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常量喷雾法,比较农药常规用量、减少常规用量20%、40%及减少农药常规用量20%和40%分别与增效剂"倍创"混配对烟草白粉病和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增效剂"倍创"与20%三唑酮乳油减少常规用量20%混合防治白粉病,8月10日调查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别为0.63和81.38%;增效剂"倍创"与5%吡虫啉乳油减少常规用量20%混合对蚜虫具有速效性,药后1d虫口减退率与防治效果分别为95.78%和96.47%,与常规用量处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在烟田中使用增效剂"倍创"与20%三唑酮乳油和5%吡虫啉乳油混合时,减少药剂常规用量的20%混合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保水剂用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确定保水剂的合理用量,于2008年5月在陕西米脂县进行保水剂不同用量玉米盆栽试验研究.盆栽试验设置了保水剂不同用量(0、30、40、50、60 g)五个处理及保水剂与风干黄绵土配比用量(0、0.05%、0.10%、0.15%、0.20%、0.30%)6个处理,分别研究了保水剂不同用量与土壤水势、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及对土壤持水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高(>18%)时各处理土壤水吸力十分接近,在土壤吸水力相同时,随着保水剂用量的提高其土壤含水量也随着提高;保水剂用量越大的处理玉米存活的时间也越长,0.20%和0.30%处理玉米存活时间较对照长3 d;综合分析表明本试验中保水剂与黄绵土配比0.20%和0.3%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两种有机硅助剂Silwet 408和Greenwet 7618对四氯虫酰胺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本文采用喷雾法测定四氯虫酰胺以推荐剂量、50%推荐用量分别与Silwet 408和Greenwet 7618的3 000倍稀释液混用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以50%推荐用量分别与Silwet 408和Greenwet 7618混用,药后3 d对菜青虫的防效均与单独使用推荐剂量的防效无显著差异;药后7 d,50%推荐用量与Greenwet 7618混用对菜青虫的防效与推荐剂量的四氯虫酰胺仍无显著差异,而50%推荐用量与Silwet 408混用的防效显著降低;在药后14 d,所有处理对菜青虫无防治效果。因此,建议在生产上推广50%推荐用量的四氯虫酰胺与Greenwet 7618的3 000倍液混用防治菜青虫。  相似文献   

4.
18.7%丙环·嘧菌酯SE(扬彩)不同用量在早稻纹枯病上的防效都较好,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到82%以上。制剂用量50mL/667m~2株防效、病指防效与制剂用量40mL/667m~2、对照药剂两两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制剂用量50mL/667m~2的水稻产量最高,与其它个处理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可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用量50mL/667m~2。  相似文献   

5.
以土壤含水量、种子浸泡时间、种液用量为试验变量,出苗率为试验指标,对玉米流体穴播条件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种液用量对出苗率影响显著,随着二者数值的增大种子出苗率提高,但二者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在二者数值较大时,对出苗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减缓并下降,表明土壤总含水量过高对种子萌发出苗不利;在试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7.12%、种液浓度为0.15%时,单位面积种液用量应低于5.6 m3·hm~(-2)。种子浸泡时间对出苗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播前浸泡可缩短或略去种子在田间的吸水膨胀过程,使种子萌发出苗早。建立了确保玉米出苗率的种液用量与土壤含水量数学模型,依此模型可根据土壤含水量确定种液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选用16%井·酮·三环唑WP、20%三唑酮EC和20%井冈霉素DP对中稻稻曲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抽穗前5~7 d和齐穗期施用16%井·酮·三环唑wp,对稻曲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制剂用量150 g/667m2、200 g/667 m2的防效均在85%以上,与20%三唑酮EC制剂用量200 g/667m2的防效相当;16%井·酮·三环唑WP制剂用量200 g/667m2的防效显著优于20%井冈霉素DP制剂用量50 g/667m2的防效,当其制剂用量150 g/667m2和100 g/667m2时,与20%井冈霉素DP之间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可作为生产上用于防治中稻稻曲病的选用药剂。研究结果为山区中稻稻曲病的药剂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对水稻作物安全。制剂用量50ml/667m2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到96.25%和96.88%,与40ml/667m2用量比较基本无差异,与对照药剂比较差异达显著水平。制剂用量50ml/667m2的水稻产量最高,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可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用量50ml/667m2。  相似文献   

