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相似文献   

2.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30-134
选用玉米新品种诺达1号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种植6万株、6.9万株、7.5万株、8.25万株、9万株共5个密度,于拔节期叶面喷施化控剂"玉黄金"300 mL/hm~2,研究化控处理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控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每公顷种植8.25万株的密度条件下,化控剂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1 154 kg/hm~2。化控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降低植株倒伏率,延缓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衰减,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种植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山东农业科学》2019,(6):75-78
为了明确不同抗逆减灾技术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郑单958和郑单309为材料,研究了宽窄行种植、基施缓控释肥料、追施微肥(锌肥+钾肥)及施用化控剂4项抗逆减灾技术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宽窄行种植能降低株高和穗位,改善穗部性状,减少秃尖,郑单958和郑单309产量分别提高4.4%和10.5%;基施缓释肥能显著提高单株地上部生物量、百粒重,增加产量;追施微肥(锌肥+钾肥)对植株性状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增加穗长,减少秃尖,降低倒折率;施用化控剂能显著降低株高和穗位,株高降低15.3~28.5 cm,增加植株抗倒性,与对照相比降低倒伏率4个百分点左右,增加产量。各处理均能有效改善夏玉米生长性状、提高抗病抗逆性,增产1.1%~10.5%。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止玉米密植生产中倒伏,实现高产稳产,采用6种化控试剂连续处理3 a,研究其对玉米植株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控处理的平均株高、穗位高和基部节间长分别较对照降低10.4%,19.0%,12.0%;平均茎粗增加3.9%,有效穗数增加0.4%;抗倒伏能力明显增强。在不倒伏情况下,对玉米产量影响不稳定,2011,2012年化控处理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6.3%,4.4%;2013年较对照增加4.6%。在特殊气象年份,化控处理可以作为一项抗倒伏稳产措施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5.
夏玉米倒伏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夏玉米倒伏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表明,倒伏对夏玉米秃尖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对玉米果穗长、果穗粗和产量的影响较明显;不同时期倒伏,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且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损失,以抽雄期倒伏影响最大。因此,生产上要采取适时培土和及早排除积水等措施,减少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倒伏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玉米密植,徒长晚熟,加上环境因素及病虫害,易引起倒伏。据统计,玉米倒伏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达50%以上,有时甚至绝收。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控制作物的生理功能、生化代谢过程及生长发育进程称为化控技术。合理应用化控技术可有效控制玉米倒伏。1化控技术控制玉米倒伏的机理玉米化控技术主要是应用植物生长抑制(延缓)剂。植物生长抑制剂主要是阻碍顶端分生组织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细胞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和分化作用,结果是顶端优势丧失,影响当时生  相似文献   

7.
以郑单958为试验品种,选用康普6号玉米化控剂,在夏直播玉米4~14片展开叶期间,分6个时期喷施化控剂,研究不同施药时期对玉米节间长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夏玉米在8片展开叶期喷施化控剂,能有效控制基部第4~8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性;在6片展开叶前喷施化控剂,对降低株高、增强植株抗倒性没有作用;在10片展开叶之后喷施化控剂,只是控制中上部节间的伸长,起不到增强植株抗倒性的作用,反而会造成中上部叶片分布不匀、相互遮阳,削弱穗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而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8.
