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导致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方法简单,无毒害,效果好。本文通过研究温度、湿度、光和风对赤眼蜂的影响,以掌握赤眼蜂生存规律,以期为生态保护技术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稻田周围植物上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稻田周围杂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及其寄生蜂的种类。通过游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寄生蜂发生动态的调查,初步明确了游草上鳞翅目昆虫卵及其寄生蜂种类大都与水稻相同,稻苞虫卵量尤多。是繁殖赤眼蜂的良好场所。赤眼蜂种群数量随寄主卵量而变化,其高峰期基本上与稻苞虫卵量一致或相差几天。7月初、10月和11月份赤眼蜂种群数量较多。还调查了稻田周围柑桔、白玉兰、香蕉和荸荠上部分鳞翅目害虫卵寄生蜂种类。这些害虫的卵上存在着与稻田相同的卵寄生蜂—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ngrammaconfusum。不同生境香蕉弄蝶卵寄生蜂种类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使其不能孵化。本文介绍了赤眼蜂林间释放技术,通过虫情调查,摸清林间害虫的产卵时期、卵发育期和数量等情况,适时适量地将蜂释放到林间,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消灭害虫、保证林木健康稳定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致使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方法简单,易于繁殖,便于掌握,成本低、效果好、无毒害,其是植物保护中的一支天然劲旅,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落实赤眼蜂的繁殖计划,满足林间放蜂需要,本文对赤眼蜂的冬季、夏季(春秋季)积累与保存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赤眼蜂的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推迟供卵条件下卷蛾分索赤眼蜂的生殖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推迟供卵的方法考察了卷蛾分索赤眼蜂(Trichogrammatoidea bactrae)在寄主缺乏情况下的生殖策略。结果表明,在短期(羽化后4d内)缺乏寄主条件下,卷蛾分索赤眼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恢复供卵首日的寄生卵量有所提高,且其繁殖力和成虫寿命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在长期(羽化后8d内)缺乏寄主情况下,卷蛾分索赤眼蜂没有积极的生殖对策,其群体繁殖力和寿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利用赤眼蜂自然控制目标害虫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目标寄主匮乏时,应采取相应的田间保护和增强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赤眼蜂是自然界一类寄生性天敌,在天敌的种类中,它最小,体长只有0.5毫米,因为它的复眼是红色,所以叫赤眼蜂。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有些种类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率达10%以上。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使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  相似文献   

7.
以麦蛾卵为中间寄主繁殖赤眼蜂,经过麦蛾饲养、麦蛾卵收集、种蜂繁殖、接蜂处理、寄生卵发育与收集、寄生蜂卡制作、赤眼蜂贮藏等生产程序,探讨了麦蛾卵繁殖赤眼蜂工艺技术流程。分析了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使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是生物防治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同寄主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选择性不同。针对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与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较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产卵能力下降10%,飞翔能力差,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低于60%。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生存时间延长1~2d,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在60%以上,且次代幼虫发育良好,所发育的成虫能有效控制第二年大豆食心虫虫口基数,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连锁效果。综合分析认为,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能更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且连续防治效果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1982—1984年在林内用185000粒柞蚕(Anthcraea Pernyi)卵的招引和以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卵中的分离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松林内形不成优势种群。落叶松毛虫卵不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主要寄主,只是补充寄主。黑龙江省林区的气象因子不能满足松毛虫赤眼蜂大量繁殖的条件。所以人工施放赤眼蜂是落叶松毛虫卵寄生率低(0—19.7%)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受到繁育寄主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繁育寄主对赤眼蜂品系在梨小食心虫卵的趋性中是否存在差异,本试验通过Y-管行为选择试验研究了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品系,以及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本地优势种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品系对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趋性。松毛虫赤眼蜂米蛾卵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卵均未表现出显著趋性,松毛虫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在仅有米蛾卵时对米蛾卵表现出了显著趋性,而在仅有梨小卵、以及梨小卵和米蛾卵共存的处理中未表现出对任一寄主卵的趋性;玉米螟赤眼蜂米蛾卵品系和梨小卵品系,以及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卵均未表现出显著趋性。仅有米蛾卵时,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选择时间显著短于除玉米螟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外的其余三种赤眼蜂品系;而在仅有梨小卵时,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选择时间最长,松毛虫赤眼蜂米蛾卵品系选择时间最短;而两种繁育寄主同时存在时,玉米螟赤眼蜂米...  相似文献   

11.
正赤眼蜂是一种寄生在昆虫卵内的寄生蜂。赤眼蜂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作用机理是:赤眼蜂雌蜂的成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蜂卵以玉米螟的卵液为养料,并取食玉米螟卵内的营养,在玉米螟的卵内很快孵化为幼虫,幼虫在玉米螟卵内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经交尾后,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命表技术分析了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astriniae Pang et Chen)在不同寄主繁育条件[分别用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 Stainton)(RM)卵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DBM)卵繁育]下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在不同寄主繁育条件下,玉米螟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潜能以米蛾卵所繁的成蜂的各项寄生特性参数(内禀增长率γm、每雌寄生卵量、净生殖力R0、平均世代历期T和雌蜂寿命)均优于用小菜蛾卵所繁蜂,米蛾卵是其适宜的中间寄主;长期用小菜蛾卵繁育玉米螟赤眼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玉米螟赤眼蜂的生活力,降低了其对目标寄主的攻击性,有关其田间转寄主繁育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使用赤眼蜂防治果树害虫掌握最佳的释放比例,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降低防治成本.试验从周期性调查释放赤眼蜂自然形成的种群密度入手,研究赤眼蜂种群密度与寄主卵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每棵果树上释放的松毛虫赤眼蜂雌蜂数量与寄主卵比例达到150∶1时,达到最佳防治效果,为85%~88%.  相似文献   

