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选地、选茬与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肥茬.在深松或耙细的基础上接通透密植的垄距要求起垄或夹肥起垄,垄距130厘米(140厘米),使之达到播种状态.原垄改大垄,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等软茬,隔一垄破原垄,形成大垄.  相似文献   

2.
针对东北地区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的农艺要求,同时考虑机具多次进地造成的频繁扰动及压实土壤、播种对行困难、动力消耗大等问题,研制了一种玉米大垄双行深耕施肥播种机,该机可在一个作业行程内完成土壤深松、分层施肥、起垄整形、播种覆土等多项作业。通过经验设计并结合理论计算确定了排肥部件、仿形连接机构、整垄装置及播种装置的结构及参数,对关键受力部件机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与优化。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垄形平整,播深合格率为93.30%,株距合格率为96.25%,漏播指数为2.5%,重播指数为3.75%,整地和播种均能达到行业标准及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北地区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的农艺要求,同时考虑机具多次进地造成的频繁扰动及压实土壤、播种对行困难、动力消耗大等缺点,研制了一种玉米大垄双行深耕施肥播种机,该机可以在一个作业行程内完成土壤深松、分层施肥、起垄整形、播种覆土等多项作业。通过经验设计并结合理论计算确定了排肥部件、仿形连接机构、整垄装置及播种装置的结构及参数,对关键受力部件机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与优化。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垄形平整,播深合格率为93.30%,株距合格率为96.25%,漏播指数为2.5%,重播指数为3.75%,整地和播种均能达到行业标准及农艺要求。为大垄双行玉米种植联合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固定道垄作小麦玉米两用免耕播种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固定道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缺乏合适播种机具的问题,研制了固定道垄作小麦玉米两用免耕播种机。与之配套的拖拉机轮胎和机具地轮均在垄沟中行走,不压实播种带;播种作业时避开根茬,减少机具的堵塞,同时节省功耗;利用修垄装置对原垄进行修复,修复后松散的垄沿及播种带用组合镇压器镇压。通过调整、更换部分部件可以实现小麦、玉米两用播种。田间试验表明:避茬率达92%以上,对行性能好;修垄圆盘前进偏角为20°~45°时修复效果较好;所播种的小麦苗齐苗壮。该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修垄、镇压等作业,满足在原垄上进行避茬免耕播种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一、地块选择玉米对地块要求不严,岗地、洼地、沙土、粘土、壤土都可以种植。玉米根系发达,既抗旱,又抗涝。对茬口要求也不严,大豆、马铃薯更好一些,但要考虑上茬除草剂问题,只要前2-3年没有用过普施特的地块和头一年没用过胺草醚的地块都可以种植。二、整地提倡秋整地,春整地整地质量差,误农时,对出苗和产量不利。春整地要早春顶凌耙茬,顶浆起垄,化冻14厘米进行。前茬为软茬(大豆、杂豆等),可灭茬,整平耙细,秋起垄  相似文献   

6.
正1.选茬、整地实行科学轮作,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为主。黑龙江省可实行伏、秋翻起垄或秋深松起垄。有深松基础的玉米茬可原垄种,整地质量,要求耕层土壤细碎、疏松,特别对窄行密植栽培的地块要整平耙细,垄表要平整以确保播种质量。10米宽幅内高低不超过3厘米,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5厘米的土块不超过5个,达到适宜播种状态。2.施肥2.1底肥每公顷施有机肥15~20吨,结合整地一次施  相似文献   

7.
大豆大垄覆膜栽培技术,要求播种前先起大垄,但用常规起垄机械安装起垄大铧子进行起垄作业时,会出现大垄垄台中心低、两边高的“凹心”垄。并且垄台不平、不实,播种时种子深浅很难保持一致,满足不了大豆大垄密栽培的农业技术要求。由于垄台不平,也给大豆收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对现有的起垄机械进行了改装,通过一年的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项改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该技术核心是通过大小双垄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降雨, 特别是春季5毫米左右的微小降雨,汇集雨水进入播种沟,保证玉米正常出苗,降水利用率达到90%;并有效地减轻了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一般在播前10-15天整地施足基肥,用步犁起步,小垄宽40-50厘米,垄高15厘米;大垄宽 70-80厘米,垄高10厘米。用铁齿耙好垄面,无土坷垃,形成大小垄和播种沟,用120厘米超薄膜全地面覆盖,然后在垄沟内按种植密度要求的株距先打孔,以便接纳降雨,于4月中旬播种,株距33-40厘米,亩保苗3300株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大垄密植通透裁培技术,是通过起大垄,种双行,缩小株距,选用紧凑型、半紧凑型耐密品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肥保密,加强管理,来达到高产增收目的。是一种新型栽培技术,较常规垄作栽培技术增产20-30%以上。对玉米提质、增效、节本、高产具有重要意义。一、选择种植方式采用"两垄一平台"模式。具体种植方式是:把原65cm或  相似文献   

