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表明,稻飞虱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缨小蜂Anagrusflaveolus、A.optabilis和寡索赤眼蜂Oligositanaias及O.aesopi同时存在于稻田及其周围的非稻田生境中。寄主卵、寄主植物和栖息生境对卵寄生蜂的性比、体形大小和发育历期有着明显的影响。非稻田生境中禾本科杂草的种类和数量首先影响飞虱和叶蝉,从而影响卵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和质量。植物花对卵寄生蜂成虫的生存和寄生行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非稻田生境与稻飞虱卵期主要寄生蜂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稻飞虱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缨小蜂Anagrus flaveolus、A.optabilis和寡索赤眼蜂Oligosita naias及O.aesopi同时存在于稻田及其周围的非稻田生境中。寄生卵、寄生植物和栖息生境对卵寄生蜂的性比、体形大小和发育历期有着明显的影响。非稻田生境中禾本科杂草的种类和数量首先影响飞虱和叶蝉,从而影响卵寄生蜂的种群数量和质量。植物花对卵寄生蜂成虫的生存和寄生行为非常  相似文献   

3.
对湖北省稻田害虫的卵寄生蜂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及螟黄赤眼蜂(T. australicum)为优势种群,寄生率最高可达94.1%~95.0%;稻苞虫黑卵蜂(Telenomus parnarae)为次要优势种群,寄生率最高可达87.5%,其他卵寄生蜂的寄生率较低,一般低于35%。  相似文献   

4.
郑和斌 《湖南农业》2012,(11):17-18
(续2012年第10期17页)四、赤眼蜂放养技术1.主要作用稻田释放人工饲养的赤眼蜂,赤眼蜂成虫在某些害虫卵内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取食害虫卵内的营养物,使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而杀死害虫。几天后,卵寄生蜂化蛹,不久变为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飞出再寻找新的寄主,从而达到以蜂治虫,减轻害虫危害的目的。目前在水稻上应用比  相似文献   

5.
正赤眼蜂是一种寄生在昆虫卵内的寄生蜂。赤眼蜂常见的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二十多种。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蜂种,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作用机理是:赤眼蜂雌蜂的成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蜂卵以玉米螟的卵液为养料,并取食玉米螟卵内的营养,在玉米螟的卵内很快孵化为幼虫,幼虫在玉米螟卵内生长、发育到成蜂后破壳羽化而出,经交尾后,  相似文献   

6.
从1980年-1984年的五月下旬至九月底,按农业区划选有代表性的22个县、区(场),对湖北省赤眼蜂的种类、寄主和分布作了初步研究,兹简报如后。一、不同植物上寄主昆虫卵的数量分布在49种植物上采集的寄主昆虫卵计103,756粒,其分布状况见表1。  相似文献   

7.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使其不能孵化。本文介绍了赤眼蜂林间释放技术,通过虫情调查,摸清林间害虫的产卵时期、卵发育期和数量等情况,适时适量地将蜂释放到林间,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消灭害虫、保证林木健康稳定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广西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条螟卵优势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为保护本地优势自然天敌及人工释放控制蔗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采样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对广西3个代表性蔗区南宁市吴圩镇、崇左市濑湍镇和来宾市武宣县甘蔗条螟卵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3个蔗区条螟卵寄生蜂主要有螟黄赤眼蜂和黑卵蜂两种,其中,崇左市濑湍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2.11%和45.32%,螟黄赤眼蜂分别为19.72%和17.04%;南宁市吴圩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1.79%和2.40%,螟黄赤眼蜂分别为8.93%和6.29%;来宾市武宣县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13%和6.36%,螟黄赤眼蜂分别为43.59%和41.75%.[结论]黑卵蜂是崇左市濑湍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螟黄赤眼蜂是来宾市武宣县和南宁市吴圩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9.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导致害虫卵不能发育孵化。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方法简单,无毒害,效果好。本文通过研究温度、湿度、光和风对赤眼蜂的影响,以掌握赤眼蜂生存规律,以期为生态保护技术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广西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条螟卵优势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为保护本地优势自然天敌及人工释放控制蔗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采样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对广西3个代表性蔗区南宁市吴圩镇、崇左市濑湍镇和来宾市武宣县甘蔗条螟卵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3个蔗区条螟卵寄生蜂主要有螟黄赤眼蜂和黑卵蜂两种,其中,崇左市濑湍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2.11%和45.32%,螟黄赤眼蜂分别为19.72%和17.04%;南宁市吴圩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1.79%和2.40%,螟黄赤眼蜂分别为8.93%和6.29%;来宾市武宣县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13%和6.36%,螟黄赤眼蜂分别为43.59%和41.75%.[结论]黑卵蜂是崇左市濑湍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螟黄赤眼蜂是来宾市武宣县和南宁市吴圩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11.
闽北稻田赤眼蜂发生动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是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蜂。它具有分布广泛、寄生效率高、人工繁殖利用容易等特点,因此是目前应用范围较广、防治对象较多、防治效果较好的一类天敌。可是,由于不同赤眼蜂种间(甚至种内)都有复杂的生态选择类型,因此,在人工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时,常常可因使用的蜂种不同而使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害虫防治进入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害虫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越冬代二化螟发蛾盛期稻田人工释放拟澳洲赤眼蜂,考察寄生蜂对螟害的控制作用,据此研究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的效果,从而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配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放蜂田、农民自防田和不防治对照田3个处理,对赤眼蜂寄生率和保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拟澳洲赤眼蜂释放区的一代二化螟卵块和卵粒平均校正寄生率分别为66.18%和15.94%,保苗效果为56.52%。[结论]于越冬代二化螟发蛾始盛期释放拟澳洲赤眼蜂对一代二化螟的危害有一定控制效果,可作为一代二化螟绿色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寄生性天敌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通过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中分析法,模拟增补放赤眼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春季,单独释放拟澳洲赤眼蜂、小菜蛾小蜂以及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性天敌联合释放就可以使下代小菜蛾种群的数量不再增长;在秋季,只有同时释放寄生作用较强的拟澳洲赤眼蜂和小菜蛾呛小蜂或3种寄生性天敌同时释放才能完全控制小菜蛾下代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湖北省9种赤眼蜂在不同生境植物上的分布作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9种赤眼蜂可寄生在21科25属25种植物的虫卵上,根据25种植物的生态特点,可划为农田型、沼泽型、林间型和广布型四类。属于农田型有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广赤眼蜂(T.evanescens),林间型有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和风蝶赤眼蜂(T.seticini),沼泽型有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广布型有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上(T.dendrolimi)、毒蛾赤眼峰(T.ivelae)和粘虫赤眼蜂(T.1eucaniae)。  相似文献   

