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根法压片法对顶羽菊染色体核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顶羽菊是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6,染色体基数为13,染色体组成为2n=2x=26=22m+4sm,属不对称核型(IB型)。  相似文献   

2.
张伦 《草业科学》1993,10(6):8-11,15
对黑龙江野生燕麦和栽培燕麦的染色体组型观察分析,绘制核型模式图,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野生燕麦与栽培燕麦的六倍体染色体数目皆为2n=6x=42。NO.1、NO.3、NO.6染色体黑龙江野生麦皆为“m”型而栽培燕麦皆为“sm”型之外,蓁的18对染色体尖型皆一一对应一致。黑龙江野生燕麦的核型公式为2n=6x=42=28m(2STA0+14sm,栽培燕麦的核型分析中未发现有随体染色体。另外,黑  相似文献   

3.
三种胡卢巴属植物的核型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藏青胡卢巴、齿荚胡卢巴和胡卢巴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技术进行的核型分析表明,三种植物的核型分别为2n=2x=16=2M+14m(2SAT)、2n=2x=16=4M+10m+2sm、2n=2x=16=4M+10sm+2st,分属1A、2A和3A类型,演化程序可能为藏青胡卢巴→齿荚胡卢巴→胡卢巴。  相似文献   

4.
西藏砂生槐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砂生槐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其核型公式为2n=2x=18=12m(4SAT)+6sm,即6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3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2对染色体的短臂和第4对染色体的长臂上各带1对随体。  相似文献   

5.
大鹅观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首次报道大鹅观草的核型为2n=4x=28=26m+2sm(SAT)。  相似文献   

6.
新麦草有丝分裂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彦  周禾  史德宽 《草地学报》2000,8(3):193-197
研究新麦草的核型,观察其有丝分裂过程,结果表明,新麦草的核型公式为2n=14=10m(2SAT)+4sm(SAT指随体),核型属2A型,染色体基数为7,属二倍体。  相似文献   

7.
四种豆科牧草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常规的根尖细胞压片法,对4种豆科牧草的染色体数目、核型进行了研究。建立的核型公式如下:伊犁苜蓿为2n=32=28m+4Sm,黄花苜蓿为2n=32=32m,扭果苜蓿为2n=32=8m+4Sm,百脉根为2n=12=10m+2Sm。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对大约克夏新民母系猪进行了染色体常规分析,结果表明:新民母系猪染色体数2n=38,染色体类型为:12m+10sm+4st+12t,新民母系猪的常规核型与国内外有关家猪的核型报道相近似。  相似文献   

9.
李军祥 《四川畜牧兽医》2000,27(3):24-24,2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染色体制备分析手段,对青海省西宁动物园展出的兔逊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是:兔逊染色体数目为2n=38;常染色体形态类型划分为12M+14sM+8sM+2T,性染色体形态类型为X、Y均是sM;雄 、雌兔逊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38,XY和38,XX;染色体总臂数雌雄均为NF=74。  相似文献   

10.
丹麦红牛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7头(3公4母)丹麦红牛的染色体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丹麦红牛二倍体为2n=60,公平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x染色体为一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一小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臂比为1.722。丹麦红牛的核型和C带带型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观察统计了343个细胞的Ag—NoRs数,平均每细胞为5.314±0.181,变化范围为2~9个。分析了正常半体细胞多倍体的出现率,平均为3.4±1.2%。  相似文献   

