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夏南牛犊牛口蹄疫母源抗体衰减变化规律,为犊牛口蹄疫科学适时免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血样采集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抗体检测采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抗体效价判定依据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监测方案。[结果]母牛产后、犊牛出生当天,O型抗体效价合格率达100%,A型抗体效价合格率达92%。O型口蹄疫第4周抗体合格率达86.96%,到第5周已降至66.67%;A型口蹄疫第3周抗体合格率达75%,第4周抗体合格率已降至39.13%。牛口蹄疫O型疫苗抗体衰减时间稍长于A型。[结论]犊牛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O型口蹄疫4周内有较强的保护作用,3周内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建议夏南牛犊牛口蹄疫首免时间在出生后40 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安顺市近5年家畜口蹄疫免疫效果,采用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及液相阻断 ELISA方法对全市家畜口蹄疫免疫血清进行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表明:2012、2013年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抗体检测合格率极显著下降( P<0.01),2012年猪O型口蹄疫佐剂灭活疫苗及牛O型口蹄疫-亚洲Ⅰ型双价苗抗体检测合格率极显著下降( P<0.01);羊O型口蹄疫-亚洲Ⅰ型双价苗抗体检测合格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P<0.01),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比猪O型口蹄疫佐剂灭活疫苗保护率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沈阳地区饲养管理正规的牛规模场,采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方法测定牛血清样品中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并计算免疫抗体的群体合格率。用O型-亚洲Ⅰ型二价苗一免、二免、三免的牛在免后28d时牛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研究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分别为82.5%、100%、100%;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分别为57.5%、97.5%、97.5%。一免后O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下降速度均较快,一免后60dO型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降到72.5%,免后80d时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分别降为47.5%、12.5%。二免以上的牛口蹄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在28~120d内均较一免组高,而且抗体持续时间也长,三免后120d时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仍高达77.5%、75%。  相似文献   

4.
牦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免疫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口蹄疫O型和亚洲Ⅰ型双价疫苗对牦牛进行免疫,于免疫后1个月,分别用口蹄疫O型和亚洲Ⅰ液相阻断ELISA型试剂盒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牦牛在免疫后1个月,口蹄疫亚洲Ⅰ型抗体和O型抗体水平≥1:128的占99%,保护率分别为85.0%和77.5%,说明免疫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O型口蹄疫病毒固相竞争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了O型口蹄疫病毒固相竞争ELISA抗体检测方法,确立了O型口蹄疫病毒固相竞争ELISA抗体检测方法检测O型口蹄疫血清阴阳性判定标准: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1:32时判为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1:16~1:32时判为O型口蹄疫抗体可疑。检测131份阴性血清、口蹄疫亚洲1型阳性血清和A型阳性血清,固相竞争ELISA方法和液相阻断ELISA方法的特异性分别是95.5%,84.7%。固相竞争ELISA方法检测口蹄疫亚洲1型、口蹄疫A型阳性血清时,无交叉反应,O型口蹄疫病毒感染牛、免疫牛和感染猪血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免疫猪检出率为86.7%。  相似文献   

6.
