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PP333处理对库尔勒香梨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库尔勒香梨的栽培调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不同浓度的PP333处理后库尔勒香梨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测量其叶片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计算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分析不同生长抑制剂处理后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PP333处理后,叶片厚度、栅海比和栅栏组织厚度显著增加。PP333处理对叶片表皮的影响不明显。2 500mg/L PP333处理使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增加最多。1 500 mg/L PP333处理后,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最高。生长抑制剂处理后,叶片海绵组织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降低,2 000mg/L PP333处理的SR最低。[结论 ]不同浓度生长抑制剂处理均增大了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栅海比,减小了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喷施1 500 mg/L PP333可应用于库尔勒香梨的栽培。  相似文献   

2.
以流苏和青榨槭(均引自清西陵林场)2种植物的2a生幼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遮光度处理〔0(全光照, CK)、15%、35%、50%和70%〕对流苏和青榨槭生长情况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流苏在35%遮光条件下新梢生长量相对较高,茎增粗最大,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上表皮厚度均最大;青榨槭在50%遮光条件下生物生长量最大,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和下表皮厚度均最大。  相似文献   

3.
PP333对柚叶片组织结构、枝梢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PP333溶液对Guan溪蜜柚大枝及叶片进行喷布处理,取叶样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组织结构,同时用电导法测不同低温下叶片细胞膜伤害率,1a后对树体枝梢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PP333处理可使Guan溪蜜柚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层数,栅状组织层数增加,厚度增大(海绵组织厚度变化不明显),叶片厚度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分别比对照增加20.36% ̄37.71%和11.55 ̄17.96个百分点;细胞膜伤害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烤烟龙江911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移栽期 烤烟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等指标探索烤烟移栽期和成熟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 明:移栽期对于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很大。3个移栽期相比,5月1日移栽的烤烟中部叶片厚度、栅栏 组织、海绵组织、细胞空隙度最大,各部位叶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5月10日和5月20目的烤烟下 部叶最厚,叶片厚度随叶位的上升而变薄,各部位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蜡法和电镜化学法对烤烟品种云烟87主要生长阶段的烟叶组织结构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云烟87不同叶位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海拔高度下不同部位烟叶的厚度和组织比都随叶片的生长发育呈缓慢增长趋势;3个海拔高度处理的下部叶片厚度增加较均匀,而中部叶片和上部叶片厚度为前期增加较缓慢,后期增加较快;3个海拔处理下的成熟期叶片厚度顺序为H1处理H3处理H2处理,不同部位叶片厚度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随着叶片长度的增加,不同部位的叶片组织比从叶长10 cm到定长时呈增大趋势;不同部位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都随叶片的伸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生理性缺铁对库尔勒香梨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生理性缺铁对库尔勒香梨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和石蜡切片法,比较研究了库尔勒香梨在缺铁状态下不同发育期的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与正常叶相比,缺铁黄化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均极显著降低(P <0.01),叶片上表皮与下表皮厚度均极显著增加(P <0.01).缺铁黄化叶片维管束细胞排列凌乱,导管严重变形,口径变小,生长后期表现更为突出.黄化叶片叶肉栅栏细胞中叶绿体变形且明显变小,片层系统不能堆垛形成基粒而使基粒片层大部分消失;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内结构解体,甚至整个细胞空泡化.研究认为,香梨叶片外部表现黄化症状是由叶片内部及组织结构变化控制的,对比缺铁导致的标志性显微结构异常以及亚显微结构中特定细胞器的损伤,可以初步区分不同缺素或多重缺素对香梨叶片解剖结构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单盐胁迫(NaCl)下哈密瓜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哈密瓜新品种纳斯密为材料,采用种子发芽试验,筛选NaCl和SA最适浓度。运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2个处理下哈密瓜幼苗叶片横切面,分析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变化,计算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以及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分析相关性。【结果】 NaCl胁迫下,哈密瓜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均出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栅栏组织排列疏松,叶肉间隙越来越大。而叶面喷施SA通过提高叶片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减小海绵组织厚度、SR,来缓解NaCl胁迫。2个处理下,栅栏组织厚度和CTR成极显著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和SR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100 mmol/LNaCl作为胁迫的浓度,0.25 mmol/LSA作为缓解浓度。SA处理可通过调节叶表皮和叶肉解剖结构的相关指标来缓解NaCl胁迫。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青山阳坡几种常见植物叶片结构对树种抗旱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大青山阳坡优势植物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灌木铁线莲(Clematis fruticosa)、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黄刺玫(Rosa xanthina)5种旱生灌木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利用光学显微镜测定不同植物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上表皮厚度等13个叶片抗旱性解剖结构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法,采用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宽度、木质部面积6个指标对各植物的抗旱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灌木铁线莲的叶片厚度(319.30 μm)和小叶鼠李(5.06 μm)的角质层厚度较高。