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协整分析对1978~2011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加速城镇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詹锦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79-15481,15484
根据1990~2010年福建省农村各产业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实证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0~2005年间中国农业信贷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人均贷款对农村人均收入增加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贵州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贵州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利用1978-2009年的有关数据,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贵州省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贵州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财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同城镇化水平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均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区得益于独特自然资源和政策优势,种植瓜果的规模大大增加,并逐渐建立起一批独具特色的林果主产区。本文基于2009—2019年新疆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了Eviews 6计量软件对瓜果数据与农民收入进行了一系列的计量检验,包括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等,建立了一系列VAR模型,并对这些VAR模型数据进行了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和新疆经济的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不仅加速增加农民收入,还使新疆经济步入正轨。经过一系列的检验发现,新疆特色林果业的总产量和总产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并不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而新疆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 ,检验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 Export-led growth,ELG)假设在中国的情况 .结果表明 ,GDP、出口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唯一协整关系 ,即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存在出口增长到 GDP增长的单向 Granger因果关系 ,说明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假设在中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协整理论对1990-2015年江西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江西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GDP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两者之间形成了较好的良性循环,相互促进效应;协整检验揭示了江西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且GDP对教育经费EDU的短期弹性(0.5374)小于长期弹性(0.7456),说明高等教育投入对GDP的长远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以1990~2013年江苏省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械植保面积和机械收获面积为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具体指标,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指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不明显,但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对机械植保面积和机械收获面积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19902013年江苏省机耕面积、机播面积、机械植保面积和机械收获面积为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具体指标,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农民收入增长的指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不明显,但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对机械植保面积和机械收获面积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霜  李光 《湖北农业科学》2016,(4):1047-1050
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程分解的方法对贵州省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变动的产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协整理论.根据福建省197842007年度数据.对福建省财政收入与三大产业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财政收入与三次产业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2)福建省财政收人对第一产业GDP的弹性大于1,而对第二产业GDP和第三产业GDP的弹性小于1;(3)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一产业GDP和第二产业GDP不是财政收入的Granger因.财政收入也不是第一产业GDP和第二产业GDP的Granger因。在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第三产业GDP是财政收入的Granger困,但财政收入不是第三产业GDP的Granger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的根本途径。现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力图探寻影响农村消费的关键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力度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它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1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支持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些年国家财政支农绝对量的增加对提高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的长期或短期效果都还不令人满意,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影响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对农业支持的长期稳定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韬  孙勇  韩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572-5573
对1999~2008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通过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据此建立了农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长期均衡模型。结果显示,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且现在收入的增长对消费的增长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建立社会保障网,改变消费观念等方式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最终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结果,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山西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为变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了山西省农林牧副渔内部各产业的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关系,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得出了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影响四川农民现金收入波动因素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采用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三季度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转移性收入与现金收入的季度数据,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运用VEC模型分析了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对现金收入波动的影响。【结果】短期看,前一期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当期四川农民现金收入具有正效应,其中前一期的家庭经营收入对当期现金收入的正效应最大;长期看,工资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当期现金收入具有正效应,但是家庭经营收入对现金收入产生负效应。【结论】该分析对四川省政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研究了城乡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相互关系。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变量序列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年均收入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后者与职工平均工资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使得寿光农村人均总收入高于寿光乃至潍坊市的城镇居民平均工资,收入角度的比较利益使得城市对寿光农村居民不具有吸引力,极大地减小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压力。从而指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就地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蒲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07-4410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敏感分析等方法,从实证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波动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波动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农资价格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农民收入变化对农资价格变化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相关性作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验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据此对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农业生产结构累计变动率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加1.21%。其中.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牧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而渔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结构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引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