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确定壶状臂尾轮虫休眠卵的最适形成和最适孵化条件,对不同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壶状臂尾轮虫的休眠卵进行了促产和孵化研究,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子的刺激是诱导轮虫两性生殖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pH为7.5时壶状臂尾轮虫的休眠卵产量最大,混交雌体百分率也最高;30℃时休眠卵孵化率最高;光照对壶状臂尾轮虫休眠卵的形成和孵化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2 d种群增长和生命表参数实验评价了乐果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和净生殖率均随乐果浓度的升高显著下降,净生殖率与乐果浓度显著相关。以3 d种群动态参数(种群增长率、混交率、携卵雌体/非携卵雌体)、7 d休眠卵产量、孵化率及孵化后增长率为指标研究了低剂量乐果(0.000 5~1.562 5 mg·L-1)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果对种群增长率、休眠卵产量和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0.000 5 mg·L-1浓度组种群增长率显著上升了10.81%;0.012 5 mg·L-1和1.562 5 mg·L-1浓度的试验组休眠卵产量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64.71%和76.47%;0.062 5 mg·L-1和1.562 5 mg·L-1乐果试验组休眠卵孵化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6.84%和21.05%。母体暴露于乐果中,对其后代恢复生长的3 d种群参数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萼花臂尾轮虫净生殖率是检测乐果毒性的敏感指标,实验中未发现乐果对萼花臂尾轮虫产生明显的传代效应。  相似文献   

3.
轮虫休眠卵用不同浓度盐溶液处理后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褶皱臂尾轮虫(B.plicatilis)和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的休眠卵用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处理后卵壳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种轮虫休眠卵的外表超微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表面有孔,卵壳有不同程度的龟裂。新鲜休眠卵用盐度为10的食盐溶液处理后,龟裂不明显;隔年休眠卵经饱和食盐水处理,龟裂明显。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种群试验条件下,睾丸酮和孕酮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殖参数(受精率、混交雌体比率、休眠卵/雌体百分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睾丸酮的48 h-EC50、NOEC、LOEC分别为511.0、0.1、1.0μg/L。睾丸酮为10μg/L时,可显著诱导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和休眠卵的产生;100、1 000μg/L时,添加睾丸酮能使萼花臂尾轮虫的休眠卵孵化率分别显著提高83.67%、85.71%;100μg/L时,可使轮虫交配率提高87.5%。孕酮的48 h-EC50为4.3 mg/L,2.0 mg/L的孕酮可使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增长率提高20.89%;2.5 mg/L时最适宜促进混交雌体和休眠卵的产生;2.5、3.0 mg/L时可使萼花臂尾轮虫的孵化率分别提高51.98%、1.47倍;3.0、3.5 mg/L时可显著提高轮虫受精率。  相似文献   

5.
以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配比的酵母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为饵料,采用2个盐度(2%,3%)、3个接种密度(1,10,50 ind/mL)进行饲养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条件及其组合对轮虫种群增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配比、接种密度、盐度及三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轮虫的平均日增长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0);接种密度对轮虫抱卵率无显著影响(P0.05),饵料、盐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轮虫抱卵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三因子的最佳组合:盐度2%、接种密度1 ind/mL、饵料配比为眼点拟微绿球藻18.75×104/mL+酵母4.8×106/mL。  相似文献   

6.