8.
于2021—2022年在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种植密度为主因素,分别为15.00(M1)、20.25(M2)、25.50万株·hm-2(M3);缩节胺用量为副因素,分别为195 (D1)、390 (D2)、585 g·hm-2(D3),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对棉花株型结构、籽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筛选适宜76 cm等行距种植模式棉花产量提高的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组合。结果表明:缩节胺用量相同时,降低种植密度会提高棉花株高7.09%~21.66%、茎粗4.36%~13.02%、株宽5.76%~18.69%,增加果枝始节高度、主茎节间长度、果枝数和果枝长度;种植密度对果枝始节位与果枝夹角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相同时,降低缩节胺用量会增加棉花株高7.01%~21.83%、株宽4.61%~9.01%、果枝数1~2台,并有效增加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位、主茎节间长度、果枝长度与果枝夹角,但会降低棉花茎粗3.39%~8.30%。籽棉产量随密度与缩节胺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M2D2处理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分别为6 6...  相似文献   

9.
以5%甲维盐乳油和15%茚虫威悬浮剂两种单剂作为对照药剂,研究了复配剂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8、11、16g/667m2共3个制剂用量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效。调查发现,单次施药19 d后,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较高用量(16 g/667m2)处理的防效为89.3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该复配剂中等用量(11 g/667m2)处理的防效与15%茚虫威悬浮剂处理接近,略高于5%甲维盐乳油;较低用量(8 g/667m2)处理的防效与5%甲维盐乳油接近,显著低于其他施药处理。15%甲维·茚虫威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总体防效较高,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并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对不同水氮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物炭与氮肥互作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对小麦关键生育期旗叶光合参数、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探讨生物炭改良不同水肥条件土壤并提高其作物产量的效果与内在机理,可为农田有机物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生物炭用量设置五个水平(0,1%,2%,4%和6%),氮肥设置N0,N1和N2(0,0.2 g·kg~(-1)和0.4 g·kg~(-1))三个水平,小麦拔节期控制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和50%模拟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两种水分环境。于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测定旗叶光合参数和SPAD值,成熟后对小麦籽粒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与不施生物炭处理相比,1%和2%生物炭用量平均增产6.62%和11.01%,4%和6%生物炭用量平均减产6.88%和10.1%,同时会导致千粒重、穗粒数和株高的降低;(2)正常水分条件下,1%和2%生物炭用量与N1和N2之间存在协同增产作用,而4%和6%生物炭用量表现出负面效应;(3)干旱胁迫条件下,仅1%和2%生物炭用量与N1存在协同增产作用,生物炭处理削弱N2增产潜力;(4)N0水平下,生物炭处理均表现出促进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增加产量的作用;(5)N1条件下,生物炭促进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且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效果更明显。总体上生物炭对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影响受生物炭用量、氮素水平和水分条件共同制约且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干旱会限制生物炭与氮肥的协同增产作用;在低肥力土壤上应用生物炭的增产效果较好,而在质地较细且肥力中等的土壤应用时推荐48 t·hm~(-2)(2%)生物炭用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环己磺菌胺50%配制水分散粒剂的研制过程,确定了润湿剂、分散剂、填料的类型及用量,得到了优化配方,并对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测定,各项指标符合水分散粒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氮肥不同用量和基于适宜氮肥用量基础之上的3种形态氮肥不同配比处理,利用塑料大棚试验,测定了氮肥施用方式对高丙醇二酸黄瓜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4即氮肥用量为552 kg·hm-2对黄瓜叶片光合色素、还原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促进效果最好,黄瓜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丙醇二酸含量、单瓜重和产量分别比N1即氮肥用量为69 kg·hm-2提高了95.77%、53.99%、12.34%、13.24%、23.87%和8.95%。同时,在氮肥适宜用量基础之上,3种形态N肥不同配比均对黄瓜丙醇二酸含量、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T3即NU∶NA∶NN=1∶1∶2促进效果最好,其改善了黄瓜生理特性,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丙醇二酸含量、单瓜重和产量分别比CK即CO(NH22用量为1 200 kg·hm-2分别增加了3.96%、13.71%、15.60%、1.35%、8.65%和7.94%。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氮肥施用方式可以通过改善黄瓜生理特性,促进产量形成,改善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13.
