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64个烟属野生种(其中33个种为我国首次收集的野生种资源)、4个普通烟草栽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黑胫病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2种方法,研究烟属野生种资源对黑胫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2种鉴定方法得到的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性较高,其中54个参试材料鉴定结果相同,10个参试材料鉴定结果有差异,但抗性鉴定的结果差异都是在相近抗性水平上波动;在参试材料中共鉴定出高抗黑胫病野生种4个,抗黑胫病野生种14个,中抗黑胫病野生种13个;不同组的野生种黑胫病抗性有一定差异,圆锥烟草组、残波烟草组的野生种表现出对黑胫病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对25份烟草种质资源的青枯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确定岩烟97和D101抗性表现为高抗,可作为青枯病抗源在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采自云南省不同地点、不同生理小种的24株烟草野火病菌对24个不同烟草品种及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显著,根据接种后不同烟草品种的形成的病斑直径,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高抗、中抗、中感、高感。辽烟15,G28对于烟草野火病菌0,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感,而云南省大面积栽培的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等对于两个生理小种均表现为中感,而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均表现为高抗,可以作为烟草野火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蔷薇属植物野生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蔷薇属植物野生资源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对覆盖蔷薇属9个组的50个野生种进行了白粉病抗性的离体鉴定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免疫野生种有6个,高抗野生种有13个,中抗野生种有15个,中感野生种有5个,高感野生种有11个.筛选出的免疫和高抗种质资源可选作今后月季抗白粉病育种的亲本,期望通过杂交育种等手段将抗白粉病基因引入现代月季新品种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采自云南省不同地点、不同生理小种的24株烟草野火病菌对24个不同烟草品种及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显著,根据接种后不同烟草品种的形成的病斑直径,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高抗、中抗、中感、高感。辽烟15,G28对于烟草野火病菌0,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感,而云南省大面积栽培的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等对于两个生理小种均表现为中感,而两个野生种黄花烟和长花烟均表现为高抗,可以作为烟草野火病抗性育种优先利用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青枯病是危害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病害,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是防控马铃薯青枯病最高效、经济的手段.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多种方法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中缺乏青枯病抗源,但在马铃薯野生种中存在丰富的抗性种质资源.通过远缘杂交、体细胞融合、转基因以及诱变等技术创制了一批抗青枯病资源,为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马铃薯抗青枯病资源缺乏的瓶颈,未来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筛选抗青枯病种质资源和通过多种途径创制抗青枯病材料,为马铃薯抗青枯病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同时建立马铃薯青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提高抗青枯病品种选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烟草品种青枯病抗病性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明烟草品种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采用温室苗期叶片人工注射接种法对生产上的烟草主栽品种共57份材料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Ti448A,D101,G80等3个品种对青枯病表现高抗;表现中抗的有NC82,中烟90等17个,大部分品种表现感病或高感,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并选用高感青枯病品种红花大金元作母本与高抗青枯病品种Ti448A作父本进行杂交,对两亲本及其杂交后代F1,F2,BC1P1代进行抗病性鉴定,表明抗病亲本材料Ti448A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烟草品种对青枯病抗病性及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为探讨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病性及抗性机制 ,为烟草的抗病育种提供抗源和鉴定方法 ,室内鉴定了 5 4个烟草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 ,发现不同品种间抗性有明显差异 ,抗病品种有 T144 8A,贵烟 ,CV 91,大晒烟 ,香烟 ,K32 6等 6个 ,中抗品种有大幅 ,D10 1,G2 8,安流晒烟 ,子州羊角大烟 ,G2 8× MD6 0 9,小样无烟 ,清间羊角大烟 ,N 32 6等 9个 ,其余均为感病品种 ,没有免疫品种 .选择 10个对烟青枯病抗、感性不同的品种进行了生化反应与抗性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 ,人工接种后 ,抗性品种的木质素、可溶性总糖、酚类物质含量、可溶性总糖 /淀粉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 ;各品种的淀粉含量与抗性水平没有关系 .  相似文献   

9.
