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作为土地出让和流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完善的易地补充耕地交易体系对土地市场正常发育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从江苏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的概念内涵和可行性出发,引入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初步构建了一套以省级耕地指标宏观配置方案为指导的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一级出让市场和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二级流转市场的完整交易体系,并阐述了交易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结构。  相似文献   

2.
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以辽宁省沈阳市为研究对象,紧扣农村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内涵,从市场供需均衡度、市场化配置度、市场价格灵敏度、市场竞争度、配套机制完善度5个方面入手,构建起包含10个单项指标的农村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调研数据,尝试运用熵值法定量评价2016年沈阳市农村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研究表明,沈阳市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区域间差异明显,沈阳市区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明显高于县域;县域中新民市、辽中县(于2016年撤县建区)农村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偏高;市区中浑南区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偏高。导致沈阳耕地流转市场发育成熟度总体偏低的原因有供给和需求有效性双重受限、流转价格"非市场化形成"、市场规范化不足等方面;导致区域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农业劳动力数量及比重、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差异等。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我国耕地发展权制度的现状,并通过构建经济学数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可交易耕地发展权制度创新后的耕地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结果认为:现有配置机制下无法实现耕地资源的最优配置效率,而在引入市场交易机制的创新下,耕地资源可实现最优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分析重庆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调剂方式、保障制度、取得成效等基础上,系统梳理现行指标调剂存在问题,提出指标调剂措施:第一,建立直接交易、短期拆借、实物抵押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交易主体宜为区县人民政府,可委托区县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实施交易。第二,市级指标储备库、区县指标留用库和市场指标交易库的指标规模比例宜为2∶6∶2。第三,当年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宜设置不超过1年的留存封闭期,未按期使用的自动进入市场再交易。第四,主城区申请受让指标规模原则上不超过上一年度补充耕地任务的50%,其他区县申请受让指标规模原则上不超过上一年度审批占用耕地数与补充耕地任务数的差值。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余干调查样本为依据,实证分析农业补贴政策背景下农户耕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农户个体特征因素中,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对其耕地流转意愿有重要影响;流转对生活改善预期与流转对象影响显著;此外经济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其耕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因素。依此得出农业补贴政策下,需要建立一个多指标的耕地流转服务体系,既要完善市场的管制,也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规范耕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6.
耕地保护在农用地流转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分析了农用地流转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耕地保护的农用地流转模式体系,并重点探讨了模式体系中的几个有效机制,力图缓解耕地保护与农用地流转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促进农用地流转.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海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现状及流转交易特征,借鉴国内其他省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经验,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面临的有利条件,合理设计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与模式,构建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市场体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合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四川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同时将改善占补平衡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全省易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规范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确保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我省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建设用地占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全省补充耕地指标动态平衡,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建立了全省范围内补充耕地指标跨市交易平台。分析了指标交易运行现状,通过调查,从出让方、竞得方和中介方三类参与主体视角评价其成效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比较制度分析和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比解读各模式的制度特征,表明各地宅基地流转实践因流转路径与方法的差异,所产生的流转绩效和显著程度亦不同。立足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农民利益维护,未来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改革应充分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市场交易主体地位,延长宅基地流转交易半径,突出远距离跨区流转交易。  相似文献   

11.
喻小倩 《农业展望》2013,9(3):39-41
重庆的地票交易是在国家城乡统筹战略下,率先探索地用于完善农村土地管理的工具。地票市场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显化了农村土地资产价值,但由于该制度尚处初创阶段,交易制度存在某些不足,待补充完善。阐释了重庆地票交易制度的含义及运行程序,分析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大对复垦耕地的保护、完善溢价分配机制、设立风险基金以及建立健全地票二级交易市场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对我国耕地总量平衡政策的缺陷分析,提出耕地的异地占补平衡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之一。我国耕地异地占补平衡的运行机制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通过耕地保有指标的分配,形成土地市场中对其有效的供给与需求,建立耕地保有指标的有偿转让市场;在政府的指导价格下下,根据供需特征,形成市场价格;并通过政府、公众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立,确保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地票制度是重庆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可增强保护耕地的力度。本文简述了重庆实行地票制度的现状,论述了开放地票交易二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在明确市场功能定位、完善市场调节和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可逐步开放地票交易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区域组合类型以及区位指数对四川省及省内各地区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的土地资源具有地域差异明显、组合类型数小等特征,同时也指出四川省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人地矛盾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宜农土地后备资源贫乏等问题,提出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加强土地开发和复垦,在土地管理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占补平衡耕地质量内涵和上海市耕地质量成果应用条件分析,构建以数量平衡为前提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运行机制。该机制框架包括耕地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占补平衡指标储备机制、占补平衡指标跨区使用机制和占补平衡实施经济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以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陕西省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给耕地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减少了耕地的面积。本文通过运用权重法和综合指数法来计算陕西省2000年到2011年城镇化指数,确认城镇化发展的速度,通过对陕西省2000年到2011年年末常用耕地面积、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农业占总产值比重和公路里程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对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呈现高度负相关。我们应减少城镇化对土地的依赖,更好地合理利用和配置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江苏省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粮食安全岌岌可危。以江苏省1999-2014年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自给率、粮作比、复种指数等数据为基础,分析江苏省耕地压力指数动态变化趋势;同时借助Matlab 7.0及SPSS 19.0软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曲线估计、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各变量分别进行预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江苏省2020和2025年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达到了警戒线。最后从保障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培育种粮市场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江苏省制定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土地整治规划和基本农田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2016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从基本农田质量、基本农田地形条件、基本农田区位条件、基本农田区位设施状态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并基于GIS技术,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研究如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以期为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的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省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涉及耕地利用转型的图谱分析模型,利用ArcGIS 10.6软件揭示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以林地占补和向建设用地转出为主,空间上由杭嘉湖平原、杭绍甬地区、甬温沿海经济带向浙中盆地丘陵区呈“C”型集聚,“东占西补”特征明显;耕地利用转型数量和空间分离度增加,耕地面积“占大于补”,但占补缺口正在缩小;耕地利用转型以后期变化型(即变化发生在2010—2020年)为主,林地是耕地补充的主要来源,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问题严重。基于此,建议持续盘活存量、带动增量、应对变量,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逻辑下的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利用空间正义,实现耕地补充和建设用地保障“双向平衡”,生态保护、粮食安全、发展空间“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