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蟹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原基形成需要10~16℃低温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13~18℃,出菇温度14℃出菇品质最理想。蟹味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55%,培养基含水量低于40%或高于80%.菌丝生长很弱。原基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80%~95%。菌丝生长阶段无需光照,光线不能抑制生长.能够使菌丝色泽变深,原基形成需要光线刺激,光照与原基形成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黑暗易导致蟹味菇白化,产品质地不佳。  相似文献   

2.
塑料棚内袋栽平菇,不论什么季节,棚内都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条件。出菇期的条件是:温度:夜间为10~12℃;白天为15~1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空气要求新鲜流通;散射光亮度以能看清报纸五号字体为最低限度;培养料内水分为55%~65%,手捏有湿润感。出菇期在没有病虫害的情况下,如果同菇不正常,必是某个条件不适,可用下法查找:1 将湿度表放在菌块附近,看其度数;2 用干湿度计测量菇块周围空气的湿度;3 在角隅里是否可看清报纸字体;4 用手掰一块菌块,看是否能捏出水分。如果这四方面都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农林生物复合共生循环模式,实现农林产业的生物良性循环。[方法]在人工速生林林下适宜处搭建小拱棚并安装配套设施,在棚中栽培平菇。[结果]当袋子内有黄水出现时,标志着平菇已达生理成熟,进入出菇期管理。在通风条件好的棚室内,垛底高20em,宽30cm,走向与通风换气一致。垛间距1.0~1.1m,垛高可码放8~10层菌棒。出菇前要用10℃以上温差刺激7~10d,在4~26℃范围内均可出菇,出菇温度控制在15℃左右为宜。可采用喷雾或地面灌水蒸发等方法将出菇期空气湿度控制在85%。袋内补水可用注水器注水,也可将菌棒放到容器内浸泡24h。棚室内栽培密度一般以30~35棒/m2为宜。试验栽培平菇的纯收入为121125万-200700万元/hm2。[结论]通过林菌高效结合与循环利用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完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正> 巴西蘑菇属中温型的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为15℃左右;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6~27℃,最适为18~25℃。根据这个温型,南万各省可春秋季栽培,福建春季在4月清明前后播种,5~6月出菇,秋季于立秋之后播种,10~11月出菇,其它地方可根据巴西蘑菇的出菇温度和当地的气温来安  相似文献   

5.
1.江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开始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0℃的温差刺激,可促使提早出菇,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相似文献   

6.
1.温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开始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0℃的温差刺激,可促使提早出菇,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相似文献   

7.
浙江温岭县栽培蘑菇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以往一直采用大床栽培、平面出菇的传统技术。这种传统栽培技术产量较低,又不稳定。近年求该县菇农试验成功了一种新的蘑菇栽培技术——垅条栽培、立体出菇技术,获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垅条栽培比大床栽培出菇面积增加80%,而且省工、省料、质量好、产量高。每1000平方米可节省成本2781元,一级标准菇可增加10~20%,平均每平方米面积产菇量达4.5公斤,比传统的大床栽培平均增产50%。蘑菇垅条栽培,是改平面出菇为立体出菇的一种新的蘑菇栽培技术,菇床外形成垅条或立体梯形,  相似文献   

8.
仿野生鸡腿菇的生长温度在10~24℃之间,春季3-6月、秋季9-11月出菇。若采用塑料大棚仿野生栽培,从当年10月到翌年3月均可播种,从当年11月到翌年6月均能出菇,每年可生产2次。每个栽培周期可产菇5~6茬,生物效率可达300%以上。产量高,效益佳。  相似文献   

9.
<正> ①菇根煮汁:取加工时剪下的菌柄加水煮沸20分钟,然后过滤。滤液加7~10倍清水,在采收第二潮菇后喷施于菌床上,可增产10%以上;②淘米水:淘米水5公斤,澄清后取上清液加葡萄糖100克。于采菇后3~5天喷施1.5公斤/平方米,可促进幼菇生长。③豆浆汁:黄豆5公斤,在适宜水温下泡4~5小时,磨  相似文献   

