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亚麻栽培试验,筛选适合新疆亚麻生产种植的最佳栽培措施.[方法]采用不同留苗密度、施肥和灌溉的三因素正交栽培试验.[结果]影响原茎产量高低的栽培因素为施肥>灌溉>留苗密度,影响种籽产量高低的栽培因素为灌溉>留苗密度>施肥.[结论]在新疆亚麻主产区以每667 m2留苗160×104株、施肥20㎏和灌水160 m3(2次)为获得亚麻原茎产量的最佳组合;以每667 m2留苗80×104株、施肥20 kg和灌水80 m3(1次)为获得亚麻种籽产量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肥处理对核桃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新疆薄皮核桃新新2号为试材,研究施肥量及灌水量对生育期核桃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不同灌水量及施肥量处理下的核桃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对不同灌水量和施肥水平下核桃产量进行比较.[结果]3个施肥水平和3个灌溉水平下,从核桃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新新2号核桃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呈"升高-降低"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在Ⅰ和Ⅲ施肥水平下呈"下降-升高-急剧下降"的变化趋势,Ⅱ施肥水平下呈下降趋势.不同施肥水平核桃Pn、Tr、WUE、Gs和Ci顺序均为Ⅲ>Ⅱ>Ⅰ施肥水平.Ⅲ75o和Ⅱ600灌溉水平下核桃Ci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Ⅰ450灌溉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灌溉水平下核桃Pn和Ci顺序为Ⅲ750> Ⅱ600> Ⅰ450灌溉水平.HⅢ75o灌溉水平和Ⅲ施肥水平下,核桃平均单株产量最高.[结论]核桃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灌水量和施肥量可以提高核桃平均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塔里木盆地枣园间作紫花苜蓿种植过程中的合理灌水量.[方法]设置4个灌水处理田间试验,研究幼龄枣园不同灌水处理,对紫花苜蓿不同刈割茬次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紫花苜蓿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干草产量差异极显著,苜蓿头茬草产量在W3(5 250 m3/hm2)时最高,为10 300.52 kg/hm2;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第一茬水分利用效率为W1> W2> W3> W4,第二茬水分利用效率为W1 >W3 >W2> W4,第三茬水分利用效率为W3>W2>W1 >W4,总体以第二茬最高,第三茬最低.[结论]W3(5 250 m3/hm2)灌水条件下,紫花苜蓿田间投入与产出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处理下胡杨、俄罗斯杨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防护林胡杨和俄罗斯杨为试材,探讨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树种叶片的光合特性.[方法]试验设置2种不同灌水量处理(50 m3/(667 m2·次)(处理一)和100 m3/(667 m2·次)(处理二)),对胡杨和俄罗斯杨进行光合特性指标测定.[结果]胡杨和俄罗斯杨的Pn、WUE、Gs日变化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在12:00时胡杨的Pn略微降低,Ci日变化呈近V字型曲线;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胡杨的Pn、WUE、Gs、Tr、Ci均高于俄罗斯杨;比较不同水分处理下Ci - Pn、Ci - WUE、Ci - Gs、Ci - Tr光合曲线可知,胡杨、俄罗斯杨Pn、WUE随Ci的增加而增大,Gs和Tr值随Ci的增加而减小,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水分处理下,处理二两树种的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及蒸腾速率(Tr)高于处理一;处理二两树种的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低于处理一;同一水分处理下胡杨能高效利用水分,同时又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是抗旱能力较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微量元素对哈密大枣的坐果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提高哈密大枣的种植效益.[方法]以哈密大枣果树为试验材料,在大枣幼果膨大期进行喷施不同浓度生长植物调节剂,每隔10d喷施1次,共计喷施5次,收果时调查大枣的坐果率、果实品质及产量,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NAA 10 mg/L+水杨酸100 mg/L+黄腐酸微量元素在哈密大枣幼果时期进行叶面喷施,能够减少幼果5.64;脱落,其差异性显著(P<0.05);667 m2(1亩)增产5.06 ;,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通过外源激素及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能够有效增加哈密大枣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叶面喷施黄腐酸钾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丰利德1号玉米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钾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钾喷施浓度低于133 mg/L时随喷施浓度的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大于133 mg/L时随浓度的增加,夏玉米株高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以喷施200 mg/L黄腐酸钾处理的夏玉米株高最大,为2.21 m,与对照达极显著差异;穗粒数以67 mg/L黄腐酸钾处理最高,为542.7粒;千粒重、产量均以喷施133 mg/L黄腐酸钾的处理最高,分别为303.2 g、8 771.3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7.2%、12.8%,达到极显著差异。因此,夏玉米7叶期喷施黄腐酸钾的最佳浓度为133 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快速稳定生长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er)细胞悬浮系,为进一步制备胡杨原生质体及林木抗旱耐盐体细胞杂交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胡杨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胡杨悬浮细胞系,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条件,在优化培养条件下测定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以胡杨胚性愈伤组织成功地建立了胡杨悬浮细胞系,正交优化试验表明:MB+0.1 mg/L 2,4-D+0.2 mg/L 6-BA+50 g/L蔗糖+300mg/L CH+146 mg/L Gln为最优培养基组合,接种量为30 g(FW)/L时,干重增长速率最高,达 2.44 g/(L·d).胡杨悬浮细胞系生长曲线基本呈S形,生长周期为10 d,其中3~7 d为对数生长期.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培养液pH变化趋势是先下降,后上升并逐渐趋于平稳.[结论]在上述优化培养条件下,胡杨悬浮细胞系干重增长速率最快,细胞生长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8.
