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配制了2个红皮小麦品种和2个白皮小麦品种正反交,计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BC11(红皮品种×F1)、BC12(白皮品种×F1)、F2植株上籽粒颜色的分离表现.结果表明:籽粒颜色为细胞核遗传,红皮对白皮呈显性.扬麦158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符合15红∶1白,说明扬麦158籽粒颜色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宁麦8号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呈3红∶1白分离,说明宁麦8号籽粒颜色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晋中晚熟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辰明  孙敏  黄磊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57-1160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5个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晋中晚熟冬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存在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特征,花后15 d最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积累规律亦一致,在籽粒灌浆始期小麦籽粒清蛋白的含量较高,随籽粒发育成熟逐渐下降;籽粒球蛋白含量在整个籽粒发育成熟过程中始终最低,花后15 d达到最低,而后有所回升;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皆随籽粒发育成熟逐渐升高。研究旨在明确晋中晚熟冬麦区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差异的生理机制,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籽粒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本研究通过测定24个不同粒色的小麦品种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籽粒色素含量,并研究不同颜色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与小麦籽粒颜色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为B族维生素的利用及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MRM)模式精确测定小麦籽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籽粒色素含量。黑小麦76和VICTO杂交后代F8代12个姊妹系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很大,12个姊妹系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冬鉴系列的10个小麦品种(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色素含量与B族维生素含量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籽粒颜色深小麦并不一定富含B族维生素。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受基因型的影响, 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手段提高B族维生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黑小麦76(母本)和VICTO(父本)杂交产生的F8代12个姊妹系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存在着明显的超高亲杂种优势,因此,可通过有性杂交,培育高B族维生素含量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小麦千粒质量等籽粒性状响应干旱胁迫的规律,为选育小麦抗旱品种提供基础材料,选用20份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抗旱小麦品种高代品系和18份审定品种,采用旱棚鉴定法测定14个籽粒相关性状,研究干旱胁迫对各性状的影响和各性状与抗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小麦的籽粒千粒质量、面积、周长、粒长、粒长/粒宽、直径、圆度、颜色(绿和蓝)分量值和Lab颜色模型3个要素均受干旱胁迫影响。抗旱指数与千粒质量、籽粒面积、周长、粒长、粒宽、直径和颜色通道a(r为0.37~0.71)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颜色R和G、Lab颜色模型亮度和颜色通道b(r为-0.40~-0.44)呈显著负相关。抗旱级别强的小麦品种(系)的千粒质量、面积、周长、粒长、粒宽、直径、圆度和颜色通道a显著大于抗旱级别弱的小麦品种(系)。供试材料的抗旱系数为0.75~1.24,抗旱系数在1.09以上的品种(系)有10个,其中4个为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选育的高代品系,可以用来选育抗旱品种;水地品种丰德存麦1号、洛麦26以及丰德存麦21属于强抗旱品种,百农207、新麦36、中麦895等属于中等抗旱品种,在生产中可以结合实际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5.
小麦籽粒表型信息的准确测量对于小麦基因选择和新品种选育至关重要。现阶段,很多小麦育种者使用手工方法提取小麦籽粒表型信息,效率低下,准确率不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开发了一款基于图像分析的小麦籽粒高通量表型系统。该系统采用Matlab GUI开发,具有籽粒形态分析和颜色分析功能,可以测量小麦籽粒长径、短径、面积、长宽比及提取籽粒的颜色信息;另外还内置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和判别功能,可以通过软件训练自己的数据集进行品种判别。通过对7个品种手工测量与系统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本系统测量绝对误差平均值0.1 mm,相对误差平均值3.4%,与手工测量结果一致,并且本系统测量结果受小麦籽粒摆放角度和种脐摆放位置的影响较小,可以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另外,本系统运行配置方便,整个系统软硬件价格低,为广大小麦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小麦籽粒表型信息提取工具。  相似文献   

6.