为正确评估夏玉米不同倒伏时间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完善农业保险理赔体系,研究倒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影响,于2013年开展倒伏对夏玉米产量影响试验.基于此,总结此次试验的开展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灌浆期倒伏对产量的影响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农业科学》2015,(6):705-708
为了评估风雨灾害造成玉米倒伏的产量损失,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田间人工模拟倒伏试验方法,在夏玉米灌浆期,以茎秆与地面的夹角设置不倒伏(CK)、轻度倒伏、中度倒伏、重度倒伏、严重倒伏5个处理,对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倒伏后显著降低Fv/Fm,倒伏程度越重,Fv/Fm降低越大,灌浆后期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倒伏处理Fv/Fm比对照分别降低13.9%,32.8%,57.0%,78.6%;由轻到重倒伏处理的生物产量比对照减少20.6%~42.8%,产量减少33.8%~62.2%;玉米单价以当地市场价2.1元/kg计算,严重倒伏处理的纯收益为-982.4元/hm2,其余倒伏处理的纯收益为正,比对照收益减少58.3%~85.4%。说明倒伏影响了玉米籽粒发育,造成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化控剂对东北春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伏一直以来都是制约东北黑土区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化控剂调控试验,探讨化控剂对玉米茎秆和根系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控剂处理显著降低了株高、穗位高、植株下部节间长,显著提高了玉米气生根层数、总根条数、节间密度和折断力,因而化控剂的使用能明显增加玉米抗茎折和根系倒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玉米杂交种丹玉336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75 000株/hm~2的化控处理产量最高,达13 736.6 kg/hm~2,高于60 000株/hm~2条件下的常规种植产量;在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密度下同密度水平内比较,化控和常规种植产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在75 000株/hm~2密度下,常规种植的丹玉336发生38.5%的倒伏,而化控处理的玉米没有倒伏;在90 000株/hm~2密度下,常规种植的丹玉336发生84.6%的严重倒伏,而化控处理的玉米倒伏在35.8%,相比之下减少48.8%,说明在中高密条件下,化控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株高、穗位和重心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株型、改善茎秆质量性状、增强抗倒伏能力,从而增强了田间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量,实现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随着夏玉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以及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性天气频发,倒伏已成为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倒伏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玉米进行化控,不少地区玉米在7月正值拔节期,是进行化控最适宜的时期。化控不仅能使玉米茎秆坚韧、根系发达,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可使叶色加深、叶片增厚,增强光合作用。一般可使株高降低10~15厘米,穗位降低10~12厘米,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并  相似文献   

13.
化控剂调控玉米成熟期及其对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晚熟是限制玉米提早收获、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研究化控剂对玉米成熟期、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对大力实施玉米机收、减少玉米烘干压力、提高玉米品质都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玉米杂交种登海605为试材,设置化控剂1号、化控剂2号、化控剂1号+化控剂2号3个处理,研究化学调控剂对玉米成熟期、单产、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化控剂1号处理后,玉米成熟期较对照提前2 d,蛋白质含量提高0.24个百分点;化控剂2号处理后,成熟期较对照提前5 d,蛋白质含量提高0.46个百分点;化控剂1号+化控剂2号处理后较对照提前3 d;3个处理单产较对照均未显著降低。化控剂2号可显著缩短玉米成熟期,且提高其品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夏玉米化控剂的最佳喷施时期。[方法]以豫安3号和京品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化控剂喷施时期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8叶期喷施化控剂会造成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延迟,10叶期喷施会造成夏玉米成熟期提前。随着化控时期的后移,株高和穗位高逐渐降低。叶面积指数随着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在吐丝期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在6~8叶期喷施化控剂可增加叶面积指数,10叶期喷施叶面积指数会降低。随着化控时期的后移,穗长越来越短,行粒数和千粒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京品50和豫安3号在8叶期喷施化控剂产量最高。[结论]大田生产上,化控剂施用应选择在8叶期喷施,10叶期后应谨慎喷施,否则容易造成大田减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夏玉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增加,以及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性天气频发,倒伏已成为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预防倒伏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玉米进行化控。本文通过玉米化控试验,验证玉米化控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玉米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和价格的上升,玉米成为垦区旱作农业大面积种植的首选作物。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但同时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株间竞争,造成植株群体通风透光不良、植株早衰、易倒伏,从而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喷施化控剂,可以控制株高,减少倒伏,提高植物抗逆性,增加产量。为了进一步研究化控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新华农场2013年玉米应用化控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尿素中控失剂添加量对夏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尿素中控失添加剂的适宜用量,以无氮处理(CK)、普通尿素(CU)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控失剂添加量尿素(I~VI型,控失剂含量1%~6%)对夏玉米生长和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生物量影响显著,相同氮肥用量下,控失剂用量对夏玉米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尿素中4%的控失剂用量对夏玉米产量和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最大,2016和2017年夏玉米平均产量Ⅳ型控失尿素较CU增加7.80%,夏玉米平均生物量Ⅳ型控失尿素较CU增加10.30%;尿素中控失剂含量为5%时夏玉米地上部吸氮量最多;Ⅳ型控失尿素的玉米氮肥利用率、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尿素中控失剂添加量为4%玉米生物量和氮肥当季利用率最高,拟合控失尿素和夏玉米产量得出控失剂在尿素中的最佳添加量为4.81%。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我地农村人员大量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减少,直播玉米面积有所增加,导致玉米植株偏高,加之我地自然灾害(大风、雨涝)频发,高秆玉米倒伏已经成为制约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科学使用玉米化控技术以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确保玉米稳产、高产,减轻自然灾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已经成为目前玉米栽培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一、正确认识玉米化控剂的作用玉米化控技术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玉米植株体内激素系统来调节玉米生长发育过程,能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19.
