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省16个地(市),开展了畜间布病血清学调查,共调查家畜38480头(只),阳性323头(只)。通过调查基本摸清全省畜间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2.
在全省16个地(市),开展了畜间布病血清学调查,共调查家畜38480头(只),阳性323头(只)。通过调查基本摸清全省畜间布病疫情。  相似文献   

3.
陈国忠 《当代畜牧》2013,(26):21-22
我们通常所说的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奶牛"两病"是影响牲畜生产、畜产品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两种人畜共患病,做好"两病"防控工作,事关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1奶牛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既感染人又感染家畜,家畜中牛、羊比较多见。奶牛布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不仅在家畜中常发,且由家畜传染于人,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解我县奶牛布病的感染情况,我站于2002年6~7月对全县的2003头奶牛进行了布病感染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正>西安市临潼区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特别是奶牛养殖在全省独具特色,奶牛存栏居全省第二,鲜奶产量居全省第一,也是西安市奶牛产业板块的重要区域。为了全面了解临潼区奶牛畜间布病现状,科学研判奶牛畜间布病流行趋势,保障奶牛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2015年9月~10月间,区动物疾控中心在全区开展了奶牛布病现状及防控措施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动物布病总体形势1.1布病疫区分布历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家畜布病呈普遍性流行。四川省其他19个市(州)农区和城市郊区的家畜布病主要是从疫区引进奶山羊、奶牛等种畜带进,呈散在性流行。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和疫区判定标准,全省目前共计有48个布病疫区县,分布在阿坝、甘孜州和成都、雅安、凉山、内江、绵阳市(地、州)。1.2畜间疫病情况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7.
海北州牛羊布病防治于1999年在全省同步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后,为进一步摸清近几年畜间布病感染和危害情况,经2002-2005年连续三年调查,结果:牦牛感染率为0.29%,奶牛感染率为0.078%,绵羊感染率为0.32%,说明畜间布病感染已有所回升,对检出的阳性畜进行无害化处理后,2004年仅检出1头布病阳性奶牛,2005年未检出阳性反应的牛羊,巩固了牛羊布病"稳定控制区"成果.  相似文献   

