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宋超  杨琴  赵峰  张涛  胡丽娟  庄平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0):1125-1135
为探明相邻海域凤鲚(Coilia mystus)群体间的差异性,分别采集江苏吕四(吕四群体)、上海崇明(崇明群体)、浙江舟山(舟山群体)和浙江温州(温州群体)邻近海域的凤鲚共240尾。以凤鲚矢耳石为研究对象,利用耳石测量法和耳石框架法获得21个测量参数,通过公式转化为20个形态指标数据,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4个群体间14个形态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7个反映耳石形态特征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79%,结果显示不同群体耳石的整体形态相似,各群体间的耳石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局部的框架形态指标;利用贡献率最大的9个形态指标构建了4个群体的判别方程,温州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为96.7%,其次是崇明群体(66.7%)、吕四群体(60.0%)和舟山群体(58.3%);聚类分析表明崇明和舟山群体距离最近,其次为吕四群体,与温州群体距离最远。结果表明,崇明、舟山和吕四群体间矢耳石形态差异较小,而温州群体与这3个群体的差异最大,可单独确立为一个生态群体。可见,短距离洄游性凤鲚不同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大小与群体地理阻隔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缢蛏7群体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庄河、汉沽、海阳、盐城、崇明、宁波、漳州7个地理群体缢蛏的12个形态性状进行了形态差异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汉沽群体和海阳群体首先与庄河群体聚类,之后依次与崇明群体和盐城群体聚类,最后与宁波和漳州群体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36.28%,主成分2为22.23%,主成分3为12.72%,累积贡献率为71.23%。判别分析结果表明,7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7群体缢蛏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6.67%~86.67%,P2为68.96%~100%。7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77.93%。  相似文献   

3.
厚壳贻贝3群体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对浙江沿海嵊泗、舟山、台州3个地理群体厚壳贻贝的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形态差异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嵊泗群体和台州群体首先聚类,之后与舟山群体聚类。主成分分析中,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为47.01%,2为25.07%,累积贡献率为72.08%。判别分析结果表明,3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3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N80.00%。86.66%,P2为80.65%。85.71%。3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83.33%。  相似文献   

4.
中国沿海6个花鲈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东港、绥中、秦皇岛、青岛、舟山以及珠海等6个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地理群体的8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了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花鲈群体可被分为两支:来自黄海、渤海海域的东港、秦皇岛、绥中和青岛群体为一支(北方群体);东海海域的舟山群体和南海海域的珠海群体为另一支(南方群体)。南北群体间有一定程度的形态分化,和舟山群体相比,珠海群体和北方群体的亲缘关系更近。主成分分析获得的3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1.726%、27.744%和14.075%,累计贡献率为73.545%。利用8个变量构建的6个地理种群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在63.6%~84.4%之间,综合判别准确率72.7%。本研究结果为花鲈地理种群判别、种质资源评价以及良种选育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运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我国青蛤5个地理群体(福建、浙江、江苏、天津及辽宁)的形态差异。选择了14个可量性状和6个地区生态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天津和辽宁的形态较接近,其中福建群体的趋异差异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8.05%,主成分2为18.6%,主成分3为14.0%,累计贡献率为60.65%。逐步判别选入8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群体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35%~90%,P2为73.7%~86%。综合判别率为67.5%。青蛤形态学差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分子遗传学研究将更准确地描述青蛤5群体间的遗传特性,为今后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海、东海近海七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2013年采自连云港、大丰、崇明、舟山、宁德、厦门和温州的7个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群体共238个个体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3项可量性状以及20项框架参数进行形态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个地理群体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3.131%、9.328%、4.249%和3.406%,累积贡献率为70.113%,躯干部最能用以区分不同的地理种群;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认为7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在形态上不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化现象;通过判别分析得到14个比例变量并构建判别函数,将7个群体的数据代入函数,得到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85.3%,判别准确率P1为62.5%~96.7%(群体判别正确的尾数/群体的实际尾数),P2为78.1%~90.6%(判别正确的尾数/判入该群体的尾数),舟山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判别准确率较低(P1=62.5%,P2=78.1%)。本研究为棘头梅童鱼地理种群判别、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良种选育等提供了基础的形态学数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6个不同地理群体凡纳滨对虾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显示广东和厦门的群体形态较为接近,而与浙江,海南三亚(盐度10‰、70‰)的差异程度较大,渤海湾捕捞的野生凡纳滨对虾与另外5个群体欧氏距离最远;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主成分1:28.96%,主成分2:18.22%,主成分3:14.89%,主成分4:10.51%,累计贡献率72.58%;判别分析结果,判别准确率P1为76.7%-96.6%,判别准确率P2为82.3%-10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8.33%。虽然6个凡纳滨对虾群体在形态上已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均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采用8个量度特征对大连、舟山和厦门3个单齿螺(Monodonta labio)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群体和厦门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大连群体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得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57.49%,主成分2为18.80%,主成分3为10.40%,累计贡献率为86.69%.通过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地理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3.16% ~ 81.82%,准确率P2为60.00% ~81.82%,综合判别率为74.13%.3个地理群体间最大差异系数为0.191 8~0.945 7,均小于1.28.多元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理群体的形态特征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菱鲆4个进口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2003~2004年进口的4个大菱鲆不同进口群体(英国、法国1、法国2、法国3),测定了其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高和尾柄长等7项形态性状.采用聚类、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大菱鲆的6项比例形态性状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法国1和法国2群体间形态最接近,而与英国群体、法国3群体的趋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两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61.069%,主成分2为34.343%,累计贡献率为95.412%.