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为探讨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成竹规律,对10种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期、退笋率、成竹率、幼竹高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0种园林竹类植物出笋时间在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部分竹子7月上旬即开始发笋,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持续的时间为80~120d,退笋率17.4%~30.0%,成竹率70.0%~82.6%;各竹种5d高生长量呈"低—高—低"的趋势,竹笋-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关系经11种单因子生长数学模型拟合,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最优。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立地条件引种优良笋用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调查,地桐梓县从浙江省安吉县引各的优良笋用竹在两个不同立寺条件下的生长效果及引种地与原产地的生态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引种地与原产地的温度条件基本上能满足竹种生长需要,但在出笋期的雨量条件原产地较引种地为高,因此,需要加强田间灌溉管理。在引种地海拔1400m中中山砂页岩山地厚层中壤土类型,适宜雷竹、早竹和虹竹的生长;而低中山的砂岩山地中层砂壤土类型则适宜于白哺鸡竹生长,也可发展雷竹。  相似文献   

3.
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穗竹的出笋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栽培、快速繁殖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 d为1个笋期观察单元,对短穗竹出笋、成竹、退笋、基径、笋高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短穗竹幼笋高生长进行Logistic非线性回归拟合。[结果]短穗竹出笋历时24 d,以出笋比率P=10%为界限,将笋期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初期和盛期出笋数增加较快,历时较短,末期出笋数下降缓慢,持续时间较长。短穗竹盛期退笋最多,退笋原因主要是干枯和虫害。其幼竹高生长符合"慢—快—慢"的生长趋势,与Logistic的生长曲线模型高度拟合,拟合度为0.999。[结论]通过对短穗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短穗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短穗竹的科学繁殖和合理经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乡土笋用竹种在杭州市余杭区的种植表现,2016—2017年引种花秆早竹、白哺鸡竹、石竹(又称灰竹)、黄甜竹、细叶早竹、黄槽刚竹、红哺鸡竹与高节竹8个乡土笋用竹种进行品比试验,调查出笋时间、出笋数量、成竹数量、新竹与母竹胸径等数据。结果表明,黄槽刚竹出笋时间较晚,可作早竹出笋的后续补充;白哺鸡竹与黄甜竹竹笋鲜食品质较佳,可作为优良笋用竹种进一步试种、推广;各乡土笋用竹种均可在2~3 a完成郁闭成林,投入生产使用早。  相似文献   

5.
茶秆竹笋期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茶秆竹笋期生长情况和鞭根系统与出笋关系的观察调查和知,茶秆出笋初期10ds内为出笋早期,10-25d为出魏盛期,25-40d为出笋末期;竹木混交林较纯林可相应推迟出笋各期;早、盛期的退九低,成竹较高;幼竹高生长呈现慢-快-慢3个阶段;隔天采笋可增加出笋数量,有利于茶秆竹作为笋用林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小佛肚竹出笋及竹笋-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 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快—慢”的节律,以历时20 d,平均生长量2.60 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 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图1表2参11  相似文献   

7.
一、雷竹的特征与特性 雷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八大优势:①出笋早.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②出笋期长.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秋笋10~12月出笋.③产量高,效益好.雷笋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达1万多元.④笋味鲜美,营养丰富.雷竹笋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⑤连年出笋,产量稳定, 个体粗大,壳薄肉肥.⑥成本低,用工少.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⑦周期短,见效快.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⑧适应范围广.海拔250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淡竹发笋与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连续3年对淡竹发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日照市,淡竹于4月下旬出笋,生长期 40~70 d,幼竹高生长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退笋率为87.5%;成竹率和成竹胸径随发笋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新优良笋用竹—福建酸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报导福建酸竹的分布、群落类型、笋期生长规律及营养成分的分析,据测定结果,其蛋白质和磷的含量(3.9g/100g和113mg/100g)分别比一般竹笋高38%和66%,比绿竹笋高105%和117%。调查研究证明:福建酸竹产量高、营养丰富和笋味甜美,实为一个新的优良笋用竹种。文章最后提出对福建酸竹天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垦复对糙花少穗竹出笋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垦复对糙花少穗竹林出笋和生长规律的影响,分别选择垦复6、2a的样地各一处及一处未垦复样地进行出笋、高生长、幼竹生物量累积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垦复竹林相比,垦复竹林不同程度地延长了出笋期。垦复6a的竹林笋质量和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样地,退笋率低于其他样地,垦复促进了竹林产量的提高。垦复对糙花少穗竹幼竹高生长影响明显,尤其对高生长速生期的影响较大,明显促进了幼竹高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大蒜茎尖离体培养增殖率低的问题,对准备切取茎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大蒜种球以及切取的带有1,2片叶原基的大蒜茎尖组织(外植体)进行了低温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促进了大蒜茎尖离体培养时芽的形成及生长。对外植体的低温处理比对种球的低温处理效果好,60d低温处理后,外植体低温处理区的新芽形成数是种球低温处理区的10倍,平均每个茎尖形成新芽22.2个;种球低温处理和外植体低温处理并用时。没有产生累加效应,相反,外植体低温处理的效果,被种球低温处理削弱。  相似文献   

