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同熟期甘蓝制种组合的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早、中、晚熟甘蓝品种的抽薹率均与低温来临时植株的营养体大小呈正比关系,营养体越大抽薹率越高;其中早熟甘蓝对茎粗及叶片数量要求最低,中熟甘蓝次之;晚熟甘蓝对植株营养体大小要求最高,各个熟期甘蓝的开花期和播种期基本呈正比关系,即播种期越早,开花期也会随之提早;早熟甘蓝品种制种在江苏句容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5日左右;中熟甘蓝品种制种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25日左右;晚熟甘蓝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1525日。  相似文献   

2.
新铁炮百合品比及播期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新铁炮百合开花期早晚表现将品种划分为早中晚三大类.早熟品种生长快,抽薹早,植株矮,切花持续期短,切花率高,单株花朵数少;晚熟品种生长慢,抽薹迟,植株高,莲座率高,切花率低,单株花朵数多;中熟品种主要性状介于两者之间.晚熟品种雷山3号播种期推迟,开花期迟,切花持续期长,全生育期长,切花率低,单株花朵数多;定植期推迟,生育期延后,全生育期增加,株高、单株花朵数增加,切花率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甘蓝属幼苗春化对从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的条件要求严格,早熟品种要生长到结球才能通过春化开花,开花率与结球率相当;中熟品种的开花率须比结球率约高10%;晚熟、特晚熟品种的开花率须比结球率约高20%.苏南地区早熟甘蓝品种繁种稳产的播期不能晚于9月25日,中熟品种不能晚于9月20日,晚熟品种不能晚于9月10日,特晚熟熟品种不能晚于9月1日.  相似文献   

4.
观察不同播种期对早、中、晚熟3个波斯菊品种观赏及采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观赏栽培,早、中、晚熟3个品种的最佳播种期都为6月29日左右,开花整齐,植株高矮适中,观赏性强;作为采种栽培,中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29日左右,平均产量为 33 kg/667m2 左右;晚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13号左右,平均产量为35 kg/667m2左右;而早熟品种不太适宜在本地区采种栽培.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对波斯菊结实和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不同播种期对早熟、中熟、晚熟等3个波斯菊类型采种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采种栽培,中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29日前后,平均产量为495 kg/hm2左右,晚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为6月13日前后,平均产量为525 kg/hm2左右,而早熟品种不适宜在长江流域采种栽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8个越冬春甘蓝品种在4个播期下先期抽薹和产量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品种和播期是影响越冬春甘蓝先期抽薹和产量的主要因子。通过对冠王等3个越冬春甘蓝品种在同一播期不同苗龄定植条件下先期抽薹和产量的比较分析,提出苗龄也是影响越冬春甘蓝产量的因子之一。结合杭州地区的气候条件,认为冬性强的品种,播种期在10月10日左右为宜,定植期以12月10日左右为宜,可以避免越冬春甘蓝先期抽薹,实现稳产高产,而弱冬性或偏春性的甘蓝品种,不适宜作为越冬春甘蓝栽培。  相似文献   

7.
一、杂种一代亲本原种的繁殖 1.播期甘蓝的种株要在低温下通过春化才能抽薹开花,所以必须在前一年秋天培育种株.中熟、中晚熟品种的自交不亲和系可在7月中旬育苗或8月初直播,早熟、中早熟品种的自交不亲和系一般在8月上旬育苗或8月20日前后直播.  相似文献   

8.
正1栽培方式与品种选择1.1栽培方式运城甘蓝露地的栽培根据定植期不同,可分为春甘蓝、夏甘蓝,秋甘蓝。具体栽培方式见表11.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的品种。春甘蓝栽培选择耐寒、耐抽薹、早熟的品种;夏甘蓝栽培选择耐热、中熟的品种;秋甘蓝栽培选择耐热、中晚熟的品种。距每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播种期处理对晚粳稻中熟和特早熟品种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显著影响齐穗、成熟与全生育期,其中对齐穗与成熟期的影响中熟晚粳比特早熟晚粳小;延迟播种期使株高变矮,节间、总叶数减少,对中熟晚粳的影响大于特早熟晚粳;对每穗总粒数的影响特早熟晚粳大于中熟晚粳,而对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则相反;播种期与该两类品种产量的关系呈二次曲线,两曲线相交点为6月26日,中熟、特早熟晚粳品种的适宜播期为该日前与后,最迟临界播种期分别为6月30日、7月23日.  相似文献   