8.
广西家畜布鲁氏菌病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广西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有猪布病流行,1961年扩大到16个县市。近年来,全区猪布病除个别县疫情略有抬头外,疫情比较稳定。但奶牛布病仍有发生。现将1996年以来家畜布病疫情动态、布病防治工作现状作一个回顾,探讨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其主要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此病不仅在家畜中常发,且由家畜传染于人,给畜牧业和人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为了摸清民和县奶牛布病及其分布和流行情况,我们于2009年6~9月对全县的4000头奶牛进行了布病感染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等。人感染后,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和孕妇可引起流产等。目前,布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永昌县已被甘肃省兽医局列为奶牛和羊布病一类防控区;金川区为奶牛布病一类防控区,羊布病二类防控区。在《金昌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布病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已经分离到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1、2、3型,羊布鲁氏菌同样可以感染牛。由于目前以养牛羊为主,牛羊及各种家畜同牧场放牧十分普遍,所以牧区的各种动物(牛、牦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猪等)均应该普遍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而且,要研究各种家畜布病疫苗免疫的有效免疫期,明确其抵抗布鲁氏菌强毒的最低滴度,为布病抗体水平监测提供敏感快速的检测技术。例如,ELISA、胶体金等方法;研究带毒家畜接种布病弱毒疫苗后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为家畜群体布病的监测提供理论数据。再如,一般带毒动物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基本没有变化,或达不到抗病滴度。这是因为野毒在动物体内繁殖,刺激产生感染抗体,这时给该动物接种弱毒疫苗,感染抗体则会抑制疫苗菌的繁殖,使免疫抗体不能产生。如果感染抗体部分抑制疫苗菌的繁殖,可能导致动物免疫抗体产生不足。那么,已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的牛接种s2苗,保护抗体是否可以产生?这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问题。专家指出,农牧交错区奶牛的免疫工作急需强化。因该地区奶牛群靠近牧区布病老窝点,被感染的风险大,加之一些地区农民有同圈饲养牛羊的习惯,更易感染布病,所以农牧交错区的家畜应该普遍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要加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加强畜群布病临床检查和病原学诊断;做好阳性家畜的无害化淘汰处理;实行科学养畜,做到牛羊分村、分圈饲养。对牧区布病的监测,首先要加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一旦发现免疫抗体水平低下的个体要及时淘汰;第二,注意临床观察,发现流产、睾丸肿大,关节炎等具有布病类似症状的病例,要及时采样送检,尽早确诊是否存在布病感染。一旦发现阳性病例,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之,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西贺州市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9—2022年对部分猪、牛、羊规模场开展布病血清学监测,并对阳性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猪场群布病阳性率为0,牛为1.00%(2/200),羊为3.86%(17/440);猪个体阳性率为0,牛为0.03%(8/24 030),羊为0.88%(156/17 732)。2019—2021年未见牛布病阳性,2022年检出牛布病阳性,呈低流行率;羊布病阳性在2021年出现一次小高峰,2022年有所降低。羊只买卖、交换种公羊和混饲是导致布病阳性的主要因素。未整群扑杀阳性场的一次复阳率为33.33%,二次复阳率达50.00%。结果表明:贺州市家畜布病以牛羊感染为主,猪群布病流行风险较低,未整群扑杀场群存在复阳风险。建议积极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场建设,坚持监测和阳性场整群扑杀的防控策略,强化流通检疫监管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控布病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13.
奶牛布鲁氏菌病(以下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病奶牛可通过乳汁在一定的时间内排菌。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安全放心奶,对奶牛进行布病检测,净化奶牛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过去我们一直采用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家畜布病检测的田间筛选。2004年我站化验室从北京购进布病乳环试验抗原,把全乳环状试验应用于泌乳奶牛布病监测的田间筛选工作中,避免了因采血难而带来的诸多弊端,同时省去分离血清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奶牛布病监测工作进度。1布病全乳环状抗原购于中国CDC传染病所,颜色为红色,用前要充分振荡混…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发生、流行状况,统计分析了2018—2021年兽医系统实验室的牛羊布病检测数据。结果显示:4年累计检测样品31 050份,检出阳性样品49份,平均阳性率为0.15%。2018—2021年,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39%、0.12%、0、0.08%,整体呈下降趋势;场点阳性率分别为4.40%、0.81%、0、3.88%。奶牛个体阳性率和场点阳性率均高于黑山羊,奶牛规模场个体阳性率高于散户,黑山羊散户个体阳性率高于规模场。分析表明,当前金堂县牛羊布病总体呈低流行水平,但奶牛规模养殖场污染较重。提示该地区的布病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应加强家畜调运检疫监管,提高农户防疫意识,强化综合防控与监测,切实推进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10月在全省42个县(市、场)进行了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全省累计监测牛、羊419056头(只),检出阳性牛、羊3751头(只),平均阳性率为0.90%。其中:监测奶牛123834头,检出阳性338头,平均阳性率为0.27%;监测其它牛119184头,检出阳性牛2187头,平均阳性率为1.83%。监测羊176038只,检出阳性牛1226只,平均阳性率为0.70%。为了解青海省牛羊布病感染流行情况,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引发的传染-变态反应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是二类动物疫病。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布病,国家规定每年进行2次奶牛布病检疫净化。我站化验室在多年的布病检测中发现,相同的血样采用试管凝集方法与补体结合方法所产生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并对该现象进行调查分析。1布病实验室检测方法我县的奶牛布病检测:县兽医站化验室首先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初筛,对初筛检测出的阳性奶牛血样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经试管凝集试验出现阳性的奶牛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迅速拔掉我省城镇奶牛布病疫源,使城镇居民食用牛奶及其制品安全,我省于1988年开展了城镇布病奶牛净化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奶牛布病采取了检疫、扑杀病畜和健康奶牛免疫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并调整了免疫程序、加强了监测和考核验收。1989年长春、吉林两市郊区布病奶牛首先净化。可见,我省城镇布病奶牛净化进展迅速,大有希望。 1.对奶牛布病坚决采取“检、免、杀”的原则 1989年对全省32个县(市、区)城镇奶牛布病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请看下  相似文献   

18.
作者首次对布病(Brucellosis)血清学阳性奶牛后代(自然交配和胚胎移植后代)进行研究。在这些后代中没有发现阳性反应。这一结果支持布病血清学阳性奶牛可以用作胚胎供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奶牛布鲁氏菌病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2000-2009年奶牛布病现状调查,全省共发病313头,发病数由4头上升到177头;检疫奶牛417 418头,阳性311头,阳性率0.075%,阳性率由0.01%上升到0.17%.结果表明:发病数量与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局部疫情回升明显,存在较大的潜在威胁.对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布病流行与防控工作的关系,提出了综合性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下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病奶牛可通过乳汁在一定的时间内排菌。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安全放心奶。对奶牛进行布病检测,净化奶牛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过去我们一直采用血清学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家畜布病检测的阳间筛选。但近年来随着奶牛业发展,存栏逐年上升,逐头采血使得检测任务增大,并且采血技术要求高,基层技术人员缺乏。更重要的是采血取样还会使牛造成一定的应激反应,影响其生产性能,养殖户不愿意配合。从而使奶牛布病检测工作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