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立枯病是新疆加工辣椒苗期主要病害之一,杀菌剂的应用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室内筛选抑菌效果好的农药,为大田辣椒立枯病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生物,形态观察法鉴定病原,室内盆栽法测定致病性,菌落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筛选药剂.[结果](1)不同立枯丝核菌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2)对强致病立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夫农和银典,其次陶氏益农信生、菌思奇亦有较好的效果.[结论]在辣椒立枯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优先选用上述抑菌效果好的夫农,银典药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棉花立枯病是影响新疆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筛选高效防病药剂,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为害。【方法】采用分属不同融合群的立枯丝核菌菌株作为供试菌,通过抑菌圈实验、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验证,对多种立枯病防病用药进行比较和筛选。【结果】12种药剂对棉花立枯丝核菌主要融合群(AG4)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异,12种药剂中,甲基立枯磷、GJJ、BL、卫福、代森锰锌、百菌清等8种药剂抑菌作用较好;9种农药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大小差异显著,同一种农药对不同融合群的毒力亦有一定差异,4种农药中对立枯丝核菌总的毒力及对棉花立枯病菌主要融合群的毒力较大,EC50<3 mg/L的药剂有GJJ、甲基立枯磷、BL、卫福;4种药剂的田间防病效果在大田最高防效达65%以上。【结论】12种药剂中4种药剂(GJJ、甲基立枯磷、卫福、BL)对棉花立枯病有较好的防效;GJJ、甲基立枯磷对棉花立枯病表现出高效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3.
艾训儒  王柏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09-1209,1330
采用菌饼法测定了40%五氯硝基苯等9种农药对日本落叶松根腐病主要病原丝核菌的室内毒力;选取抑菌效果达80%以上的6种农药进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五氯硝基苯、立枯净、移栽灵和土菌硝等对日本落叶松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棉苗立枯病的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室内毒力,并比较分析了立枯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药剂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0%甲基立枯磷(EC)、2.5%适乐时(FS)、11%精甲·咯·嘧菌(FS)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28、0.107、0.344mg/L。就敏感性而言,棉苗立枯病菌对甲基立枯磷、咯菌腈、精甲·咯·嘧菌、丙环唑、多菌灵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药剂。因此在供试药剂中,甲基立枯磷、咯菌腈、精甲·咯·嘧菌、丙环唑、多菌灵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作有效防治棉苗立枯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等离子体处理对4种草莓病原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4种草莓病原真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室内毒力.[结果]等离子体处理对4种常见草莓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处理7 min后抑制率都可达到100.00%;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1.670 min,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胶孢炭疽菌的LT50分别为2.673、4.204和4.668 min.[结论]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杀灭草莓病原真菌,在草莓真菌病害防治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引起花椰菜苗期枯萎病的病原菌,并筛选出有效低毒的生物农药.【方法】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该病害为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苗期立枯病;立枯丝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光照条件为L/D=16h/8h;室内药剂筛选发现50%乙蒜素水剂、63%恶霉蛋白水剂和特效灭萎灵粉剂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达到了100%、88.44%和75.98%;其EC_(50)值分别为233.87,0.965 9,1 348.96μg/mL.【结论】63%恶霉蛋白水剂是防治花椰菜苗期立枯病的有效低毒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棉花立枯丝核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甲基立枯磷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抑制中浓度(EC50)为0.042 mg/kg,其次为多菌灵,EC50为0.044 mg/kg.相关分析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水稻—油菜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栽培管理措施。为了分离筛选出轮作土壤中对立枯丝核菌产生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通过对已确定出的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进行平板培养和拮抗试验。应用平板对峙法将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分离出的菌株接种至含立枯丝核菌的平板中培养筛分拮抗菌株,并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从长期水稻—油菜轮作实验田土壤中筛分出77株细菌,试验发现四株分离菌株具有明显拮抗立枯丝核菌的作用。