15.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螟虫的优势寄生蜂,为了明确米蛾卵冷藏后对稻螟赤眼蜂繁蜂质量的影响,在0,3,6,10℃4个温度和0,3,6,12,20,25,30,40 d 8个冷藏时间条件下冷藏米蛾卵,调查了稻螟赤眼蜂对冷藏米蛾卵的寄生能力、羽化及性比。结果表明:在4个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均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各温度下,以0℃最为敏感,米蛾卵冷藏至25 d时,稻螟赤眼蜂已不能寄生;其次为3℃,米蛾卵冷藏至25 d时,稻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数(0.93粒)、羽化率(21.11%)和性比(0.2♀∶1♂)均显著低于未冷藏米蛾卵。6~10℃冷藏的米蛾卵繁殖稻螟赤眼蜂,各指标下降较缓慢,至12 d时,稻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数达22~26粒,寄生后羽化率可82%,雌雄蜂比例可达6.5,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综合各指标,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时,米蛾卵最佳冷藏温度为6~10℃,冷藏时间为12 d。  相似文献   

16.
A dilute solution of potassium chloride and magnesium sulfate induces oviposition in artificial eggs by the egg parasitoids Trichogramma pretiosum and T. minutum. The ability to obtain large numbers of eggs through the use of this inexpensive solution is a major advance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diets and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Trichogramma spp. in vitro.  相似文献   

17.
选择在闽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玉米和大豆与水稻条带间作,利用吸虫器进行取样调查,探讨多样化种植对稻飞虱及其卵期寄生蜂缨小蜂种群动态和雌性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间作大豆或玉米既不能显著减少稻飞虱的个体数量,也不能显著增加缨小蜂的种群数量;间作系统中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及缨小蜂的雌性比例与水稻单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多样化种植模式不能有效抑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8.
亚洲玉米螟卵对3种赤眼蜂的适合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观察研究了以米蛾卵和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等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及羽化情况,结果发现:以米蛾卵为寄主时,3种赤眼蜂最高,达10.42%,且死于预蛹期以前的蜂所占比例显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高于其它两种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显低于其它两种蜂。可以为,亚洲玉米螟卵是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宜寄主,是拟澳洲赤眼蜂的次适寄主,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不适寄主。  相似文献   

19.
用米蛾卵作为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共寄生的寄主,实现Wolbachia在赤眼蜂种间的水平传递.对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这4头处女雌蜂体内有Wolbachia的存在,且在由这4头处女雌蜂为单系所建立第1~5代拟澳洲赤眼蜂群体内,Wolbaccha的检测均为阳性;wsp基因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证明未感染Wolbachia的拟澳洲赤眼蜂和感染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在同一米蛾卵体内共同发育时,Wolbachia能从供体短管赤眼蜂成功地水平传递到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体内,并能在新宿主体内垂直传递5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赤眼蜂研究和应用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回顾了赤眼蜂在我国研究和应用的历史,并从赤眼蜂的分类、寄生行为、生态特性、大量繁殖和大面积应用几个方面对我国赤眼蜂研究和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