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蝗虫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4种群落(羊草+糙隐子草、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冷蒿、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对各种指数与蝗虫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大针茅+羊草群落,但高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优势度指数高于大针茅+羊草,均匀度指数低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克氏针茅+冷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3种群落;大针茅+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蝗虫种类数与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蝗虫个体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侯东杰  郭柯 《草地学报》2021,29(1):141-148
为阐明典型草原生长季放牧过程中植物养分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在2017年生长季的不同放牧阶段(放牧早期、放牧中期和休牧后)对不同放牧强度影响下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物种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的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浓度及N和P阶段转移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显示:放牧早期阶段,放牧强度对克氏针茅、羊草和糙隐子草的C,N,P浓度、C/N和C/P无显著影响;放牧中期和休牧后,随放牧强度的增加,3种植物的C浓度、C/N和C/P显著降低,N和P浓度显著提高。休牧后3种植物的N和P阶段转移率随生长季放牧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与克氏针茅和羊草相比,糙隐子草在重度放牧具有最高的N和P阶段转移率。本研究表明典型草原植物养分特征及策略对短期放牧具有快速调整与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植物个体性状是表征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指示器。本试验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植物种(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在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物种地上生物量和分配比例及地下生物量作为研究指标,分析对比自由放牧,1995年围封和2003年围封3种不同利用方式对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两种优势植物种地上、地下生物量(P<0.05)。放牧显著降低了两种植物地上茎、叶和种子生物量(P<0.05),但显著增加了两种植物的地下根系生物量(P<0.05);围封区(1995和2003年围封)C3/C4比率显著高于自由放牧区。  相似文献   

4.
植物角质层蜡质在保护植物免受极端环境危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分别选取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退化样地,在植物生长季采集3种植物(羊草、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的叶片,采用色质谱技术分析了植物叶角质层蜡质总量、组分及碳链分布特点,比较了几种植物叶角质层蜡质特征对过度放牧的响应机制,旨在为合理利用和管理草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几种植物叶角质层蜡质总量存在显著种间差异,整体表现为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羊草中,鉴定出7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次级醇、初级醇、β-谷甾醇、β-二酮和烷基间苯二酚;在克氏针茅中,鉴定出5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初级醇、α-香树脂醇以及β-谷甾醇;在糙隐子草叶中鉴定出6类化合物,分别是脂肪酸、烷烃、醛类、初级醇、烷基酯和β-香树脂醇。羊草次级醇相对含量最高,糙隐子草初级醇含量最高,而克氏针茅烷烃含量最高。草地类型显著影响了糙隐子草蜡质总量及其烷基酯的相对含量、克氏针茅烷烃相对含量及羊草次级醇和β-二酮相对含量。而草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糙隐子草脂肪酸相对含量、克氏针茅蜡质总量、α-香树脂醇和β-谷甾醇相对含量及羊草蜡质总量和次级醇相对含量。在典型草原,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叶角质层蜡质总量均表现为自由放牧草地>围封草地(P<0.05);而羊草与之相反。在草甸草原,糙隐子草叶角质层蜡质总量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克氏针茅表现为放牧草地>围封草地(P<0.05);羊草叶角质层蜡质总量表现为围封草地>放牧草地(P<0.05)。不同植物角质层蜡质表现出的差异性响应模式,说明不同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适应机制。综合分析认为,草地植物可以通过调整自身蜡质合成,改变蜡质组分和含量以适应外界环境引起的胁迫。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在正镶白旗草原采用样线,样方进行了围封年限对克氏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试验选取未围封、围封五年、围封十年的样地,通过分析不同围封年限克氏针茅群落主要物种组成,密度、高度、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探讨围封对克氏针茅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围封年限克氏针茅群落物种重要值表现为:克氏针茅和冷蒿在十年围封区达最大值;糙隐子草在五年围封区达最大值;阿氏旋花在未围封地区达最大值。(2)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表现为围封五年区最高,同时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十年围封区最高。(3)围封年限对克氏针茅数量特征的影响: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克氏针茅种群中个体的数量特征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放牧梯度试验,研究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5种优势植物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影响,探讨大针茅(Stip grandis)对放牧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个体水平,中轻度放牧对以大针茅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为代表的丛生禾草株高影响较小,对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黄囊苔草(Carex korshinskyi)和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为代表的根茎型禾草株高影响较大,植物株高的降低与个体地上生物量减少呈显著正相关。种群水平,大针茅种群生物量对放牧的响应迟缓,羊草、米氏冰草、糙隐子草和黄囊苔草种群生物量的减少与多度减少呈显著正相关。群落水平,大针茅的耐牧性使其成为资源重配的获益者,轻中度放牧干扰下,其地上生物量的补偿生长缓冲了放牧对群落的影响,对维持群落生产力与功能稳定性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过度放牧对羊草杂类草群落种的构成和现存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韩文军  春亮  侯向阳 《草业科学》2009,26(9):195-199
主要分析了典型草原区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草甸草原的土壤及植物群落随放牧强度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放牧压力的增大,表层土壤密度显著性增加,而表层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重度放牧区地上现存生物量高于中度放牧区,低于轻度放牧区。轻度放牧区的现存生物量与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演替序列为:羊草草原+杂类草→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糙隐子草+大针茅Stipa grandi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hnoi→糙隐子草+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因此,退化草原的植物组成取决于利用方式和强度,同时受生境条件的制约。其典型草原区的羊草杂类草草甸草原的演替序列介于典型草原与草甸草原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8.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地理景观及景观生态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富  张文欣 《草业学报》1996,5(3):49-55
锡林郭勒草原水平带自然地理景观是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典型草原最基本的群落类型是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羊草、冰草、糙隐子草草原类型可成为优势群系。组成荒漠草原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主要是一些强旱生的小型针茅和女蒿、蓍状亚菊等半灌木。至于草甸草原的出现可视为大兴安岭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其中羊草草原是基本群系。在地带性景观中可见到隐域性的沙地景观和洼地景观。  相似文献   