11.
野豌豆属4个品种(系)的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超  张吉宇  王彦荣  聂斌 《草业科学》2012,29(10):1540-1545
对野豌豆属(Vicia)4个不同品种(系)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4个品种(系)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2x=12;但核型公式和核型类型各不相同,春箭筈豌豆品种“兰箭3号” (Vicia sativa Lanjian No.3)和狭叶野豌豆品种333/A (V. angustifolia 333/A)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8m+2sm+2st和2n=2x=2m+8sm(2SAT)+2st,春箭筈豌豆品系2556、2560的核型公式均为2n=2x=10m+2sm;兰箭3号和品系2556的核型类型均为“2B”,品系2560的核型类型为“1B”,而品种333/A的核型类型为“3B”。表明不同品种(系)春箭筈豌豆之间具有染色体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扁穗牛鞭草栽培品种‘广益’和野生扁穗牛鞭草材料T003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扁穗牛鞭草染色体基数x=9;(2)‘广益’扁穗牛鞭草为六倍体,核型公式为2n=6x=54=34m+10sm(2SAT)+6st+2t+2T,核不对称系数为61.43%,核型属于2B类型;(2)野生扁穗牛鞭草材料T003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n=4x=36=14m+10sm(2SAT)+8st+4T,核不对称系数为65.67%,核型属于2C类型。  相似文献   