10.
正1、选地选择平岗地,排水良好,最好是麦茬、玉米茬,避免重迎茬。2、整地在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伏秋整地,严禁湿整地。要求对麦茬等没有深松基础的实行深松;玉米茬等有深松基础的采用耙茬或旋耕。深松深度35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5-18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质量要求整后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播种状态。大豆垄上行间覆膜的整地要在伏秋整地后,秋起1.3米的平头大垄,并及时镇压。秋  相似文献   

11.
研制一种可一次性完成玉米根茬粉碎还田、起垄、施肥、精密播种联合作业的2BYML-4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对其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仿形机构、灭茬刀转速和控制系统的相关参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垄高、垄顶宽、垄间距合格率分别达到94.73%、90.64%和90.13%;粒距合格指数92.0%,标准差11.99,变异系数5.24%;漏播指数4%,重播指数 4%;种子覆土深度合格率为88.3%,种下施肥合格率为89.7%,变异系数分别为9.71%和10.32%。该机田间作业垄形规则,种、肥田间分布均匀合理,其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组合,更好地满足了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要求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BLZ-2型垄上镇压式精密播种机的结构和特点,并对其主要部件的参数选取作了详尽的阐述。该播种机前端为圆犁刀,用于切断残须根或玉米叶,可提高垄上播种时播种单体的对行性能;采用垄上仿形驱动装置,取代传统机上的地轮,垄上仿形提高了播深的一致性;采用双圆盘开沟器开沟,开沟宽度较小,不搅动土壤,有利于保墒;设计了可调镇压器,可根据土壤含水率不同,适当调节镇压强度。通过田间作业试验,表明各项作业指标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油菜垄作播种机播种施肥装置在单个地轮驱动的作业过程中出现传动阻力大、漏种漏肥等问题,同时为实现油菜垄作高产栽培技术中不同时期不同油菜籽播量的作业要求,对湖南农业大学研制的2BYL-4型油菜垄作播种机第一代样机的播种施肥传动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将原来中置的单地轮传动改为两侧双地轮传动,并增设了传动介轴和种肥量调控装置。田间试验表明,双地轮传动播种机的田间试验播种量均值与手测播种量的均值相差不超过2%,双地轮传动播种机的田间排种稳定性比单地轮传动播种机提高了4.64%。  相似文献   

