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为了探讨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和面积归一法分别对产毒差异菌株的菌体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9株菌株共分离到11种组分,其中十六碳酸(C16:0)、顺-10-十七碳一烯酸(C17:1)以及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依次为43.85%、25.84%和14.75%。培养基及培养温度是影响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相同培养条件下,9株菌株菌体脂肪酸组成相似度达90%以上。毒性试验后,不产毒菌株10574与产毒菌株菌体脂肪酸均发生相似变化,即顺-9-十八碳一烯酸(C18:1n9c)含量降低,而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升高。生长条件是影响菌体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生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化感物质成分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云兴福 《华北农学报》2012,27(2):157-164
为探讨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化感物质成分,利用柱层析法及GC-MS对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不同浸提液二次层析后化感效应最佳流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西芹鲜根与根际区物乙醇浸提液二次层析后化感效应最佳流分的主要化感成分均为4-二甲氨基-2-甲基-1-苯基-丁-2-醇、8-十八烯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十八烷二烯酸甲酯;西芹鲜根与根际区物丙酮浸提液二次层析后化感效应最佳流分的主要化感成分为2-丙烯酸十五烷基酯;西芹鲜根与根际区物水浸提液二次层析后化感效应最佳流分的主要化感成分为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六甲基环三硅氧烷、(E)-9-十八烯酸甲酯、蓖麻油酸甲酯、16-甲基十七烷酸甲酯。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对红象牙芒果品种绿熟期和完熟期进行香气成分分析鉴定。【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以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D)fV法。【结果】共检出55种香气成分,其中绿熟期检测出18种成分,完熟时检测出41种成分。两个阶段相同成分有1-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戍烯。反-丁子香烯,2-甲基-1-十六烷醇,Z-9-十八碳烯酸,十八碳烯酸,Z-9-十八碳烯酰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但是在不同阶段含量有差异。【结论】绿熟期主要的香气成分是十六(烷)酸、E-十八碳烯酸,完熟时主要的香气成分是E-肉桂醛、十六烷酸、1-甲基-4-(1-甲基亚乙基)-环戍烯等。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华油8号×Altex)正反交 F_1、F_2、回交一代以及相应的杂交亲本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研究了芥酸、廿碳烯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遗传以及这几种脂肪酸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中的芥酸、廿碳烯酸和油酸含量都是由胚基因型决定的,这三种脂肪酸含量受到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核桃仁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橱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0.15g/100g).不同品种核桃仁中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各品种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亚油酸含量以青林核桃为最高,为42.19 g/100g;元林核桃最低,为36.12 g/100g.  相似文献   

6.
娑罗子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醚索氏抽提法提取婆罗子中的脂肪油.经BF3-CH3-OH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GC-MS)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婆罗子出油率为30.2%,试验共分出57个峰,首次确定52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主要的脂肪酸是亚油酸(41.29%)、棕榈酸(17.81%)、油酸(14.08%)、硬脂酸(3.19%)和15-二十四碳烯酸(2.16%),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高达73.256%.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燕麦中多酚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其化学组成,以超声波处理为辅助手段,以多酚提取量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法对所获得的燕麦多酚化学组成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处理(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20 min)燕麦多酚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11,提取时间4.5 h,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燕麦多酚提取量为183.12 mg/100 g。通过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法检测分析,确定燕麦中多酚化合物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主要为N-3',4'-二羟基肉桂酰-5-羟基邻氨基苯甲酸、燕麦蒽酰胺及其衍生物、二烯酸与二十六烷-1-醇、26-羟基二十六烷酸和28-羟基二十八烷酸组成的酚酸酯化物。  相似文献   

8.
面粉是一种细粉末,可以把它看成两相物质——气相和固相。它具有普通固体的某些特性(例如一定范围内的可变形性)和普通气体的某些特征(如可压缩性)。其次,它是高度吸湿的,易为霉菌侵染或(?)变;在某种情况下,又可能成为生物的栖息地。如果面粉粉尘悬浮于空气中,遇有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不用说,具有这样各种各样特性的物质,其储藏必然涉及许多技术和操作上的问题。当考虑面粉仓房的设计时,我们必须考虑与面粉有关的许多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有关防治储藏物害虫的国外最新动态。希望通过此文,对将来储藏物害虫的防治策略有所了解,为使用新药剂和新方法作必要的准备。一、取代马拉硫磷的谷物保护剂近年,谷物保护剂的研究进展迅速,出现不少优于马拉硫磷的谷物保护剂,现择其主要列表简介如下(表1)。  相似文献   

