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用地制度改革的一种客现要求。然而,实施土地储备制度,使城市土地交易走向市场化,风险也必然伴随着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而存在。文章借鉴国外土地储备风险控制的相关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明了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土地的回收、储备和出让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文章介绍了城市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发展及构成,分析了土地储备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主要因素,总结了我国土地储备管理制度运行的几种模式,为我国土地储备管理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系统概念的城市土地储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超  金晓斌  周寅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393-6395
城市土地储备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用地供应与需求、城市土地调控政策以及城市土地金融运作等相互结合的综合体,由于其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所以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城市土地储备进行综合分析与考察,是揭示其相互因素作用和影响的有效方法。笔者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土地储备运行入手,根据系统分解原理,将城市土地储备系统划分为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供应与土地需求,城市土地储备实施效应和城市土地储备运作4个子系统,以期为深入剖析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作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经营"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正逐步得到人们的共识,其核心是运营城市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本。而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经营城市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分析都匀市现阶段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依据城市经营与土地储备之间的关系,为都匀未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找寻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资料收集、图表分析等方式从规范土地市场运作、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落实等方面阐述了土地储备对城市理性增长的作用方式,以及城市理性增长的作用内容。通过对土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对城市理性增长的作用机理, 并呼吁只有规范土地储备行为,才能推进城市的理性增长。从而得出土地储备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的理性增长,城市的理性发展又反过来不断地完善了土地储备,它们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土地储备制度形成的背景、运作模式,分析了土地储备存在的风险,提出了土地储备风险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该论文采用"制度—行为—绩效"的后SCP分析范式,拟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同的契约安排,从产权关系、组织结构、利润分配、民主管理、激励和风险机制设计等方面,分析评价不同的制度安排、行为和运行绩效,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评价土地整理储备绩效,能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在构建城市土地整理储备绩效评价框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2016年中国34个大中城市土地储备绩效,进而以天津市为例进行纵向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效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东部各城市中排名相对靠后;2003—2016年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效率呈现出"快速上升—波动下降—趋于稳定"的演化特征;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教育支持力度可以提高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提升土地整理储备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烟草产业的SC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82-17685
利用"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结合现实数据,详细分析近年来我国烟草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大连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  张琳琳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00-102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新形势下土地储备的意义,总结了大连市目前土地储备的几种方式及其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大连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BT、TOT、ABS、PPP等融资模式在土地收购储备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可行性和存在的障碍进行了简单的探讨.结果表明:项目融资模式基本可以解决土地储备制度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首都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储备立法等方面对北京土地储备制度进行了研究,提出北京土地储备有一定借鉴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沿江经济带各市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土地集约度评价模型,对江苏沿江经济带各市2011-2014年土地集约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江苏沿江经济带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两极分化较为明显,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甘肃省1997~2004年的土地详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化贡献率、年均变化强度指数、变化速度以及洛伦茨曲线对甘肃省1997~2004年8年的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林地变化最大.就各市(州)而言,耕地和牧草地除了金昌市略有增加外,其余市(州)都呈递减趋势,园地、林地和交通用地都有所增加.2)在空间尺度上的变异不明显,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水域、牧草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甘肃省分布较为分散,耕地、园地和林地的分布不均衡.3)综合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影响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素有3个:社会经济、农业发展和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研究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为出发点,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借助于耕地因素组合,结合研究区后备资源的实际情况,对所选评价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改良措施找到相应的目标等别,从而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的最大生产潜力.并以卢龙县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卢龙县耕地后备资源有51种目标因素组合,5-...  相似文献   

16.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7、1997和2005年3个时期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并借助RS和GIS技术获取3个时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类型矢量图和属性数据库,选取基质比例、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和斑块密度变化率等指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1987—1997年及1998—2005年两个时段的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的基质,且比例有所提高,处于稳定状态。林地和裸岩石砾地斑块稳定性最高,灌木林地和水域次之,草地稳定性较低;耕地与建设用地稳定性最低,这与1998年以来保护区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密切相关。草地斑块的稳定性对保护区的景观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应对中小尺度的斑块予以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不清,划界不明,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引发了自然保护区与区内及周边社区尖锐的矛盾冲突。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现有制度对划入自然保护区的周边社区集体土地的所有者所造成的侵权行为日益突显,而其根本原因正是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不明晰。以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个行政村50户村民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从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社区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影响等角度出发,分析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的土地权属与有效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方明  孟维韧  刘今子  张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01-15302,15305
从农田、林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及分布特征方面入手,综述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的土壤线虫群落的研究较少,建议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技术可为土壤线虫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综合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市县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在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带市县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选取了土地利用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持续状况四方面的14个与土地集约利用密切相关的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用聚类分析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低,划分出的三大类型区和五个等级土地集约利用区及各类型区土地利用举措,为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个很好模式区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