②黄刺玫的海绵组织厚度(45.99 μm)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32.89%)最低。③虎榛子主脉宽度(244.58 μm)和木质部面积(3 662.03 μm2)最高,而灌木铁线莲(9.66 μm)、小叶鼠李(9.24 μm)导管孔径较大。④根据隶属函数值得出5种植物抗旱性排序为:虎榛子(0.64)>灌木铁线莲(0.56)>小叶鼠李(0.51)>柄扁桃(0.46)>黄刺玫(0.36)。结果可为大青山阳坡植物抗旱机制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对6年生板栗树叶片解剖结构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为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板栗生长调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板栗‘燕山早丰’为试验材料,研究分别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效唑、矮壮素、烯效唑对板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及对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1)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能提高板栗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角质层最厚可达5.46 μm,为90 mg/L烯效唑处理,下角质层最厚可达1.76 μm,为60 mg/L烯效唑处理;(2)除60 mg/L烯效唑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能增加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增加效果最显著的为100 mg/L多效唑处理;(3)3种延缓剂均能增加叶片栅海比值,栅海比最高可达1.52,为90 mg/L烯效唑处理;(4)除60 mg/L烯效唑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能有效增加板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处理后120 d增加的最为显著。结论在板栗花芽分化期对叶面分别喷施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能影响板栗叶片解剖结构,从而提高板栗对光能的捕获,增强其光合作用,其中100 mg/L多效唑的效果最好。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能有效促进板栗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生成,本研究中60~90 mg/L烯效唑的效果最佳,延缓剂使得叶片解剖结构改变,从而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导致叶片同化物增多,进而提高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烟草叶片含梗率和解剖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烟草叶片的含梗率和解剖结构。[方法]测定了不同类型烟草(烤烟、晒红烟和白肋烟)叶片的含梗率和解剖结构。[结果]3个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均以白肋烟最高,晒烟次之,烤烟最低;同类型烟草叶片干、鲜重的含梗率在部位间存在差异。3个类型烟草的叶片厚度均以下部叶为最大,其中以晒烟下部叶最大。烟草类型对叶片厚度和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为烤烟〉晒烟〉白肋烟。[结论]为不同类型烟草的优质栽培和工业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前套袋对苹果梨表皮蜡质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采前套袋处理对苹果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cv. Pingguoli)果皮蜡质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方法】在花后60 d对苹果梨果实进行双层套袋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解套袋微域环境对果皮蜡质含量、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影响。【结果】套袋处理苹果梨表皮蜡质含量与未套袋相比差异不显著;与未套袋相比,套袋果实表皮蜡质粗糙、蜡膜不均一、裂纹较多,且表面无蜡质结晶形成。对其蜡质组分分析表明,套袋与未套袋果实检出的蜡质组分数量与种类均存在差异;在含量上套袋果实烷烃较未套袋有所提高,链烷酸有所下降。同时采前套袋处理的果实蜡质组分中饱和链烷酸的碳数分布优势也发生了变化,未套袋果实以C28、C30和C26的相对丰度较大,而套袋果实仅以C26和C28的相对丰度较大,并未检测到C30饱和链烷酸。【结论】采前套袋处理对苹果梨表皮蜡质超微结构、化学组分种类和链长均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6,(5):1033-1036
Objectiv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C. lasiocarpa were studied to find its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to different water regimes and growth stretagies through different water experiences. [Method] A seeding transplanting experiment with con-trol ed water levels was set up, and the water level was changed at the middle of the season to compare water influence at the seeding stage and later growing period. C. lasiocarpa height, leaf length, leaf number, rhizome and adventitious roots length were measured at certain time througth the growing season. [Result] Results at the thriving season indicated that C. lasiocarpa height and leaf length in the experiment were similar to that in the field, but leaf number was higher under -5 cm water level and dry-wet alternate conditions than that in the field. At later growth period, height and leaf length under constant flooding (15 c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other culture conditions, and also that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while the leaf num-ber had a trend as -5 cm water level treatment>constant flooding>dry-wet alternate>field investigation. The height and leaf length were sensitive to seeding stage water effects, and leaf number sensitive to later influences. [Conclusion] Changes of water regimes in the growing season disturbed the growth of C. lasiocarpa, could accelerate or suspend its wilt, and modified the length of life history.  相似文献   

13.
