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9 毫秒
1.
摘要:对体重(15.6±0.84)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和再投喂恢复生长实验。研究饥饿和再投喂后对其血液生理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饥饿使血糖和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随饥饿时间的延长,SOD活性显著下降后逐渐升高,短期饥饿对ACP活性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延长饥饿时间则先升高后显著下降(P<0.01);恢复投喂后,短期饥饿组血糖浓度、SOD和ACP活性均显著上升,中期饥饿组血糖、血红蛋白含量和ACP活性逐渐上升,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长期饥饿组血糖和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CP活性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短期饥饿后再投喂可提高异育银鲫代谢水平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2.
鱼腥草单方制剂对草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草鱼幼鱼的抵抗力和存活率,研究不同剂量的鱼腥草单方制剂在不同时间对草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鱼腥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将鱼腥草细粉分别按质量分数1%、2%、3%的比例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草鱼幼鱼(10.83±0.57) g 90 天,每30 天取样,分别测量生长指标、肌肉成分以及溶菌酶和SOD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草鱼的尾均重和增重率,并在30、60、90 天都显著高于1%和3%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均能提高草鱼溶菌酶活性和NO的含量,但只有2%试验组投喂60 天时能显著提高草鱼机体内溶菌酶活性和NO含量(P<0.05),但对不同脏器亦存在作用时间的差别。各试验组的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逐渐被诱导升高。各试验组GOT和GPT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GPT活性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其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合研究认为:鱼腥草单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适宜投喂周期为30~60天,适宜添加剂量是2%。  相似文献   

3.
两种铬源对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铬源(酵母铬和烟酸铬)对热应激肉鸡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日龄AA肉仔鸡180只,随机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加铬),2组为添加酵母铬组,3组为添加烟酸铬组,铬添加量均为3 mg/kg,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周。【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补铬3 mg/kg显著提高了15~28 d、29~42 d热应激肉鸡日增重、饲料消耗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不同铬源差异不显著(P>0.05)。于28、42日龄,每处理随机抽取18只,每重复3只,屠宰测定屠宰指标。结果表明:28 d时两种铬源对肉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42 d时试验组对肉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P>0.05),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因此,日粮中添加酵母铬和烟酸铬能改善热应激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不同铬源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复方中药免疫添加剂对史氏鲟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了复方中药对史鲟生长及抗氧化能的影响,为中药作为免疫添加剂在鲟鱼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基础。将3种复方中药(分别为方A、方B、方C)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入基础料饲料中,连续饲喂1+龄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 Brandt)35天,测定增重率并检测血清、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研究中药复方对史氏鲟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方剂对鲟鱼血清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有增强作用,尤其3个方剂组血清中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A组和C组鱼肝脏中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3个方剂组中血清及肝脏中T-AOC活性均有所上升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只有B组和C组鱼血清中GSH-PX的活性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3个方剂组中肝脏的GSH-PX的活性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并且中药能显著降低鲟鱼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3个方剂组中血清及肝脏中MDA含量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所选的3种复方中药添加剂有不同程度提高鲟鱼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中草药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用于施氏鲟养殖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以3种复方中草药为材料,开展其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将1+龄施氏鲟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20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分别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饲喂35天。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清、肝、脾、肾等组织,对各组织中补体(C3、C4)含量、溶菌酶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施氏鲟血清中C3、C4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复方三组C3、C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三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一、二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脾中溶菌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复方一、复方三组血清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脾中NOS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表明,相较于对照组,3种复方中草药组施氏鲟成活率均升高。因此,自组复方三能有效增强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一种适用于施氏鲟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6.
陈京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3):268-272
以初始平均体重(2.04 ± 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天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非淀粉多糖酶对牙鲆消化酶活性和饲料消化率的影响。在5000.0 g豆粕中添加25.0 g非淀粉多糖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豆粕组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组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则显著降低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P<0.01)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显著提高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没有显著提高牙鲆肝、肠的消化酶活性和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及其使用策略对刺参生长和水质的影响,实验组添加以芽孢杆菌、乳酸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和饲料分别混合放置0、6、9、12、15 h后投喂体质量为(7.81±0.25) g的刺参,实验共持续进行30天,期间10天换1次水。结果显示,添加微生态制剂组刺参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与饲料混合放置12 h后投喂实验组刺参SGR最高,为0.618%/d,是对照组的1.52倍,但与混合放置9 h实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氨氮、亚硝酸盐、COD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实验组各项水质指标随着与饲料混合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与饲料混合放置0 h组各项水质指标最低,但各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至实验结束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将微生态制剂与饲料混合放置9~12 h后投喂刺参,对刺参的生长和养殖水质均可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钙磷水平对5-8周龄五龙鹅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2二因子有重复设计,研究了饲粮中不同水平钙(0.55%、0.65%、0.75%和0.85%)和磷(0.3%和0.4%)对5~8周龄五龙鹅生产性能、血浆及胫骨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钙水平对鹅的体增重、料重比、饲料消耗、血浆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血浆钙磷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0.65%钙水平时的增重速度最快,料重比和血浆AKP活性最低,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最高;不同磷水平对鹅的体增重、料重比、饲料消耗、血浆钙磷水平及AKP活性影响均不显著(P>0.05),对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钙磷间的交互作用对体增重、料重比、饲料消耗、血浆AKP活性、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饥饿和再投喂对水貂肝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饥饿后再投喂对水貂肝脏脂肪沉积恢复情况的影响。本试验对水貂进行5天的短期饥饿,然后再投喂0、7、14、21、28天,比较水貂饥饿后再投喂不同时间、体重和体况、肝脏脂肪沉积的恢复情况。选用30只两年生健康雌貂,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为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均添加3%的鸡油。结果表明:饥饿导致水貂肝指数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中出现大量脂肪空泡,随着再投喂时间的延长,肝脏性能逐渐恢复,肝指数和肝脏脂肪含量分别在21天和28天时恢复至初始水平(P>0.05),且肝脏HE染色也可观察到,再投喂28天时,水貂的肝细胞已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说明水貂饥饿5天时肝脏脂肪迅速沉积,再投喂28天后肝内脂肪沉积可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吴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97-102
以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亚硝酸盐的污染胁迫下,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试验沼虾的生长及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21d的试验,添加1%和5%的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沼虾的生长率、SOD和CAT的活性(P<0.01),但2个添加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当养殖水环境中的亚硝酸钠浓度在0~0.50 mg?L-1范围内,试验组沼虾肌肉的SOD和CAT活性随着亚硝酸钠质量浓度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添加量的上升而升高,在试验的第6~9d时达到峰值,随后又开始下降。至试验21d时,沼虾肌肉组织中SOD和CAT活性取决于水环境中亚硝酸钠的质量浓度和饲料中丁酸梭状芽孢杆菌的添加量。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不仅可促进日本沼虾的生长,而且还可以增加日本沼虾对亚硝酸盐污染胁迫的耐受和抵抗能力,其适宜的添加量为106个活菌数/克饲料。  相似文献   