10.
前言挂面在储藏期间容易发生氧化与酸败。特别是(?)变所形成的氧化物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微效应。据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研究者验证:脂肪氧化含有过氧化氩和过氧化醛酮类等物质,不仅降低了食物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毒。为了防止挂面(?)变。我们在进行《挂面中添加抗氧化剂的筛选》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 BHT 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加入“回机面”的挂面耐储性也进行了探讨。BHT 是食品添加剂中抗氧化效果较好、使用安全、价格低廉的一种抗氧化剂。BHT 的化学名称是二丁基羟基甲苯。纯品为白色或无色的结晶,无味、无臭,熔点69.5~71.5℃,纯品为69.7℃,沸点265℃(在760毫米水银柱时)。不溶于水和甘油,但在很多溶剂中能充分溶解。对热相当稳定,与金属离子反应不会着色。抗氧化作用较强,对人畜毒性很低,它的半致死剂量 LD_(50)=1.7~1.79克/公斤体重。它广泛地应用于精炼菜油、鱼肝油、维生素油类和奶油中,可延长油脂的储存期。加在干鱼制品、油炸食品、饼干、速煮面、干制食品以及动物饲料中均可防止氧化与酸败。BHT 作为食品添加剂防止油脂氧化各国都有自己的标准。如日本允许标准为0.2g/kg 油以下;法国为0.1g/kg 油。意大利为0.3g/kg 油,荷兰,瑞典均为0.1g/kg 油。我国规定为0.2g/kg 油。在挂面试验中使用的剂量是以面粉的脂肪含量为2.41%作基础,按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法规定的0.29/公斤油脂的使用标准进行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中原  丁梅 《粮食储藏》1989,18(5):19-22
对七种水分活性的菜油样品,在40℃温度下,进行八周储藏试验,结果表明:水分活性对油脂的自动氧化和酸败具有二重效应,过高或过低的水分活性都具有促进油脂氧化作用,当AW值在0.65~0.75的临界范围时,水分活性对油脂的自动氧化有抑制作用,对储藏稳定性有良好的保持作用。因此,如把水分活性作为菜油储藏管理的一项指标,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印度研究者最近报道了小麦粉中添加5%的印度黑豆粉做出的面包与未添加黑豆粉(对照组)做出的面包在存放期间品质的变化及耐储性。试验时面包的测试指标主要是面包屑水分含量、面包硬度、面包吸水膨胀率以及面包的感观品质。添加了印度黑豆粉的面粉制作面包时发酵时间为120分钟,而对照组面粉做面包发酵时间为90分钟。这两种面包原料中都添加了同等量的丙酸钙和醋酸,以预防面包真菌繁殖和面包储存中发霉变质。烤好的面包均用聚乙烯袋装,趁热密封后储藏在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50%~  相似文献   

13.
经生产性仓库储藏一年试验表明:甲基毒死蜱采用砻糠载体和机械喷雾法施药,其残留消解动态大致相同.采用10-20ppm用药量,在施药后,储粮中的实际药量低于或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最高使用量10ppm.谷物上药剂的残留主要集中在麸皮上,面粉中较少;当加工成面粉后残留消解很多;加工成熟食品馒头后残留更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索氏提取法对产于辽宁地区的紫茄子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提取,用氢氧化钾-甲醇法和浓硫酸-甲醇法两种不同的方法甲酯化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甲酯化方法得到的脂肪酸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些差异。两种酯化方法得到的脂肪酸主要有8,11-十八碳二烯酸、十六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分别为29.87%~62.60%、12.83%~16.19%和5.17%~7.17%。氢氧化钾-甲醇法比浓硫酸-甲醇法更加适合辽宁茄子种子样品中脂肪酸的甲酯化。  相似文献   

