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灭幼脲三号对金纹细蛾和果园天敌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30天,灭幼脲三号125mg/L、灭扫利100mg/L、水胺硫磷400mg/L对金纹细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1%、41.0%、52.1%,灭幼脲三号常用剂量对金纹细蛾跳小蜂成虫和蛹茧,以及异色瓢虫2龄纪虫无直接毒性,中天敌幼虫生长发育和变态,而灭扫利和水胺硫磷常用剂量对两种天敌直接杀伤作用很强。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枸杞奈实蝇Neoceratitis asiatica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发育特性,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卵、幼虫、蛹的生长发育过程、形态变化及识别特征进行系统观察,通过测量口钩和头咽骨的长度来划分幼虫龄期,解剖并观察不同发育时期蛹及蛹壳颜色,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提取并分析蛹壳颜色的RGB值。结果表明:枸杞奈实蝇卵的发育可分为初期卵、口钩显现期卵和破壳期卵3个阶段。幼虫分为3个龄期,均具有1对能够自由收缩的骨化口钩及头咽骨,其形态和大小在各龄幼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预蛹期是从幼虫到蛹蜕变的过渡时期,蛹的形态发育呈规律性变化,可分为隐头蛹期和显头蛹期2个阶段,显头蛹期又可细分为显头蛹初期、黄色眼期、红色眼期、鬃毛蛹期及预成虫期5个阶段。蛹壳颜色随蛹的发育呈不均衡加深趋势,在预蛹期、鬃毛蛹期和预成虫期变化尤为明显。根据蛹壳颜色的RGB值,可制作对应不同发育阶段的蛹壳颜色标准比色板,用于枸杞奈实蝇的发育生物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双齿锤角叶蜂(Odontocimbex svenhediniMalaise)是近年发生于甘肃天水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的一种食叶新害虫,其寄主刺五加是首次报道。该虫1年发生1代,翌年4月上旬越冬预蛹开始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下旬开始产卵,卵产于叶背面或正面主脉周围叶表皮下,卵期9~11 d;幼虫食叶为害,共5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猖獗为害期,6月下旬幼虫开始老熟,老熟幼虫于寄主或周围非寄主植物枝条结茧越夏越冬。5月中下旬3龄前幼虫期,用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达95%以上。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 倍液,防治3龄后幼虫,防效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的增效剂——蜕皮激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蓁 《植物保护》1990,16(2):16-16
灭幼脲为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在施用浓度低于致死浓度一定值时,不仅起不到杀虫作用,反而能促进害虫的生长,补施药2—4天后才显现效果,如何克服这些不足,国内外尚无具体的报道。笔者在进行灭幼脲杀虫机制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植物性外源蜕皮激素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和方法 供试昆虫:菜粉蝶幼虫是田间采集大量蛹待其羽化产卵,卵孵后饲以新鲜甘蓝叶。 家蚕幼虫,西南农大蚕桑系提供良种781。 供试药物:灭幼脲Ⅰ号20%悬浮液,国营江阴农药厂提供。 露水草蜕皮激素,广东顺德县化学生物研究所提供。 处理方法:用微量进样器经口注入药液。 处理分为两类,第一类(1)相同龄期不同浓度的灭幼脲处理。(2)相同龄期不同浓度的灭幼脲混合定量蜕皮激素处理。第二类(1)不同龄期相同浓度的灭幼脲处理。(2)不同龄期相同浓度的灭幼脲混合定量蜕皮激素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  相似文献   

5.
灭幼脲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低毒新型的杀虫剂,它能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不能脱皮而死亡。在马尾松毛虫的综合治理中,如何选择好化学农药,是本项试验的目的。根据两年的试验结果,采用灭幼脲Ⅲ号,每亩用量按有效成分6—10克,在10~15天内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苏脲Ⅰ号比灭幼脲低20~30%;若每亩加入2.5%溴氰菊酯1克混用,可起增效作用,比单用灭幼脲同时间内高40~50%;同时对马尾松毛虫幼虫、蛹均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幼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单白绵绒茧蜂在14和34℃恒温下,供以寄主,无子蜂羽化。在18~30℃下,其幼期(卵──蛹)一般随温度上升而缩短,反之则延长;发育起点温度为9.98±2.78℃,有效积温250.00±46.77日度,由此推算在杭州年可发生ll~13代。成虫寿命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自然交温下趋势一致。寄主虫龄对该蜂的卵+幼虫期无显著影响,而在寄主体外的预蛹+蛹的历期则随寄主虫龄增大而缩短。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幼虫期的重要寄考性天敌一单白绒茧蜂在14和34℃恒温下,供以寄主,无子蜂羽化。在18~30℃下,其幼期(卵-蛹)一般随温度上升而缩短,反之则延长,发育起点温度为9.98±2.78℃日度。由此在杭州年可发生11-13代。成虫寿命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自然变温下趋势一致。寄主虫龄对该的卵+幼虫期无显著影响,而在寄主体外的预蛹+蛹的历期则随寄主虫龄增大而缩短。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农业新发害虫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的有效药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不同龄期幼虫对8类18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观察了幼虫对不同药剂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3~6龄双委夜蛾幼虫对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较高,LC50值为0.138 1~27.40 mg/L;3龄及4龄幼虫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脲、茚虫威和虫螨腈敏感性较高,LC50值小于22.63 mg/L,而5龄和6龄幼虫对上述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LC50值大于38.13 mg/L;各龄期幼虫对甲基嘧啶磷、灭幼脲及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均较低,LC50值大于40.83 mg/L。双委夜蛾幼虫对不同类别杀虫剂的中毒症状存在差异,其中,经有机磷类、新烟碱类、吡咯类及齅二嗪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表干燥、体壁皱缩;而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处理后幼虫表现为体壁柔软、充满体液。就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而言,推荐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可用于双委夜蛾的应急防治。  相似文献   