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拮抗立枯丝核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发现两株拮抗菌株为弯曲芽胞杆菌(Bacillus flexus),另两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研究结果为揭示水稻-油菜轮作下土壤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机制及功能微生物菌株的拮抗效应与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种类及筛选防治丝核菌根腐病的有效杀菌剂,基于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rDNA-ITS的序列分析,明确天津地区的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于融合群AG-2-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病原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原对咯菌腈、吡唑醚菌酯、氟啶胺和噻呋酰胺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EC50为0.018 1~0.996 6μg/mL,可作为生产上防治萝卜丝核菌根腐病的候选药剂使用;而病原对咪鲜胺的敏感性较差,EC50为10.882 8μg/mL,在生产上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研究立枯丝核菌致病机理及其有效防治方法,综述了立枯丝核菌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在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生物防治、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研究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大多数的植物防御素对不同的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其中来自苜蓿种子的防御素alfAFP的转基因土豆和番茄已经被证明对病原菌具有强抗病性。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对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三大重要病害的抑制作用,对水稻抗病基因工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试验将alfAFP构建到表达载体pPIC9K上,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再进行蛋白质的分泌性诱导表达,最后进行体外重组蛋白对水稻病菌的抑菌活性检测。【结果】通过15%的SDS-PAGE检测,得到大约6.5 kD的重组蛋白。alfAFP融合蛋白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纹枯病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alfAFP在酵母中成功诱导表达,并对水稻测试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预示着alfAFP防御素基因在水稻抗病基因工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好协同作用的药剂组合,为田间防治水稻纹枯病和开发增效组合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常用杀菌剂原药(包括嘧菌酯、啶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8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2种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及丙环唑·肟菌酯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协同作用;采用电导率法、可溶性蛋白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和过氧化物酶(POD)试剂盒等评价杀菌剂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2019年8月进行田间试验,评价250 g/L丙环唑EC、50%肟菌酯WDG及组合(250 g/L丙环唑EC与50%肟菌酯WDG有效质量比1:5)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10种杀菌剂原药对水稻纹枯病菌均有较高的毒力,EC50为0.20~1.61 μg/mL,除唑菌酯和醚菌酯对纹枯病菌的毒力相对较弱外,其余8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均小于1.00 μg/mL,以吡唑醚菌酯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20 μg/mL。丙环唑原药与肟菌酯原药按有效质量比1:10、1:5和5:1组合时对水稻纹枯病菌均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其中以1:5组合时协同作用较明显,EC50为0.24 μg/mL,共毒系数(CTC)为393.41;用该组合处理水稻纹枯病菌后,能提高病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明显抑制蛋白的合成,降低SOD和POD活性。田间喷施250 g/L丙环唑EC与50%肟菌酯WDG组合后21 d,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94.08%,高于单剂250 g/L丙环唑EC(88.79%)和50%肟菌酯WDG(92.72%)处理。【结论】丙环唑·肟菌酯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可极大减少药剂使用量,具有开发成水稻纹枯病增效组合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葡萄霜霉病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调查研究葡萄霜霉病的田间流行动态,以期提出合理的用药时间和药剂种类.[方法]采用5点法对新疆北部昌吉市葡萄霜霉病的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采用叶盘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葡萄藉霉病菌的敏感性;采用生测法筛选葡萄霜霉病田间药剂.[结果]6-7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是导致北疆葡萄霜霉病流行的主要因子之一.霜疫必克、杜邦易保对葡萄霜霉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毒力,对葡萄霜霉病菌比较敏感,属一个敏感水平,杀毒矾次之,而甲霜灵对葡萄霜霉菌表现出极不敏感.通过两年对10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葡萄霜霉病发病期喷施安克、霜疫必克、杀毒矾,隔7d喷一次,连续喷2次,相对防效达61.59;-71.70;,比其它药剂防效明显.[结论]新疆昌吉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与降雨日持续时间和雨量大小呈一定的相关性.安克、霜疫必克、杀毒矾三种杀菌剂具有良好控制病害蔓延效果,且属低毒农药,对葡萄安全,对环境污染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香石竹立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石竹立枯病是在香石竹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对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生物学特性及5种杀菌剂对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所供试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能不同程度地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病原菌在5~45℃,pH 2.5~9.0条件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5.5;12h光照12h黑暗有利于该菌营养体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min。