13.
赖草属三个八倍体和两个十二倍体物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报道了赖草属3个八倍体和2个十二倍体植物的核型.核型公式如下,含糊赖草(Leymus ambiguus),2n=8x=56=42m(6SAT) 12sm(6SAT) 2st(2SAT);大赖草(L. racemosus),2n=8x=56=2M 46m 8sm;毛穗赖草(L.paboanus),2n=8x=56=42m 14sm(2SAT);窄颖赖草(L.angustus),2n=12x=84=62m 22sm;卡瑞赖草(L.karelinii),2n=12x=84=72m 12sm.它们的核型属2A或2B型.其中前2种的八倍体核型和2个十二倍体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火焰于燥、Giemsa染色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桑属的育104号(白桑)、沙2(广东桑)、强兵(瑞穗桑)、雅安7号(鸡桑)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沙2、育104号的核型公式是2n=2x=28=24m+4sm,强兵的核型公式是2n=2x=28=26m+2sm;雅安7号的核型公式为2n=3x=42=39m+3sm.育104号与沙2的核型相近.可归为同一类,强兵和雅安7号属于另一类.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来源于我国不同省份的8个大粒裸燕麦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及进化趋势研究,旨在为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8份大粒裸燕麦材料的核型公式分别为:青莜3号:2n=6x=42=22m+20sm (4SAT);平安莜麦:2n=6x=42=18m+24sm (4SAT);白燕2号:2n=6x=42=18m+24sm (2SAT);花早2号:2n=6x=42=20m+22sm (2SAT);花晚6号:2n=6x=42=14m+28sm (6SAT);晋燕8号:2n=6x=42=22m+20sm (4SAT);宁莜1号:2n=6x=42=16m+26sm (2SAT);定莜6号:2n=6x=42=16m+26sm (4SAT),8个燕麦品种的核型均属于2B型.进行聚类及进化趋势分析发现,白燕2号为最进化的品种,青莜3号为最原始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3种橐吾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长白山主产的复序橐吾、全缘橐吾、狭苞橐吾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3种橐吾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58,核型除全缘橐吾为2A外,其他2种均为2B。核型不对称系数介于59.22%~62.89%,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58=42m+16sm,2n=2x=58=44m+12sm+2st,2n=2x=58=32m+26sm。从染色体相对组成来看,复序橐吾为2n=58=2L+20M2+30M1+6S、全缘橐吾为2n=58=28M2+28M1+2S、狭苞橐吾为2n=58=2L+28M2+26M1+2S,供试的3种橐吾的染色体数和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苏丹草与高粱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詹秋文  高丽  张天真 《草业学报》2006,15(2):100-106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4个苏丹草和6个高粱品种的核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苏丹草和高粱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0(2n=20);苏丹草品种均为1A核型,并具有1对随体染色体,其中1、2号品种的第2对染色体为近中间着丝点染色体,3、4号品种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高粱品种除5号为1A核型、中间着丝点染色体外,其余的5个品种为2A或2B核型,且都有1或2对近中间着丝点染色体,9号品种还出现1对近顶端着丝点染色体;高粱8、9号品种各观察到1对随体染色体。染色体数量分析表明,第1到第10对染色体长短臂的绝对长度、相对长度以及绝对全长在苏丹草和高粱2类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苏丹草和高粱的遗传差异不在染色体长度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鼠尾草属(Salvia)植物的染色体特性及进化程度,选用彩苞鼠尾草‘牛津蓝’(S.horminum)Oxford Blue’、龙胆鼠尾草(S.patens)‘露台Patio’、食用鼠尾草(S.officinalis)、土耳其鼠尾草(S.sclarea var.turkentanica)、蓝花鼠尾草(S.farinacea)‘鸵鸟Rhea Blue’、蓝花鼠尾草‘维多利亚Victoria White’和蓝花鼠尾草‘艳后Fairy Queen’的根尖细胞进行核型分析。试验结果显示,7个样本植物的核型公式依次为K(2n)=14=6m+1sm,K(2n)=18=6m+3sm,K(2n)=14=3m+4sm,K(2n)=20=8m+2sm,K(2n)=16=5m+1sm+2st,K(2n)=18=2m+4sm+3st,K(2n)=18=4m+5sm;不对称系数(AS.K%)分别为56.04%、61.20%、61.52%、60.90%、62.55%、73.11%、66.8%;核型分类标准分别属于“1A”型、“2B”型、“2A”型、“2B”型、“2B”型、“3B”型、“2B”型。根据数据推断,在7个样本中,不对称系数为73.11%,核型分类属于“3B”型的蓝花鼠尾草‘维多利亚’白色进化程度最高,彩苞鼠尾草‘牛津蓝’进化程度最低。核型分类同属于“2B”型的4种样本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同地区罂粟的核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不同地区生境条件下的罂粟生态型的染色体核型变化,利用普通压片法对来自中国5个省(市)的10份罂粟材料染色体数与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罂粟材料可分为白花1号和白花2号2个生态型,染色体倍性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22条,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IRL)为2L+3M2+5M1+1S;白花1号的核型公式是K(2n) =2x=22=18sm+4st,平均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72.04%,核型分类标准属于4A型;白花2号的核型公式是K(2n)=2x=22=16sm+6st,平均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3.00%,核型分类标准属于4B型;不同地区的白花1号和白花2号的核型均为极不对称型,但核型发生了多样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王娜  王奎玲  刘庆华  刘庆超 《草业学报》2017,26(11):123-130
铁线莲属植物种间在形态、香味、花量、绿期及生活型等方面差异较大,遗传背景也相对复杂,因此在杂交育种前了解其核型特征意义重大。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对东方铁线莲、大花铁线莲、大叶铁线莲、褐毛铁线莲、棉团铁线莲、齿叶铁线莲和东北铁线莲7种野生铁线莲属植物的倍性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7种野生铁线莲中除东北铁线莲为四倍体(2n=4x=32)外,另外6种均为二倍体(2n=2x=16),染色体基数为8。染色体类型有中部(m)、亚中部(sm)、亚端部(st)、端部(t)4种,其中大花铁线莲和大叶铁线莲的核型公式为2n=2x=16=5m+2st+t,褐毛铁线莲的核型公式为2n=2x=16=5m+3st,棉团铁线莲的核型公式为2n=2x=16=5m+2st(SAT)+t,齿叶铁线莲的核型公式为2n=2x=16=5m(SAT)+2st+t,东方铁线莲的核型公式为2n=2x=16=5m(SAT)+sm(SAT)+2st,东北铁线莲的核型公式为2n=4x=32=5m+2st+t。东方铁线莲、棉团铁线莲、齿叶铁线莲的短臂上带有随体。2) 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27%~66.77%,核型类型均为2A型,表明7种野生铁线莲属植物的进化程度均较原始。其中,褐毛铁线莲和齿叶铁线莲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