9.
灭幼脲三号及灭多混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韩诗畴  许雄 《昆虫天敌》1994,16(2):73-76
证明:灭幼脲三号及灭多混剂(灭幼脲三号十多来宝,DT)均能通过米蛾卵壳渗入卵液、对松毛虫赤眼蜂发育略有影响,但幼虫尚能发育至肾期。灭多混剂比灭幼脉三号对赤眼蜂的毒性大、两种药剂的LC50分别是493.73和630.48ppm,均大于林间使用浓度;对寄生于松毛虫卵中的不同发育期赤眼蜂均很安全、对蜂羽化没有影响。在人工卵中,灭幼脉三号浓度达到320ppm时,低龄幼虫尚能生育至老熟幼虫;但浓度为20pp  相似文献   

10.
杨笑如 《江西植保》2005,28(3):97-99
云南松毛虫是福建省沿海地区湿地松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卵于翌年2月下旬孵化,幼虫7龄,历期158d~195d,以取食嫩针叶为主,幼虫老熟时下树,藏于草丛里或树干基部,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预蛹期50d~70d,成虫寿命5d~10d.其发生与林分的林木组成、气候、天敌等因子密切相关.试验表明:用25%灭幼脲3号,白僵菌与0.4%氰戊菊酯粉剂按4︰1混合制成的粉炮防治幼虫,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株莱氏绿僵菌的筛选及其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草地贪夜蛾病原真菌的筛选和毒力测定可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生物制剂。本研究从广西南宁田间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僵虫上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浸虫法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新分离的菌株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编号为CDTLJ1;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预蛹、蛹均有致病力,1.20×107孢子/mL浓度下,接菌处理后第6 d,2~5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均达100%,6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为98.33%,预蛹和蛹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8.33%、20.00%,草地贪夜蛾2~6龄幼虫的LT50值从3.91 d升至4.24 d;菌株CDTLJ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死率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浓度达1×108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LT50为4.10 d,接菌处理后第6 d,3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达100%,LC50为1.12×104孢子/mL。结果表明,莱氏绿僵菌CDTLJ1对草地贪夜蛾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灭幼脲三号对苹果金纹细蛾 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的生物活性及组织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以 2 50 mg/L药糖液连续饲喂成虫 ,导致部分成虫不能产卵 ,卵孵化率和后代幼虫存活率降低 ,对卵直接杀伤效果较低 ,但能干扰卵内胚胎体壁发育 ,使孵出的幼虫不能正常发育。对 1龄幼虫活性高 ,药后 5天的 L C50 和 L C95值分别为 4 .9733mg/L和 2 1.1533mg/L ,抑制老龄幼虫发育变态 ,幼虫体壁层次不清 ,表皮与真皮细胞分离 ,表皮厚度比正常幼虫降低 1/3,中肠基底膜皱缩 ,肠外肌肉层变薄 ,部分细胞刷状边破损 ,柱状细胞分辨不清。在叶片上有良好的渗透性和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对丁烯氟虫腈的抗性选育及生物适合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敏感品系在室内经7代次药剂汰选,获得了抗性品系(R),与敏感品系(S)比较其抗性指数为77.58倍。抗性汰选前后,采用点滴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灭多威、杀虫单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并无明显变化,其抗性指数为0.80~1.36,均不存在交互抗性。通过构建种群生命表,观察比较了小菜蛾抗丁烯氟虫腈品系和敏感品系的一系列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结果表明,抗丁烯氟虫腈品系较敏感品系幼虫期和蛹历期延长,低龄幼虫龄期转换时的虫口死亡率增加,蛹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在繁殖上表现为产卵量增加,而孵化率和雌雄比降低,雌成虫的数量、寿命减少。抗丁烯氟虫腈种群相对于敏感种群的相对适合度为0.84,抗性种群在繁殖能力上存在明显的生存劣势。  相似文献   

