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研究背景目前,食品加工主要通过高温杀死腐败菌和致病菌,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延长食品的货架期。但高温会引起食品的颜色、香气、滋味、质构、营养以及功能的劣变。为了有效避免高温杀菌技术的缺点,食品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新型、可替代的杀菌技术。超高压、高压脉冲电场、高压二氧化碳、光脉冲、冷等离子体非热杀菌技术随之诞生。其中超高压技术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商业化的应用。食品超高压技术是指将密封于弹性容器内的食品置于处理釜中,以水或其他液体作为传压介质,在常温或稍高于常温的条件下,经100MPa以上压力处  相似文献   

2.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家暄  连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01-7603,7606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是一项新型食品杀菌技术,其杀菌过程虽温度低,但能有效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同时能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是目前非热处理食品杀菌技术中效果最佳、应用前景最好的技术。综述了高压脉冲电场灭菌的原理,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系统的设计,并对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低聚木糖在食品杀菌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变化。对低聚木糖采用4种杀菌法,即,常温杀菌,巴氏杀菌(缓冲液控制pH值2.0~8.0,温度65℃,加热30 min),高温杀菌(缓冲液控制pH值2.0~8.0,在常压60~100℃下加热15 min)和高压杀菌(121℃,加热10~60 min),通过DNS测定法测定低聚木糖的OD值,研究了低聚木糖在4种杀菌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巴氏杀菌(pH值2.6~7.0),高温杀菌(pH值5.0~7.0)和高压杀菌(pH值3.0~6.8)时,P70低聚木糖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P70低聚木糖作为添加剂添加到一般食品中时,在pH值4.2~7.0,在巴氏杀菌、高温杀菌、高压杀菌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已被公认为国际上最热门、最先进的灭菌技术之一,其非热加工机理也逐步应用在食品的不同形式的加工和天然产物提取方面的研究。本文分类阐述了近年来高压脉冲电场应用在食品加工和天然产物提取中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展望了其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杀菌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意义 ,介绍了 14种杀菌新技术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其应用领域 ,指出了当代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趋势及中国食品杀菌技术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1 食品的物理杀菌保鲜技术 目前我国微生物超标是食品卫生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食品杀菌保鲜方面,近年来,国外已开发出多种非高温杀菌技术。综合看,物理方法居多。如水中高压杀菌保鲜、高压电场杀菌、静电杀菌保鲜、磁力杀菌、微波杀菌、感应电子杀菌及其强光脉冲、X射线、紫外线杀菌保鲜技术,另外日本三兹公司的红外线无菌包装机使灭菌程序、包装效率可提高6-8倍。在化学方面抗生酶及新型杀菌塑料等已投入使用。在上述诸多杀菌保鲜技术中,都崇尚其技术的先进性,目的在于100%达到杀菌效果,并保持食品原来的风味,延长食品的保质及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温度协同高压处理的方法已成为高压杀菌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基于高压泵产生的高压连续射流。将瞬变高压与中温热处理相结合。考察两者协同作用对食品微生物活力的破坏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瞬变高压结合中温的杀菌方式,可以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50℃协同80MPa的瞬变高压。处理2min就使细菌总茵落数下降4个对数级;此外,所选的实验系统能在高压下连续运行。将为高压加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DPCD)逐渐在食品工业中崭露头角。对该技术的杀菌机理进行系统的阐述,对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对目前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具有高效、无残留、不影响果蔬汁饮料的风味物质,能保证饮料纯正新鲜 等优点,已经成为新兴非热杀菌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以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 DMDC 的研究为依据,详细阐述 了 DMDC 的化学合成制备和检测技术、安全性评估和限量标准、杀菌机制、影响杀菌的主要因素及其在食品杀 菌中的应用等,同时也分析了 DMDC 在食品杀菌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
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辐照加工技术是对核能的一种和平应用。文章从紫外线杀菌、射线杀菌两方面阐述了食品辐照技术的原理,总结了该技术的特点,探讨了辐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辐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二恶英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恶英排放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及GDP的关系。[方法]利用公式“源强=排放因子ב活动率’”估算出二恶英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研究二恶英排放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及GDP的关系。[结果]根据二恶英(PCDD/Fs)排放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出log(PCDD/Fs)-log(CO2)曲线,log(PCDD/Fs)和log(CO2)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二恶英排放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正相关关系。根据二恶英排放量与GDP做出log(PCDD/Fs)-log(GDP)曲线,log(PCDD/Fs)和log(GDP)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二恶英排放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及GDP存在相关性。log(PCDD/Fs)-log(CO2)和log(PCDD/Fs)-log(GDP)曲线都显示出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表明高GDP地区也是二氧化碳和二恶英排放量较高的地区,技术水平的地区差别没有导致二氧化碳和二恶英排放量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柑橘皮精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充分利用柑橘果皮渣。[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柑橘皮精油进行萃取分离试验,考察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CO2流量等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对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了试验。[结果]最优工艺组合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萃取时间150min,CO2流量23L/h。加乙醇作夹带剂的提取率比所查资料的捷取率高,提取率为10.164%。[结论]在现有设备条件下,该工艺组合的得率是最理想的。  相似文献   