脱硫石膏对苏打盐碱土水盐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脱硫石膏对苏打盐碱土水盐入渗过程的影响,2020年6月进行了一项室内土柱入渗试验,供试土壤离子组成主要为Na_2CO_3和NaHCO_3、电导率为1.89 mS·cm~(-1)、钠吸附比为10.01、碱化度为40.20%,设置了5个脱硫石膏施用水平(施用量分别为土重的0.0%,0.5%,1.0%,1.5%,2.0%),并利用Philip和Kostiakov两种入渗模型描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结果表明:在入渗时间为630 min时,0.5%、1.0%、1.5%、2.0%处理累积入渗量与0.0%处理相比分别增加20.00%、43.03%、61.21%、55.15%,入渗率分别增加64.94%、233.33%、271.86%、339.83%;当湿润锋运移至60 cm时,0.5%、1.0%、1.5%、2.0%处理所用时间比0.0%处理分别减少33.33%、63.89%、63.89%、70.83%;同时,脱硫石膏显著影响了Philip和Kostiakov入渗公式参数,随脱硫石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吸渗率S从0.0647 cm·min~(-0.5)增加到0.0957 cm·min~(-0.5),稳定入渗率A从0.0024 cm·min~(-1)增加到0.0189 cm·min~(-1),经验指数K从0.0165增加到了0.0698;在50~60 cm土层深度随着脱硫石膏用量的增加电导率逐渐增加,土壤脱盐效率增加。综上,脱硫石膏可以加快苏打盐碱土水分入渗速率,增加脱盐效率,对苏打盐碱土改良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保水剂对不同质地土壤保肥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在三种不同质地的土壤中加入不同用量的保水剂和相同用量硫酸钾进行,利用花盆试验研究保水剂不同用量对不同质地土壤保持养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 保水剂能降低土壤淋洗液中钾离子浓度,且钾离子浓度与保水剂用量呈负相关,表明保水剂对三种质地土壤保持钾素的能力都有所提高;(2) 保水剂对三种质地土壤养分保持能力的影响大小程度依次为砂土、壤土、粘土;(3) 保水剂使土壤中硫酸钾残留量都较对照显著提高,砂土、壤土和粘土中分别加入0.25%保水剂较对照分别节钾25.51%、4.70%和2.06%。试验表明保水剂具有显著的保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溶性养分的淋溶损失,从而对土壤的持肥能力有较明显的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化学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中,设置添加有机硅助剂的减量用药处理,从对晚疫病的防效以及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方面与常量用药处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减少化学农药常规用量10%和20%的情况下,添加了有机硅农用助剂的处理在第1次药后10d即第2次药前的病指防效为74.76%和73.57%,在第2次药后14d防效分别为74.21%和72.34%,均显著高于不加助剂的常规用量处理。如进一步减少用药量(较常规用量减少30%),则添加助剂的处理防效低于不加助剂的常规用量处理。马铃薯产量以添加助剂并减少10%用药量的处理区为最高,达1681.7kg/667m^2,相较于清水对照增产224.9%,略高于常量用药处理。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推荐用量下限的常用化学药剂6%阿维·氯苯酰SC(40 m L/667 m~2)及减量30%、40%、50%+激健助剂,和高效化学药剂20%四唑虫酰胺SC推荐用量(15 m L/667 m~2)及减量1/3(10 m L/667 m~2)对稻纵卷叶螟进行防治,比较虫口防效和白叶率防效。结果表明,20%四唑虫酰胺SC推荐用量及减量1/3防效5%水平差异性均显著优于6%阿维·氯苯酰SC各个组合。6%阿维·氯苯酰SC减量30%、40%、50%+激健助剂对稻纵的防效与6%阿维·氯苯酰SC推荐用量下限无显著差异。说明本地区可以通过20%四唑虫酰胺SC和6%阿维·氯苯酰SC交替使用减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的产生,同时可以通过添加助剂起到农药减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米)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每667m2用量20g、15g和10g的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84.5%、75.4%和68.54%,对照药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每667m2用量20g和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每667m2用量15g的防效分别为83.4%和69.1%。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生产上推荐每667m2用量为15~20g。  相似文献   

18.
在湖北、安徽开展酸性电解水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试验,发现不施用农药只施用酸性电解水的处理对稻曲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用量45 kg/667m~2处理防效最高可达57.10%;将该用量的酸性电解水与减少1/3常规用量的5%井冈霉素A水剂搭配使用,防效最高可达64.75%,与其他对照药剂处理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表面张力仪测定法和液滴干燥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油酸甲酯含量的药液在3种作物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表面张力及干燥时间,以浸叶法与浸虫法测定了不同油酸甲酯用量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菜青虫及小地老虎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中油酸甲酯用量从5%提高至35%,稀释药液最大稳定持留量提高21.08%~125.14%,表面张力降低6~12 mN/m,干燥时间延长6~20 min,且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菜青虫和小地老虎的毒力明显增强;田间增加油酸甲酯用量可明显提高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3 000倍液药后7天防效从79.22%增至96.54%。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试验,评价倍创增效剂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减量混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减少10%吡虫啉用量的20%~60%与倍创增效剂3 000倍液混用对烟粉虱的平均防治效果为63.16%~80.34%,其中,减少吡虫啉用量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常规剂量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相当,在5%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