14.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菌液中主要的杀虫活性物质是一种高分子量的复合蛋白—毒素Ⅱ。以该菌液和毒素Ⅱ分别饲喂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检测其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通过生化分析研究了该毒素对幼虫中肠内几种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和毒素Ⅱ对棉铃虫幼虫的取食量和生长发育均有显著的影响,取食拌有菌液和毒素Ⅱ的人工饲料的棉铃虫食量明显减少,发育速度延缓,发育历期比对照明显推迟;尽管一直取食混合原菌液(6.5×108 cells/mL)人工饲料的棉铃虫2龄幼虫前期死亡率很低,但是其生长发育几乎完全被抑制,该处理组所有幼虫均不能化蛹;原菌液对4龄幼虫的食量、发育历期、蛹重及化蛹率均有显著影响。菌液对棉铃虫幼虫的影响与菌液的浓度和幼虫的龄期成反比,稀释50倍的菌液对2龄和4龄幼虫的生长发育仍有一定影响;毒素Ⅱ(51.9 μg/mL)对4龄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短时间(2 d)饲喂原菌液后更换正常饲料,仅延缓了棉铃虫幼虫的发育历期,而对其化蛹率、蛹重及羽化率均无明显影响。饲喂毒素Ⅱ的棉铃虫幼虫中肠主要蛋白酶的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
甘草胭珠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Arch.)是人工栽培甘草的主要害虫。采用灌根、土壤处理法研究了35%吡虫啉悬浮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和5%毒死蜱颗粒剂4种杀虫剂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月中旬施药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50%,但可有效降低翌年春季田间的虫口密度;6月中旬采用35%吡虫啉悬浮剂和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灌根的防效可达80%以上。建议生产中可在6月中旬或之前采用灌溉后进行35%吡虫啉悬浮剂1 500倍或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300mL/株灌根的措施防治甘草胭珠蚧。  相似文献   

16.
噻虫胺等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采用管测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噻虫胺等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不同虫态的毒力,并研究了噻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辛硫磷亚致死浓度对其4龄幼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吡虫啉和噻虫嗪对成虫的击倒毒力均较高,分别是阿维菌素的5.75、3.86和3.51倍;6种药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卵的毒力均较低;对2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均以噻虫胺最高,LC50分别为0.339 mg/L和1.020 mg/L,分别是阿维菌素的27.00倍和25.23倍。用噻虫胺亚致死剂量处理韭菜迟眼蕈蚊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和蛹期延长,蛹重、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7.
利用"Y" 形嗅觉测定仪,测定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4种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以药膜法和药液定量滴加法测定了几种药剂对成虫和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新鲜韭菜植株、大蒜乙醇提取物、大蒜素及多硫化钙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均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在最佳味源浓度条件下,选择系数分别为0.77、0.78、0.46和0.36。8种药剂对成虫的击倒毒力,以顺式氯氰菊酯最强,KT50为7.9382 min;丁硫克百威和辛硫磷次之,KT50分别为14.285 min和20.465 min;氟啶脲对成虫的击倒毒力最低,KT50仅为94.210 min。6种药剂对4龄幼虫的毒力,以毒死蜱最高,氟啶脲和辛硫磷次之,二嗪磷最低。针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活动习性以及不同药剂的杀虫特点,提出了地上地下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并根据外源挥发性物质对成虫的引诱效应,探索了实行定向防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昆虫病原线虫对甘薯蚁象的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病原线虫是隐蔽性害虫的有效生物防治因子,对8种斯氏线虫和3种异小杆线虫进行筛选证实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的致病力最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11个不同地理来源的S.feltiae品系对甘薯蚁象末龄幼虫的致病力,获得强致病力的品系S.feltiae JY-17并测定了不同因素对该线虫品系致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甘薯蚁象不同发育阶段对S.feltiae JY-17的敏感性依次为末龄幼虫〉低龄幼虫〉蛹〉预蛹期〉成虫;在不同测试温度条件下,sfeltiae JY-17致病力由高到低顺序为25℃〉20℃〉30℃〉15℃〉10℃〉35℃;在25℃条件下,当寄主密度为196.6头·m^-2时,线虫对蚁象末龄幼虫的LD50=5.532条·头^-1,LD90=28.049条·头^-1;当线虫与寄主比例为5:1时,LT50=44.306h。本研究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甘薯蚁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药剂水培法,研究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对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在韭菜中的内吸性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Diptera:Sciaridae)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随着水培时间的延长,韭菜中7种杀虫剂对供试幼虫的毒力均呈增强的趋势,其中在100 mg/L下,噻虫胺和吡虫啉产生毒力作用较快,水培72 h时对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32.38%和36.50%,168 h时,呋虫胺的致死率最高,达96.35%;同一药剂在相同浓度下处理,内吸至韭菜叶部产生的致死作用快于内吸至假茎所产生的作用,并且致死率更高;水培温度及药液浓度越高,内吸后毒力产生越快,且致死率越高。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可以通过韭菜根部处理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韭菜迟眼蕈蚊。  相似文献   

20.
玫烟色拟青霉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取食和成虫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9.3%和54.1%。处理4龄幼虫后,玫烟色拟青霉导致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1×103孢子/ml处理4龄幼虫后小菜蛾的平均蛹重、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4.3mg、15.3d、17.2d和135.1粒/雌,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