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晓峰 《农家科技》1999,(8):15-15,14
<正> 实践证明,切实抓好油菜“三早五防”秋发冬壮栽培,是夺取油菜高产的有效措施。1998年,开江县永兴镇塘房坝村1、2、8三个社13.33公顷油菜田实施该项技术,平均每667米~2产215.8千克,比片内油菜每667米~2 158.3千克增加菜籽57.5千克,增产36.3%,创造了开江县油菜单产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2.
油菜早薹早花现象是目前陕南油菜提高单产的限制因素,结合农艺学、气象学理论及实践经验,从品种、气候、土壤肥力栽培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油菜早薹早花的原因,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油菜早薹早花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油菜早薹早花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菜发生早薹早花,抗寒能力明显减弱,容易受冻害,断薹、死株率明显提高,落花落果严重,对油菜产量影响很大。针对油菜早薹早花的原因,提出预防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冯新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9):54-55,58
油菜是河南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早熟油菜促早栽培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后茬作物适时提早播种、增加周年粮食产量.该文介绍了早熟油菜促早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适期收获等,以促进油菜的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油菜早花是指油菜在冬前或冬季开花,这种花多是无效花,是一种不正常的开花现象.  相似文献   

6.
湖南油菜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油菜是湖南第二大作物.湖南油菜产业有气候、地理、劳力和科技优势,在湖南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也存在种植业成本偏高、加工业十分薄弱、产业链尚未形成等诸多制约油菜产业发展的障碍.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湖南油菜产业跨越障碍及进一步发展需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油菜早花是指油菜在冬前或冬季开花,由于当时的温度较低。这种花多是不能正常结果的无效花。是一种不正常的开花现象。  相似文献   

8.
油菜早苔早花是限制油菜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油菜早苔早花是指一些早熟或早中熟的母本材料或品种在冬前或冬季开花,由于此时的温度较低,这种早花多是不能正常结实的无效花。此外,油菜出现早苔早花后抗寒能力减弱,极易受晚冬或倒春寒的影响,出现严重的断苔、落花、落果现象,死株  相似文献   

9.
<正>油菜壮苗是夺取高产的基础,实践证明,培育油菜壮苗,一般要比瘦弱苗增产两成以上,要获得油菜壮苗高产主要抓三条新技术:1备足苗床,稀播匀播油菜培育壮苗,一般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6。油菜种子要用泥水选种,汰除瘪粒、菌核、杂质;播前用50-55℃温水浸种20分钟,消毒灭菌,提高发芽率,以9月中  相似文献   

