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观察目的红麻属短日照植物,喜温、喜湿,引到我国北方种植,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苗期、后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迅速。但红麻株高日增长量为多少时,可定为快速生长的起止指标,具体到冀中地区红麻进入快速生长的起止时间、植株外部形态特  相似文献   

2.
杨修 《中国麻作》1982,(3):41-41
据汉寿县反映,目前气温逐渐升高,红麻植株生长日益加快。当苗高达到1.5尺左右,叶片出现五裂叶时,就标志着红麻已开始进入营养生长的旺长时期,麻杆纤维发育加决,茎杆迅速增高,因而需要吸收大量的养料和水分,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即红麻对肥、水需要量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观察红壤旱地上红麻的生长特性,发现红麻生长动态具有两个明显的旺长阶段,分别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且前者旺长高峰高于后者,两个旺长阶段与气温有相关性,与降雨量关系甚密。文中并就红壤红麻旺长特性的播种期、施肥数量与配方和密度等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麻红麻天气产量年景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麻红麻是一种喜温喜水需水的经济作物。浙江麻区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两岸。在杭州湾北岸,黄麻、红麻生长期的5—9月,正经历浙江梅汛期、干旱期和台风影响等季节。生产实践表明,黄麻红麻生长季节的天气与产量有密切关系。而天气有较大的年际变化和阶段性变化;黄麻红麻产量也随之出现一定的波动。我们从分析黄麻红麻的天气产量与同期天气的关系模式入手,探讨运用天气因子预报产量年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灌水对红麻产量高低有直接的影响,掌握灌水技术是保证高产的一项主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灌水对红麻生长速度的影响和增产效果,以及红麻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日耗水强度。为指导红麻灌水,实现红麻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国麻类生产调查报告(IV)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红麻原产热带地区的印度、孟加拉等国,是喜温喜湿的短日照作物,生长期间的平均温度要求在20℃以上,年降雨量在500mm以上。红麻作物耐盐碱、抗旱、耐涝、耐贫瘠性较强,在我国北纬18-45度区域内,南起海南省,北至黑龙江,西到新疆广大地区都有栽培。我国红麻作物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黄淮海以南地区,以河南、安徽、四川、湖北面积最多,其次为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区)。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探索不同水肥组合对剑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肥组合会对剑麻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含水量和施肥量均达到适宜水平时,会对剑麻生长产生叠加效应;剑麻的质膜透性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施肥过量,不利于剑麻生长时,剑麻的质膜透性也明显增大。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剑麻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随着干旱胁迫的严重而增加;当施肥过量,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反而降低。在一定的施肥量范围内,丙二醛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提高。施肥量上升会提高剑麻体内N、P、K的含量,同时土壤含水量的上升也会促进剑麻对这些元素的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不同处理下对剑麻各项指标的影响,得出剑麻生长最适宜的水肥条件为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施肥量为每千克干土N 0.6、P2O5 0.4、K2O 0.6 g。  相似文献   

8.
杨修 《中国麻业》1982,(3):41-41
据汉寿县反映,目前气温逐渐升高,红麻植株生长日益加快。当苗高达到1.5 尺左右,叶片出现五裂叶时,就标志着红麻已开始进入营养生长的旺长时期,麻杆纤维发育加陕,茎杆迅速增高,因而需要吸收大量的养料和水分,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即红麻对肥、水需要量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农业气象条件对苦丁茶生长及产量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平行观测法分析研究了苦丁茶的生长习性与农业气象条件的关系;通过相关关系模拟,建立了苦丁茶的叶片、株高、茎围生长量与农业气象条件间的数学模拟模型,得出了苦丁茶生长适宜的农业气象条件指标,研究发现苦丁茶叶片、茎转芳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株高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月平均气温20.0℃以上,最低气温17℃以上,最高气温35℃以下,降水量100mm以上,雨日18d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7%以上,土壤含水量15%-16%最适宜苦丁茶生长,最低气温小于10℃,苦丁茶嫩叶有轻微寒害现象;最高气温超过35℃,各和修生长普遍受到伤害。土壤含水量12%以下,苦丁茶出现旱害,叶片变黄,枝条干枯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温度与土壤水分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沈单16、豫玉2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土壤水分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与土壤水分的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呈降低趋势.