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水稻叶面喷施硅肥的增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6年的田间试验与大区示范结果表明,小麦、水稻于拔节至抽穗期叶面喷施一次水溶性硅肥,可使作物增产5-10%,水稻在高产水平一增产率可达20%,有效硅含量你的土壤或在高产条件下,水稻喷施两次硅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地只喷一次。  相似文献   

2.
N肥深施深度对小麦吸收利用N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15N示踪技术,在川中紫色土上进行了聚土的表层施肥(施肥深度1-2cm)、中层施肥(深施25cm)、底层施肥(深施45cm)和平作表层施肥不同处理小麦吸N特性等的研究。结果表明:N肥利用率是“平+表施”〉“聚+底施”〉“聚+中施”〉“聚+表施”,处理间N肥利用率最高是23.78%,小麦一生有38.7-44.1%的N来自肥料。小麦拔节以前无论是聚土还是平作,其表层施肥地上部分NDFF值极显  相似文献   

3.
玉米硅的阶段营养与土壤有效硅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壤质草甸土上设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4叶期以前吸硅量较低,拔节期吸硅增加,抽雄初期为吸硅高峰期。硅主要分配在叶(43%)和根(39%),籽实和茎分别占11%和7%。NPK配施硅肥能促进植株对硅的吸收。基施硅肥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硅浓度,比不施肥区提高200mg/kg;追施硅肥,使抽穗初期土壤有效硅提高到757.8mg/kg。基施、追施硅肥比对照增产5.6%和7.18%。  相似文献   

4.
高产小麦对磷的需求与磷肥合理施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承林  祝斌  陈小琴  王明德  黄福正  王建生 《土壤》1998,30(5):239-242,266
由黄土母质发育的白土,在亩施10kg N,16.6kgK的基础上,亩施0.26kgP-3.12kgP,每亩可增产小麦30.1kg-116.5kg,增产15.0%-57.9%,并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在平衡配套施肥体系中,减N补K的同时应重视P肥的施用。亩施30kg过磷酸钙即可满足小麦高产对磷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硅钾肥配施对小麦抗条锈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用硅肥、钾肥及硅钾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小麦抗条锈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减轻小麦病害,增强其抗病性,硅钾肥配施次之。低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40%)施硅钾、硅肥对冬小麦抗条锈的影响优于充足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施用硅、钾肥能明显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6.
小麦和花生利用磷形态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水培和琼脂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缺Fe时,花生能有效地吸收利用Fe-P中的铁,与施用Ca8-P相比,地上部吸铁增加30.58%,而在缺P条件下则没有这种趋势。在缺P条件下,花生能从Ca8-P和Fe-P中吸收一定的磷,以Ca8-P有效性稍高。而小麦在两种条件下均较好地利用Ca8-P,在缺Fe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施Ca8-P处理植株吸磷量分别增加了43.68%和75.74%;缺P时则分别增加40.48%和110.49%,81(85)5-3-3-3品种比莱阳26利用Ca8-P的能力强得多。  相似文献   

7.
豫东潮土区小麦施钾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施用一定量氮、磷肥及有机肥基础上增施钾肥,小麦增产显著或极显著。钾肥一次掩底或返青期及早追施效应最好;亩产350-500kg适宜的施钾量6-10kgK2O;中低区及高产区适宜的氮磷钾配比(N:P2O5:K2O)分别为1:0.4-0.6:0.4-0.5及1:0.6-0.75-0.95;土壤速效钾(K2O)含量<100mg/kg钾肥有效;砂土、两合土、亩产500kg高产田及晚播麦田为施钾高效类型区,  相似文献   

8.
硅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嘉  陈斌 《土壤肥料》1997,(5):42-43
连续3年13点次小麦应用硅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初期每公顷撒施150kg多效硅肥,能提高小麦产量10%左右。  相似文献   