15.
加热或冷却已广泛用于控制储藏物害虫和螨.对大多数储藏物害虫25~33℃是最佳生长和繁殖温度.在13~25℃或33~35℃,害虫可以完成发育和繁殖,但是<13或>35℃害虫最终死亡.温度越极度,害虫死亡越快,在-20℃或55℃,害虫在几分钟内死亡.对不同虫种,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相对湿度,致死温度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本文从50篇论文中收集了主要储藏物害虫和螨在极限温度时的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16.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DGAT)是植物合成三酰甘油(TAG)最后一步的关键酶,其中DGAT2在某些植物的种子油中能选择性积累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本文成功克隆了紫苏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基因(PfDGAT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PfDGAT2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PfDGAT2基因均有表达, 10 d种子的表达量最高,在根中的表达量次之,在种子发育中后期,PfDGAT2表达量逐渐降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表达PfDGAT2拟南芥种子含油率提高了21.68%~77.89%,其中种子含油率增加最多的4个株系,其亚麻酸(C18:3)增加4.57%,花生一烯酸(C20:1)增加7.44%,花生二烯酸(C20:2)增加5.4%,二十二一烯酸(C22:1)增加10.37%,而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亚油酸(C18:2)含量分别降低了3.47%、6.64%和4.83%,油酸(C18:1)和花生酸(C20:0)分别只降低了0.18%和1.91%。本研究结果表明,紫苏PfDGAT2基因不仅能提高种子含油率,还能促进亚麻酸、花生一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这为研究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提供了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兴仁薏仁米为试材,采用厚度为0.08 mm的PE自封袋包装,研究其在温度4~24℃、相对湿度74%~86%储藏条件下感官、理化、微生物、菌落总数、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薏仁米色泽逐渐变暗变黄,储藏60 d时开始出现哈败味,形态变化从储藏120 d开始,时间越长薏仁米长虫现象越明显,劣变及哈败味越严重;薏仁米在储藏过程中,水分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脂肪酸值、过氧化值和菌落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与之对应的薏仁米长虫、劣变及哈败味越严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从薏仁米储藏期间感官及理化性质变化,结合挥发性物质与理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薏仁米储藏过程中的陈化主要与醇类、酯类物质的氧化、分解,醛类、酸类物质的形成相关,也与脂类氧化降解密切相关。脂肪酸值与过氧化值可作为判断薏仁米陈化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烟草甲是一种重要储藏物害虫,对烟草和香料的为害尤为严重。在印度对烟草甲进行实验室研究,用人工饲料(面粉和面包酵母,重量比10:1)培养,卵期持续10—19天,幼虫期10—18天,蛹期4—12天,成虫寿命16—19天。把姜黄,黑胡椒和小豆蔻的芳香油,以涂抹或喷雾的方式各自加到这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3种不同水分(偏低水分11.8%、安全水分13.3%和偏高水分16.3%)的玉米在30℃条件下,密闭储藏环境内N2、O2和CO2百分浓度变化的测定,研究密闭储藏环境条件下玉米粮粒周围环境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规律.20 L规模的试验室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N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不大;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不同水分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CO2浓度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在气调储藏时,对偏低水分和安全水分的玉米可充分利用粮粒的自呼吸使环境中的O2浓度在21 d内迅速下降,后期可通过粮粒的自呼吸使O2浓度维持在5%左右,偏高水分的玉米在11 d内即可使O2浓度迅速下降,但后期O2浓度接近0%,无氧呼吸加剧.通过对玉米密闭储藏环境中气体浓度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线进行回归分析,得到30℃条件下不同水分玉米密闭环境中N2、O2和CO2的回归方程以及耗氧量和CO2累积量的回归方程,利用相应回归方程,可获得玉米在密闭储藏时环境中不同储藏时间段的气体浓度,为气调储藏时玉米粮粒自呼吸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和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20.
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脂CLA合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LA是一组18碳二烯酸结构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反刍动物产品(尤其乳制品)中CLA含量丰富,是人类天然食物中CLA主要来源,是唯一具有抗癌作用的动物源脂肪酸,已成为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在此,从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脂CLA的生物合成的影响及调节机理方面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