温度与土壤水分对幼苗生长各指标的影响不同,玉米芽鞘长、幼苗长、贮藏物质转运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温度与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小;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环境温度低于15℃恒温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率迅速降低,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种子不能正常萌发;在15℃及以下低温,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玉米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持续性低温、干旱胁迫不利于玉米种子的正常萌发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盐碱土对红麻出苗和生长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盐碱土对红麻的影响是不同的,以氯化钠盐土对红麻的影响最大,即使土壤中NaCl含量只有0.2%,红麻的出苗和生长均受到严重影响;其次是硫酸钠盐土和混合盐土;碳酸氢钠盐土的影响最小,即使土壤中NaHCO_3含量高达0.6%,红麻仍可出苗生长。在土壤含盐量0.35—0.76%的非氯化钠盐土上,通过采用灌水压盐、适当晚播,增施有机肥等栽培措施,每亩可获得红麻干茎0.45—1.15吨,比种植其它作物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黄麻红麻是一种喜温喜水需水的经济作物。浙江麻区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两岸。在杭州湾北岸,黄麻、红麻生长期的5—9月,正经历浙江梅汛期、干旱期和台风影响等季节。生产实践表明,黄麻红麻生长季节的天气与产量有密切关系。而天气有较大的年际变化和阶段性变化;黄麻红麻产量也随之出现一定的波动。我们从分析黄麻红麻的天气产量与同期天气的关系模式入手,探讨运用天气因子预报产量年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红麻与棉花均为锦葵科作物,二者都有耐盐碱的特性。棉花耐盐性问题国内外研究报导较多;关于红麻耐盐性的研究,国外研究报导甚少,只在三十年前埃及、印度曾有“红麻比黄麻耐碱”,“低地红麻稍带盐碱而不妨”之记载。国内在四十年代曾有人作一些研究,但以后有人著书认为:“盐碱地和酸性土壤不宜栽培红麻”。直至六十年代中期我们对红麻耐盐性作出鉴定,其结果认为:红麻幼苗在土壤盐分含量0.26%以下时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14.
红麻原产热带,本性喜温,在我省幼苗生长十分缓慢。连续六年的调查,南选红麻从出苗到夏至节(6月22日)在40天左右内,每天平均生长速度只有0.5厘米左右,幼苗易受杂草危害,这是红麻前期生育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应用化学除草,不但防治了红麻苗期的杂草危害,并为实现机械作业,提高红麻田间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壮苗早发都有一定的意义与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82-1984年在本所试验队进行红麻综合高产栽培试验,并观察和研究其生长规律,为红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试材,以菠萝栽植主要土壤类型玄武岩发育而成的粘土为栽培基质,采用盆栽土培控水法。研究干旱胁迫对菠萝苗期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粘土)含水量为13.39%时,菠萝出现枯萎症状,叶片出现红紫色;当土壤含水量为6.60%时,菠萝出现严重枯萎症状,大部分叶变为红紫色,干旱胁迫的菠萝D叶叶绿素含量比对照下降34.2%,D叶长度下降18.5%,宽度下降8.8%,干旱胁迫严重抑制菠萝生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了红麻新品种红引135的主茎生长、叶龄、叶型、叶面积、生物产量积累等动态变化规律。该品种为晚熟类型的红麻品种、株高、茎粗、皮厚等主要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生长势强,纤维产量高,适宜在我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灌水对红麻产量高低有直接的影响,掌握灌水技术是保证高产的一项主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灌水对红麻生长速度的影响和增产效果,以及红麻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日耗水强度。为指导红麻灌水,实现红麻高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饲用红麻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多数红麻生产国,红麻传统上是作纤维用。马来西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红麻生长。由于红麻特别是在其嫩枝中蛋白含量高,故对红麻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作物进行了研究。在马来西亚,通常是在红麻播种后6周时收获一次,随后每6周收获2次。生长6周左右的红麻,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18%-30%。大规模种植红麻是可行的,其产量约达到每公顷10吨。红麻可以开发成不同类型的饲料如片状、粒状、粉状,直接喂养或作青贮饲料。本文介绍了这些饲料的制造全过程。红麻作为饲料的适口性对包括牛、山羊等在内各种反刍动物进行了研究。喂养试验表明牛饲料中红麻的比例为20%-30%时,最佳生长速度为日增重0.66—0.71kg,喂养山羊时饲料中红麻比例可替代50%豆粉饲料(SBM),当红麻含量超过50%时,将导致降低动物营养的消化性能,影响动物的生长。为评价红麻对抑制动物寄生病的效果,对感病山羊进行了短期研究。在33天以上的试验期中,与对照相比,发现红麻可以降低69%的排泄量(FEC)。研究表明在小的反刍动物中,红麻具有控制寄生病的潜力,红麻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动物饲料蛋白源,并具有商品化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明了红麻新品种红引135的主茎生长、叶龄、叶型、叶面积、生物产量积累等动态变化规律。该品种为晚熟类型的红麻品种,株高,茎粗,皮厚等主要经济性扶优良,抗逆性强,生长势强,纤维产量高,适宜在我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