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长春市城市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长春市的几种典型城市土壤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长春市土地利用类型,将长春市的城市土壤研究区划分为街道、公园、住宅区、学校、工厂五个功能区,共设lO个采样点。在对长春市城市土壤环境调研的基础上,对表层土壤(0-30cm)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与长春市的自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的城市土壤理化性质与长春市自然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并且不同的用地类型对土壤产生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长春市城市土壤的保护建议,为长春市绿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对城市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善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90-190,193
由于城市工业化污染和人类活动影响,使城市土壤丧失了自然土壤的许多属性,其性质与自然土壤存在明显差异。介绍城市化对城市土壤性质的影响、城市土壤与自然土壤的性质差异及城市土壤现象的危害等。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最适合泡桐人工林生长的立地条件,对湖北荆门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泡桐人工林生长量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坡位是影响泡桐人工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立地因子,坡位对年均单位面积蓄积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等指标存在显著影响.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对泡桐人工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坡度、坡向、坡位等3个立地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泡桐人工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泥可以改善沙质化土壤结构,提高沙质化土壤理化性质。针对目前土壤沙化和荒漠化的生态问题,结合城市污泥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含量高等特性,本文概述了目前城市污泥改良沙质化土壤的研究现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采用城市污泥进行沙质化土壤修复对种植植物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并对今后开展城市污泥改善沙质化土壤的研究进行展望,以利于更好地促进城市污泥堆肥在沙质化等贫瘠土壤中的应用,实现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还可促进沙化土壤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生物等养分同时也富含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利用其改良沙质化土壤时,如何选择城市污泥衍生物、如何确定施入量、施入时间等城市污泥施用的相关安全性研究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干旱区绿洲城市垃圾是否对城市土壤理化性状产生影响,采集石河子市垃圾填埋场周边与远离填埋场周边的地区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6个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这7种土壤类型中,垃圾填埋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大,土壤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工业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为显著,交通道路和商业区再次之;人为干扰较小的绿化带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小,说明垃圾填埋场、工业区对城市土壤的干扰最为强烈。垃圾填埋场周边表层有机质含量(大量剖面统计平均量)0.977%,全氮0.072%,碱解氮13.5μg/g,速磷5.2μg/g。而远离垃圾场经过改良形成的灌溉规模土表层有机质含量1.314%,全氮0.090%,碱解氮29.4μg/g,速磷5.45μg/g,土壤肥力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武淑文  杨迎冬  黄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93-12994,12998
通过对城市污泥和尾矿废弃地理化性质以及重金属含量的分析,结合污泥土地利用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讨论城市污泥用于尾矿废弃地土壤改良的可行性,提出城市污泥可以作为提高尾矿废弃地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被恢复生长的土壤改良剂,从而实现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引种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了引种在秦岭南坡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同相似条件下天然华山松林相比,对土壤理化性状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与相似条件下草地相比,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变差.  相似文献   

8.
将秸秆粉和发酵秸秆粉分别加入盐碱性质的天然土及灭菌土,并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粉的加入可以改善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质,加入秸秆粉或发酵秸秆粉之后,盐碱土的容重和pH明显降低,总孔隙度和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均大幅度升高,更适宜作物生长.土壤是否灭菌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不同植被建设措施对沙化土地理化性质的影响,在黄羊滩地区选取不同树种、不同配置结构中具有代表性的植被建设措施,按随机抽样布点,分层取土样。制成混合土样后测定其各项理化性质数据,并对不同治理措施内的沙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纯林地土壤肥力以小叶锦鸡儿最佳;乔灌混交林改良土壤的效果好于乔木纯林。该成果为采用植被建设措施改良沙化土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保定市为例,采集了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城市表层土壤(0~20 cm),测定其理化性质,并采用修正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其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利用方式对城市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有显著差异,与自然土壤相比,城市土壤普遍存在压实现象,pH值呈中性和微碱性,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偏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土壤肥力由高及低为:农田>林地>交通区>居住区>建筑区>商业区。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进行农业生产或城市绿化时,针对土壤质量限制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择伐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定量分析轻度择伐对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择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容重略有增加,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略减小;土壤养分含量普遍略有下降.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轻择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西藏不同种源地喜马拉雅紫茉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本试验利用常规检测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种源地喜马拉雅紫茉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15个根际土壤样品中共获得237120条有效序列,通过聚类共获得2435个OTUs.在门分类...  相似文献   

13.
旅游干扰对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土壤和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旅游干扰对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人类旅游活动干扰,对土壤的影响不同.人类的旅游活动,破坏了表层土壤的大团聚体结构,对土壤pH值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旅游干扰强度增大,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减少,水分含量减少,表现为旅游干扰核心区<缓冲区<背景区.有机质、碱解氮、速效态磷的含量在核心区、缓冲区和背景区之间差异不大.此外,人类活动对明月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垂直空间分异性.不同坡位,人类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土壤水分、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是下坡低于中坡和上坡,但pH和速效磷含量表现出下坡>中坡>上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米老排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长期火烧山后土壤恶化,利用种植米老排(Mytilarialaosensish)改善林地.分析米老排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米老排林地土壤腐殖质层变厚(2~6cm)、变松.土壤养分尤其是全氮和速效N、P、K含量得到提高.说明米老排在恶化林地作为先锋树种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快速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戴云山3个海拔(1000 m、1400 m、1800 m)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海拔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随着海拔的上升,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即1000 m>1400 m>1800 m。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可知,全钾与 pH 值对5种酶活性的影响最大,全钾与之呈正相关,pH值与之呈负相关。表明土壤酶活性在3个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变化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壤肥力大小,因此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揭示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海拔之间的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点,分析了土壤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了解森林土壤肥力总体状况、以及戴云山森林土壤的利用、维护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薇甘菊对入侵地植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双桃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711-3713
在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测定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分析了杂草薇甘菊(Mikaina micrantha H.B.K.)对入侵地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后明显改变了入侵地的植物群落结构,使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薇甘菊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等性质的影响不明显。薇甘菊入侵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形成了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平原造林工程营建的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群落类型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混交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群落类型(P<0.05)。除土壤pH外,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理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阔叶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指数均优于其他群落类型。所有群落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即土壤pH、土壤密度、土壤含水量呈上升趋势,土壤总孔隙度、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则呈下降趋势。相关性研究表明,0相似文献   

18.
定量分析轻度择伐对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择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容重略有增加,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略减小;土壤养分含量普遍略有下降.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轻择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其改变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流域面源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松花坝水源区内广泛分布的蔬菜传统种植地、玉米种植地和人工林地(农改林),采集7、9、11月份0~20 cm、20~40 cm土层的土壤,分析其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深度及采样时间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2)林地土壤容重、含水量及有机质含量高于农田土壤(菜地与玉米地),而农田土壤氮、磷(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则高于林地;(3)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菜地、玉米地、林地,其中农田土壤有效态氮、磷及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综合影响中的贡献比例是所有理化参数中最高的.由此可知,人为管理措施是导致农田理化性质较好的主要原因,但从面源污染防控角度看,农改林可有效降低土壤养分"源强",降低向外输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体结构状况是综合评价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普碳和土体结构普碳相结合的方式,对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九龙泉土地整治项目区中新增耕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体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探讨了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综合整治措施。结果表明,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要求,结合项目区新增耕地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体结构状况,针对性的采取了土体结构剖面有机重构、整治区域田块设置、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调节的三种主要有效措施,对土层结构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了调节设置,确保土地整治项目区土体既能都满足土地工程的施工标准,又能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土地整治工程的实践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