彩色小麦     
新鲜色彩的背后,是独特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品种特色一般的小麦籽粒不是白色就是淡黄色,而彩色小麦,籽粒有黑色、紫色、绿色等多种颜色。除了颜色特别,还营养丰富,其种皮的天然色素是一种花色苷类物质(有消除体内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型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温度型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灌浆期干物质、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积累规律的差异,为不同温度型小麦的利用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3个冷型小麦品种"RB6"、"陕229"、"小偃6号"和3个暖型小麦品种"9430"、"偃师9号"、"NR9405",从扬花3d开始到灌浆后期,取6个小麦品种的强势和弱势籽粒,分别测定干质量、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不同温度型小麦籽粒物质积累规律的差异。【结果】在小麦扬花-灌浆后期,冷型与暖型小麦强、弱势籽粒的干质量呈增长趋势,且冷型小麦强、弱势籽粒的干质量在灌浆期均较暖型小麦增长快;冷型与暖型小麦强、弱势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曲线一致,均呈单峰曲线,扬花后7d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21d以后趋于平稳,最终二者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冷型与暖型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增长趋势,从灌浆初期开始,冷型小麦各个品种籽粒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暖型小麦。【结论】灌浆期冷型小麦强、弱势籽粒物质积累速度较暖型小麦强、弱势籽粒快,最终积累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给小麦品种的选育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淮南片主栽小麦品种西农979、周麦22、郑麦769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熟期及落黄类型小麦品种花后至成熟期间籽粒灌浆和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籽粒干重均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经logistic方程模拟,各品种的拟合效果均较好;据logistic方程综合分析,不同品种间籽粒灌浆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旗叶叶绿素含量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全身落黄型小麦品种郑麦7698灌浆特性较优,旗叶叶绿素含量衰减发生晚,下降速度缓慢,籽粒饱满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是影响面制品颜色和营养品质的重要因素,为快速、准确、简便地检测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对传统小麦籽粒黄色素测定方法AACC 14-50进行改良,为面制品颜色性状和营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将酶标仪应用于小麦籽粒黄色素含量测定,对传统AACC 14-50法进行改良,分析改良方法的准确性和...  相似文献   

10.
小麦籽粒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该研究通过测定24个不同粒色的小麦品种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籽粒色素含量,研究不同粒色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与小麦籽粒颜色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为B族维生素的利用及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MRM)精确测定小麦籽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籽粒色素含量;黑小麦76和VICTO 杂交后代F8代12个姊妹系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很大,12个姊妹系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冬鉴系列的10个小麦品种(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色素含量与B族维生素含量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籽粒颜色深小麦并不一定富含B族维生素.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受基因型的影响,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手段提高B族维生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黑小麦76(母本)和VICTO(父本)杂交产生的F8代12个姊妹系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存在着明显的超高亲杂种优势,因此,可通过有性杂交,培育高B族维生素含量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制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置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 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小麦的加工利用途径,提出鲜食小麦评价标准,以籽粒颜色差异明显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鲜食采收期食味性及营养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乳熟期小麦籽粒鲜质量、含水量及各种物质积累均处于动态变化中,花后21~28 d是鲜食小麦采收的最佳时期,开花早的品种适宜的采收期相对更长;鲜食小麦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微量元素(Fe、Mn、Cu、Zn)、总黄酮及膳食纤维等含量高于面粉中对应成分含量,且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本研究所测品质指标表现为彩色小麦优于白粒小麦,即彩色小麦较普通白粒小麦更适宜作为相关营养保健类鲜食小麦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内蒙古黑粒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特性,与3个红粒小麦和2个白粒小麦配制了10个正反交组合,观察了F1、F2代植株上籽粒种皮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色对红色和白色均呈显性。