14.
气吸式棉花精量穴播器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气吸式精量穴播器易漏气、能耗大、排种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1种新型气吸式棉花精量穴播器,阐述了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对关键作业部件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其主要工作过程,确定了影响吸、排种性能的主要参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穴播器能实现精量播种,排种性能稳定,真空度为4.5kPa时,作业速度可达1.0m/s,单粒率≥95.5%、重播率≤2.9%、漏播率≤1.6%,已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秋季采用灭茬、深松、培肥、起垄、镇压、同机联作等耕作方式,使土壤蓄水保墒,春季采用垄上镇压玉米精密抗旱播种机播种。3年的大面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播种机在春旱的4~6月降雨量仅有9.5mm的特殊年份,每公顷保苗株数5.52万株;4~9月份降雨量162.49mm条件下产量达到8992kg/hm^2。季节性干旱能够保住全苗,全年少雨的情况下没有绝收。垄上抗旱玉米精密播种机具有减弱水气对流损失、抵御干旱、提墒、保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侧充种式花生精密排种器性能分析与破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用于花生播种机的内侧充种式精密排种器的排种质量,降低排种器对种子破碎率的影响,探寻最佳的排种器工作参数组合。基于JPS-12型排种器试验台,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的方法,以排种轮转速、复式型孔充种孔长度、护种板起始角大小为试验因素,破碎率为试验指标,鲁花11号花生种子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试验研究。运用DP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破碎率影响显著性顺序依次为护种板起始角大小、排种轮转速、复式型孔充种孔长度。运用Matlab软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得出最佳参数组合为:排种轮转速38 r/min、复式型孔充种孔长度35 mm、护种板起始角大小22°,此时的破碎率为0.65%。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值与试验值差值为0.06%,最佳参数组合下的破碎率低于花生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17.
油菜精量集中排种器电驱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丘陵区油菜机械化精量播种要求,针对地轮驱动致使传动系统复杂或滑移影响播种精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菜电驱排种控制系统。该系统集成无线蓝牙传输模块、单片机模块和Android终端平台开发,采用优化PID算法,实现集排器转速随作业速度的同步控制和自动调节播种穴距。台架试验研究了油菜电驱排种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排种性能,当集排器转速为10~55 r·min~(-1)时,实际转速与理论转速的平均偏差均小于1.5%,且转速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稳定性较好;当穴距和作业速度分别为60~180 mm和1.6~3.2 km·h~(-1)时,穴距均匀性变异系数均低于15.0%。该系统实现了集排器电驱条件下播种穴距的同步调节,为油菜轻简化精量播种机的排种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2CM-4型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马铃薯播种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制约着马铃薯生产的发展的问题,在对国内马铃薯播种机现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马铃薯播种的农艺要求,设计出了2CM-4型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该机具采用交叉取种的方式,配合振动式排种部件,实现精量播种;采用种肥分施的技术,减少肥料对种薯的损伤;机具的排种单体、施肥部件、覆土部件、镇压部件均可调节,可适应不同行距种植。该机具操作简单、性能良好、作业效率高、故障率低,是马铃薯种植户的理想选择,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穴直播排种器吸种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杂交稻每穴2~4粒的精确少量穴直播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吸孔窝眼结构的内充气力式精量穴直播排种器,阐述了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关键吸种部件--窝眼滚筒的结构参数进行分析设计。以中农2008杂交稻为排种对象,选取漏吸指数、合格指数和重吸指数作为吸种性能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窝眼滚筒转速、气室真空度和进种口高度对排种器吸种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不同外形尺寸杂交稻品种的吸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指标下,影响排种器吸种性能的主次因素各不相同,确定了排种器较优的吸种工作参数组合为窝眼滚筒转速17.14 r·min-1,气室真空度1.1 kPa,进种口高度25 mm,在此条件下,排种器漏吸指数为1.0%,合格指数为92.4%,重吸指数为6.6%。在相同工况下,分别对外形短圆的特三矮2号、中等的冈优898和长细的丰两优3948水稻品种进行吸种性能试验,漏吸指数均不高于2.4%,合格指数均不低于91.2%,重吸指数均不高于7.8%,表明排种器的内充多吸孔窝眼结构对不同杂交稻种均具有较好的吸种适应性,且吸种性能可满足杂交稻精确少量穴直播对穴粒数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小粒种子具有尺寸小、质量轻、形状不规则的特征,采用传统排种器作业时常发生吸种孔堵塞、种子损伤、播种均匀性差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在种子丸粒化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气吸式小粒种精量穴播排种器。方法 通过测量种子的尺寸大小和摩擦角等相关参数,采用Rocky离散元仿真软件对进种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为获得该排种器的最佳性能因素组合,进行了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应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排种器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 通过回归系数的检验得知,影响排种器单粒率与空穴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气压、排种器转速。当转速一定时,随着负压的增加,单粒率随之增加,空穴率随之降低,当负压一定时,随着转速的增加,单粒率随之降低,空穴率随之增加,当负压大于?2 800 Pa时,转速在5~30 r/min的范围内对排种器单粒率和空穴率影响不明显,且此时单粒率均在90%以上、空穴率均在10%以下。结论 通过优化求解,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转速15 r/min、负压?2 300 Pa、正压500 Pa。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该排种器的性能指标为单粒率合格指数平均值96%、漏播指数平均值3.37%、重播指数平均值0.267%,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