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以入侵植物鬼针草为吸附材料,探究其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机制,并对鬼针草材料吸咐亚甲基蓝前后的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00 mL浓度为100 mg/L的亚甲基蓝染料中,鬼针草最佳投加量为0.6 g,溶液最适pH值为5,最适吸附时间为20 min,最适吸附温度为298 K。对鬼针草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热力学分析得出,鬼针草材料吸附亚甲基蓝染料的过程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鬼针草吸附亚甲基蓝染料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经过热力学分析得出,鬼针草吸附亚基蓝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ΔG~0)、焓变(ΔH~0)、熵变(ΔS~0)均小于0,说明鬼针草吸附亚甲基蓝染料是一个有序的、自发的放热过程。通过对鬼针草材料进行形貌分析得出,吸附前鬼针草具有孔状结构,吸附亚甲基蓝染料后孔状结构被填充,鬼针草材料表面变平滑。  相似文献   

2.
次氯酸钠去除水和小白菜中毒死蜱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pH值下,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对水中毒死蜱的降解作用以及对小白菜中毒死蜱残留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较低pH或较高浓度下,次氯酸钠能有效地降解水中的毒死蜱,如在pH 5.0的条件下,用浓度分别为20和100 mg/L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5 min,水中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为97.4%和100%。而100和500 mg/L的次氯酸钠溶液对小白菜中残留毒死蜱的去除率为34.4%~70.6%。  相似文献   

3.
研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药剂0.3%印楝素EC1000倍液、10%吡.仲EC500倍液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4gDW/100mL、2gDW/100mL、1gDW/100mL和2个常用药剂的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小于1,其中控制效果最佳的是薇甘菊4gDW/100mL,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最低,仅为0.2392,其次为0.3%印楝素EC1000倍液,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2787。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3个不同浓度的处理以及0.3%印楝素EC1000倍液处理下的蜘蛛数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不差异,而10%吡.仲EC500倍液处理下蜘蛛的数量明显少于其它处理。室内观察表明,薇甘菊4gDW/100mL处理后,田间优势天敌银斑蛛Argyrodes sp.、旋转后丘蛛Dipoenura cyclosides的取食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4.
薇甘菊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提取物乙醇部分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提取物乙醇部分对水稻、萝卜、黄瓜、菜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总体上呈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且随着溶液浓度增大而抑制作用增强。其中干物质为0.1g/ml的乙醇部分溶液对菜心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长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干物质为0.01g/ml溶液对水稻的根长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干物质为0.002g/ml溶液对水稻,菜心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长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桂枝主要活性物质肉桂醛和肉桂酸对新余蜜橘青霉病的抗性及其机理,以500倍和1 000倍咪鲜胺稀释液为阳性对照,蜜橘损伤接种后,测定了防护效果最佳时肉桂醛、肉桂酸的抑菌浓度,分析了对果实活体防效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8 mg/m L肉桂醛以及30、15mg/m L肉桂酸是最佳抑菌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药液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贮藏第6天,25、8 mg/m L肉桂醛处理组的病情指数分别为54.4%和66.4%,30、15 mg/m L肉桂酸处理组分别为49.6%和63.2%;各浓度药液处理均能降低新余蜜橘的MDA和H_2O_2含量,显著提高并维持SOD、PPO等防御酶的活性,以25 mg/m L肉桂醛和30 mg/m L肉桂酸处理效果最佳。研究表明,肉桂醛和肉桂酸能有效增强果实活体防护效果以及诱导果实的抗病性,且抗性的产生可能与果实内相关防御酶活性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宋雪  王辉  孙延军  昝启杰 《植物保护》2021,47(4):269-275
为了筛选高效防除薇甘菊的除草剂, 本文利用4种含灭草松或吡啶类的新型除草剂25%苄嘧磺隆·灭草松AS?25%滴酸·灭草松AS?25%滴酸·氨氯吡AS?25%氟胺·灭草松AS, 以常用除草剂24%滴酸·二氯吡AS作对照, 在深圳进行防除薇甘菊的试验研究?除草剂对薇甘菊防效结果表明:400 mL/hm 2 25%滴酸·氨氯吡AS和24%滴酸·二氯吡AS对薇甘菊的杀灭率为100%, 同等剂量的25%滴酸·氨氯吡AS完全杀灭薇甘菊的时间短于24%滴酸·二氯吡AS?25%氟胺·灭草松AS 1 000 mL/hm 2对薇甘菊的杀灭率100%, 喷药后21 d左右薇甘菊全部死亡?25%苄嘧磺隆·灭草松AS?25%滴酸·灭草松AS 1 000~6 000 mL/hm 2对薇甘菊的杀灭率为68.85%~89.11%, 防治效果差?除草剂对其他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5%滴酸·氨氯吡AS?24%滴酸·二氯吡AS 400 mL/hm 2 对植物药害等级达到Ⅲ~Ⅳ级(严重药害和极严重药害)的种类数分别占样地内种类数的54.55%和77.78%?25%氟胺·灭草松AS 1 000 mL/hm 2对植物药害等级达到Ⅲ~Ⅳ级的种类数占样地内种类数的83.33%?建议在林地?非耕地等薇甘菊危害较大的区域可采用25%滴酸·氨氯吡AS 400 mL/hm 2防除薇甘菊, 该药剂可作为高效防除薇甘菊且对植物较为安全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金银花的花、黄花蒿的地上部分、蓝桉果实和黄柏果实的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的组分对杨树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测定。以黄柏果实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是金银花的花。抗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金银花的正丁醇组分、黄花蒿的石油醚组分和乙酸乙酯组分、蓝桉的水部分、黄柏的正丁醇组分。当培养基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浓度分别为8g/L时(对应的pH值分别为10.24和7.71),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00%和79.68%。如果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培养基的pH值至10.00,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0.58%。说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一方面是由于改变了培养基的pH值,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抑制了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滇杨挥发物成分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粉  张晓梅  胥勇  肖春 《植物保护》2016,42(2):99-103
为了筛选非寄主植物滇杨的挥发物中驱避马铃薯块茎蛾产卵的活性成分,在室内利用选择性产卵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8种挥发物:丁香酚、苯甲酸、苯甲醇、苯乙醇、2-羟基苯甲醛、β-紫罗兰酮、水杨酸甲酯、苯甲醛不同浓度(0.75~12mg/L)的溶液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在6~12mg/L浓度范围内对马铃薯块茎蛾产卵有极显著的引诱效果。丁香酚在3~12mg/L浓度范围内对产卵有驱避效果,12mg/L时的产卵驱避率为62.1%。苯甲酸在1.5~12mg/L浓度范围内对产卵有驱避效果,但各浓度下的产卵驱避率不存在显著差异。12mg/L的苯甲醇和苯乙醇的产卵驱避率分别为12.1%和20.2%。6mg/L和12mg/L的2-羟基苯甲醛的产卵驱避率分别为44.1%和33.2%。β-紫罗兰酮在1.5mg/L浓度时产卵驱避率为30.9%。12mg/L的苯甲醛产卵驱避率为38.5%。本文测试的8种挥发物中有7种在不同浓度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产卵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和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3种常见外来入侵物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水提取液对黄瓜枯萎病病菌(Fusarium wilt)、黄瓜灰霉病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番茄早疫病病菌(Alternaria solani)3种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外来入侵植物提取液均对3种病原菌孢子萌发都有抑制作用。其中,番茄早疫病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3种入侵植物提取液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黄瓜灰霉病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三裂叶蟛蜞菊和薇甘菊提取液浓度的升高也逐渐升高,但却随水葫芦提取液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而黄瓜枯萎病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未随3种入侵植物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呈规律性变化。水葫芦提取液对3种供试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三裂叶蟛蜞菊和薇甘菊要强,其提取液浓度为0.10 g/m L时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和番茄早疫病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高,其抑制率分别为83.80%和88.51%。  相似文献   