10.
<正>1品种选择品种应以早熟、中熟优质品种为主,辅助适量中晚熟品种。目前大棚生产应用的品种主要有伊丽莎白、银蜜子、网纹香、百花仙子以及国内外的一些适宜的早熟、中熟品种。2培育壮苗2.1播种期一般大棚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便可定植。甜瓜育苗期大体1个月左右,所以再往前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即是播种期。播种育苗常在加温温室和温床内进行。2.2种子处理和催芽备播的种子经去杂去劣去秕,晾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当前气候变化和夏玉米品种更替的背景下,如何调整品种和播种期以适应当地有效积温的变化对夏玉米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以期为当地适宜播期和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9年,共选用3个中早熟夏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京农科728(JNK728)、登海618(DH618),3个中晚熟品种郑单958(ZD958)、登海605(DH605)、先玉335(XY335)作为试验材料,并设置6月5日(E)、6月15日(N)、6月25日(L)3个播期,探讨播期对不同熟期夏玉米授粉结实和产量形成等的影响。【结果】播期推迟至6月25日,各品种千粒重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显著降低,产量下降。与6月25日播种中晚熟品种相比,6月5日播种,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分别增加28.81%和16.24%;与6月25日播种中早熟品种相比,6月15日播种,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分别增加18.92%和14.66%。随播期推迟,不同品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降低1.21%—10.62%,中晚熟品种的降幅大于中早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总结实率降低6.25%—19.94%,中晚熟品种总结实率降低8.11%—27.32%,中晚熟品种的降幅大于中早熟品种;不同品种空秆率增高1.42%—14.72%,与品种熟期无关;中早熟品种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变幅在15.91%—20.23%,中晚熟品种收获指数降幅在2.36%—27.69%。不同品种产量与有效积温呈正相关,且吐丝期—成熟期有效积温与产量的关系更密切;有效积温、收获指数、总结实率、全生育期天数4个因素中,中早熟品种的产量与收获指数、总结实率的关系更密切,而中晚熟品种的产量与有效积温、收获指数的相关性更强;中早熟品种的有效积温与全生育期天数的相关性强于其与总结实率、收获指数和产量的相关性,而中晚熟品种的有效积温与产量的相关性强于其与收获指数、总结实率和全生育期天数的相关性。【结论】中早熟品种产量受有效积温限制较小,1 700℃·d左右的全生育期有效积温更有利于保证其较高的结实率和收获指数,进而获得高产;中晚熟品种产量受有效积温限制较大,1 800℃·d以上的有效积温更有利于其产量的增加。在当地气候条件下,6月5日左右播种中晚熟品种、6月15日左右播种中早熟品种,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且提高有效积温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The endogenous polyamine levels were tested at every developmental stage in different ecotypes of the Chinese cabb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lyamincs (PAs) were decreased in the process of flower bud initiation and fornfation, but the floral stem formation and elongation were accompied by PAs increase. The level of Spm was related to the bolting date of Chinese cabbage. During the inducing of flower bud initiation and elongation of floral stem, and the changes of Spm were reversed between early bolting date and late bolting cultivars, but they have the same requirment for Spd for the starting of flower bud initiation and the starting of bolting. The level of Spd changed little during entire developmental stage for early bolting cultivars, but a lot for late bolting cultivars. The time that the highest level of Put appeared is related to the bolting date of Chinese cabbage.  相似文献   