9.
硅对小麦吸收金属铜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硅添加量(0,0.25,0.5,0.75,1,1.25g/kg,以Si计)对小麦吸收金属铜和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硅量0.25,0.5,0.75g/kg作用下,通过降低土壤中铜的生物毒性,提高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增加土壤pH值,从而使得小麦幼苗发芽率升高,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在加硅量1,1.25g/kg作用下会对小麦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故施适量的硅(0.75g/kg)可有效减轻小麦重金属铜污染的毒害,从而为铜毒害的小麦区域增施硅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淬渣与钢渣硅肥对玉米硅、磷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新  陈家杰  刘涛  唐诚  褚贵新 《土壤》2016,48(1):65-70
硅作为有益元素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及增强抗逆性等方面有显著效果。本研究在2013—2014年进行了2年田间小区试验,对比研究了水淬渣硅肥和钢渣硅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施硅对玉米硅、磷营养吸收及硅肥利用率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硅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P0.05),如在抽雄、乳熟及成熟期水淬渣硅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别比不施硅肥处理(CK)处理提高36.9%、15.3%和9.7%;施硅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产量(P0.05),水淬渣和钢渣硅肥处理的玉米产量为17 979 kg/hm2和17 134 kg/hm2,分别比CK处理提高18.9%和13.3%。2年结果均显示硅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玉米植株的吸硅量与吸磷量(P0.05),水淬渣与钢渣硅肥处理的年均吸硅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14.6%和10.4%,其年均吸磷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11.5%和8.7%。玉米吸硅量与吸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硅肥处理可显著改善玉米生育期内磷素营养,提高磷肥偏生产力;水淬渣硅肥和钢渣硅肥年均硅肥利用率分别达38.9%和27.8%,且水淬渣硅肥利用率明显高于钢渣硅肥。  相似文献   

11.
小麦、水稻叶面喷施硅肥的增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6年的田间试验与大区示范结果表明,小麦、水稻于拔节至抽穗期叶面喷施一次水溶性硅肥,可使作物增产5%~10%,水稻在高产水平下增产率可达20%.有效硅含量低的土壤或在高产条件下,水稻喷施两次硅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好于只喷一次.  相似文献   

12.
花生施用硅钙肥增产效应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施用硅钙肥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钙肥各处理比未施硅钙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不同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能增果增重,提高饱果率、出米率,每公顷施硅钙肥450-600kg,增产效果达20.03%-24.71%,增纯收益2066.4-2532.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1.48-1:10.55。花生增施钾肥效果也十分显著,但不如适宜硅钙肥量效果好,在该试验土壤条件下,可用硅钙肥暂时替代钾  相似文献   

13.
用黄磷炉渣制取的硅钙肥,通过深入系统的室内和田间试验取得主要结果:1、通过主要地市州的调查和取样分析得出我省缺硅水稻土(有效SiO2<100mg/100g土)约200万公顷,占全省水稻土43.5%,极缺硅(有效SiO2<5.0mg/100g)为66.67万公顷,占全省水稻43.5%,极缺硅(有效SiO2<5.0mg/100g土为66.67万公顷,占16%。说明我省主要稻田缺奎面积大、范围广硅严重。  相似文献   

14.
锌锰铜及其配合在冬小麦上的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结果表明,锌、锰、铜及其配合能增加小麦株高和分蘖数,提前成熟;能增加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促进向籽粒中分配。在严重缺锌、中度缺锰而不缺铜的石灰性土壤上,放锌、锰、铜肥分别比对照增产17.7%、7.5%和8.5%。在增加小麦株高,干物质重和籽粒产量上,锌-锰、锰-铜、锌-铜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尿素对小麦的肥效试验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亩施25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的条件下,每亩施用尿素24.26kg,小麦亩产量最高为147.87kg,投入与产出比为1:4.76;每亩施尿素17.96kg,经济效益最佳,小麦亩产量为143.84kg,投入与产出比为1:6.26。  相似文献   

16.
磷石膏防治小麦全蚀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石膏防治小麦3全蚀病有显著的效果,亩施磷石膏150-2500kg对小麦全蚀病防治率达56.6%-94.9%,平均防治率70.3%,并使小麦全蚀病白穗出现期推迟7-13天,小麦产量增加8.6%-44.5%,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P营养基因型小麦“81(85)5-3-3-3”和“NC37”在苗期对根系局部供P(0.1mmol/L)后的反应。结果表明,只有3cm根段处于完全营养液(LHL)中的小麦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其干物质量分别为全部根系处于完全营养液(HHH)中的小麦植株的54.0%和49.6%。但给绝大部分根系供P,只有3cm根段处于缺P营养液(HLH)中的小麦植株的干物质量、株高、叶面积、根长、根轴长和侧根数  相似文献   

