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6溃烂病【别名】溃疡病、皮肤溃烂病、腐皮病、烂爪病【病因】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杆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所引起,大多是由于鳖相互撕咬或与地面摩擦受伤后细菌感染所致。【症状】体表糜烂或溃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病灶部位可发生在颈部、背壳、裙...  相似文献   

2.
乌鳢腐皮病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腐皮病的 主要眼观病 变是病鱼体 表鳞片脱落,皮 肤溃烂,有出 血和炎 性渗出 物。主要组织学所见是局部皮肤和骨骼肌急性炎症反 应和坏死。肝 脂肪变性,肾间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肝脏和肾脏细胞肿胀,线粒体结构模糊、空泡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腐皮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红玲 《淡水渔业》2000,30(4):33-35
由于我国养鳖业的迅猛发展 ,随之而来的病发生较多。近来农业展览馆水产馆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动物科学院有关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发现鳖病中发病率较高的是单胞菌引起的腐皮病 ,该病初期病鳖的四肢、颈部、尾部等处的皮肤溃烂 ,皮肤组织变白 ,变黄 ;后期溃烂处皮肤脱落 ,深者见骨 ,流血 ,甚至失明。与此同时 ,对江苏、上海、温州、北京、辽宁及本市的该病进行了调查及研究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病鳖来自各地送检的病鳖 ,均具有典型的腐皮病症状 ,幼鳖由北京农展馆提供 ,鲫鱼购自秦皇岛 ,小鼠来自秦皇岛第二医院 ,兔购自昌黎…  相似文献   

4.
1.腐皮综合症(皮肤溃烂病、化皮病) 病因:饵料和有机物污染、油污、无机污染、重金属及pH波动、水质淡化(盐度≤17‰)。感染初期病灶部位以假单胞菌属的Pseudoalteromonas ifaciens和弧菌属的灿烂弧菌为优势菌,感染后期因体表创伤面易使霉菌、寄生虫富集造成继发性感染,加快其死亡速度。  相似文献   

5.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多年,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亲身诊断施药的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鉴别。 相同的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皮下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终至死亡。 营养性腐皮病  相似文献   

6.
卢仲春 《内陆水产》1997,22(2):27-27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多年,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亲身诊断施药的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以供大家参考、鉴别。相同的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皮下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终至死亡。营养性腐皮病此病全年可在幼蛙、青年蛙、成蛙中发生,发病率可…  相似文献   

7.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笔者养蛙时发现,牛蛙腐皮病有两种,即营养性腐皮病和创伤性腐皮病。两种腐皮病由于主要症状相同,极易被混淆,造成错误的诊断和施药。笔者根据诊治经验,将两种腐皮病的相同症状及各自的其它症状、发病原因、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供大家参考、鉴别。相同症状: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的背面皮肤失去光泽.出现花纹状白斑,接着表皮层脱落,真皮层开始腐烂,露出肌肉,并逐渐蔓延到躯干部和背部,直至死亡。营养性玛次病此病全年可在幼蛙、青年蛙、成蛙中发生,以成蛙见多。发病率高、传染性强、…  相似文献   

8.
<正>21世纪以来,刺参养殖在我国蓬勃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养殖品种之一。但随着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病害频繁发生[1]。刺参养殖主要的病害有腐皮综合征、化板症、烂胃病、盾纤毛虫病等,其中腐皮综合征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大。腐皮综合征又称“溃烂病”“烂皮病”“化皮病”,多发生在1—4月,其中2—3月为发病高峰。幼参到成参均可发病,幼参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4)消毒水体,防止病菌大量繁殖。雨水易将地面、水沟的污物、病菌冲刷入参池中,所以雨后应使用一些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泡腾片、高能碘、参毒清等,进行水体消毒,防止病菌感染。七、刺参池塘养殖的病害及防治1.腐皮综合症(1)病因:该症也称"皮肤溃烂病"、"化皮病",根据感染初期和后期多例病参病灶部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观察、对比分析表明:初期病灶部位主要有假单胞菌属和弧  相似文献   