为早期鉴定晒烟TMV抗性,寻找抗TMV优良品种,试验以"吉烟九号"DNA为模板,选用1对N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25μL PCR反应体系,对影响N基因的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子进行单因素优化,用所优化的体系对7对N基因特异性引物和25个烟草品种进行SSR-PCR扩增,并结合25个烟草品种的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验证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烟草N基因SSR-PCR最适反应条件为25μL体系中含20 ng/μL模板DNA,0.20μmol/L引物,1.5 mmol/L Mg2+,0.20 mmol/Ld NTPs,1.0 U Taq酶。由分子标记鉴定和人工鉴定结果可知,凡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品种,其人工抗性鉴定为TMV免疫。由此可见,N基因分子标记抗性鉴定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吻合,说明SSR分子标记鉴定N基因控制的烟草TMV抗性方法科学可靠,可以作为早期鉴定TMV抗性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烟草属不同亚属以及不同类型栽培烟草的遗传相似性关系,为明确烟草野生种和栽培烟草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研究栽培烟草起源演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EQ8000遗传分析系统,对烟草属内4种类型的5份栽培烟草以及28份烟草野生种进行荧光AFLP分析,估算其遗传相似系数,并对28份烟草野生种、5份栽培烟草及其可能的祖先种分别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利用10对AFLP引物在33份种质中共扩增到2 423个片段,2 394个具有多态性。烟草属33份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021-0.860,平均为0.269。当相似系数为0.309时,28份野生烟草按其亚属聚为3类。2个栽培烟草种的5份不同类型烟草与其对应的可能祖先种首先聚为一类。在不同类型普通烟草中扩增到的AFLP共有片段,有97.7%可以在其可能的祖先种中找到。【结论】烟草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栽培烟草进化过程中,其假设的祖先亲本都有一定贡献,其中N.sylvestris对普通烟草的形成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烟田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和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大田试验的4个处理中,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3和处理4对青枯病发病率降低较为明显.与对照相比,青枯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1.9%和25.0%,烟叶产量提高5.7%和5.3%,上中等烟比例提高2.3%和2.6%.施用生物有机肥后,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丰富;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218.5%,种类比较单一.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烟田土壤的生态环境、抑制病原菌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提高烤烟品质.  相似文献   

12.
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细菌性病害,是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生物防治是解决烟草细菌性青枯病的一条理想途径。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生物手段防治烟草青枯病在室内表现为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由于生防因子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大田上的防治还不够稳定,防效不太理想。笔者综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利用诱导剂、生防菌、转基因植物及其他生物资料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建立以烤烟水旱轮作为主的轮作制度和采用无公害的植物抗逆诱导剂来提高植物对青枯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土传病害,其病原菌是青枯雷尔氏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生物防治是行之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选用新农药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WP,开展了对烟草青枯病的室内药剂抑菌和田间药效试验。105亿cfu/g多粘菌·枯草菌WP防治烟草青枯病效果显著,防效达76.10%,减轻了病害发生程度,同时还能提高烟草的株高、茎围、产量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4.
30.2%芽敌水剂对烟草青枯病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有效的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药剂,为降低青枯病的损失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烟草青枯病发生较重的田块作为试验田,采取灌根的方法进行药效试验,比较4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抑制效果。[结果]经过连续2年的小区药效试验表明:施用芽敌水剂后,随着时间推移,青枯病的发病速度和危害程度明显降低。在烟草青枯病易发田块,当烟株打顶后喷施30.2%的芽敌水剂2次,对烟株抑芽效果达到82.27%~91.43%,对青枯病防治效果达53.13%。硼肥加石硫合剂处理对青枯病抑制有一定作用。[结论]30.2%芽敌水剂对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既抑芽又防病,是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5.