何文斌  王嘉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50-51,55
[目的]研究化控剂和施用时期对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寻找最佳的化控剂和化控时期,实现玉米套作大豆高产高效。[方法]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4种化控剂,4个化控时间,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结果]不同化控剂在不同化控时期对玉米产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不同化控剂的产量表现为矮丰暴丰矮大棒丰韧,不同化控时期的产量表现为11叶期9叶期7叶期14叶期。[结论]A3B3(矮丰11叶期化控)处理是最佳化控剂和化控时期,其产量比不化控增产7.89%,效益增加1 209.0元/hm2。  相似文献   

20.
施氮时期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严重的问题,探讨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情况的影响,以期为黄淮海平原区高产夏玉米氮素管理、提高夏玉米植株抗茎倒伏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植株形态的玉米品种先玉335(XY,高秆低穗位型)、浚单20(XD,中秆高穗位型)和京单28(JD,中秆低穗位型)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种肥(N1)、苗肥(N2)、拔节肥(N3)、大喇叭口肥(N4)和抽雄肥(N5)5个施氮时期处理,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和机械力学特征以及田间倒伏率的影响。【结果】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及机械力学特征均有显著影响(P0.05)。N1、N2、N3处理能明显促进夏玉米茎秆发育,植株重心、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粗、硬皮组织厚度、表皮层厚度及大小维管束数目、节间抗折力、硬皮穿刺强度和植株抗拉力均显著大于N0处理;其中,N1、N2处理夏玉米基部第3节间长粗比值显著小于N0处理,N3处理则表现出略大于N0趋势;田间倒伏率表现为N1、N2显著低于N0和其他施氮处理,N3略大于N0处理;N4处理下,夏玉米植株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N0无明显差异,节间粗、各项解剖学及力学指标显著高于N0,节间长粗比值表现为略低于N0处理,田间倒伏率较N0显著降低;N5处理对夏玉米茎秆发育无明显影响,节间各项形态学、解剖学和力学特征与N0差异不显著,田间倒伏率随着夏玉米植株重心和穗高系数的显著降低而明显低于N0处理。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各施氮处理夏玉米穗粒数、粒重及产量均显著大于N0处理(P0.05),其中,N3、N4处理穗粒数和粒重均处于较高水平,增产幅度最大;N1、N2处理穗粒数最多,但粒重较低,增产幅度低于N3、N4处理;N5处理虽然粒重最高,但穗粒数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降低,最终增产幅度不大。【结论】合理的施氮时期可显著促进夏玉米茎秆基部节间发育,显著降低节间长粗比值,增强植株抗茎倒伏能力;种肥、苗肥作用最显著,但因粒重较低进而降低了增产幅度;拔节期施氮节间长增长迅速进而导致了节间长粗比值增加,植株抗茎倒伏能力降低,玉米栽培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大喇叭口期施氮可明显促进茎粗增加,进而降低节间长粗比和田间倒伏率,同时穗粒数和粒重较高,增产幅度最大。因此,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播种或苗期少量施氮,大喇叭口期重施氮肥的分次施氮措施有利于促进夏玉米茎秆和雌穗发育,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植株抗茎倒伏能力。关于最佳氮肥配比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