以判别分析建立了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46.7%~80.0%(P1)和51.7%~77.4%(P2),综合判别率为62.5%.3种多元分析结果表明,4个大菱鲆群体在形态上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全长、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长这5个形态性状指标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山东沿海不同地理群体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形态差异和地理分化特点,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日照东港(DG)、烟台海阳(HY)、青岛黄岛(HD)、威海文登(WD)和东营垦利(KL)5个中国蛤蜊野生群体形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生长指标指数显示,文登群体贝壳最厚,黄岛群体贝壳最薄、肥满度最低,海阳群体软体部最肥;5个群体间最大差异系数为0.515~1.245,均小于1.28,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主成分1贡献率为33.71%,主成分2贡献率为27.16%,主成分3贡献率为14.42%,累计贡献率达75.2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中国蛤蜊群体聚为2类,海阳群体、文登群体和垦利群体聚为一类,东港群体和黄岛群体分别聚为一类;通过判别分析,共建立了4个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70.0%~94.0%,综合判别率为80.0%。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蛤蜊的地理群体识别、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7个不同翘嘴红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7个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群体分为三支,南湾、兴凯湖、太湖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聚为另一支,而浮桥河群体则相对独立为一支。三个分支中浮桥河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主成分分析显示,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等31项形态特征中头部和尾部的长度对各群体间的差异贡献率最大,其中,太湖、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间的差异最为显著。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7个不同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90%。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7个不同群体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应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可以将各群体有效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高晓蕾  许然  张志新  郑小东 《水产学报》2019,43(7):1593-1602
中国海域跨度大,生态环境差别显著,栖息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长蛸群体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逐步判别分析的多元分析方法对中国沿海长蛸11个自然群体的14个形态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建立了群体判别函数。结果显示,长蛸腕式为1234,腕间膜式为ABCDE。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6.067%。主成分1主要包括胴宽/体长、头宽/体长、漏斗后部长/体长3个参数,累计贡献率达36.979%;主成分2主要包括体质量/体长、胴背长/体长、漏斗前部长/体长3个参数,累计贡献率达29.088%。基于主成分散点图可以清晰区分澎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依据判别函数,群体综合判别准确率为60.4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腕吸盘数目在澎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聚类分析显示,11个群体中北方5个群体与宜兰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嵊泗、南麂岛、连江3个南方群体聚成一支,之后与澎湖群体聚成一支,泉港群体单独聚成一支。研究表明,北方5个群体间形态相似度较大,且与南方群体差异显著;澎湖和泉港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中国沿海11个长蛸群体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地域差异性,形态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张永普 《水产学报》2004,28(3):339-342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为印度椢魈洋海域的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以南沿海,是我国沿海滩涂的主要经济养殖贝类.有关泥蚶人工育苗、繁殖与生长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9],但种内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我国山东、浙江、广西和韩国4个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泥蚶种内的形态变异特点与地理分化规律、并建立判别函数,为泥蚶地理种群的识别、种质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傅里叶分析在江鳕矢耳石形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傅里叶矢耳石分析在江鳕群体鉴别中的有效性,对3个江鳕群体矢耳石傅里叶描述子分别进行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数据显示,3个群体的判别成功率为96%,判别函数散点图显示,3个群体分离较清晰,仅有少量重叠;主成分分析中,特征值大于1的1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4.354%,其中第一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0.718%;聚类分析中,多布库尔河群体和松叶湖群体关系较近,聚为一支。本研究的试验结果证实了傅里叶矢耳石分析进行江鳕群体鉴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种虾资源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产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不同的种虾群体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我国的种虾资源。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种虾(所选种虾均为雌虾,在12~15月龄之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PRIMO群体、SIS群体、厄瓜多尔群体和API群体)进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除了体质量外,其他均低于15.0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10个性状的比例参数中,头胸甲宽/头胸甲长和腹部宽/腹部长在4个种虾群体中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RIMO与SIS群体形态差异最小,与厄瓜多尔和API群体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861%,其中,主成分1、2、3和4的贡献率分别为32.606%、23.982%、17.569%和14.704%。判别分析建立了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33.3%~67.1%,P2为30.8%~69.5%,综合判别准确率为52.1%。4个凡纳滨对虾种虾群体在某些性状比例参数上差异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形态差异,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湖鲚种群的形态判别与地理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澄清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湖鲚种群的地理亲缘关系,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基于26项形态特征参数比较研究了4个水域的鲚(Coilia ectenes)种群之间的形态差异。检视南四湖湖鲚样本50尾、太湖湖鲚50尾、洪泽湖湖鲚50尾、利津水库刀鲚1980年代标本50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洪泽湖群体和南四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太湖群体聚为另一支;黄河附属水体利津水库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以筛选10个性状的特征值建立的函数判别分析,判别准确率为洪泽湖群体82.7%、利津水库群体100%、南四湖群体84%和太湖群体84.9%,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4.3%。主成分分析,洪泽湖群体、南四湖群体和太湖群体之间的重叠较多,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近。单因子方差分析,4个鲚群体间有15项形态比例参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其他11个形态比例参数的差异系数均小于1.28,表明 4个鲚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属于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差异。从水系连通上推断,南四湖湖鲚为2002年长江向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时由洪泽湖和骆马湖湖鲚群体扩散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