在毒性试验的基础上,作者继续进行在蒙古裸腹SouMoina mongolica Daday培养中用甲醛控制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甲醛不仅可控制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还能降低总氨的浓度,而对溶氧和pH无直接影响。另外,还进行了温度、盐度和总氨对甲醛毒性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轮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90~1991年间在三北地区盐度0.5~214 g/L的28个内陆水体采集了浮游轮虫水样。共检出59种轮虫。根据出现率和平均密度,下列13种是所调查盐水轮虫区系的主要种类:褶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变异臂尾轮虫、盖氏晶囊轮虫、矩形龟甲轮虫、螺形甲龟轮虫、爱德里亚狭甲轮虫、方尖削叶轮虫、一种单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长三肢轮虫和环顶巨腕轮虫。文中讨论了内陆盐水轮虫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盐度耐性,以及盐度、碱度、pH、离子系数与种类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毒性试验的基础上,作者继续进行在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 Daday培养中用甲醛控制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甲醛不仅可控制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还能降低总氨的浓度,而对溶氧和pH无直接影响.另外,还进行了温度、盐度和总氨对甲醛毒性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25℃下就饥饿与再投喂对褶皱臂尾轮虫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饥饿条件下,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在最初的1~2天下降最为明显,此后保持在一定水平;类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总体下降不大.饥饿条件下带卵率<0.09时,轮虫消化酶活力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恢复投喂1天后,褶皱臂尾轮虫带卵率从0增加到0.21,类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恢复正常水平,而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高于正常水平;活体观察显示褶皱臂尾轮虫胃和胃腺在再投喂1天内恢复正常结构.投喂条件下,这几种消化酶活力的高低与与带卵率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京军区福建莆田军分区科研组承担的沼气发酵残留物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研究,经过科研人员一年多的努力,最近获得了成功。褶皱臂尾轮虫是人工培养淡、海水鱼、虾、蟹幼体最理想的生物饵料。国内外现在所采用的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方法,密度低且不够稳定,工艺复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温度(15、20、25℃)和盐度(5、15、30)对沿海一混盐水体中褶皱臂尾轮虫复合类群中的3种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Mtiller、B.plicatilis Yamamoto和B.rotund@rmisTschugunoff(分别简称为Bm、By、Br)休眠卵体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卵的体积与轮虫的体型密切相关;休眠卵体积对温度和盐度的改变较为敏感,L-型轮虫Bm和By对温度和盐度的改变较S-型轮虫Br更为敏感;在低温低盐条件下,Bm和By休眠卵体积偏大,Br休眠卵体积只在相对适宜其生长的中温环境下偏大;大部分条件下,Bm与By休眠卵的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温度(15、20、25℃)和盐度(5、15、30)对沿海一混盐水体中褶皱臂尾轮虫复合类群中的3种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Müller、B.plicatilis Yamamoto和B.rotundiformis Tschugunoff(分别简称为Bm、By、Br)休眠卵体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卵的体积与轮虫的体型密切相关;休眠卵体积对温度和盐度的改变较为敏感,L-型轮虫Bm和By对温度和盐度的改变较S-型轮虫Br更为敏感;在低温低盐条件下,Bm和By休眠卵体积偏大,Br休眠卵体积只在相对适宜其生长的中温环境下偏大;大部分条件下,Bm与By休眠卵的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利用制备维生素C所产生的发酵废液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可行性,并制定合理的投喂方案,在温度为(29.0±1.4)℃、盐度为23.0±1.1的海水中接种轮虫,密度为20 ind./mL,分别用微拟球藻(A)、发酵废液(B)、裂殖壶藻(C)、微拟球藻+发酵废液(D)、微拟球藻+裂殖壶藻(E)、微拟球藻+发酵废液+裂殖壶藻(F)、微拟球藻+发酵废液固型物(G)7种饵料投喂7组轮虫,每组设3个平行,连续培养7 d。结果表明:混合投喂微拟球藻+发酵废液固型物的G组轮虫密度最高,为211 ind./mL,其抱卵率、日均增长量、日均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69.4±7.1)%、(27.3±4.6)ind./(mL·d)和(33.5±2.6)%/d;只投喂发酵废液的B组轮虫密度最低,为11 ind./mL;各组轮虫密度依次为GEDFACB;饵料中含有发酵废液的B、D、G组水中总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均较高,其中,仅投喂发酵废液的B组氨氮浓度最高,为13.81 mg/L;各组水体中pH均有下降,其中B、D组下降趋势明显,试验结束时分别降至7.13、7.17,而C组全程无显著性变化。研究表明,以制备VC的发酵废液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具有可行性,建议施用前将其进行固液分离,配合微藻等其他饵料混合投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5种浮游动物(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大尾猛水蚤Harpacticus uniremis、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饵料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摄食和碟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月水母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对蒙古裸腹溞、大尾猛水蚤、短角异剑水蚤和褶皱臂尾轮虫都是在上午8:00摄食量最大;海月水母对卤虫无节幼体和轮虫的个体摄食率最大,分别为42.8、42.0个/(个.h)。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海月水母碟状体的生长率最大,达到8.8%~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6.1%和3.1%~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700、150~300个/L和250~450个/L。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1982 ̄1990年5次对北门滩生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该湖水型为NaMgSO4Cl型,平均盐度6.92g/L,pH值8.6 ̄10.3,碱度10.3mmol/L。共见到90种浮游植物、64种浮游动物、4种底栖动物和7种鱼类。浮游生物优势种类有衣藻、孟氏小环藻、舟形藻、湖生卵囊藻、铜绿微囊藻、绿裸藻、啮蚀隐藻、褶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环顶巨腕轮虫、大型Sou、等刺温剑水蚤等。  相似文献   

16.