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是一类对营养需求不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的病原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灭菌星和广枯灵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它杀菌剂对该菌的菌丝生长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松苗立枯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土壤育苗和7种杀菌剂室内药效测定技术,对引起松苗立枯病的病原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发病率为混合土5.1,腐殖质土13.1、表土34.2、消毒土36.8.药效测定结果为硫酸亚铁、硫酸铜对3种菌均起抑制作用.硫酸铜对镰刀菌和丝核菌具有杀死作用,而对交链孢菌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立枯病、红腐病、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新疆棉花上的4种主要土传病害,研究4种病害的病原菌在新疆棉花上的侵染动态,分析各自的侵染始期和最佳防治时期,为病害高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对混合接菌后分期采集的棉株进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进行各病原菌侵染动态分析及混合侵染分析。【结果】4种病原菌从棉花子叶期即能侵染;立枯丝核菌侵染相对较早、较快,拟轮枝镰孢霉次之;2种病原菌均在棉苗前期有较高的侵染株率,3叶期达到高峰,此后侵染株率逐渐降低;而尖孢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虽从子叶期开始即可侵染,但侵染株率较低,直到蕾铃期侵染株率呈渐增趋势;病原菌之间的混合侵染普遍存在,以两菌混合侵染居多。【结论】子叶期为4种病原菌的侵染初期;立枯丝核菌和拟轮枝镰孢霉以苗期侵染为特点;尖孢镰孢霉和大丽轮枝菌以子叶期到蕾铃期均可侵染为特点;病原菌之间常有混合侵染发生。  相似文献   

17.
乌昌地区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种类及5种新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调查新疆乌昌地区马铃薯真菌性病害的种类并鉴定病原种类,为病害防治奠定重要基础.[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最终确定马铃薯真菌病害的种类.[结果]经鉴定共发现马铃薯真菌性病害有9种,即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干腐病、酸腐病、黄萎病、叶枯病、炭疽病和茎基腐病,其中后5种病害为新疆新记录.[结论]查清了马铃薯病害及病原种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枯萎病在所调查区域都发生频率最高,且马铃薯黄萎病、叶枯病、炭疽病、茎基腐病和酸腐病等5种病害在新疆尚属新病害.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穿龙薯蓣立枯病罹病植株茎段进行病原菌的分离.获得了8个具有致病性的菌株,并对其形态学和培养学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ahn)为该病害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玻片对峙培养法进行病菌菌丝融合群测定及菌株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均表明,该病原菌属茄立枯...  相似文献   

19.
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哈密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商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2003-2009年,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发生规律、筛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白粉病初期发病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温度20-30℃、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流行.杜邦福星、敌力康、40;信生防效,分别达86.89;、1.84.02;和81.32;,[结论]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杜邦福星、敌力康、信生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喷药2次,间隔10 d喷一次,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  相似文献   

20.
组合生防菌与解盐促生菌复配对棉花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雅峰  陶晶  武占省  刘燕  李春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2):4754-4760
【目的】研究多功能菌剂BCL-Rs对盐胁迫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危害下棉花生长的影响。【方法】组合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CL-8与解盐促生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Rs-5复配获得BCL-Rs,通过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对BCL-Rs促进棉花生长的功能进行验证。【结果】BCL-Rs对立枯丝核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并且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的耐盐性。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BCL-Rs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55.37%和51.06%,在盐胁迫条件下使棉苗干重分别提高了40.85%和25.81%,具有显著的防病促生和缓解盐胁迫的效能。棉花大田试验结果表明,BCL-Rs包衣处理及滴灌处理对棉花苗期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棉花植株的鲜重、干重和株高,增大植株的叶面积,较常规处理增产10.51%。【结论】在BCL-8的防病性能与Rs-5的解盐促生功能的协同效应下,BCL-Rs能够更有效地防治盐胁迫条件下的棉花立枯丝核菌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