2023,47(2):029304-029304
归纳了白鲟、长江鲟、中华鲟近40年自然资源量变化情况,统计了长江鲟和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数据,评估了增殖放流成效。因物种特性和分布的差异,放流无效的原因迥异。过度捕捞使人工放流长江鲟在放流后6个月之内难逃被“误捕”,而中华鲟放流数量不足及长江和近海过度捕捞导致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的贡献甚微,其结果是长江鲟和中华鲟增殖放流均无法达到自然繁殖群体的补充水平。本文探究了近40年来白鲟、中华鲟和长江鲟在保护、管理和决策上存在的误区和不足,提出在生态大保护的背景下,(1)应编制和实施《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优先项目;(2)应以《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为指引,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遗传多样性保护方面提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先计划;(3)应设立中华鲟和长江鲟物种拯救行动计划专项,对现有涉栖息地或保护区生态补偿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唯有以恢复长江鲟和中华鲟自然繁殖为核心,才有望延续和恢复其自然种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动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生态保护絮育基地始建于2002年。四年来,先后保护救护国家二级水生野生动物大鲵近百尾。在保护救护的同时,西安市水产学会组织技术人员在该基地进行了人工繁育大鲵试验研究.3年共孵出幼鲵420多尾,其中2005年孵化出幼鲵409尾,开创了秦岭北麓用仿生态池培育亲鲵、激素催情、自然交配产卵、人工孵化育茁的成功先例。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产》2012,(12):41-41
11月4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珍稀水生动物繁育与物种保护技术研究”课题1——“中华鲟规模化全人工繁殖及迁地保护技术研究”阶段性成果通过了农业部渔业局组织的验收。这标志着历经30年研究,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获得了成功,中华鲟连续多代繁育将变为现实。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所就开始进行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并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近15年来,长江所利用养殖的280多尾成年中华鲟进行全人工繁殖研究,先后成功攻克了后备亲鱼人工驯养、性腺发育诱导、人工催产等技术难关,并于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10月28至30日,长江所对人工培育成熟的子一代中华鲟进行人工催产和授精,  相似文献   

5.
中华鲟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国家一级 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国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技 术措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 向长江放流约5万尾15cm 以上的中华鲟幼鱼,这 些幼鲟是人工养殖获得,同时为实现中华鲟的全人 工繁殖,从1997年开始我们人工养殖了部分后备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拟定了《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三批)》。此次列入名单的物种。有岩原鲤、细鳞裂腹鱼、重口裂腹鱼、哲罗鲑、细鳞鲑、花羔红点鲑、马苏大马哈鱼、北鲑、北极茴鱼、虎纹蛙、乌龟等11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规定,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可经科学论证,纳入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12,(6):19
本刊讯5月6日,"关爱水生生物,我们在行动"保护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公益活动在上海举行。此次活动由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联合举办,包括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中华鲟保护区嘉定基地参观两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华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水生保护动物,介绍了中华鲟生物特性和研究现状,人工养殖中华鲟应注意敏感期,营养需求,受伤和疾病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肖慧,李淑芳(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由于其在鱼类演化、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独特地位,许多水产工作者相继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保护与增殖中华鲟资源,进一步完善中华鲟早期阶段的生...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7月30日,农业农村部在重庆市万州区三峡库区举办长江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放流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共计5万余尾。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路伟、重庆市万州区政府区长聂红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参加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1.
《重庆水产》1985,(1):46-46
今年四月二十四日和二十六日,我所将一九七六年人工孵化并在水池中驯养至今的长江鲟和中华鲟♂×长江鲟♀的杂交子(简称杂交鲟)分别进行了人工催产试验,均获得了成熟的卵与精。  相似文献   

12.
唐鱼全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唐鱼是国家Ⅱ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通过模拟唐鱼生长繁殖生态环境,实现唐鱼全人工繁殖,并对人工孵化、人工育苗、养殖及病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8月8日香港海洋公园举行了隆重的中华鲟开馆仪式。张合成院长代表农业部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应邀出席开馆仪式。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华鲟分布面极窄,数量尤为稀少,是我国的“水中大熊猫”,为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暖温性溯河洄游的名贵鱼类,是世界20余种鲟科鱼类中分布北纬最南的一种。中华鲟是白垩纪残留下来的子遗物种,是鱼类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素有“活化石”之称。因此中华鲟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浸、海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华鲟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中华鲟的人工养殖一方面可以对中华鲟的人工驯化、蓄养、标志放流及亲鱼培育等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繁育,建立放流站,大量放流仔幼鲟,保护和增殖野生中华鲟种群,最终成为大众鱼类。 1999年12月,我们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经国家渔政局批准,在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支持下,进行中华鲟的养殖试验,现将有关技术措施和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场地造建 (1)水源 普通无污染河水,pH值7.2~8.0,透明度20~40cm,经沉淀、过滤后使用。养殖期间,水温保持在10℃~32℃,当低于 …  相似文献   

16.
4月16日,日本名铁株式会社夫妇岩极乐园社长新招卓夫,经外办在南京向江苏省水产局转赠当地日本游客的100万日元捐款,用于开展中华鲟保护工作。省人大、省外办有关领导参加了捐款仪式宾主双方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训养、繁殖、开展科学研究方面交换了意见。日本客人观看了江苏省保护国家重点水生野生动物录像片,对江苏省在拯救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对中华鳄的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捐款100万日元用于中华鳄保护工作。江苏省…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华鲟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鲟是我国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黄河及近海沿岸水域.具涸游性,性成熟年龄雌性13年、雄性8年,只有长江上游和珠江水系的西江有产卵场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宣布,经过7年多时间的研究,试验,中华鲟活体产卵技术已趋成熟,这项科研成果对中华鲟种群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据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介绍,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中华鲟洄游产卵季节,经农业部批准,中华鲟研究所从长江里捕捉野生亲鱼进行人工取卵、授精,繁育出幼苗再放入长江。  相似文献   

19.
刘勇 《水利渔业》1988,(4):20-25
本文回顾了鲟鱼人工增殖技术研究的历史,并着重概述了近几年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果.本文还介绍了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生产的工艺流程,同时,提出了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肖懿哲 《齐鲁渔业》2006,23(2):35-36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国家一级水生保护动物,因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其人工养殖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相应的中华鲟人工配合饲料研制也成为了中华鲟人工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是动物营养的重要成分之一,不仅提供动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且脂肪中的必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