猪O型口蹄疫是政府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之一,而A型口蹄疫也明确规定根据各省的评估结果进行自行免疫。对猪场进行科学免疫是防控猪口蹄疫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为确定猪场口蹄疫疫苗的首免时间,以及掌握猪口蹄疫O/A二价灭活苗(O/HB/HK/99株+AF/72株)的免疫效果及应用,试验采用口蹄疫病毒O型/A型特异性抗体固相竞争ELISA(SPCE)检测试剂盒对不同日龄阶段仔猪母源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猪O型口蹄疫在7日龄后抗体水平可达到有效保护,21日龄左右达到最高水平,持续到50日龄左右抗体阳性率下降到50%;猪A型口蹄疫的母源抗体变化规律同O型,但同一日龄抗体水平均低于O型,在43日龄左右抗体阳性率便下降到了50%。结合两种母源抗体检测情况,在45日龄左右进行首免比较合适。同时通过对免疫后抗体水平的检测显示,90日龄后两种抗体阳性率均持续在77.8%以上,但口蹄疫O型在58~70日龄抗体阳性率只有66.7%,可能是该场首免时间太早,因此建议将该场首免时间调整到45日龄,同时3次免疫可确保猪对猪口蹄疫O型和A型野毒的抵抗力,能较好防止口蹄疫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重点养殖地区牛、羊O型和亚洲1型的抗体监测,基本掌握了哈尔滨市牛、羊等牲畜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哈尔滨地区牛、羊口蹄疫双价疫苗免疫后产生免疫保护的时间平均为25~30d,畜群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可达63.4%以上;免疫保护期平均为3~4个月。畜群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可达72.3%以上,其中以双城市奶牛群的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为最高,平均可达到81.6%。畜群免疫后5~6个月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仅为46.7%,失去疫苗保护作用。同时,哈尔滨地区牛、羊的亚洲1型口蹄疫有效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比O型口蹄疫高出7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现在可能出现的A型口蹄疫疫情,本试验对口蹄疫A型、O型和亚洲1型三价灭活疫苗在猪上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验证,选取了45日龄左右的仔猪36头,妊娠母猪5头,进行了疫苗免疫,并定期监测其O型、A型抗体水平,免疫后30 d仔猪O型、A型抗体水平合格率均能达到80%以上,二次免疫后可达100%,妊娠母猪免疫后O型、A型抗体水平合格率均能达到100%,所产仔猪14 d的O型抗体水平合格率也可以达到85%。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东莞市活牛交易市场牛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情况,在交易市场采集牛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为,近3年共监测牛血清240份,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阳性数137份,抗体阳性率58.75%,2017-2019年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22%、76.67%、48.89%。结果表明,东莞市活牛交易市场牛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偏低,不能抵御野毒的侵袭,存在感染亚洲Ⅰ型口蹄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对黄牛多次免疫接种牛羊口蹄疫O型亚洲1型灭活苗的抗体效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首免、二免、三免多次免疫牛羊口蹄疫O型亚洲1型灭活苗获得免疫效果和抗体水平依次不同。其中首免、二免的免疫抗体水平较低,免疫合格率为63%左右,三免的免疫抗体水平较高,免疫合格率达93.3%以上,免疫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苗免疫接种牦牛、藏羊后产生抗体效价,项目对天峻县阳康乡的牦牛、藏羊开展AsiaⅠ-O型口蹄疫疫苗的抗体效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口蹄疫AsiaⅠ-O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依次为成年牦牛、成年藏羊、犊牛、羔羊;免疫后Ⅰ型抗体分析结果与O型免疫抗体的免疫效果一致,免疫合格率在80%以上,免疫牛羊产生的整体抗体水平能够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1口蹄疫免疫程序一般采用春秋两季免疫。犊牛:出生后4~5个月首免,肌注牛羊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单价苗)1毫升/头以及牛羊O型-亚洲I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多价苗)1毫升/头;首免后6个月二免(方法、剂量同首免)。青年牛、后备牛、成母牛:每年接种疫苗2次,每间隔6个月免疫一次,肌注牛羊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以及牛羊O型-亚洲I型口蹄疫双价灭活苗各2毫升/头。  相似文献   

13.