10.
<正>认定编号国品认菌2008005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品种来源由德国菌株经分离选育而成柄略长;菌盖为茶褐色,直径6~21厘米,盖厚1.2~1.7厘特征特性"华香5号"菇体大小较均匀,干菇个体大,米,柄长3~7厘米,柄径1~1.8厘米,盖顶较平,鳞片较多;采用不脱袋出菇方式栽培时,菌龄约110天左右,出菇密度中等;转色宜中等略偏深,通风较干燥的环境可培育出优质花菇;发菌温度为23~26℃,低于20℃时发菌期延长,高于28℃时菌丝易老化;出菇温度为5~24℃,最适出菇温度为12~20℃,出菇时需要8℃以上的温差刺激,气温高时开伞较快。110%。产量表现"华香5号"的生物学效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1.
1 温差刺激 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提早出菇,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湿浇水诱导出菇.  相似文献   

12.
<正> 大球盖菇是目前极具开发前景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由于它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所以货源紧俏,价格较高,是出口创汇产品。一般可在春秋两季栽培。一、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 1.营养。大球盖菇分解利用木质纤维能力较强。利用稻草、麦草、大豆秸、玉米芯、麻杆、小木块等均可栽培。 2.湿度。大球盖菇菇体大,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70%~75%,出菇期间要求空气湿度为85%~95%。 3.温度。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温  相似文献   

13.
<正> 要使蘑菇高产,必须适当追施肥料。笔者现将几种蘑菇追肥液的配制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菇根汤 将蘑菇在采收、加工时切下的菇脚和碎菇等集中洗净,切成薄片,每千克料加水1~1.5千克,煮沸15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到10~15千克,可喷蘑菇菌床30~40平方米。在出菇高峰期使用,可使子实体肥厚和延长出菇高峰期。  相似文献   

14.
<正> 1.温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提早,子实体发育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2.高湿刺激法。先将菌床(或  相似文献   

15.
出菇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缩短时间;保持绿色,适时(尽早)采收。 水分管理:水分管理,后期是管理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在配料时即已基本确定了基料的含水率,大多在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的调控幅度,一般要求在10%左右,比如出菇期间要求保持菇棚内相对湿度在85%~95%。实际生产中一般要求将地面浇湿,墙体多喷水,结合空间喷雾,使湿度保持在80%以上即可。  相似文献   

16.
常规栽培的平菇等食用菌,经过较长时间的出菇,菌袋大多失水严重,难以继续出菇。采用营养调配,菌丝后熟技术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已在100%~150%,可不必继续进行出菇管理,应清理菌袋,打碎晒干,留作鸡腿菇、双孢菇、草菇栽培原料。采取常规技术生产的,要达到继续出菇的目的,必须给菌袋补水,可采取下述办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1.菇根液。利用加工时切下的菇脚和细菇等,洗净切成薄片,然后每3-5千克料加水7~10千克.煮沸15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25千克,可喷施100平方米。常喷施可使子实体增厚。可增产10%-12%。  相似文献   

18.
鸡腿菇临J-12是中温偏高型喜湿性食用茵.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以温度10℃~35℃、空气相对湿度60%~70%为宜;出菇时以温度10℃~30℃、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宜;温度20℃、湿度90%时,子实体品质好,最高产量为155.0kg.  相似文献   

19.
"抚香3号"香菇是由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利用香菇937和野香10号远缘亲本杂交而成."抚香3号"于2011年通过了辽宁省食用菌专家委员会和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 子实体菌伞直径6.9厘米,菌伞厚度1.5厘米,菌柄长度5.4厘米,菌柄直径1.3厘米.单菇鲜重30.8克,单菇干重4.36克,鲜干比率7∶1.菌丝体洁白粗壮,转色略浅;菇形圆正,质地坚实,鳞片少,浅棕色;菇体散生,出菇整齐,产量高,出菇7~8潮;生物转化率82.7%.出菇温度11~28℃,初步确认属中高温型;菌丝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出菇期耐高温;孢子印白色.  相似文献   

20.
台湾金平菇又名台湾金黄菇(见照片),子实体色泽金黄,口感细嫩,味鲜香浓,是一种畅销我国台湾和欧美市场的美味食用菌。目前,每千克鲜品收购价4.0~4.5元,栽培效益十分可观。其生料畦栽技术如下。1.栽培季节金平菇最适出菇温度13~24℃,从播种到出菇需40~45天。一般春季2~3月播种,4~5月出菇;秋季9~10月播种,10~12月出菇;冬季11~12月播种,1~3月出菇。2.栽培场地选环境清洁、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按东西走向,挖成宽60厘米,深16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