内蒙古黑粒小麦与红粒及白粒杂交F2代,均符合9(黑)∶7(红或白)分离规律,说明黑色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同一组合的F2各黑粒单株间籽粒颜色有深浅之分,说明这2对显性互补基因还具有剂量效应。通过黑粒小麦与红粒和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可以培育粒色不同的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蓝、紫粒小麦资源用于提取植物天然色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粒小麦晋太170为对照,研究7个蓝、紫粒小麦品种(系)灌浆期籽粒色素的形成情况及遮光对其的影响,测定籽粒中花青苷、黑色素的含量,并用岛津12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530 nm和400~550 nm波长处的吸收值。[结果]不同色系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过程不相同,遮光明显地影响了紫色、蓝紫色小麦籽粒中花青苷的产生。蓝紫色黑粒小麦756的花青苷含量最高,紫色黑粒小麦3019的最低,分别是对照的12.62和4.83倍。蓝、紫粒小麦的黑色素含量不同,但均高于对照。[结论]蓝、紫粒小麦籽粒色素的形成过程和花青苷含量不同,与籽粒颜色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麦籽粒质量的优劣既体现了不同品种的生产能力(粒重大小、籽粒均匀度、整齐度等),又与小麦的一次加工品质和二次加工品质直接有关(籽粒容重、硬度、蛋白质含量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小麦籽粒质量已有30多项判断指标及其配套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多为实验室方法,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仪器,在生产应用特别是粮食收购中不可能直接利用。因此,根据小麦籽粒外观物理性状、营养品质、加工品质的相关性,探讨和分析利用外观或简单器械判断小麦籽粒质量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SSR标记筛选与验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引起面条和面团储存期间颜色褐变的主要因素。发掘可应用于籽粒PPO活性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小麦面粉颜色性状的遗传改良。本研究选用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203份冬小麦品种,验证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Xgwm312的PCR扩增片段大小与籽粒PPO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98bp扩增片段的有无同籽粒PPO活性大小密切相关,该片段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籽粒PPO活性较高。Xgwm312可应用于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8.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引起面条和面团储存期间颜色褐变的主要因素。发掘可应用于籽粒PPO活性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小麦面粉颜色性状的遗传改良。本研究选用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203份冬小麦品种,验证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引物Xgwm312的PCR扩增片段大小与籽粒PPO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98bp扩增片段的有无同籽粒PPO活性大小密切相关,该片段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籽粒PPO活性较高。Xgwm312可应用于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9.
四川推广小麦品种在镉胁迫下籽粒镉积累和生长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弄清楚四川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在不同镉污染耕地上小麦籽粒镉积累和生长情况,筛选出籽粒低镉含量的小麦品种加以推广利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收集的四川地区4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镉含量、生长和镉积累迁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差异较大,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在镉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壤环境下,品种间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变异幅度较大;土壤镉含量相对较高的土壤环境下,小麦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分布范围相对较窄。不同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农艺性状对镉胁迫响应不尽相同。土壤环境中的镉浓度越高,小麦籽粒中镉迁移积累系数越低。同一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变化趋势相同,呈显著正相关。在镉污染不同的两个浓度下籽粒镉含量都较少的品种有CD-22、CD-25、CD-35、CD-37和CD-39。【结论】四川地区主推小麦品种在镉胁迫下籽粒镉含量、迁移积累及农艺性状存在基因型差异,其受镉胁迫影响程度不同,筛选出了5份籽粒低镉含量且表现稳定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索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识别不同类型小麦籽粒穗发芽的方法。【方法】利用涵盖不同倍性、籽粒颜色的3个品种的小麦种子为材料,通过设置穗发芽对比实验,利用PCA、ICA、HSV 3种变换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小麦正常和穗发芽籽粒光谱、图像的差异,提取图像和光谱特征参数,并运用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和支持向量机3种不同识别算法进行小麦籽粒发芽识别。【结果】穗发芽与否会在其光谱特性上有所反映,发芽籽粒的光谱反射率在品种间差异较小,发芽与未发芽籽粒的光谱反射率存在较大差异,大于未发生穗发芽品种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光谱波段470~620 nm之间。通过光谱差异分析并结合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识别得到的结果精度更高,识别精度达到9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种子质量监控、自动筛选识别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