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退耕还林草工程实践表明:彭阳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旺”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卓资县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卓资县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通过该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近5a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在该地区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年退耕还林(草)工程示范小区建设,分析了工程对土地利用状况、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对退耕还林(草)工程进行了效益评价,认为退耕还林(草)工程进一步解放了劳动力,经济建设建立在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不会导致农村经济衰退或农民减收,而且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还草,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非常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地努力。因此,必需精心组织、周密筹划、因地制宜,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名优特绿新农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三农”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处我国气候干旱区域,其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新疆地区在上世纪末开始表现出了一定的生态退化的现象。因此,新疆地区成为了全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试点。其工程实施于2002年开始全面开展,经过多年的努力,退耕还林给其地区带来了非常明显生态效益。但对于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略。  相似文献   

6.
李春香  戴乐  吴晓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40-4442
对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行了生态和经济效益评价.针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实际状况,以现有的林草植被类型代替退耕后的植被.运用均方差决策权法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时,以退耕还生态林的生态效益最好,退耕还经济林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虽然最大,但生态效益所占比重较小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20世纪末开展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政策性最强、与农民关系最密切.工程实施以来,在产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与农村社会运行的关系如何,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沽源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地调查,从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口素质、农村社会生活4个方面实证分析工程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文章针对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还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政策补助期满,退耕农户的生活何以为继,退耕还林成果能否巩固,如何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才能真正做到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目前存在的问题又将如何解决?通过对云县爱华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期间遇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促进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增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亚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11-4613
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梯田的生态效益入手,以宁夏隆德县为例,阐述了在沙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梯田建设相结合所产生的效益,以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举措,青海省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一年多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影响林草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本文主要就政策、技术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区域局限性、部分不合理性以及生态效益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实证项目生态效益为合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为中等,综合效益为中等.尽管生态效益权重较大,但不能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其原因是生态效益的权重没有超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和,因此,在土地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中,不仅要以综合效益评价其效果,而且要充分考虑单项生态效益,才能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才能体现生态涵养型的整治目的,为建设生态宜居型的美好乡村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聂学敏  李俊忠  李志强  张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1978-1979,1984
退牧还草工程是典型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关系到牧民的贴身利益。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出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相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多元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退牧草地的管理等方面对退牧还草工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辉县市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辉县市作为亚行贷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市,开展实施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对其综合利用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户用沼气建设的财务净现值为5393.65元,投资回收期为3.3 a,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7.93%,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同时可减少CO2排放13878 t,减少SO2排放115 t,节约造林费2 950万元,解决近15万人的日常炊事和照明用能,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能源和社会效益,值得在农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发挥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探究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质量。以安徽省宿州市建成区为例,将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与城市绿地综合效益相结合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宿州市建成区绿地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估,估算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价值。结果显示:宿州市建成区绿地系统的综合评价的值为0.665,说明宿州市建成区绿地系统建设整体水平处于Ⅱ级,从综合评价值来看,规划定量>社会效益>景观格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说明建成区规划定量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成区绿化存在着很大的潜力。研究结果可补充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综合评价体系,为研究同类型城市绿地系统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崇左市城市土地为例,运用熵值法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在态势模型下计算社会、环境和经济维的生态位。对这些生态位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结合崇左市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找出了其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景元  秦飞  王立东  何树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02-20604
从多个角度讨论了研究人员对城市绿色空间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内涵的认识,重新界定了城市绿色空间三大效益的内涵。分析了目前城市绿色空间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估算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按照城市绿色空间功能所作用的对象,划分全球生态、区域环境、区域健康、基本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6个关系域,提出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计量的基本框架,以期为推动生态系统效益估算从专家研究领域走向实际的社会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乌鲁木齐是绿洲城市,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自然地理单元的特殊性等原因,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建设生态城市是乌鲁木齐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评价的结果来看,2001~2006年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安全程度较低。基于此提出了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安全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陈媛 《现代农业研究》2019,(11):134-135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化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逐步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我国必须对 其加以关注,不断将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新型城镇化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模式,因此城市中的 一切都应该以人基本点,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想领导核心,积极创设优良的情境。在现阶段,新型 城镇化的管理只要合理进行,则可以消除城乡差异,让城乡能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晋中市榆次区王郝村大型沼气工程的项目概况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发现榆次区目前在农村新能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推进榆次区农村新能源的建设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以宣东二号煤矿为例,针对煤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生态恢复与治理方案,探讨了生态恢复与治理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结合国内矿区现状及一些城市的成功治理经验,提出了生态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