12.
长心卡帕藻外植体培养及不定芽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探讨了长心卡帕藻外植体在PES、PESI、f/2三种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效果。在PE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mg/L的IAA、GA3、不同浓度梯度(0.5、2、5mg/L)的6-BA及0.5%椰子水,研究上述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不定芽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后40 d,外植体在PES中生长最佳,死亡率为33.33%,出芽率为60%,延长培养3个月后相对生长率达到2.86%。观察发现外植体不定芽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极性,3种植物激素中6-BA 2mg/L对外植体不定芽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该处理的出芽率和平均出芽数均最高,分别为90%和2.27个,IAA和GA3无明显效果。椰子水的加入则改变了培养基的物理性质,不利于外植体的生长和发芽。  相似文献   

13.
Shoot branching is regulated by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among hormones,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cent studies into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shoot branching have focused on strigolactones,which is a new area of investigation in shoot branching regulation. Elucid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D53 gene has allowed exploration of detaile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strigolactones in regulating shoot branching. In addition,the recent discovery that sucrose is key for axillary bud release has challenged the established auxin theory, in which auxin is the principal agent in the control of apical dominance. These developments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branching control and indicate that regulation of shoot branching involves a complex network. Here, we first summarize advances in the systematic regulatory network of plant shoot branching based on current information. Then we describ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synthesi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of strigolactones.Based on these considerations, we further summarize the plant shoot branching regulatory network, including long distance systemic signals and local gene activity mediated by strigolactones following percep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signals, such as shading, in order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plant shoot branching.  相似文献   

14.
15.
绿竹笋俗称马蹄竹笋,为合轴丛生型的笋用竹.我县绿竹笋种植面积达到了6万亩,年鲜笋产量2万多吨.栽培品种为细叶矮脚早,出笋期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产笋期长,产量较高,鲜笋亩产量700kg,高的达1000kg.  相似文献   

16.
高效氯氰菊酯在竹笋中的残留分析与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智锦  刘超  汪淑芳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9):155-156,176
采用乙腈匀浆提取和气相色谱法分析竹笋中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动态,旨在建立消解动态方程。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1~0.1 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8.2%~106.3%,变异系数为2.0%~12.2%,以3倍基线噪音作为最小检出限,得到最小检出量为6×10-12 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竹笋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吸收在施药后1 d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半衰期为2.1d,高效氯氰菊酯在竹笋中的消解方程Ct=0.595 e-0.129x,其安全间隔期应大于19 d。  相似文献   

17.
电子鼻在竹笋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电子鼻技术检测不同竹笋间气味的差异性,以便初步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区分竹笋种类的科学方法。以壮绿竹Dendrocalamopsis valida,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梁山慈竹Sinocalmus affinis,马来甜龙竹Dendrocalamus aspera,芦竹Arundo donax,撑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 Dendrocalamopsis grandis,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等8种竹笋为实验对象,采用电子鼻对它们具有特殊气味的挥发性气体进行分析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线性判别法(LDA)和分层聚类分析(HCA)对8种竹笋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电子鼻技术,8种竹笋能准确地被区分,且各种竹笋气味间存在差异性。通过Loading分析表明传感器贡献率较大的是传感器W5S和传感器W1S。电子鼻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竹笋种类的区分和鉴别。图5表3参15  相似文献   

18.
选用嫁接成年树的龙眼成熟枝梢作为外植体 ,经常规消毒后 ,接种于附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激素 BA、IAA和 GA3 的 MS、N6、 1/ 2 MS、White等基本培养基上 ,诱导茎尖萌芽 .结果表明 ,MS、N6培养基适合于龙眼茎尖芽的诱导 ,最佳的激素组合为 0 .3mg·L-1BA+0 .2 mg· L-1IAA+0 .5mg· L-1GA3 .将诱导的芽转移到 MS+0 .3mg· L-1BA+0 .2 mg· L-1IAA培养基上 ,30 - 50 d内可增殖 1- 3个幼芽 ,并正常抽枝 ,形成小苗 .将小苗转入 1/ 2 MS+0 .1mg·L-1BA+0 .5mg· L-1IBA培养基 ,3- 4周后可生根 ,长成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19.
草莓叶片再生不定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草莓叶片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基本培养基的选择,外植体的选择及应用,培养条件、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添加物的影响,以及不定芽发生的细胞组织学观察等内容,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甘蔗梢的袋装青贮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砍收下来的蔗梢,用高压聚乙烯膜袋装青贮125d仍不变质,受淋雨的蔗梢也可青贮。蔗梢添加5%糖蜜,发酵完成期从对照的40d缩短为15d。添加1%尿素虽延长了发酵期,但粗蛋白提高了70.5%,适口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