利用嫁接技术防治烟草青枯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青枯病烟草品种反帝3号、Oxord940、D101、K346、Coker176为砧木,以品质优但抗性差的云烟87为接穗,进行烟草嫁接苗对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烟草嫁接苗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和外观质量等方面与对照非嫁接烟苗基本一致,但对细菌性青枯病的抗病力则大大增强,各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3.73%、69.50%、73.97%、67.49%和68.35%,其中以反帝3号和D101为砧木的嫁接烟苗防效最高,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烟草青枯病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十堰市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烟草青枯病发生特点及经济影响;分析了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烟草青枯病的作用机理,包括拮抗作用、生物膜竞争、抗菌作用、细胞溶解酶作用、诱导植物抗病性;展望了枯草芽孢杆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自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克隆获得attM基因。采用叶盘转化法,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经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对其分化产生的植物株系进行PCR、PCR-Southern和荧光定量PCR及GUS染色检测分析。结果表明:attM基因被成功插入烟草基因组DNA中。在转基因株系中均能够表达,相对表达量最大可达125.8,最小为31.0。以野生型烟草和转pBI121空载体的烟草为对照,分别进行了离体及活体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转attM基因烟草植株对茄科雷尔氏菌引起的青枯病抗性显著。1×107~1×108CFU.mL-1的青枯菌接种离体叶片,野生型烟草和转pBI121空载体的烟草的中毒面积与接种面积比值为15~25,转基因植株的比值低于3;青枯菌3×106CFU.mL-1伤根接种盆栽烟草植株14d,野生株和转空载体烟草均青枯死亡,病情指数为100,转基因植株病情指数为31.25。  相似文献   

18.
增施矿质营养对烟草青枯病的控病效果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增施Ca、Mo等矿质元素对烟草青枯病的控病效果及其对烟株体内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从控病效果、生理生化调控途径方面明确供试矿质元素中与控制烟草青枯病发生最相关的矿质营养。【方法】采用室内与田间验证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性地给烟草根外增施Ca、B、Mg、Mo 4种矿质营养,进行多重复小区试验;通过调查以叶面喷雾方式根外增施4种中微量元素后,烟草青枯病在室内和田间的发病情况,测定室内喷施4种元素后烟株体内防御酶系指标的变化、4种元素对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直接抑菌作用以及处理后烟草田间各农艺性状指标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元素对烟草青枯病的控病效果及对烟株体内防御酶的调控作用。【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烟株正常生长营养的基础上增施Ca、B、Mg、Mo 4种矿质元素对烟草青枯病均有一定的控病效果,Mo处理最好,其次为Ca处理,两者对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均具有一定的推迟、延缓发病作用,病程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C)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分别比对照低300.00、244.44 (基于发病率) 和 380.56、352.78 (基于病情指数)。Mo、Ca处理对青枯病菌具有一定的直接抑制作用,处理24 h 后抑菌率最高,分别为35.93%、33.13%;对青枯病的室内最终控病效果分别为64.79%、57.67%;两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感染青枯病烟株体内POD、CAT、SOD、PPO、PAL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3.11、1.10、0.82、1.68、0.60倍和1.26、0.73、0.90、1.00、0.32倍;并可显著降低MDA的含量,分别降低0.50和0.26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烟草上增施Ca、B、Mg、Mo 4种矿质元素,对烟草青枯病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以Mo、Ca处理最好,两处理对青枯病的田间控病效果分别为49.46%-65.52%、46.80%-57.40% (2011 年)和45.28%-62.17%、42.91%-62.57% (2012 年);此外,补充Mo、Ca矿质营养后烟草株高、最大叶宽、茎围、最大叶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对田间烟草的健康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烟株的营养状况与其抗病性密切相关,定期向烟株增施Mo、Ca营养可增强烟草对青枯病的防御能力并提高其抗青枯病的特性,对烟草青枯病具有明显的控病作用;这对植物病害-营养-控病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Rastonia solanacearumE.F.Smith引起的青枯病是中国及一些东南亚国家花生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花生青枯病的病原鉴定、抗病机理、抗性遗传规律、抗病种质鉴定发掘、抗病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成就,并就存在的抗性品种产量较低、品质性状差、抗性鉴定费时费力、所利用抗源单一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在于采用多重杂交方式或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引进疏枝亚种为抗源,同时要大力发掘利用野生花生抗性材料,完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  相似文献   

20.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由青枯雷尔氏杆菌引起的土传细菌性病害,给我国烟草种植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但目前采用的各种防治措施效果不甚理想。为系统明确多种防治措施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进一步优化综合多种防治措施,本文以烟草青枯病的研究进展为基础,探究耕作制度、土壤改良、化学农药、生物防治、土壤消毒技术对烟草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并对后续烟草青枯病综合防治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和分析。本文可为综合优化烟草青枯病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对提高烟草经济价值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