10.
以油菜晚熟植株(RG-8)及其早熟突变株系(RG-8M)叶片为材料,利用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对145条10 bp的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其中S265扩增得到1条RG-8特异性片段.将这条差异片段回收、克隆及测序,获得686 bp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个片段与白菜型油菜和萝卜中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均达到80%以上.由这个序列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中的shikimate kinase(莽草酸激酶)具有66%的同源性.该RAPD标记可以用来作为区分早晚熟油菜的-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长期的油菜-双季稻轮作制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处理比较,高量有机肥(60%OM)处理的增产率为43.7%(油菜)、11.6%(早稻)和7.2%(晚稻),低量有机肥(30%OM)处理的增产率为27.3%(油菜)、14.0%(早稻)和-1.4%(晚稻).不施钾(NP)处理的油菜、早稻和晚稻分别比NPK处理减产16.8%、3.6%和3.1%,不施磷(NK)处理的油菜、早稻和晚稻分别比NPK处理减产86.7%、70.4%和40.1%.说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油菜和水稻的生长及产量形成,同时磷素是制约该地区水稻、油菜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农民在作物生产中应注重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2.
菜籽油是我国居民主要食用的优质植物油之一,而黄淮及其以北冬油菜区也是我国重要油菜产区之一,但该区冬春干旱和冷冻制约着油菜的高产稳产,加上种管粗放,产量低而效益不高,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对此我们通过多年的试验调查研究,总结出北方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栽培措施:以抗旱保墒为中心,早耕整地,选好抗旱耐寒品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667 m~2留苗3万~4万株;纯氮10~12 kg,五氧化二磷5~6 kg,氧化钾5 kg,硼砂约0.5 kg;在6叶期喷施多效唑,防止缩颈延伸,培育壮苗。采用沟播、培土、灌越冬水、防治病虫害、实施全程机械化种植等,以减轻冻害、稳定产量、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双低优质油菜应用硒矿粉对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油杂2号、中双9号两个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施用3种不同含硒量的富硒矿粉,结果表明:①应用富硒矿粉能够提高双低优质油菜的植株含硒量,3种硒矿粉处理的油菜植株含硒量为0.1137~0.1352mg·kg-1,比对照增加0.0600~0.0815mg·kg-1,平均增128.68%;②高含硒量富硒矿粉的效果优于低含硒量的矿粉,但施用含量为1494mg·kg-1矿粉的油菜植株含硒量仅比含量为104mg·kg-1矿粉高18.91%,这说明较低含量的矿粉同样具有应用价值;③油菜不同时期的含硒量不同,苗期最少、后期较高,这说明硒元素在油菜中也存在着一个积累过程;④不同遗传基础油菜品种的聚硒效果不同,中油杂2号富硒效果优于中双9号,两者在苗期的差别较大,花期、成熟期的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4.
杂交油菜云油杂2号在丽江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广利用杂交油菜品种是油菜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丽江市在承担云南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引进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试种筛选,获得最适宜丽江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高含油量杂交品种新品种云油杂2号。总结了云油杂2号的特征特性、产量及田间表现,并从播种时间、肥水调控、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晋西北高寒区玉米引种试验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国内外引进35 个玉米新品种,通过3 年引种观察、品比试验和栽培技术配套研究,筛选出适宜晋西北高寒山区种植的特早熟高产新品种2 个,地膜覆盖栽培的早熟高产新品种7 个,并已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油菜倒伏受气候、环境、栽培、种质的影响,提出油菜抗倒伏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选择优良品种,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加强油菜蕾苔期田间管理等。为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杂3号是清海省农科院春油菜中心育成的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是替代海拔在2800~3000m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的理想品种。本文详细介绍了青杂3号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气候对荆州市油菜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得出了气候对油菜生产的主要影响为历史罕见秋季干旱,油菜苗情差;10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气温连续偏高,部分油莱发育进程较快;低温冰冻天气使油菜正常生长受阻,且发育进程越快的受冻害越重:低温冻害是菌核病危害严重的主要气候原因之一;2月份后期至3月份光温水资源充足.对油菜生长补偿作用明显,但异常高温使花期缩短.基于以上观点提出了一些应对冰雪低温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实施油-稻-稻不足、一季稻-油菜有余的地区推广早稻+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方法]开展早稻再生稻栽培试验.[结果]陵两优268和陵两优104具有效分蘖多、再生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优势,且两季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可作为早稻+再生稻+油菜3熟栽培优选品种,进一步开展试验示范.[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双季稻的比例同时促进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麦、油菜耐缺锰能力田间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耐缺锰能力不同的7个油菜品种和2个小麦品种,在水旱轮作的严重缺锰土壤上,进行了2种作物不同品种耐缺锰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缺锰土壤上,油菜的耐缺锰能力明显高于小麦。7个油菜品种中,有5个品种仅在秧田期出现了轻度缺锰症,但持续时间较短,移栽至大田后所有油菜品种均未出现缺锰症,且缺锰处理植株叶色、长势和收获后的籽粒产量与正常供锰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2个小麦品种则从分蘖期开始出现缺锰症,并一直持续到孕穗期。其中,耐缺锰能力相对较纱的川麦22号发病更为严重。缺锰胁迫使小麦减产30%以上。在水旱轮作的缺锰土壤上,直播油菜相对产量略高于移栽油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