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饲粮蛋白质来源对蛋鸡小肠液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饲粮蛋白质来源对鸡肠液中消化酶活性及离子浓度的影响,为鸡饲料酶学生物学效价评定方法中小肠液的仿生酶谱设计提供决策依据.试验采用2×2完全随机没计,分别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十二指肠瘘、空肠瘘成年海兰褐壳蛋公鸡各24只,将每种类型的荷术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在试验期第31天、第33天、第35天的09:30至18:30间每隔3 h收集1 h十二指肠和空肠食糜,通过低温离心的方法制备肠液.结果表明,玉米-豆粕型饲粮条件下十二指肠液脂肪酶活性,Cl-的浓度及空肠液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地高于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条件下的相应值(P<0.05),而十二指肠液Mg2+浓度和空肠液K+的浓度显著地低于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条件下的相应值(P<0.05).从不同肠段肠液组成的差异看,十二指肠液中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Na+、Mg2+的浓度及pH显著地低于空肠液中的相应值(P<0.05),而脂肪酶的活性,K+、Cl-的浓度显著地高于空肠液中的相应值(P<0.05).这表明饲粮蛋白质来源对鸡肠液蛋白酶活性及电解质离子浓度有显著影响,不同肠段的肠液在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在饲喂小麦-豆粕型日粮和玉米-豆粕型日粮条件下,北京鸭小肠各段肠液组成沿肠道纵向长度的差异,为模拟鸭小肠液的设计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30只成年北京公鸭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中,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鸭,分别随机饲喂小麦-豆粕型日粮和玉米-豆粕型日粮,在试验期的第19天屠宰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和回肠的食糜,离心后取上清液分析消化酶活性、离子浓度及pH。研究结果表明,十二指肠肠液与空肠前段肠液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地高于空肠后段肠液和回肠肠液的相应值(P<0.05)。空肠前段肠液与空肠后段肠液的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高于十二指肠肠液和回肠液的相应值(P<0.05)。空肠前段肠液的糜蛋白酶活性最高,其后依次为十二指肠肠液、空肠后段肠液和回肠液,且4种肠液中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沿小肠纵向长度,鸭肠液的pH从6.22至7.94逐渐升高,Na+和Ca2+浓度先升后降,K+浓度逐步下降,Mg2+浓度在十二指肠肠液中最低,显著地低于其他肠段肠液的相应值(P<0.05)。日粮组成对肠液中4种消化酶的活性及K+和Mg2+的浓度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可见,沿鸭小肠长度的纵向分布中,空肠液的4种主要消化酶活性最高,不同肠段肠液在离子浓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4种饲粮条件下生长猪空肠液组成的差异,探讨一般生产条件下,饲粮蛋白质来源与水平对生长猪空肠液组成的影响.试验采朋4×4拉丁方设计,从8头体内安装空肠T型瘘管的荷术猪中挑选健康、体重接近的试验猪4头,试验猪分期、分号分别饲喂4种试验饲粮,即玉米-豆粕型饲粮、玉米-豆粕低蛋白质饲粮、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饲粮和玉米-豆粕-棉籽粕-菜籽粕低蛋白质饲粮.每期试验为15 d,其中预试期为10 d,在试验期第11天、第13天和第15天每天的09:30、13:30和17:30采集食糜样品1 h.通过低温离心收集食糜上清液,分装后-70℃保存,待测酶活和离子浓度.结果表明:在正常蛋白质水平与低蛋白质水平条件下,饲粮的蛋白质来源对生长猪空肠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Na+、K+、Cl-、Ca2+、Mg2+浓度与pH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的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猪空肠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及Na+、K+、Cl-、Ca2+、Mg2+浓度与pH也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表明,生长猪空肠液的组成对饲粮蛋白质来源与水平有较大范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猪空肠液在消化酶纯化过程中活性回收率的差异,为体外仿生消化酶试剂的制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2×2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包括2个生长阶段[生长期(60~100日龄)和育肥期(101~140日龄)]和2种饲粮类型[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个生长阶段采用2×2完全交叉设计,将8头安装有空肠T型瘘管的“大×长”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头猪。在每个生长阶段各进行2期试验,交叉饲喂2种饲粮,形成每个处理8头猪(重复)。每期试验包括10d预试期和3 d空肠液收集期。待每期试验结束后将每头猪空肠液混合,然后采用无水乙醇沉淀法纯化空肠液中的消化酶,测定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和回收率。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70%以上;2)不同来源空肠液经冰乙醇沉淀-复溶-冻干后获得的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回收率均在60%以上;3)冰乙醇沉淀-复溶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损失极显著高于冻干过程(P<0.01)。综合以上结果,不同生长阶段和饲粮类型下获得的猪空肠液在纯化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回收率均无显著差异,且通过无水乙醇沉淀法可以获得满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猪空肠消化液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的相关性,为饲粮养分消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分为2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组设16个重复。测定饲粮和粪样的总能和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及空肠液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然后对每种饲粮的养分消化率与猪空肠液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种饲粮下,生长猪个体间4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而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消化率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2)猪空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无显著相关性(|r|≤0.51;P0.05),而脂肪酶活性与玉米-豆粕型饲粮养分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5),与玉米-玉米DDGS-米糠粕型饲粮干物质消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5);3)猪空肠液消化酶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无典型相关关系(P0.05),因此,脂肪酶活性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变异的贡献有限。