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方法对北京地区主要牛场进行口蹄疫(FMD)母源抗体、免前和免后抗体水平的调查,以探寻牛体内FMD抗体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而指导北京地区FMD的免疫。结果发现母源抗体水平在5日龄前小于1:32,5日龄开始上升,高水平抗体一直维持到75日龄,90日龄开始回落;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大幅度升高,抗体效价离散度降低;用FMD疫苗免疫青年牛1次,21d和51d的抗体平均值都为1:256;成年母牛的分别为1:256和1:248;育成牛的分别为1:248和1:240。说明牛FMD首免的适宜日期为90日龄;适时的加强免疫有利于牛群抵抗FMD;FMD疫苗对育成牛、青年牛和成年母牛都有理想的免疫效果,对青年牛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同一品种、不同年龄的个体间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中(成年),针对多种不同亚型口蹄疫病毒抗原同时刺激时所产生的特异性保护抗体消长规律,对辽宁省某种牛站辽育白牛种公牛注射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后,每2个月采样检测1次,持续跟踪监测19个月口蹄疫免疫抗体效价,证明同一亚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期为2~19个月不等,差异明显,抗体效价的保护期与牛的年龄无关而与牛的个体有关。通过测定该疫苗中不同亚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诱导种公牛的免疫保护周期,得出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诱导免疫抗体合格率最高,保护效果最好;其次是O型,再次是A型。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以来,我国多个省出现了牛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特别是8月份我省某地发生了我省首例牛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这对我市口蹄疫防控工作又是一项新的挑战。为此,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紧急部署,要求在近期对辖区内的牛只进行亚洲I型口蹄疫疫苗的强制免疫,免疫率达100%。为掌握该苗的免疫效果,10月份我们采取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方法来检测其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牦牛在O型-亚洲Ⅰ型二价苗一免、二免(一免后一月)、三免(二免后6月)后,每月采样,采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方法测定牛血清样品中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并计算免疫抗体的群体合格率。在30d时,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分别为76.7%、90%、100%;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分别为76.7%、85%、90%。60d时O型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降到72.5%、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IE)规定的A类烈性动物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口蹄疫共有7种血清型,亚洲I型是其中一种。目前国内还没有猪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程序,通过对105头猪进行亚洲I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的检测,观察其抗体消长规律,以制定比较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猪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程序。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选取4个规模化猪场的105头0日龄新生仔猪进行亚洲I型口蹄疫抗体跟踪检测。1.2试剂和疫苗试剂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国家参考实验室生产的亚洲I型口蹄疫LPB-EL ISA抗体检测试剂盒;pH 9.6的碳酸…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6,(10):100-102
为优化牛口蹄疫免疫程序,在抚顺市抚顺县和新宾县共选择4个规模化牛场,对犊牛进行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免疫后抗体的动态监测。结果:母源抗体监测组,80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73.7%,90日龄时抗体合格率为65.8%;首免试验组,80日龄首免,免疫21、28、35 d后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8.8%、76.2%和61.3%;二免试验组,二免14、21、120、150 d后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0.0%、95.0%、70.0%和48.8%。结果表明,不同牛场犊牛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合格率变化存在差异,但是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犊牛O型口蹄疫母源抗体在80日龄时合格率降到临界保护线,选择该日龄进行O型口蹄疫首免为宜;首免产生的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应在首免后28 d加强免疫;二免后,成牛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免疫保护期达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口蹄疫(A型、O型二价)灭活苗和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同时接种的方法进行免疫接种,减少免疫接种模式和免疫接种次数,降低接种的劳动投入。试验羊按年龄分为3组,观察其接种疫苗后的临床反应,接种后第28 d采血,检测2种疫苗联合免疫后的抗体水平,评估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联合免疫接种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联合免疫接种条件下,试验组口蹄疫A型抗体合格率分别为成年母羊95%、青年羊95%、断奶羊90%,口蹄疫O型抗体合格率分别为成年母羊85%、青年羊70%、断奶羊85%;小反刍兽疫的抗体合格率分别为成年母羊75%、青年羊80%、断奶羊75%,抗体水平水平均达到国家要求(70%)。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不同免疫剂量和免疫方式的奶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科学指导奶牛口蹄疫免疫工作,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湖北现代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场联合开展了奶牛口蹄疫A型和O型-亚I型两种灭活疫苗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45日龄左右的犊牛因有较高的母源抗体,不适宜初次免疫,初免时间应往后延迟,具体延迟多久适宜,应根据各奶牛场的母源抗体衰减曲线确定。初次接种剂量2 m L比1 m L效果好。二免后抗体产生较慢;口蹄疫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变化大,抽检结果不能完全证明是否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