13.
耐抽薹大白菜种质资源生殖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份具有不同耐抽薹特性的大白菜种质资源为试材,通过提早播种和人工强制春化处理等方式对其抽薹开花期进行调控。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有提早抽薹开花的效果,其中以人工低温早期处理法效果最显著,抽薹期和开花期平均分别提早26.1和26.9 d,但不同材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耐抽薹性强的白麻叶类型材料的影响效果略低于青麻叶类型材料。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挖心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15-9216
[目的]探索袖珍白菜和超大白菜生产的新方法。[方法]对莲座前期、莲座中期、莲座后期、结球前期的大白菜分别进行挖心处理,研究挖心对其生长发育、结球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挖心的时间越早,越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及结球和得到较高的单株产量。无论在什么时期进行挖心处理都会对大白菜根、茎、叶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莲座前期挖心会出现侧芽易位,使产量降低20%;莲座中期挖心会产生袖珍型单株多球大白菜;莲座后期挖心会使得大白菜严重畸形并失去应用价值;结球前期挖心则会形成增产36%的超大型白菜。[结论]在不同时期挖心处理会使得大白菜出现侧芽易位、多球、严重畸形、超大增产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播期的3个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品种的单株产量、还原糖、维生素和纤维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选出了在不同播期中最适种植的菜心品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10月底至12月底种植,45天菜心品种优于60天、80天品种;而在3月初至5月中旬种植,80天菜心品种优于60天、45天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冬性大白菜的耐抽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个春化时间(5,10,15,20 d)和4个春化温度(0,3,6,9℃)对3份冬性有显著差异的大白菜品种进行耐抽薹性研究。结果显示,冬性强的品种在各处理下均未通过春化,冬性中间的品种在3℃下处理20 d的春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而冬性弱的品种在3~6℃下处理15~20 d均能很好地完成春化,说明品种冬性越强,对完成春化所需低温和时间的要求越苛刻,最适春化条件的范围也越窄。测定各品种抽薹过程中生长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发现,其变化规律与春化完成情况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大白菜是否通过春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裸燕麦品种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育期不同的3个裸燕麦品种坝莜六号(早熟品种)、坝莜一号(中熟品种)和坝莜三号(晚熟品种)为试材,设播种期5月21日、5月28日、6月4日(CK)、6月11日和6月18日5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对裸燕麦品种生育时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早播(5月21日)能有效利用春墒,对不同生育期裸燕麦品种均提高出苗率,是1项行之有效的抗旱保苗技术;并能提高裸燕麦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最终显著提高产量,特别是对中晚熟品种坝莜一号和坝莜三号效果显著。早中熟品种坝莜六号和坝莜一号的适宜播期为5月21~28日,其中坝莜六号适期晚播(5月28日)、坝莜一号适期早播(5月21日)对提高产量更为有利;晚熟品种坝莜三号的适宜播期为5月21日左右,播期推迟,产量下降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合肥自然条件下,连续6年(1987~1992)观察了7001S育性和主要特征特性,研究了繁殖制种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1)7001S属早熟晚粳型,播始历期122(单季制种)~80(双季繁殖)天。(2)不育期不育性稳定〔花粉败率率(SP)99.05%~99.94%,自交结实率(SS)0.00%~0.13%〕,不育期30天以上,主要集中在8月;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在9月5±2日;可育期可育度高(SP75.618%~22.122%,SS6.25%~44.00%)。(3)配组优势显著,已选育出两个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待审定的粳杂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套技术易于操作。讨论了7001S的实用性和适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反季节栽培大白菜未熟抽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白菜反季节栽培的主要问题是未熟抽薹。本试验选出的反季节栽培杂交种春大将、高冷地是冬性强、合抑类型的早熟、优质品种。确定大白菜适宜播期是防止未熟报薹的关键,春季气温上升到12℃以上时,露地播种为宜,保护地栽培的棚室温度也不要低于12℃,温度愈低,抽薹率愈早,抽薹率愈高。青鲜素100-200倍液喷洒2次,可有效抑制大白鼠未熟抽薹。  相似文献   

20.
春化条件对大白菜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冬性不同的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春化温度、春化时间对花芽分化和抽薹开花的影 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8 C处理下,大白菜花芽发育早,速度快;10C下大白菜种子也可以通过春化,但春化 所需时间相对延长。通过对低温诱导花芽分化温度、诱导持续时间及诱导后花芽生长速度的研究,初步选定 在6C低温下诱导20 d为大白菜的最佳春化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