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褐斑病是中国苹果叶部的重要病害,主要导致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研究旨在明确褐斑病的周年发生动态,确定病害的关键防治时期,为病害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和2010年3-7月份,每隔15 d自山东莱阳和青岛两地的苹果园内定期采集落地病叶,随机挑取病叶正面的子实体,镜检已形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子实体,依据拟分生孢子盘和子囊盘在子实体中所占百分率,分析越冬病菌的发育动态。2008-2010年6-10月份,在山东莱阳和青岛的果园内,每隔15 d定树定枝系统调查同一批枝条上所有叶片的发病率和落叶率,将系统调查数据拟合逻辑斯蒂模型,获得能描述褐斑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2010和2012年9-11月份,每隔10 d从苹果树上随机摘取具有典型症状的苹果褐斑病叶,切取分生孢子盘,镜检分生孢子盘上小型孢子和分生孢子各占的比率,根据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的相对比率的变化,分析褐斑病菌的发育动态。【结果】苹果褐斑病菌在越冬病叶上能产生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两种类型的孢子。拟分生孢子于3月初至6月底形成,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自苹果树萌芽期开始,拟分生孢子就可以随雨水溅散传播,侵染树体下部叶片。拟分生孢子侵染的叶片,大部分于6月底之前脱落,对褐斑病后期流行作用不大。子囊孢子于5月中旬至6月底成熟,可以随气流传播侵染树体上部叶片,是导致苹果褐斑病后期流行的主要初侵染菌源。子囊孢子侵染的叶片自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形成的病叶率低于2%。7月份,初侵染病斑大量产孢,并进行再侵染,病原菌不断积累,7月底病叶率可增长至5%左右。8月份,初侵染病斑和再侵染病斑大量发病,并产孢侵染,导致病叶率迅速增加。8月下旬褐斑病发病达高峰期,12 d后形成落叶高峰。6-9月份苹果褐斑病的累积病叶率和累积落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可用逻辑斯蒂模型描述。进入9月份,褐斑病菌开始产生小型孢子(性孢子),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比率呈直线增长。10月份褐斑病菌逐渐停止产生分生孢子,进入越冬预备期。【结论】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可划分为4个阶段:自苹果萌芽至6月底为褐斑病菌的初侵染期。其中5月下旬到6月底是子囊孢子的初侵染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1个关键时期。7月份为褐斑病的指数增长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2个关键时期。8-9月份是褐斑病的逻辑斯蒂增长期,也是褐斑病的盛发期。10月份褐斑病菌进入越冬预备期。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境天女木兰叶片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生境下天女木兰叶片解剖结构的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揭示:天女木兰叶片的原始特征表明其在系统演化上处于原始地位。较干旱生境中的天女木兰与较湿润生境中相比,其叶片单位长度下表皮气孔数减少而栅海比和单位叶宽叶肉组织中油细胞数目增加。在其他环境因子相同的情况下,光照强度增大可使天女木兰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主脉维管束枚数和单位叶宽叶肉组织中油细胞的数目增加;土壤含水量较低、树龄较大的天女木兰与土壤含水量较高、树龄较小的天女木兰相比,其叶片厚、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栅海比以及单位叶宽叶肉组织中油细胞的数目值均较大。  相似文献   

15.