土池生态育苗是目前江苏沿海河蟹育苗的主导模式。通过敞水池塘开放式培养天然饵料(微藻-轮虫)达到生产河蟹苗种的目的。敞池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即在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通过添加培育天然饵料微藻和补充外源性饵料按照一定配比提高轮虫生产密度,延长轮虫高峰期持续时间,实现河蟹"饵料微藻-轮虫-河蟹幼苗"的土池生态育苗良性生产。通过在露天培育土池中,加入经过发酵的酵母悬液和无机氮肥(尿素)溶解液的方式,使轮虫的高峰期(1 200 ind./mL)时间维持5~6 d,最大密度达到3 320±35.78 ind./mL,比对照池最大密度(1 023±53.30 ind./mL)高出近2倍,由此可见,酵母加无机肥培养生物饵料的方式能相对缩短褶皱臂尾轮虫达到峰值的时间,并能明显提高种群的密度和延长轮虫高峰期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温度调控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配合酵母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种群增长的影响,以射阳轮虫养殖池塘实地采集的褶皱臂尾轮虫品系为试验对象,以活酵母为轮虫基础培养食物,选取20、25、30℃这3个温度梯度,设置枯草芽孢杆菌的浓度梯度为0(对照组)、100、200、300、500、800 mg/L,连续观察10 d,对轮虫数量、种群增长率以及种群密度等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以酵母为基础饵料的情况下,20、25、30℃条件下,处理组轮虫最大种群密度分别较对照组上升24%、153%、74%(P0.05)。研究表明,在以酵母为轮虫基础培养食物,添加一定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繁殖,可以明显提高轮虫的种群数量,而设置高温可以加快轮虫繁殖,有效控制轮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幼体的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聚维酮碘对轮虫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幼体的24 h LC50为2.25 mg/L,48 h LC50为1.99 mg/L,应用Turubell公式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47 mg/L;褶皱臂尾轮虫的平均存活时间、总生殖量、平均生殖次数和每次生殖个数均随聚维酮碘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产前发育期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这些种群增长参数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世代周期(T)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rm、λ、T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0.1 mg/L低浓度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产前发育时间影响不大,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其种群增长、繁殖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9.
郭恩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879-9880
[目的]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来研究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方法]运用连续石蜡切片及HE染色技术,用光学显微镜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管管壁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结缔组织纤维膜或浆膜,上皮的游离端往往着生有长而密集的纤毛。除了在口沟部位有类似于骨骼肌的肌肉分布以外,其他各段都没有肌肉层,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结论]石蜡切片技术可作为判断轮虫生理生长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卜氏晶囊轮虫对4种臂尾轮虫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4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十指臂尾轮虫B.patulus、壶状臂尾轮虫且urceolaris和方形臂尾轮虫B.quadridentatus)的形态对捕食性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i的可塑性反应,并讨论了轮虫形态可塑性的进化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培养于晶囊轮虫培养过滤液中的臂尾轮虫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表现轮虫的被甲棘刺显著增长,而轮虫的被甲长和被甲宽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