综合以上结果,生长猪空肠液消化酶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无稳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棉仁粕对生长鹅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28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豁眼鹅3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豆粕组)、未发酵棉仁粕替代基础日粮30%豆粕的日粮(棉仁粕组)和发酵棉仁粕替代基础日粮中30%豆粕的日粮(发酵棉仁粕组),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豆粕组相比,发酵棉仁粕组显著降低了生长鹅腹泻率(P0.05),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和胰脏组织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P0.05);与棉仁粕组相比,发酵棉仁粕组显著提高了生长鹅平均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P0.05),显著降低了腹泻率和死亡率(P0.05),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内容物和胰脏组织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P0.05)。结果显示发酵棉仁粕替代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30%的豆粕能提高生长鹅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的批次来源与活性贡献对玉米、豆粕、小麦麸消化能力的影响,为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的适宜添加量提供参考。采用嵌套设计,其中独立变量为鸭肠液酶粉剂的批次来源,设3个处理水平,分别为鸭肠液酶粉剂批次1、2、3;嵌套变量为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比例(以胰蛋白酶为基础),设4个处理水平,即0(共用)、25%、50%、75%,分别测定10种模拟鸭肠液对玉米、豆粕、小麦麸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1)3个批次的鸭肠液酶粉剂制备的模拟鸭肠液对玉米、小麦麸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表观能值、真能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表观能值、真能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干物质真消化率(71.75%~72.24%)有显著影响(P<0.05)。2)同一鸭肠液酶粉剂批次内,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的比例从25%增加到75%时,玉米、豆粕、小麦麸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表观能值均显著降低(P<0.05),但干物质真消化率相对稳定(最大绝对差值0.95%,相对差值0.95%),酶水解物真能值在鸭肠液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的比例从25%增加到50%的范围内也相对稳定(最大绝对差值0.17 MJ/kg,相对差值0.89%)。综合上述结果,不同批次来源的鸭肠液酶粉剂制备的模拟鸭肠液在消化能力上是相等的,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对消化酶总活性的贡献在25%~50%消化能力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选用20 kg左右的"杜×长×大"外三元杂交仔猪20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豆粕型和杂粕(双低菜籽粕+豆粕)型2种不同类型的日粮,饲养猪至体重达到100 kg左右时屠宰测定瘦肉率,取背最长肌肌肉组织,采用RT-PCR技术检测分析HSL mRNA和Obese mRNA表达情况,以探索出日粮类型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杂粕日粮较豆粕日粮可显著增加HSL mRNA表达量、减少Obese mRNA表达量(P<0.05),2种日粮类型虽对猪瘦肉率无显著性影响,但是从实际值来看,杂粕日粮表现出提高趋势,较豆粕日粮提高3.5%(P>0.05)。  相似文献   

9.
鸭空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鸭空肠套管中食糜流量及空肠液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异,探讨获取相对可比的空肠液样品的适宜采样方案,为鸭小肠中消化酶酶谱的研究提供依据.采用3×6(日期×时间)完全随机设计,每4h采集1次空肠食糜,每采集1h后间隔3h,隔日重复采样过程,共采集3d.试验1,随机选择15只荷术鸭,分成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鸭,测定空肠套管中食糜的流量.试验2,从鸭群中随机选择24只荷术鸭,分成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鸭,测定空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空肠套管内的食糜流量呈现出日间及日内变异,日内食糜流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总体规律.日内采样时间对空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不同日间,淀粉酶、糜蛋白酶的日平均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而胰蛋白酶日间平均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28).3种消化酶活性均呈现出同一日内随采样时间而逐渐降低的总体现象.鉴于上述现象,通过套管获取反映鸭空肠中消化酶活性生理水平的采样方案为:白天采集3次样品,每次采集1h间隔3h,隔日重复采样,共采集3d.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探讨在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发酵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仔猪肠道形态结构及空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48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Ⅰ组仔猪饲喂奶粉饲粮(由某公司提供),试验Ⅱ组仔猪饲喂用发酵豆粕代替10.0%普通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Ⅲ组饲粮是在试验Ⅱ组基础上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代替3.0%原有原料,试验期21 d。结果显示:1饲粮中用发酵豆粕代替10%普通豆粕显著提高35日龄仔猪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降低35日龄仔猪隐窝深度,提高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P0.05)。2饲粮添加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显著提高了35日龄仔猪各段小肠的绒毛高度,降低35日龄仔猪各段小肠隐窝深度,提高42日龄各段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3通过透射电镜发现,对照组空肠微绒毛稀疏、短小、排列不整齐;试验组仔猪空肠微绒毛较长、整齐、密集,尤其是添加嗜酸乳杆菌组效果最好。4饲粮中用发酵豆粕代替10%普通豆粕显著提高了35日龄仔猪空肠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P0.05),提高42日龄仔猪麦芽糖酶活性(P0.05),提高42日龄仔猪麦芽糖酶活性。5饲粮添加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与只添加发酵豆粕相比,仔猪空肠二糖酶、Ca2+/Mg2+-ATP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35日龄时Na+/K+-ATP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发酵豆粕可改善仔猪空肠微绒毛结构,减缓断奶应激引起的乳糖酶急剧下降,提高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替代原有原料3%后各指标效果更好,替代后其效果与奶粉饲粮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姜汁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以鲜牛乳和生姜为主要原料,研制具有双重保健功能、特殊口味的姜汗酸奶的过程,并得出了最佳配方及发酵条件为:以鲜奶为基数,姜汁10%、白砂糖8%、奶粉2%、接种量3%,在42℃下发酵3.5-4小时,而后置于0℃-5℃的冰箱中。  相似文献   

12.
