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鲵、小鲵和东方蝾螈,同隶属于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是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重要类群。它们外形极为相似,皮肤裸露,生活在水中及近水的一些潮湿地区。 大鲵隶属于有尾目的隐鳃鲵亚目、隐鳃鲵科,是两栖类中最大的种类。该科目前有三种,一种是中国大鲵,另两种分别是日本产的大山椒鲵和美国产的隐鳃鲵。中国大鲵是该科代表,主要分布在我国珠江、长江和黄河中上游支流的近20个省、市、区,是目前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的一个种群。  相似文献   

2.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世界现存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已有3.5亿年的进化史,被称为"活化石",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目录"极危"(CR)物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特有物种。近年来,大鲵人工繁殖和生态繁殖获得突破,不少地区开展人工养殖,种群数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病害种类增多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湖北一家大鲵养殖场遇到大鲵幼苗(幼鲵)暴发水肿病,进行了诊疗研究,现将情况作一介绍。一、养殖场基本情况该大鲵养殖场面积5亩,室外生态繁殖池3亩,  相似文献   

4.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华中、西南及西北等地区。由于大鲵具有一定的药用和科研价值,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大鲵资源初步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渊 《淡水渔业》1996,26(3):22-24
安徽省大鲵资源初步调查报告王渊(安徽省水产局,合肥230001)大鲵(Andriasdavidianus)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俗称娃娃鱼、鲵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世界上一种珍稀的两栖动物。它不仅在物种分类和进化上地位显著,同时还具...  相似文献   

6.
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及珠江上、中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大鲵是非常古老的物种,是地球生物演变的“活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环境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另外,大鲵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大鲵又被誉为“水中活人参”。  相似文献   

7.
大鲵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Blanchard)]通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一种希有的珍贵动物。  相似文献   

8.
大鲵(娃娃鱼)的五种增殖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生长快、个体大,且资源分布广达17个省、市,除中国大鲵以外,世界上只有美国隐鳃鲵和日本山椒鲵的零星分布。美国隐鳃鲵分布在美国东部,由于河流淤积、筑坝成湖、捕杀与过度采集、水污染等原因,其资源已经濒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就资源而言,中国大鲵处于绝对优势。它还是当今世界上剩存的从水生演变成陆生动物,最具典型的过渡性动物,具有“活化石”之称。新近调查发现,大鲵还出现了“白玉色”、“红色”与“金黄色”的珍美绝品大鲵,所以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神奇而美丽的观赏动物,  相似文献   

9.
鞠卒 《水利渔业》1986,(2):21-21
大鲵,系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地方名娃娃鱼,是我国的一种珍贵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0.
大鲵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牟洪民  李媛  姚俊杰  马珊 《水产科学》2011,30(8):513-516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目前地球上仅存3种隐鳃鲵科中体形最大、品质最优的一种,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1]中,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  相似文献   

11.
大鲵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一)一、大鲵的分类与分布大鲵[Megalobatrachusdavidianus]属两栖纲(Amphidia)有尾目(Vrodtle)隐鳃鲵科(Cryptobrahida)。谷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古生物学和...  相似文献   

12.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食用、药用及科研价值。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养殖繁育技术的发展,在有限利用其资源的同时,还应开展人工增殖野外放流活动,以恢复自然生态平衡,增加野生大鲵的数量,保持种群的可持续繁衍。这里就如何做好大鲵人工增殖野外放流的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鲵(Andria davidianus blanchard),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一古老的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经济、科研价值。由于大鲵价值较高,对于其各方面研究较少,特别是一些疾病的研究。近日,当地爆发大鲵疾病,死亡率很高,对病鲵的治疗发现,有部分属腹水病范畴。在此,特针对治疗腹水病过程中的一些收获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大鲵学名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Amphid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otobranchidae),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鲵在食用、药用、观赏用以及科研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大鲵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雌雄性发育不完全同步,雄性发育差,“三率”(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偏低,严重制约了大鲵人工养殖的健康发展。作者于1999年~2003年先后在湖南省衡阳市白鹭湖农场和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从事大鲵的人工繁养工作,从亲鲵饲养、人工繁殖、幼鲵培育到大鲵病害防治,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现综合报道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防空洞内养殖大鲵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海 《淡水渔业》1999,29(1):40-41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主要生活于高山溪流中,我国许多省份都有分布,由于资源量急剧下降,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国内一些单位相继开展了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工作,本文首次报道我所在防空洞内养殖大鲵的情况。1材料与方法11养殖的大鲵全...  相似文献   

16.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隐鳃鲵属,俗称娃娃鱼,是一稀有的珍贵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科研、生产、药用价值。因过去滥捕滥杀,管理欠缺,造成中国大鲵资源锐减,有濒临灭绝的危险。人工恢复其自然生态资源的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人工养殖技术不够成熟,有待规范化、系统化。大鲵养殖池的构建环节是搞好其人工养殖的第一步,是保证大鲵在人工环境中生存、生长、繁衍的基础,但此方面的技术资料还未见报道。本文结合养殖实践效果,对大鲵养殖池的构建作一小结,以供科研、生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隶属于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大鲵属(Andrias)的有尾两栖动物,具有两栖类共有的变态发育过程。大鲵脱鳃期又称变态期,是指大鲵孵化出膜后生长到1龄左右时外鳃开始萎缩脱落,逐渐由鳃呼吸转变为肺呼吸的阶段。变态期除全长、体重增加外,最主要的特征是外鳃逐渐脱落,转变为以肺呼吸为主,皮肤辅助呼吸。笔者在同一批大鲵养殖过程中,发现10余尾大鲵年龄接近4龄而外鳃仍未  相似文献   

18.
杜建刚 《河南水产》2001,(1):11-11,24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它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价值。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国家采取鼓励的政策,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我市辖区卢氏县是河南省大鲵自然保护区之一,境内大鲵分布广泛,储量丰富。1995年以来,我市在卢氏、灵宝建有大鲵繁养场2个,通过5年多的驯养,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就我市养殖大鲵的实践,谈谈驯养繁殖大鲵应注意的若干环节:  相似文献   

19.
大鲵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又名娃娃鱼、大头鱼、人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随着野生大鲵资源匮乏,加之其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人工养殖大鲵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刘焕亮 《科学养鱼》2003,(10):14-15
我国有两栖动物280余种,隶属三个目,其中蚓螈目(Caeciliformes)仅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1种;蝾螈目(Salamandriformes)或有尾目(Caudata)约37种,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仅产于我国的珍稀动物;蛙形目(Raniformes)240多种,蛙科(Ranidae)94种,蛙属(Rana)约70种。 目前,我国养殖的两栖动物主要有:蛙属的虎纹蛙、棘胸蛙、中国林蛙和从国外引进的牛蛙、猪蛙等5种,大鲵属的中国大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