10.
11月初,罗定当地有养殖户带着发病黄沙鳖到我检疫站求诊。病鳖多表现为颈脖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部有出血性红色斑块,腹甲出现红斑甚至整个腹甲泛红,尾柄处大块表皮糜烂,病鳖的四肢、头颈部、裙边等处皮肤糜烂坏死并形成溃疡,病鳖严重的出现溃烂,口、鼻发炎充血。我们初步诊断为鳖腐皮病、红底板及红脖子病。为了进一步明确病情及找到解...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有很高的营养、药用、观赏及科研价值,因此大鲵人工养殖日益兴起。但大鲵人工养殖条件终究异于自然栖息环境,人工养殖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其中病害最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重要原因。目前,大鲵病害繁多,在养殖各时期都会出现疾病,其中腐皮病是当前出现最多、危害最大的鲵病之一,通常轻度的感染表现为体表皮肤的溃烂,烂尾、烂肢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牛蛙腐皮病的血液与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蛙腐皮病是危害牛蛙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通过对牛蛙腐皮病的血液、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与正常牛蛙进行对比,揭示牛蛙腐皮病的血液、组织病理变化,了解其发病机理,为牛蛙腐皮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以原绵霉为原发病原、继发嗜水气单胞菌的日本鳗鲡腐皮病组织病理学的研究。外观症状:病鱼体表粘液斑块状脱落,皮肤坏死、溃烂,有出血和炎性渗出物。组织病理变化:烂鳃,鳃丝固有结构崩解;皮肤坏死,肌纤维融解、消失;心肌纤维紊乱、坏死,肌间炎性细胞浸润,血栓;肝脏肿大、空泡、坏死;脾出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肠道粘膜上皮脱落、坏死,固有膜炎性白细胞浸润;肾脏受损严重,广泛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肿胀、坏死,肾小球萎缩,囊腔内出现血球。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腐皮病及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病理,认为腐皮病的病原是气单胞菌属的两个种(或亚种),并通过具有病例阐述了腐皮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腐皮病又称打印病,主要危害鲢鳙鱼,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草鱼出现此病尚没见报导。其症状为病鱼在水中游动缓慢,身体发白,尾鳍上半部分露出水面,有明显的红色斑块,病鱼不吃食,臀鳍上方至尾鳍有块状或大面积溃烂露出骨骼,鳞片脱落,鳃丝发白,鱼体极度消瘦,严重的眼球塌陷。  相似文献   

16.
养鳝常见病及其防治天然水域的黄鳝.一般无疾病发生但人工养殖黄鳝,由于其密度大,水质条件较差,加上转池、分池操作等原因.大大降低了鳝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在养殖中常发失以下几种疾病:1.腐皮病:腐皮病在养鳝中最为常见,病鱼表现症状为: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国形或...  相似文献   

17.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2种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以载玻片为介质,建立了2种病原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交叉反应、阻断试验和吸收试验结果均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强。对人工感染实验中的养殖水体及发病刺参溃烂组织检测,可以检出水体和患病刺参溃烂组织中的相应病原菌,病原菌被染成明亮的黄绿色,检测灵敏度2.4×104cell/mL。冰冻切片检测结果显示,在刺参肿胀嘴部与溃烂肌肉处有大量染成黄绿色的细菌颗粒。结果表明:采用IFAT可以对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致病菌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该方法的建立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甲鱼腐皮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信云 《淡水渔业》2000,30(5):40-40
1 症状患腐皮病的病鳖外部表现为背腹甲块状充血发炎 ,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皮肤溃烂 ,解剖这种重危病鳖 ,就会看到内部器官都有病变 ,一般肝脏肿大 ,且有大量米粒状白色斑点 ,有的肝脏呈腐皮状 ,肾肿大 ,脾呈黑褐色 ,肠道无食物。2 治疗将病鳖捞起后放在装有浓度为 30mg L的高锰酸钾溶液的盆里浸泡 1~ 2小时 ,然后将药液稀释到 3mg L的浓度继续浸洗 ,次日重复上述作法 ,根据病情轻重 ,一般处理 3~ 5次就可以移到隔离池去治疗。病鳖入池后先引食 1~ 2天 ,然后投喂药饵 ,第一天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 8克 ,第二天起药量减半 ,…  相似文献   

19.
鳝鱼又称黄鳝,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人工饲养鱼类。在养殖和运输过程中,常发生细菌性腐皮病、烂尾病。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病的防治方法。1、鳝腐皮病: 当水质恶化,黄鳝抗病力下降时,一些水生细菌  相似文献   

20.
肖波 《科学养鱼》2020,(5):50-52
正棘胸蛙养殖在国内发展已近20年,在政策扶持与引导下,养殖户数量逐年增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制约养殖户扩大生产的因素,腐皮病就是其中之一。该病流行时间长,范围广,是棘胸蛙养殖病害防控过程中的难点。笔者投身棘胸蛙养殖近两年时间,期间走访调查了湖南、江西30余家棘胸蛙养殖企业,对腐皮病发生的条件因素、发病特征、预防腐皮病的优秀管理经验进行了整理总结,同时参考了前人对棘胸蛙腐皮病的文献研究。针对腐皮病害的发生传播与预防,结合个人的养殖经验与调查结果,做如下阐述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