11.
饶毅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6):136-140
为研究葛根提取物葛根素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肝胰脏组织结构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0、50、250、1250 mg/kg的葛根素,饲养平均体重(4.52±0.22)g的草鱼。经28天的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0 mg/kg葛根素添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50 mg/kg葛根素添加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溶菌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和各试验组之间肝胰脏组织结构差异也不显著。饲喂结束后,利用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草鱼,各试验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都提高,但10 mg/kg葛根素添加组对草鱼的保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保护率达73.33%。试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葛根素(10 mg/kg)能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且不会造成肝胰脏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金樱子多糖对小鼠急性药物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金樱子多糖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2Px)的活性。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金樱子多糖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指数(P<0.05)和脾脏指数(P<0.01);中、高剂量的金樱子多糖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活性(P<0.01)和肝组织MDA含量(P<0.01),提高肝组织ALT、AST、ALP活性(P<0.01)和GSH-Px、SOD活性(P<0.01或P<0.05),并增加GSH的含量(P<0.01)。金樱子多糖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倍子对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南大学水产与水文学院,重庆 400716)  相似文献   

14.
摘 要:以初始平均体重(2.04 ± 0.02)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天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方式的非淀粉多糖酶对牙鲆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在5000.0 g豆粕中添加25.0 g非淀粉多糖酶,然后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进行发酵预处理,得到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共制作4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用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豆粕组饲料;在豆粕组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组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组饲料。结果表明,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45%的鱼粉蛋白,若不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则显著降低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P<0.05);在含豆粕饲料中添加0.2%非淀粉多糖酶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氮和磷贮积率,显著降低氮和磷排放率(P<0.05);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预处理豆粕显著提高牙鲆的特定生长率(P<0.01),但对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无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Ca2+对低温下水稻幼苗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梁颖  王三根 《作物学报》2001,27(1):59-64
缺Ca2+的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4℃36h),细胞膜功能及超微结构破坏严重。在培养液中加入适当浓度的Ca2+(0.5~1.0mmol/L)可降低冷胁迫下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和MDA含量,提高SOD、CAT、POD活性,保护叶绿体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免遭破坏。CaM特异性抑制剂CPZ能部分抑制Ca2+降低冷害稻苗的电解质渗漏率及MDA含量和提高SOD、POD活性  相似文献   

16.
马鹿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马鹿不同部位肌肉的肉质。采用石蜡切片对马鹿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束内肌纤维根数和肌纤维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部位公鹿肌肉肌纤维直径小于母鹿,除胸浅前肌和腹直肌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部位公鹿均显著小于母鹿(P<0.05);肌肉肌纤维面积,公鹿均小于母鹿,且公鹿颈斜方肌、臂头肌、肋间肌、背最长肌和股外侧肌肌纤维面积显著小于母鹿(P<0.05);对于肌束内肌纤维根数,公鹿均大于母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纤维密度公鹿大于母鹿,其中颈斜方肌、胸浅前肌、腹直肌和臀中肌呈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间肌纤维特性值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显著性差异(P>0.05)。对肌肉组织学特性值进行综合比较后发现,公鹿肉好于母鹿肉,部位间肉质的比较为背最长肌>股外侧肌>冈上肌>臀中肌>肋间肌>臂头肌>腹直肌>胸浅前肌>颈斜方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