生姜是常用的中药,酸奶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利用天然具有公认食疗作用的生姜作为原料和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酸奶研制生产姜汁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姜汁生产的最佳工艺,优选出了姜汁酸奶的最佳配方组合。试验结果如下:(1)用抗坏血酸对姜汁护色的最佳添加量为0.05%;(2)酸奶的最佳配方为牛奶80%,姜汁9%,蔗糖6.5%,稳定剂0.1%;(3)以最佳配方生产的酸奶的理化指标为酸度84°T,粘度4 089 m P/s,持水力71.4%,且均符合酸奶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
果汁饮料以其显著的解渴、营养、天然和保健特性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是饮料的发展主流。果汁饮料的固有特性使得其对生产工艺、技术操作要求很高。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北方果汁饮料进行了微生物检验,借以调查北方果汁饮料现状,并对果汁饮料在原辅料、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工人和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优质鲜牛奶为原料,添加胡萝卜、西红柿、芦荟混合果汁,将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及嗜热链球菌以1:1混合作为发酵剂,研制出营养丰富,色泽美观,风味独特的果汁牛奶混合型酸奶。  相似文献   

15.
蜂蜜梨汁果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蜂蜜与甘草汁的混合酸取代蔗糖作甜味剂,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配方:鲜牛奶8%,梨汁10%,甜味剂15%,柠檬酸0.4%,稳定剂0.4%,乳化剂0.6%。成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6.
银耳枣汁酸奶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奶、银耳和红枣为主要原料,将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的按1:1的比例混合作为发酵剂,对银耳枣汁酸奶的生产新工艺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接种量、银耳和枣汁添加量和发酵温度进行实验,研究各单因素对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对产品的感官评定,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银耳枣汁酸奶的关键工艺优化参数为枣汁添加量16%,接种量4%,银耳添加量10%。采用本新工艺生产的银耳枣汁酸奶不但具有传统酸奶特有的香味,口感细腻爽口,酸甜适宜,组织均匀,而且有浓郁的红枣风味,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7.
牛瘤胃液中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牛瘤胃中,牛链球菌的数量和发酵类型直接影响瘤胃的正常生理活动,同时牛链球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和其内存在的各种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试验从新采集的牛瘤胃液中分离得到菌株,用微量生化反应管和16S rRNA技术分别对菌株的生化及遗传特性进行鉴定,结合革兰氏染色和形态学观察结果判定所分离的菌株即为牛链球菌,为更好地研究和改造该菌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含有金属硫蛋白(MTs)的鸡蛋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鸡蛋金属硫蛋白多肽桑葚汁饮料最优制备工艺;以感官评价和沉淀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稳定性配方。结果表明,金属硫蛋白多肽桑葚汁饮料最佳配方为MTs多肽水解液添加量10%,桑葚汁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12%,柠檬酸添加量0.15%,感官评分85.36;稳定性试验得出最佳配方为卡拉胶0.03%,果胶0.10%,黄原胶0.06%,CMC-Na 0.12%,在该条件下制成的饮料沉淀率为17.03%,感官评分为84.9,具有良好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对前期分离获得的柚苷酶产生真菌进行复筛,从29株脱苦酶产生真菌中复筛出了5株脱苦能力较强的真菌,其中实验室编号为3-3-21的菌株对柚皮苷的分解率为70%,对柠碱和诺米林的分解率分别为27%和14%,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脱除蜜柚果汁苦味的能力。该株菌初步鉴定为常现青霉组(P.frequentans)。  相似文献   

20.
用蜂蜜作胡萝卜汁的稳定剂 ,可使胡萝卜汁的稳定性增强。选用羧甲基纤维素 (CMC)、果胶、琼脂和黄原胶作胡萝卜汁的稳定剂 ,其稳定效果不理想。据实验结果 ,建议在胡萝卜汁中加入蜂蜜量为 1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