18.
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施磷对土壤水库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休闲期覆盖配施磷肥对土壤水分运行规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休闲期覆盖与不覆盖条件下75 kg(P2O5)·hm-2、112.5 kg(P2O5)·hm-2、150 kg(P2O5)·hm-23个施磷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覆盖相比,休闲期覆盖后,播种—孕穗期0~100 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小麦播种期提高38~41 mm;增加施磷量,越冬—孕穗期土壤蓄水量提高,尤其拔节期40~100 cm土层。覆盖后,播种—拔节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及其占整个生育期比例显著提高,拔节—开花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增加;增加施磷量,拔节—开花期土壤贮水减少量及其比例显著提高,开花—成熟期80~10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显著提高。覆盖后增加施磷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产量提高1 452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覆盖配施磷肥条件下,拔节—开花期60~100 cm、开花—成熟期80~100 cm土层贮水减少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因此认为,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雨,提高底墒,可实现伏雨春夏用;覆盖促进小麦生育前期和中期吸收土壤水分;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水分,促进小麦生育后期深层吸水;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配施磷肥150 kg·hm-2有利于蓄水保墒,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 ,施用硅肥、钾肥及硅钾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小麦抗条锈病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施用硅肥可减轻小麦病害 ,增强其抗病性 ,硅钾肥配施次之。低水分条件下 (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35 %~ 4 0 % )施硅钾、硅肥对冬小麦抗条锈的影响优于充足水分条件下 (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70 %~ 75 % )。施用硅、钾肥能明显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带状种植是四川小麦的典型种植方式,主要分布在丘陵旱地,与玉米构成小麦/玉米复合种植系统。本文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和生育期分配比例对四川丘陵旱地带状种植小麦氮素吸收累积、 分配与转运的影响,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氮残留问题,筛选适合于该地区带状种植小麦的适宜氮肥用量和分配比例,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试验在四川省仁寿县进行,试验材料为四川主推品种川麦42,带状种植(即2 m为一带,种5行小麦,行距20 cm,小麦幅宽80 cm,预留行1.2 m),2BSF-4-5A型谷物播种机播种,密度150104 plant/hm2。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区,设N 90(N1)、 135(N2)、 180(N3)、 225(N4) kg/hm2 4个水平;生育期分配比例为裂区,设基肥一次性施入(R1)、 底肥:苗肥=7:3(R2)、 底肥:拔节肥=7:3(R3)和底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R4)4个水平,并以不施肥(CK)为对照。【结果】 1)施用氮肥后收获期地上部植株总吸氮量显著提高,开花期植株各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 成熟期叶和茎鞘中氮素残留量以及转运氮的贡献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花后氮素同化量及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施氮量为N 135 kg/hm2时达最大。底肥:拔节肥=7:3的施氮方式有利于提高花后氮素同化量及其对籽粒氮贡献率,而底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的施氮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花前贮存氮素向籽粒转移,同时也增加了成熟期氮素在营养器官中的残留,降低了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2)氮利用效率和植株氮生产力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中残留的全氮、 NO-3-N及NH+4-N含量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较高(N 180~225 kg/hm2)的条件下,底肥一次施极大地增加了土壤中氮的残留,且随施氮量增加,拔节期一次性追肥土壤中氮残留也增加,氮肥分次追施和加大分配比例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氮素残留; 3)在四川丘陵旱地套作条件下,施氮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方程来拟合,平均每生产100 kg籽粒需N 3.6 kg;施氮量为180 kg/hm2、 分配比例为底肥:拔节肥=7:3时籽粒产量最高,可达4800 kg/hm2(第二年4706 kg/hm2),较CK增产27.6%(第二年增产25.6%)。【结论】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 氮吸收利用特性以及土壤中残留氮量,在保证获得较高小麦产量(4650 kg/hm2以上)的前提下,应适当减少氮肥用量,采取氮肥后移及分次施用的方式。本试验条件下带状种植小麦推荐的氮肥用量为N 135~180 kg/hm2,分配比例为底肥:拔节肥=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