张洋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5):626-629
[目的]优选青海省富硒区对硒素吸收积累能力较强的春小麦品种.[方法]经验采用裂区设计,设6个处理,1:品种青春38,不施肥;2:青春38,喷施Zn肥;3:青春38,喷施Se肥;4:品种阿波,不施肥;5:阿波,喷施Zn肥;6:阿波,喷施Se肥,Zn肥用量为210 g/ha(Zn),Se肥用量为3626 mg/ha(Sc),研究硒锌肥外源性喷施对品种青春38、阿波春小麦产量及硒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比较,青春38喷施Zn肥处理产量的增幅最高,为21.66%,其次为品种阿波喷Se肥处理,增幅为20.19%;施用Zn肥处理,青春38籽粒的Se浓度增幅为50.70%,阿波增幅为61.73%;施用Se肥处理品种青春38籽粒的Se浓度增幅为81.69%,品种阿波增幅为90.12%.相同肥源处理下阿波籽粒中Se吸收累积量均高于青春38.收获后不同器官中Se浓度大小为:根>叶>籽粒>茎,Se吸收累积量大小为:籽粒>茎>叶>根.[结论]施用Se肥和Zn肥均可促进不用品种春小麦产量的提高,品种阿波对Se吸收累积能力高于青春38,可在青海富硒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最适合芹菜的叶面喷施锌肥的施肥质量浓度及施肥时间,使其达到最佳的品质和产量,为芹菜富锌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皇后,芹菜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的裂区试验法,叶面喷施5种(包括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的锌肥,研究其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叶面喷施锌肥能够明显提高芹菜的单株质量、单株高度、锌含量、维生素C含量,调控硝酸盐含量,维持粗纤维含量.其中采收前7d和14 d喷施质量浓度4 g/L锌肥2次时,能够有效提高单株质量、单株高度、维生素C含量、有机酸含量.[结论]喷施质量浓度4 g/L锌肥,采收前7d和14 d喷施2次,可使芹菜的产量和品质达到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紫花苜蓿植株高度与生长速度、产量、耗水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关系.[方法]通过地下滴灌紫花苜蓿在4种不同水分处理(W1:22.5 mm,W2:30 mm,W3:37.5 mm,W4:45 mm)下产量与土壤含水量的观测试验,得到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及耗水规律.[结果]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植株高度与灌水量呈现线性关系,在生育期内不同水分处理对苜蓿植株高度的影响为W4 >W3 >W2 >W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苜蓿干物质产量与灌水量 存在二维抛物线关系;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为W1>W2>W3>W4,从实现紫花苜蓿高产、优质及节水增效的目标出发,紫花苜蓿在地下滴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水处理为W3.[结论]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胡杨应对干旱的适应机制,本研究从宏观方面对叶片形态和面积进行观察,到微观角度对栅栏组织细胞、气孔分布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胡杨过渡类型叶片(胡杨披针形叶片、胡杨阔卵形叶片)和加拿大杨阔卵形叶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胡杨冠层叶片叶形种类多、表面蜡质皮质层厚、气孔稀疏且下陷、叶脉密度大、碳含量高等特点为胡杨在干旱条件下生存提供了生理基础;同时,确定了维持胡杨节流储水功能的内部和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揭示了胡杨应对干旱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旱区同心圆枣各因子的变化,阐明不同水肥耦合对促进枣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文以8年生成龄枣树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灌溉定额(W1:2250m3/hm2、W2:3000m3/hm2、W3:3750 m3/hm2)、施氮水平(N1:240 kg/hm2、N2:300 kg/hm2、N...  相似文献   

13.