13.
袁超  金征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64-10866
以复合物稳定常数为指标对羟丙基-β-环糊精(HPCD)与不同客体形成复合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HPCD的取代度和取代基分布由甲基化分析测定。选取苯甲酸乙酯、甲基红和酚酞分别作为大小和构型不同的客体模型与HPCD作用,结合HPCD的结构特性,总结出了HPCD对不同客体的包埋规律。对于“较小”分子,HPCD的包埋能力远高于母体β-环糊精,羟丙基的“增溶”效应特别明显;对于“中等”分子,HPCD的包埋能力高于母体β-环糊精,低取代度时,羟丙基以“增溶”效应为主;对于“较大”分子,空间位阻是主导效应,HPED包埋能力低于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14.
Columbia River water is sup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by 200 to 870 parts per million. An equilibrium exists between the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and pH, and Henry's law is obeyed in this natural water. The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can be calculated by a determination of the pH, total carbon dioxide, and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无公害生物农药的抑菌效果。[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比较印楝种仁的常规溶剂萃取物和超临界CO2萃取物对供试的8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印楝常规溶剂萃取物和超临界CO2萃取物对8种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辣椒疫霉、茄子枯萎、番木瓜炭疽、西瓜蔓枯、香蕉黑星作用明显,其中超临界CO2萃取物抑菌效果比常规溶剂萃取物好,具有萃取时间较短,活性较高,对中、低分子量和非极性化合物有较强的亲和力等特点,但萃取率较常规溶剂低,提取时所耗的原材料多。[结论]印楝种仁超临界CO2萃取物对植物病原菌抑制效果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生产效益来选择适合的萃取物。  相似文献   

16.
王世娟  欧阳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03-3804,3807
[目的]介绍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萃取新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的番茄红素,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二氧化碳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过滤后的发酵液用95%乙醇预处理后萃取3 h时番茄红素的萃取率最高;萃取温度为45℃时番茄红素的萃取率最高,之后随温度升高番茄红素的萃取率下降;最佳萃取压力为45 MPa;最佳二氧化碳流量为20 L/h。[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为:压力45 MPa,温度45℃,二氧化碳流量20L/h,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得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17.
CO2作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垫层气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羽非  曹琳  林涛 《油气储运》2006,25(3):12-14
用CO2作地下储气库垫层气,可以节省沉积资金,实现碳隔离储存及减少温室效应,是解决天然气工业发展和火力发电等产生环保问题的一个双赢研究项目.通过研究CO2的热力性质及其来源,提出了CO2作储库垫层气的可行性,确定了CO2作为垫层气的最佳热力学条件,为今后我国碳隔离储存和储气库建设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ocean's role in the delayed response of climate to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a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climate model. A near-equilibrium state is perturbed by a fourfold, stepfunction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The rise i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initially much more rapid in the tropics than at high latitudes. However, the fractional response, as normalized on the basis of the tot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gh carbon dioxide and normal carbon dioxide climates, becomes almost uniform at all latitudes after 25 year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a more rapid response over continents, the normalized response of the zonally average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s faster and becomes nearly uniform with respect to latitude after only 10 years.  相似文献   

19.
碳钢二氧化碳腐蚀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氧化碳腐蚀是油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溶解于水后生成碳酸后引起的腐蚀。综述了在二氧化碳环境中,碳钢金属表面有产物膜和无产物膜存在的情况下腐蚀机理。分析了温度、二氧化碳分压、流速、pH值及腐蚀产物膜对二氧化碳腐蚀的影响。认为碳钢的二氧化碳腐蚀机理因金属是否形成碳酸铁(FeCO3)膜而不同,二氧化碳分压和洗速影响着腐蚀的阴极过程,而温度主要是影响腐蚀产物膜的形成条件。在局部腐蚀领域内开展基础性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气保护焊丝化学镀铜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立足于解决国内各厂家HO8Mn2Si二氧化碳气体保护镀铜焊丝产品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镀铜层易锈蚀、脱落、保存期短等缺陷,着重研究了化学镀铜液的配方及生产工艺流程和条件。采取两次镀、两次拉拔抛光新工艺,工艺简单,镀层均匀,结合力强,抗蚀性能好。文中提供了碱性镀铜液配方和酸性镀铜液配方,原料易得,适应范围广,容易操作。所得的结果对二氧化碳气保护焊丝化学镀铜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