9.
达布希拉图  彭菲  林杉 《草地学报》2016,24(6):1184-1191
过度放牧不仅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还会引起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这可能与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组成的变化有关。探索土壤和植物的互反馈现象,对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相邻地块中度和过度放牧样地的2种土壤,在灭菌和不灭菌条件下,分别种植中度放牧样地优势物种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过度放牧样地优势物种冷蒿(Artemisia frigida)2块样地共有物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测定了植物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中度放牧样地优势物种大针茅表现出显著的负反馈作用,而过度放牧样地优势物种冷蒿,则表现出显著的正反馈作用。与不灭菌处理相比,灭菌后,4个物种地上部生物量与水分利用效率都有增加趋势,其中冰草和隐子草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典型草原退化群落优势种糙隐子草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植株茎秆、叶片、根系等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等功能性状指标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轻度放牧和适度放牧对糙隐子草茎叶功能性状指标均无显著影响,重度放牧和极重度放牧使糙隐子草的株高较对照显著降低20.24%和21.09%,使糙隐子草的叶长较对照显著降低23.50%和...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选取有代表性的退化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设置三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即放牧不刈割、无牧无刈割围封禁牧、无牧一次刈割围封禁牧.经过8年不同的管理后,采用样方法对群落物种组成、植物高度、地上生物量进行实地调查,并计算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同时,测定群落内主要植物种的净光合速率、叶片N含量、比叶面积等功能性状.结果表明:(1)与放牧不刈割管理相比,在两种围封禁牧管理下,群落单位面积的生物量以及多年生禾草占总地上部生物量的比例均增加,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提高,群落内主要物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群落优势种由糙隐子草过渡为大针茅,已具有明显的典型草原特征;但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群落内主要物种的净光合速率、叶片N含量和比叶面积等功能性状无一致变化趋势,植株高度也无显著差异.(2)无牧一次刈割管理方式下的群落内物种数高于另外两种管理方式.综上所述,对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的大针茅退化草原来讲,实施无牧一次刈割围封禁牧管理有利于退化群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1年开始的养分回添控制试验,研究锡林郭勒盟草原羊草+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在不同肥料(氮、植物割取部分和有机质)对羊草割草场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刈割相比,刈割+有机质回添、刈割+植物回添和刈割处理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但刈割+N素回添处理生物量并没有显著降低。4种处理均增加杂类草和一、二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与单纯刈割相比,刈割+植物回添处理可增加根茎禾草生物量;刈割+N素回添处理显著增加丛生型禾草地上生物量。与单纯刈割相比,刈割+植物回添处理增加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地上生物量,刈割+N素回添处理增加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种群地上生物量并显著增加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生物量。这说明养分回添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仅与所施肥料种类和施肥量有关,还与该草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力图牧场克氏针茅草原实施控制性放牧试验,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测定了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群落的优势种克氏针茅、羊草等优良牧草的多度在中度放牧区出现最高值,重要值、高度、盖度均明显降低并逐渐被冷蒿、糙隐子草等耐牧性牧草所取代,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阿巴嘎旗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了禁牧(UG)、轻牧(LG)、中牧(MG)、重牧(HG)下土壤及优势植物克氏针茅、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轻牧草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草场(P<0.05),而各放牧强度对土壤碳氮比均无显著影响;与禁牧相比,放牧降低了克氏针茅和羊草有机碳含量,却增加了它们的全氮含量;糙隐子草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与植物的碳氮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从提高土壤与植物碳氮含量方面考虑,轻度放牧是克氏针茅草原适宜的放牧强度,禁牧并非合理的利用方式,但应避免重度放牧。  相似文献   