10.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恶性杂草之一,目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已发现薇甘菊的分布,并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根据薇甘菊生物学特性、潜在风险性及管理控制的难度等,评估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播、定植、扩散的风险性,分析其潜在危害,并初步建立薇甘菊入侵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评估体系对薇甘菊的综合评价结果可知,薇甘菊传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总风险值为83.5分(满分100分),属于入侵风险极高的入侵植物。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草除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残留量的方法。土壤样品用V(二氯甲烷):V(甲醇)=9:1的混合溶剂提取,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流动相为V(甲醇):V(水)=80:20,紫外检测波长为225 nm。在0.02~1.00 mg/L范围内,检测草除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色谱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8。在添加水平为0.05~1 mg/kg时,二者的添加回收率均在85.1%~10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5.2%~8.8%。草除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仪器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2和0.4 ng,方法定量限为0.05 mg/kg。  相似文献   

12.
3种植物提取物及其组合对稻田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了3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及其组合对稻田主要天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乙醇提取物2.0g·l00mL-1以下及其组合、香泽兰Chromolaena odorata (L.)King & Robinson乙醇提取物2.0g·100mL-1以下及其组合,蜘蛛、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E)较清水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薇甘菊乙醇提取物2.0g·100mL-1以上对捕食性天敌昆虫、香泽兰乙醇提取物2.0g·100mL-1以上对蜘蛛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均有一定的毒杀作用,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和施用次数的增加,其毒杀作用增强;而印楝素(现代苦楝油Melia azedarach L.的提取物)与其他2种植物提取物(0.01g·mL-1)的不同组合均对稻田天敌类群均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因此建议降低香泽兰乙醇提取物与印楝素的使用浓度或施用次数,以减轻对自然天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对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防治效果好的药剂,本文采用浸虫法分别测试了 3%阿维菌素微乳剂、41.70%氟吡菌酰胺悬浮剂及20%噻唑膦水乳剂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象耳豆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对卵孵化和卵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阿维菌素微乳剂对2龄幼虫致死作用最...  相似文献   

