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55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由小到大,由缺到全,目前已形成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多种产品的复合产业群体。55年来,全国累计生产木材50多亿立方米,竹材106亿根,人造板23308万立方米,松香1404万吨。2003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3518亿元,占60%;第二产业2007亿元,占34%;第三产业335亿元,占6%。在第一产业中,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蓬勃开展。截至2003年,全国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500多万公顷;经济林建设迅速发展,全国经济林面积2843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7…  相似文献   

2.
《山东农业》2002,(9):26-26
记者从山东省林业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省已形成六大林业主导产业,林业社会年总产值达290亿元,出口创汇8.3亿元,步入了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按照抓产业,促生态,生态产业两手抓,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同步提高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到目前,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294.7万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120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18.8%,活林木蓄积7659万立方米,年产木材500万立方米,年产干鲜果品128亿千克,居全国首位,林业社会总产值有了较大幅度的连年递增。 全省初步形成了六大林业主导产业:一是木材加工业。全省木材加工企业达3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林业资源中林业面积、竹林开发、经济林开发等方面来全面了解四川林业的发展状态,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一、黑龙江垦区林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垦区现有林地面积1310万亩,其中人工林800万亩,森林覆盖率15.4%,活立木蓄积达4000万立方米.近年来,垦区林业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林面积和品种不断增加,经济林面积达65276亩,年亩均效益300元左右.食用菌养殖、中草药栽培、山野菜种植和野生动物养殖等林下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职工增收的新途径.其中,中草药种植面积达179420亩,年亩均效益在600元左右;人工种植山野菜68155亩,年亩均效益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安徽林业紧紧围绕服务“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大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生态和民生两面大旗,扎实推进城乡造林绿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深化林业改革,现代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安徽林业建设的实践,为新时期全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安徽林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为此,提出抓住城镇化建设新机遇,在安徽建立全国美丽林业示范省;坚持造林与营林并举,实现森林数量与质量双增;重视经济林生态化经营,促进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林业用地总面积10425万亩,森林覆盖率35.13%。全省集体林业用地面积9000万亩,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86.5%。辽宁的省情林情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我省林业的区域类型较多,二是公益林比重大,三是集体林已落实到户的少,需要新改革确权的面积多。辽宁省的集体林权改革工作,自2005年3月开始启动试点,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2007年6月底统计,全省共完成确权到户主体改革面积5426万亩,占应改面积的68.6%;签订合同211万份;调处纠纷7663起。  相似文献   

7.
从森林蓄积、面积构成,竹林资源,经济林资源等方面介绍了四川省林业资源构成现状,并对林业资源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柴晓东 《新农业》2022,(9):17-19
2021年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759.93万亩,比2020年的830.87万亩,发生面积有所下降.根据2021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情况及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气象资料,综合分析预测,2022年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与2021年相比总体平稳,预测2022年发生面积在760万亩左右,危害程...  相似文献   

9.
《河南农业科学》2008,(1):116-116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是以复合农林业综合技术、平原绿化、困难立地植被快速生态恢复技术、经济林生态培育、森林生态城规划设计、大型生态林业项目咨询及规划设计、新型园林植物及经济林新品种开发等多学科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省级研究中心,也是河南省林业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是以复合农林业综合技术、平原绿化、困难立地植被快速生态恢复技术、经济林生态培育、森林生态城规划设计、大型生态林业项目咨询及规划设计、新型园林植物及经济林新品种开发等多学科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省级研究中心,也是河南省林业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青海东部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部边陲,青藏高原东部接壤的过渡地带,总面积266万hm2左右。是青海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因此本地区的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大意义。而乡村林业在本区林业生产中又居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乐都为例,2012年全县造林面积乡村造林占87.8%,2013年则占92.9%,2014年占99.8%。所以乡村林业生产的好坏,不仅主宰着本地区林业事业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的最后形成,从而也直接影响能否最后根治黄河的大业。  相似文献   

12.
论建设山川秀美黄土高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总结治理黄土高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应注意的6个问题:山川秀美与脱贫致富的关系、农林牧的关系、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整体布局与分散经营的关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关系及领导群众与依靠群众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高新疆特色林果基地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新疆林果基地建设虽然在规模扩张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基地建设效益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找出提高新疆特色林果基地效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提出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引领新疆林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发展,持续保证农民增收,促进特色林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西灌区持续林业测度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河西灌区持续林业在绿洲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几个方面的作用以及持续林业发展的政策保障能力和技术保障能力 ,构建了持续林业测度的指标体系。对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地区的验证结果表明 ,该地区持续林业的发展力指数A =0 .6 5 5 ,为弱可持续发展。测度结果符合当地林业的发展状况 ,表明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从总体上反映了河西灌区的社会经济特点和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可以应用于干旱荒漠绿洲持续林业的测度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生态环境,果树生产现状和果树分区原则,将该区果树生产划分为北部神府海红果产区,毛乌素沙地酿酒、制汁葡萄产区,横山、白于山山区山杏、山桃产区,延河中下游商品苹果、梨产区,黄河沿岸优质红枣产区,中部、南部多种果树产区,洛川塬优质苹果产区7个区域,提出各区果树发展的主要方向、规模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用土壤保水剂Guilspare在半干旱地区林业生产中应用效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林业生产中,在浓度为1%的条件下,使用一定量的农用土壤保水剂Guilspare能明显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树木生长;超过一定量反而降低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对树木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区域适应性的特色林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特色林果业区域适应性分析,将特色林果配置在最适宜的自然生态区域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以特色优异品质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发挥特色产业的比较与竞争优势.[方法]以新疆特色林果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林果产品,从生物品种适应性、规模适应性、环境适应性三个方面分析特色林果业区域适应性问题.[结果]新疆具有发展特色林果业的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适宜的生物条件保证了林果品质的优异性和稳定性.[结论]发展特色林果业,依据其生物品种适应性所形成的潜力规模和追求经济效益的合理规模的约束,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满足特色林果业的区域适应性,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黄土丘陵旱坡地,采用坡面汇流、水平沟集流和旱井蓄流的系统集水工程积蓄径流营建隔坡水平均枣树密植园,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了集径流、有机旱作、密植丰产于一体的新的枣树栽培模式。8年生枣树密植园净收入达到80599.5元/hm^2,投资回收期仅为3.1a,投入产出比为1:4.35,初盛果期每年的投入产出比为1:7.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10a来,我们根据草地生态学原理和利用系统工程研究办法,在水土流失区、红壤山地和丘陵地筛选利用18种优质高产牧草(如圆果雀稗、卡松古鲁狗尾草、拟高粱、宽叶雀种、马店、多花木兰等)建植人工草地和草果(林)结合植被这1400hm2.通过在果园中或水上流失区建植草地,保持了水土,改善了上壤肥力和果树(林木)的生长环境,提高了果树(林木)的生长速度,增加了果树的产量(10%-20%)和果实品质(糖度提高3°),获得了高产优质的饲料.每公顷草料可生产450个畜产品单位的牧业产品.通过草粉代替皮等精料(代替率为5%-26.2%),可降低饲养成本13.54%.利用牧草作菌基栽培食用菌,既节省了大量木料,又可将其投入产出比提高到1:10以上,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牧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生态林业之路—营林生态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森林资源不断下降的驱使,世界林业正处于十字路口。“生态林业”和所谓“新林业”应运而生。只有运用林业生态工程和营林生态工程才能保证生态林业的实现。本文着重阐明构筑林业生态工程和营林生态工程的生态、经济原理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认为只有按现代生态学及“新经济学”观点,才能指导林业生产,达到生态林业的目的。走生态林业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