水肥耦合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和壮苗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水肥耦合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和壮苗指数的影响.[方法]用育苗基质以不同灌溉上限和不同施肥水平处理进行小白菜育苗正交试验.[结果]适量灌水促进叶片展开、过量时有抑制作用,施肥则抑制叶片展开,水肥耦合对叶片展开以叠加效应为主;适量灌水对茎和根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施肥有抑制的趋势,并表现出极强烈的水肥交互作用;在灌水较多、施肥适量时能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的伸长,增加植株的物质积累量、提高壮苗指数.[结论]应用水肥耦合效应能调控小白菜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育苗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胡杨地理分布区域气候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胡杨自身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方法]在综述胡杨树种概况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对胡杨分布区气候、水资源、地下水特征、土壤类型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特殊的区域气候环境条件以及长期的人类活动干扰是影响胡杨生长的主要因素。胡杨叶形的变化是对气候环境适应的明显特征,胡杨通过调节酚类次生代谢物质在体内的合成、转运和转化等过程来抵御极端干旱环境下各种环境因子的胁迫。有效的保护和更新复壮措施以及生态输水工程对于恢复和重建受损的胡杨林绿洲生态环境作用显著。[结论]该研究对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玉米间作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玉米辣椒间作条件下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栽培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研究玉米与辣椒间作密度、剪叶剪枝及微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程度为:辣椒密度>微肥>剪枝剪叶>玉米密度;辣椒产量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6(种植玉米2.340万株/hm2,辣椒4.650万墩/hm2,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对辣椒素含量的影响程度为:玉米密度>剪叶剪枝>微肥>辣椒密度;辣椒素含量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8(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不剪枝剪叶,施浓度0.2%硼酸溶液)和处理6;对辣椒Vc含量的影响程度为:微肥>玉米密度>剪叶剪枝>辣椒密度;辣椒Vc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2(种植玉米1.99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辣椒剪枝,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7(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2.580万墩/hm2,玉米剪叶1/2,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和处理6;辣椒干物质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6。[结论]综合来看,以处理6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肖军  加孜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15-8918
[目的]研究滴灌下水肥耦合对北疆冬小麦生理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确定北疆滴灌冬小麦最佳水肥施用量.[方法]供试作物为当地主栽小麦品种新冬8号.采用2因素3水平设计,2因素为灌水量和施氮量,灌水量3个水平分别为2 700、3 600、4 500 m3/hm2,施氮量3个水平分别为150、450、750 kg/hm2;对照为常规畦灌处理,灌水4次,灌水量为3 600 m3/hm2,施肥量为450 kg/hm2.[结果]滴灌和畦灌条件下冬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为返青分蘖期至抽穗期急剧增长,抽穗后株高增长相对缓慢;拔节期水分增加对小麦株高的影响较大;在相同灌水量的情况下,冬小麦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滴灌冬小麦株高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滴灌和畦灌条件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在生育期内呈正态曲线变化,随着小麦生育期推进LAI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孕穗期LAI最高;在相同灌水量的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LAI也增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情况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LAI随着增大;水肥耦合对小麦产量、穗数、千粒重和质量影响较大,但对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大面积推广冬小麦滴灌技术和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银科  阎正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83-12486
[目的]研究胡杨地理分布区域气候环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胡杨自身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方法]在综述胡杨树种概况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对胡杨分布区气候、水资源、地下水特征、土壤类型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特殊的区域气候环境条件以及长期的人类活动干扰是影响胡杨生长的主要因素。胡杨叶形的变化是对气候环境适应的明显特征,胡杨通过调节酚类次生代谢物质在体内的合成、转运和转化等过程来抵御极端干旱环境下各种环境因子的胁迫。有效的保护和更新复壮措施以及生态输水工程对于恢复和重建受损的胡杨林绿洲生态环境作用显著。[结论]该研究对于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涛  贾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77-16179
[目的]研究玉米的水肥搭配,以充分发挥肥力的增产作用,提高玉米产量。[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进而研究不同肥水结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平均产量为471.7kg/亩,变化范围为437.6~496.5kg/亩。土壤含水量为14.5%时,肥效与水效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6.3kg/亩,施肥量超过16.3kg/亩时,水效〉肥效;施肥量小于16.3kg/亩时,水效〈肥效。施肥量为18.0kg/亩时,肥效与水效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5.4%,当土壤含水量〉15.4%时,水效〈肥效;土壤含水量〈15.4%时,水效〉肥效。水肥产量效应方程为报酬递减函数,当产量超过最大值后,随土壤含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反而降低,理论上当土壤含水量为23.0%,施肥量为35.0kg/亩时,产量达到最大值549.0kg/亩。[结论]水肥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综合考虑水肥效应才能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胡新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73-15875
[目的]研究甘肃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Zea mays L.)/蚕豆(Vicia fabaL.)带田水肥耦合效应。[方法]采用2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考察施氮量和灌水量对玉米/蚕豆带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结果]氮素和水分的合理利用是提高产量和灌水利用效率的关键。在玉米和蚕豆混合产量目标值为7 500~9 000 kg/hm2时,施氮量应为232.65~391.20 kg/hm2,灌水量应为3 662.40~5 190.30 m3/hm2。在水分利用效率目标值为9.00~12.00 kg/(mm.hm2)时,施氮量应为230.10~393.60 kg/hm2,灌水量应为3 628.95~5 223.75 m3/hm2。在灌水利用效率目标值为12.00~15.00 kg/(mm.hm2)时,施氮量应为239.40~443.70kg/hm2,灌水量应为4 248.75~5 800.65 m3/hm2。[结论]该研究可以为甘肃河西一熟制灌区玉米间种蚕豆种植模式的合理灌溉和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