毛白杨形态和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既对毛白杨的宏观特征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研究,同时也利用扫描电镜对一些微观特征:叶背面气孔、角度层和毛的密度进行了研究,从以上两方面特征中,选取了45个性状,利用系统聚类对18个样本(类型)归类,从而把毛白杨划分为非皱折毛白杨类和皱折毛白杨类,并统一使用了自然变型这一分类等级,这将消除毛白杨种下分类等级的混乱,为毛白杨的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Cl2对植物叶片结构伤害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生长在甘肃省金昌地区7种植物进行Cl2生态模拟熏气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熏气前后植物叶片的显微结构进行解剖学比较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受Cl2伤害后,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失水收缩,变薄,导致叶片总厚度减小。叶片横切面从外向内为表皮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贮水组织,下表皮细胞等,这些结构受伤害后,收缩,膨胀各异,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叶肉敏感,表皮细胞居中,维管束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触角上各类表皮孔的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并设定样方计算了取样区域内的表皮孔密度。结果表明:在青杨脊虎天牛触角上共有3种表皮孔;除雌虫触角背面外,在触角各鞭亚节中部的表皮孔数量均显著多于端部凹窝内的数量,但在各鞭亚节的分布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8.
山茶科部分属种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科Tneaceae10属25种植物叶表皮形态。所检测种类的叶表皮气孔复合体主要有环列型(cyclocytic)、平列型(paracytic)、不规则型(anomocytic)和极少数辐射型(actinocytic)。山茶亚科Tneoideae大头茶属Gordonia和荷木属Schima的气孔复合体呈环列型,石笔木属Tutcheria气孔复合体为平列型,圆籽荷属Apterasperma和厚皮香亚科Temstroemioideae各属均为无规则型。认为山茶亚科植物的气孔复合体可能是从环列型向平列型或无规则型演化;厚皮香亚科的无规则型为山茶科植物气孔类型中最进化的类型.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山茶科不同属间的纹饰有较大的差异,山茶科植物表皮细胞的角质纹饰是从多层、分离的波状条饰(山茶属Camellia、大头茶属)向少数几层、连续或分叉的环状或波状条纹(石笔木属、荷木属和圆籽荷属),或环状条纹与表皮角质层分离(厚皮香属Ternstroemia、杨桐属Adinandra和红淡比属Cleyera)至愈合(猪血木属Euryodendron、茶梨属Anneslea和柃属Eurya)演化.根据叶表皮形态特征,石笔木属不应与核果茶属Pyrenaria归并;圆籽荷属在系统地位上的独特性,可能是山茶亚科与厚皮香亚科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9.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长季山葡萄与玫瑰香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无明显差异.随着秋季温度的降低,山葡萄叶绿体相互聚集,片层结构稳定,内部淀粉植减少见脂滴增加;液泡膜内陷,形成一些吞噬泡。落叶前,玫瑰香叶绿体中的淀粉粒亦减少,脂滴有增加的趋势,但片层结构清晰度明显下降,末见叶绿体聚集和吞噬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穗粒优质籼型水稻品种八桂香(大粒型)和桂华占(小粒型),通过早、晚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优质稻花后叶、茎鞘内干物质流转动态特性及籽粒实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优质稻花后茎、叶干质量逐渐减少,供籽粒灌浆的绿叶流转量早稻大于晚稻,茎鞘流转量晚稻大于早稻;地上总干质量呈上升趋势,增长关键期为3~12 d;早稻干物质积累和启动时期要早于晚稻,晚稻茎鞘物质储存多,转运率高,后期光合功能丧失较快,积累干物质少;不同穗粒型优质稻籽粒干物质灌浆积累和动态存在较大差异,小粒型灌浆启动时间早于大粒型,延迟时间晚于大粒型,大粒型最大灌浆速率大于小粒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