15.
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及荒漠草原选取具代表性的草地型,通过当前植被草群产量中增加种、减少种及侵入种所占比例的多少将草原基况分为优秀、良好、中等、低劣四个等级,以评价草地资源的自然属性。研究结果表明:羊草 贝加尔针茅草地型基况优良,克氏针茅 糙隐子草草地型基况良好,冷蒿 克氏针茅草地型基况中等偏上,小针茅 无芒隐子草草地型基况中等。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物量碳分配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为研究区域,借助群落分层取样方法,科学估测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生物量碳分配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平均生物量碳密度为400.56 g C/m2,其中羊草-杂类草(585.18 g C/m2)、冷蒿-其他小禾草(505.68 g C/m2)以及克氏针茅群落(501.45 g C/m2)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碳密度。2)内蒙古典型草原拥有32.26×106 hm2的面积,贡献了112.76 Tg的生物量碳,其中地上生物量碳20.42 Tg,地下生物量碳92.34 Tg。3)根冠比(R∶S)分布上,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平均根冠比数值为4.52,要大于一般草地类型。4)地下生物量碳(BGB)沿土壤深度的分布情况,糙隐子草、克氏针茅、羊草-杂类草、羊草-丛生禾草、大针茅、冰草等草本群落均属于“指数型”,即BGB沿深度分布符合指数函数,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壤层;冷蒿-糙隐子草、冷蒿-其他小禾草、差巴嘎蒿群落等灌丛群落的BGB分布曲线为“抛物线形”,其地下生物量碳主要分布于20~40 cm土壤层,不符合指数函数但符合二次函数。  相似文献   

17.
2016年8月(生物量高峰期)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大针茅草原进行野外取样,以围封(CK)为对照,对放牧、刈割两种利用方式下大针茅草原枯落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上现存量,群落物种多样性,共优种大针茅、羊草、糙隐子草植株高度、叶面积等功能性状变化及枯落物量与物种多样性间、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间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量为CK刈割放牧(P0.05),放牧和刈割均造成枯落物减少。与对照相比,放牧显著降低了地上生物量和地上现存量(P0.05),使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指数显著增加(P0.05)。放牧、刈割均造成群落组成发生变化,禾本科植物地上生物量比重降低,且放牧造成多年生丛生禾草比重降低。与对照相比,放牧、刈割均造成大针茅、糙隐子草和羊草植株高度降低(P0.05),放牧使三者叶面积减小(P0.05),刈割使糙隐子草叶面积减小(P0.05)。刈割过程中,随着枯落物量增加,物种丰富度降低(P0.05);放牧过程中,随着物种丰富度增大,地上生物量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8.
锡林郭勒几种草地类型基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及荒漠草原选取具代表性的草地型,通过当前植被草群产量中增加种、减少种及侵入种所占比例的多少将草原基况分为优秀、良好、中等、低劣四个等级,以评价草地资源的自然属性.研究结果表明:羊草+贝加尔针茅草地型基况优良,克氏针茅+糙隐子草草地型基况良好,冷蒿+克氏针茅草地型基况中等偏上,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草地型基况中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华北农牧交错带放牧绵羊的食性与草原退化的关系,本文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食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和野韭(Allium ramosum)的数量减少,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马蔺(Iris ensata)的比例增加;绵羊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绵羊优先采食羊草、野韭和花苜蓿,其次为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冷蒿,绵羊不喜食克氏针茅和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拒食马蔺。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优质牧草减少,群落演替为冷蒿、克氏针茅和杂类草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  相似文献   

20.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地区,探索禁牧、轻度放牧(0.34羊单位/hm2)、中度放牧(0.69羊单位/hm2)和重度放牧(1.53羊单位/hm2)对克氏针茅群落特征和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中大针茅逐渐被克氏针茅替代,银灰旋花逐渐出现,植物高度、盖度、鲜重、枯落物重量显著降低(P<0.05);重牧草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数显著高于禁牧和轻牧草场(P<0.05),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也显著增加(P<0.05);轻牧草场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禁牧草场中的大针茅、轻牧草场中的糙隐子草、中牧和重牧草场中的克氏针茅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各放牧强度草场中,物种生态位重叠值主要集中在0.3~0.8区间;与禁牧相比,放牧增加了生态位重叠值0.3~0.8区间的种对数比例,其所占总对数比例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物种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呈线性相关,因此,可根据物种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值控制草场中适口性差的物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