14.
应用作者所在实验室自制的、对溴氰菊酯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多克隆抗体和酶标半抗原,建立了包被抗体-酶标半抗原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DC-ELISA)。小白菜样品经超声提取、浓缩和10%甲醇定容后采用DC-ELISA法测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抗体包被浓度为2.0 mg/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溴氰菊酯半抗原稀释2.0×105倍、包被介质为pH 7.2 PB、反应介质为含0.125 mol/L NaCl pH 6.8 PB的优化条件下,DC-ELISA法检测溴氰菊酯的线性范围为0.10~10 mg/L,溴氰菊酯对抗体-酶标半抗原反应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1.68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11%,IC10值为0.16 mg/L。在5、1和0.2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DC-ELISA法测定小白菜中溴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06%和95%,RSD(n=5)分别为8.5%、8.1%和8.1%。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测定小白菜中添加0.2 mg/kg溴氰菊酯的回收率为107%。本研究建立的DC-ELISA法可用于小白菜中溴氰菊酯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5.
向氨氮废水中投加磷源和镁源可以形成磷酸铵镁(MAP)沉淀。本试验采用轻烧镁粉作为MAP法的镁源。试验对配比、pH、反应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摩尔比N:Mg:P=1:8:1(将轻烧镁粉看作纯氧化镁计算)、pH=7、反应时间为50min时,氨氮去除率达到92%,剩余磷含量为2mg/L。  相似文献   

16.
 A bioassay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toxicity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rystal protein against Meloidogyne hapla,a root-knot nematode,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Reproducibility and precision of the bioassay results were optimal when forty 2nd stage juveniles were incubated in the dissolved crystal protein solution at 25℃,pH9.0 for 7 days.The juveniles were stained with 1% KMnO4 for 2 hours or methylene blue solution for 1 hour to distinguish living and dead ones.By the bioassay procedure,the LC50 value of strain YBT-1532 crystal protein against M.hapla was determined as 0.304±0.086 mg/mL(LC50±1.96SE).Moreover,the strain YBT-1532 showed toxicity to Caenorhabditis elegans,a free-living nematode.Al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YBT-1532 is a toxic strain to plant-parasitic nematode,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control plant-parasitic nematode.  相似文献   

17.
田间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进行喷雾试验,证明若吡虫啉喷雾雾滴在小麦穗部形成一定的沉积密度即可有效防治麦蚜。当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用水稀释2 333倍(有效成分300 mg/L),雾滴密度在54,133和280个/cm2条件下,施药7 d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3% ,88.7%和93.7%;当药剂稀释1 167倍(有效成分600 mg/L),雾滴密度在75,142和291个/cm2条件下,7 d后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1%,94.5%和96.5%。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采用常量150 L/hm2、低浓度(300 mg/L)喷雾时,小麦穗部、旗叶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77±12,113±8个/cm2,沉积量分别为27.4±6.8,6.6±1.6 ng/cm2,地面流失率为12.8%,7 d后的防治效果为94.0%; 当采用低容量75 L/hm2、高浓度(600 mg/L)喷雾时,小麦穗部、旗叶上的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27±13,91±7个/cm2,沉积量分别为29.8±1.2, 6.7±0.6 ng/cm2,地面流失率为10.6%,7 d后的防治效果为93.8%。生产中建议采用吡虫啉低容量75 L/hm2、高浓度600 mg/L喷雾,省工、省水、省时。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条件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大黄酚在水中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大黄酚在水中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25℃下,光照强度为4000 lx时,初始质量浓度为2.0、5.0、10.0mg/L大黄酚的半衰期分别为66、239、433h,即初始质量浓度越高,降解时间越长;5.0mg/L大黄酚在8000 lx光照强度下的半衰期为77h,说明光照强度越大,降解越快;在pH值为4、7、9的缓冲溶液中,5.0mg/L大黄酚的半衰期为107、71、3h,即偏酸条件对大黄酚的水中光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偏碱环境可显著促进大黄酚的水中光解。根据我国农药的光解特性等级划分标准,大黄酚在水中的光解性能为难光解。  相似文献   

19.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严重威胁热带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兼具生物防治和化学农药减施高效双重优势的绿色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杀线剂毒力测定和生防菌耐药测定,设计系列药菌复配组合并筛选出对象耳豆根结线虫活性好的复配方案。结果表明: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剂对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PLHN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均较小,且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LC50为0.107 mg/L, LC99为0.792 mg/L,绝对致死浓度为0.8 mg/L。复配组合中甲维盐0.4 mg/L(减量50%)+75% PLHN和甲维盐0.6 mg/L(减量25%)+50% PLHN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和卵的抑杀作用均优于其他组合。盆栽防效表明:0.6 mg/L甲维盐(减量25%)+50%PLHN复配组合的防效最好,对根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与全量甲维盐相当,并能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0.6 mg/L甲维盐+25% PLHN和0.4 mg/L甲维盐+75%PLHN次之。甲维盐和淡紫紫孢菌PLHN的复配使用,不仅甲维盐能减量25%~50%,还能弥补生物防治稳定性较弱、持效期不长等不足,是植物线虫病防治的可选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