14.
实蝇类害虫是以雌成虫将卵产于瓜果内,卵孵化后幼虫在其内取食造成烂果、落果,对瓜果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文章综述了实蝇类害虫对不同寄主、同一种寄主不同品种、寄主果实颜色、果实成熟度、寄主不同受害方式和寄主部位的产卵选择,简述了影响实蝇对寄主产卵选择的因素,并阐述了寄主选择在实蝇防治中的应用.指出实蝇对寄主的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深入研究寄主植物次生物质对实蝇解毒酶的抑制作用及果实内植物挥发性物质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为今后研制新药剂和合理有效治理实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蝇类害虫是以雌成虫将卵产于瓜果内,卵孵化后幼虫在其内取食造成烂果、落果,对瓜果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文章综述了实蝇类害虫对不同寄主、同一种寄主不同品种、寄主果实颜色、果实成熟度、寄主不同受害方式和寄主部位的产卵选择,简述了影响实蝇对寄主产卵选择的因素,并阐述了寄主选择在实蝇防治中的应用.指出实蝇对寄主的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深入研究寄主植物次生物质对实蝇解毒酶的抑制作用及果实内植物挥发性物质化学成分和营养成分,为今后研制新药剂和合理有效治理实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在野外挂米蛾卵收蜂的方法,于2011年11月在紫金县苏区镇采到了3种赤眼蜂,经鉴定其中有广赤眼蜂,为广东首次发现。针对广赤眼蜂是菜粉蝶的优良天敌寄生种类,对其实验种群生殖力表进行了研究。 采用以寄生变黑卵数量作为繁殖力估计方法,编制了广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广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繁殖的生殖力表参数为:总生殖力∑Mx=3.6501,净生殖力R0=1.5800,平均时代周期 T=13.3306(天),内禀增长率 rm =0.0343,周限增长率λ=1.0349,平均单雌产仔蜂数R=2.08,雌性比率P♀=0.76。结果表明,广赤眼蜂种群群体衰弱,存活时间短,产卵量低。 生殖力表参数能较好地反映“蜂-卵”组合的适合程度和寄生效能,赤眼蜂实验种群生殖力表的编制可以作为室内评估“蜂种与目标害虫”和“蜂种与中间寄主”组合适合度和寄生效能的重要方法。其作用类似于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可供“育蜂治虫”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蛲虫卵在雌成虫子宫内的发育和立体形态再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人蛲虫雌成虫子宫内卵的立体形态与前人报道有何不同,方法;在解剖镜下解剖20条人蛲虫雌成虫的全副完整子宫后,同光镜和电镜观察卵的立体形态。结果,雌成虫子宫除卵巢区外,其余全副子宫内充满了发育基本同步,卵壳发育完好的卵,药物驱出的雌成虫卵内含1~3个细胞,个别为多细胞期,肛门口获得的成虫其子宫内的卵为多细胞期。结论:人蛲虫雌成虫子宫内卵是一次同步发育的,解剖出的卵发育至成熟期,其立体形态均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卵寄生蜂赤眼蜂消灭害虫是一项传统的生物防治好方法。过去主要依靠繁殖麦蛾、米蛾产的卵或利用柞蚕、蓖麻蚕卵来大量生产赤眼蜂,只能手工操作,其工艺复杂、受季节限制、生产效率低、产量和质量有限,并且这些寄主本身也是活体,也会因病或天敌侵袭而受到影响。而以人造卵取代昆虫卵可用于大量繁殖赤眼蜂,通过对人造卵浆配方、人造卵机器、人造卵繁蜂方法的研究,形成了崭新的人造卵赤眼蜂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并可全年持续生产。主要创新点:(1)发明了GD—5型自动造卵机,每小时可生产人造卵卡600张(8.4万粒);(2)研究出可克…  相似文献   

19.
蜂密度和寄主卵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内以米蛾卵作寄主研究了蜂密度和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在第一个试验中,1、2、4和8头1日龄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被分别接入400粒米蛾卵上,结果表明,卵的总寄生率在最高蜂密度(8头)时显著高于其他蜂密度,但平均每头雌蜂的寄生率却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当蜂密度从1增加到8头时,平均每头雌蜂的寄生率几乎减少了近一半,同时每雌产后代数也随蜂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蜂密度的增加降低了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效能.另一试验中,50、100、200和400粒米蛾卵上分别接入1头1日龄的赤眼蜂雌蜂,结果表明,随寄主卵密度的增加,卵的总寄生率也显著增加,寄主卵密度每增加1梯度,每雌产后代数平均增加了2倍,由此可以看出,寄主卵密度的增加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效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芸金杆菌是一类优良的微生物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强的致病力,但苏芸金杆菌菌体本身和制剂中的许多助剂对害虫的天敌是否有不良影响,目前研究甚少。文章就几种我国生产的苏芸金杆菌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卵期寄生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苏芸金杆菌菌体本身对落叶松毛虫赤眼蜂、落叶松毛虫黑卵蜂、落叶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和跳小蜂均无明显影响,只是由于H4a4b-1和H5a5c制剂中作为防腐剂的二甲苯对一些卵寄生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