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50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金银花是我国一种用途广泛的传统大宗中药材,年需求量大,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也较多。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从产地特点、品种特性、土壤性质和施肥管理措施及后期加工等方面对影响金银花产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因素对金银花产量的相对影响程度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对于某一产地的具体品种,单株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有机质、pH和速效钾含量等土壤因素,和氮肥用量等施肥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施肥现状,借鉴根区施肥法,进行了以干花重为基准的施肥量推荐,并提出了将全年所需肥料一次性施于根区的轻简施肥法,旨在为金银花的轻简化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氮肥形态及氮钾施用措施对水稻生长 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氮(NH4-N和NO3-N)源下,不同施钾水平及氮钾施用次序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进行了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早期(20d左右时),以NO3-N作为N源时水稻的生物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量均显著高于NH4-N作N源的处理,但随着生长时期的延长,NH4-N源更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因此,从整个营养生长时期来讲,铵态氮肥作为水稻N源更具有优越性。结果同时表明,氮肥施用效果与钾肥的施用水平有很大关系,在一般盆栽试验氮肥用量(纯N用量0.15 g/kg)水平下,施钾(K2O)量达到0.51g/kg时会导致水稻的生长及养分吸收量显著下降。铵钾施用次序对水稻的营养生长及养分吸收均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施钾量较高时,铵钾在土壤中的交互作用会导致水稻因氮素供应不足而影响生长和养分吸收。  相似文献   
3.
化感作用在杂草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草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而大量施用除草剂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增加杂草抗药性。利用植物相互间化感作用控制杂草非常有效,抑草植物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并与杂草竞争生存环境,进而对杂草发芽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轮作、耕作等措施影响植物残茬化感物质的释放,造成抑草效果不同。化感育种是解决杂草危害的最有效途径,可使植物具有对杂草抑制作用的化感性状。  相似文献   
4.
随着奶业的发展,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逐渐增多,饲养规模也不断扩大,但由于饲养、管理、繁殖等技术的应用不到位,使奶牛繁殖力低下,极大地影响了奶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就影响奶牛繁殖力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单施磷酸二氢铵(MAP)、磷酸二氢铵配施草酸(MAP+OA)和包膜磷酸二氢铵(包膜MAP)3种施肥模式下磷在潮土和水稻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较短,磷在潮土中的迁移距离较水稻土短,配施草酸处理可增加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包膜MAP处理磷的迁移距离最短且释放量少。磷在施肥60 d内的迁移量较大,然后只发生少量迁移,迁移进入土壤的磷60.2%~80.3%被吸附固定,15.4%~42.9%仍以有效态存在,配施草酸处理可降低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包膜MAP处理缓慢释放磷肥可能会增强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区一次施氮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效果和原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国水稻氮肥施用量大,农民习惯氮肥表面撒施,氮肥通过氨挥发以及径流等途径损失严重,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农村劳动力缺乏,土地流转迅速,省时省力、节肥高效的施肥方式亟待探索和推广。大田条件下,在环太湖水稻高施氮区,比较常规氮肥用量下(225 kg/hm2)的农民习惯分次施用(40%︰30%︰30%分次施用)与根区一次施用(偏根系5 cm,土表下10 cm穴施)两种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种植水稻的前提下,习惯施氮处理表层土壤NH_4~+-N最高,自表层向下逐渐降低,各层养分均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根区一次施氮可显著提高施肥点周围土壤中的NH_4~+-N含量及其贮存时间,施肥后30,60和90 d,根区施氮处理NH_4~+-N最高值分别达到542.6、412.1和39.8 mg/kg。且根区一次施氮处理施肥点周围土壤高NH_4~+-N含量至少可保持60 d。种植水稻后,相对习惯分次施氮而言,根区一次施氮显著提高水稻分蘖数、各器官的氮含量、氮积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根区一次施氮处理水稻氮积累量高达196.7 kg/hm2,相对习惯施氮增加34.9%。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达到59.8%(差值法)和42.5%(15N标记法),相对习惯施肥分别增加22.6和30.6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由分次施用的73.0%下降到29.7%。根区一次施氮显著增加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贮存时间,降低肥料养分损失的风险,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是一种节肥高效的施肥方式,值得进一步研发施肥机械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动力学特征及其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  王火焰  陈小琴  周健民 《土壤学报》2015,52(5):1078-1087
采用生物耗竭法和0.2mol L-1的NaTPB化学浸提法,利用不同动力学方程对我国8种主要土壤非交换性钾的释钾特性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分为快速释放和稳定释放两个阶段,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 方程、双常数曲线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均能描述土壤非交换性钾的释放过程。根据双常数方程中的参数(a)所表征的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速率常数,供试8种土壤的释钾能力按取土地区存在着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渐减的趋势。盆栽试验中,在累积释钾量高且释放速率快的土壤上,黑麦草累积生物量、累积吸钾量和相对含钾量较高,表现出强的供钾能力;与此相反,累积释放量低且释放速率慢的土壤上,黑麦草各项指标偏低,供钾能力较弱。以黑麦草钾素丰缺临界值34.00 mg kg-1 DW-1和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速率396.32 mg kg-1 h-1作为评价指标,供试8种土壤中,仅取自新疆石河子、陕西常武和黑龙江哈尔滨地区的土壤在短期不施用钾肥的情况下能保证黑麦草丰产且不出现缺钾症状。因此,为了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和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耕地土壤中应加强秸秆的循环利用,而在华中和华东地区则需增施钾肥和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不同形态氮肥对磷肥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潮土中不同形态氮肥对磷肥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有抑制油菜生长初期磷素累积的作用,氯化铵处理抑制作用最突出,其次是尿素,再次是硫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钙处理;油菜生长后期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逐渐显著促进油菜的磷累积,但氯化铵处理的促进作用仍然低于其它氮肥处理,这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较一致。土壤有效磷含量受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影响较小,而水溶性磷含量因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均表现显著地下降,氯化铵和硫酸铵处理使土壤水溶性磷下降较多,硝酸铵、硝酸钙和尿素处理使土壤水溶性磷下降较少。  相似文献   
9.
NH4+对K+在土壤肥际微域中迁移和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H4^+和K^+共施在农田施肥中是很普遍的现象,研究它们共施后二者在土壤中的交互作用对指导施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共施条件下NH4^+对K^+在红壤和潮土肥际微域中的迁移和形态转化的影响,供试肥料为NH4Cl和KCl。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K^+相比,共施NH4^+没有改变肥料钾在红壤和潮土中的迁移距离,但提高了肥际微域中的水溶性钾含量;在靠近施肥点附近,NH4^+的施用减少了土壤交换性钾含量,这种作用在潮土中的表现不如在红壤中明显;与单施KCl相比,共施NH4Cl明显降低了施肥点附近土壤微域内的非交换性钾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共施NH4Cl减少了土壤晶格对钾离子的固定,增加了钾的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10.
如东县是江苏省的畜牧业大县,其家禽生产在整个畜牧业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生产产值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五成左右。全县家禽年末栏存近几年都在1000万羽上下,年上市家禽2500万羽左右,全年禽蛋产量60000t。全县家禽生产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地方家禽品种狼山鸡的原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