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直方图和颜色矩方法的木材表面颜色特征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彩色图像处理中颜色空间的选择,分别用直方图和颜色矩方法表达木材表面的颜色特征。从H分量直方图可知,H分量在色彩上有较好的分类性,反映出木材彩色特征的变化。用颜色矩特征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东北常见树种按颜色进行了分类,分级正确率达到了96.7%。  相似文献   

2.
基于L*a*b*颜色空间对木材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a*b*均匀颜色空间具有等距性和色差高分辨力的特点,非常适合色差较小情况下的颜色测量和比较.木材材色分布范围较窄,利用L*a*b*颜色空间中的颜色特征表示木材表面颜色,有利于木材材色之间的比较和划分.基于L*a*b*颜色空间,提取了东北常见五种树种木材图像的颜色特征进行分类研究,通过仿真试验得到了满意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神经网络和颜色特征对木材进行分级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决木材的分级问题,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和木材表面颜色特征对木材进行分级的方法。利用竞争神经网络对114种不同树种进行粗分,然后再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此进行验证,又对四种木材进行分类验证。从计算机分类分级仿真效果上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木材表面颜色特征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木材表面颜色自动分类难题,在 RGB 颜色空间提取木材图像的颜色矩作为颜色特征参数,利用 BP 神经网络对特征参数进行分类,通过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层的设计,传递函数的选择,确定最终网络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分类正确率达到98%,验证了本文提取的特征参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木材表面颜色自动分类的难题,在RGB颜色空间,将R、G、B三个颜色矩阵融合成一个特征矩阵,再对这个特征矩阵提取颜色三阶矩参数作为木材表面颜色分类的特征参数,设计了适合木材表面颜色分类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分类识别率达到98.67%,验证了提取特征参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适于木材种类识别颜色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适合木材种类识别的颜色空间,分别在RGB、HSV、L^*a^*b^*、I1I2I3和归一化T五个常用颜色空间中,获取了木材样本的颜色直方图和颜色矩特征,并进行了识别试验。结果表明,HSV是最适合木材种类识别的颜色空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特征提取和SVM分类器的木材显微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种不同木材的显微细胞图片进行识别,对进行木材分类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结合图像的图像梯度方向直方图(HOG)、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以及图像均值方差,对小规模的木材细胞图像的识别分类效果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VM分类器结合多特征融合适的特征向量会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平均最高识别率达到了98.11%。  相似文献   

8.
自然背景下基于反射模型的树叶彩色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固碳释氧测量中叶片图像的高精度分割,提出一种基于反射模型的树叶彩色图像分割算法.首先,在RGB颜色空间中,针对光照对于叶片颜色不一致的影响,采用改进的白平衡方法进行滤波;其次,针对RGB颜色空间的非均匀性、色域窄、亮度分量混合的问题,将其变换到Lab颜色空间,去除亮度分量,消除光照对于叶片分割的影响;然后,依据Lab颜色空间的均匀性,定义颜色特征的欧氏距离为聚类准则;最后采用最小分类器进行聚类分割.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生物质的木材其表面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影响使用寿命。为提高木材使用效率,采用稀土配合物处理木材,使木材具有一定的发光性的同时增强木材的表面稳定性。采用邻苯二甲酰氯和硅烷偶联剂制备改性配体与六水合硝酸铽反应制得稀土配合物,用一定浓度的稀土配合物与杨木在一定时间和温度下反应得到改性木材,然后在相同条件下,将改性木材和原木材放入紫外老化箱老化480 h。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表面颜色分析,分析老化前后木材表面的化学元素和微观形态的变化以及老化过程中表面颜色变化并得出表面颜色稳定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老化过程中改性木材的表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老化前后改性木材表面颜色的明暗度指数(ΔL*)和总色差指数(ΔE*)均小于原木并且当改性木材制备条件为铽配合物浓度0.04mol/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时,表面颜色明暗度指数最稳定,在铽配合物浓度0.04 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2 h时表面颜色总变化值最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竹条表面颜色等级的分类识别,提出了用颜色矩和灰度共生矩阵描述竹材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的方法,并采用支持向量机对竹材进行分类识别,正确率达92.3%以上。结果表明,用颜色矩和灰度共生矩阵的特征参数来识别竹条颜色等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对木材表面进行颜色功能性改良是提高木材使用价值的重要途径。文中总结传统木材染色和诱导变色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结构色进行颜色改良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生态仿生着色技术,综述其在木质材料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并从木质材料表面结构色构筑及机理、木质材料表面结构色的光响应及界面机理、木质材料表面仿生结构色薄膜大规模应用技术、木质纤维素纳米晶结构色薄膜制备及其功能拓展4个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Woodsurfaceroughnessisthemicrogeometrypropertycomposedbyalittlespacingandpeak-tovalley.Generallythesurfaceroughnesswascomposedbytheworkingmethodandotherfactorst123.Woodsurfaceroughnesswasnotonlyanimportantindexwhichmeasuredthesur-facesmoothextentofwoodproductandtheworkingqualitybutalsothewoodsur-fitceroughnessaffectedwoodsurfacefeel--lngandpsychologicalfeeling[3'4,lo,ll:.Th,'quantitativesurftlceproPertyparametersweretheimportantpartwhichmarkedthewoodsurfacevisualpsycho1ogicalmagni-tude,whichha…  相似文献   

13.
通过化学试剂与木材中木质素、抽提物等成分发生反应,可以改变木材的颜色,从而达到对木材表面修饰的目的。以氯化亚铁(FeCl2)为变色剂,通过浸渍的方式获得了变色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单板。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亚铁离子的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对麻栎单板变色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处理工艺;利用色差仪对麻栎表面的色度系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紫外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麻栎变色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经氯化亚铁溶液处理后,麻栎单板表面变为蓝黑色,颜色均匀,纹理清晰;影响麻栎单板变色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氯化亚铁对麻栎进行化学变色处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为1.0%、处理时间为10 min、处理温度为80℃、干燥温度为40℃。碱抽提可以去除麻栎单板表面大部分可以与铁离子发生变色反应的木质素或酚类物质,碱抽提后的麻栎不再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麻栎与铁离子的变色反应,主要发生在木材的酚羟基和芳香环取代基上,木材中的酚类物质与铁离子络合反应是其变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