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岩溶石漠化石面12 种不同小生境的藓类植物茎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2种石生藓类茎的形状、表皮毛、中轴有无和形状以及所占比例等特征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12 种石生藓类茎的解剖结构表现出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强烈增厚或增厚明显,1~2 层不等,以1 层居多,较多种类具有向外突起伸长形成多细胞腺体;除沼生真藓未见明显的内外皮层分化外,其余11 种藓类均有内外皮层的分化,外皮部细胞胞壁增厚明显;除小胞仙鹤藓(Atrichum undulatum)和真藓(Bryum argenteum)有明显的中轴分化外,其余8 种石生藓类分化不明显,而短叶小石藓(Weisin semipallida C. Muell.)和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茎无中轴的分化。说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石生藓类对水分吸收和传导以外导水型为主,混合导水型为辅。因此,石生藓类茎的解剖结构特征能反映所处的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显强  孙敏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7):165-169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岩溶石漠化石面12种不同小生境的藓类植物茎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2种石生藓类茎的形状、表皮毛、中轴有无和形状以及所占比例等特征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12种石生藓类茎的解剖结构表现出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强烈增厚或增厚明显,1~2层不等,以1层居多,较多种类具有向外突起伸长形成多细胞腺体;除沼生真藓未见明显的内外皮层分化外,其余11种藓类均有内外皮层的分化,外皮部细胞胞壁增厚明显;除小胞仙鹤藓(A trichum undulatum)和真藓(Bryum argenteum)有明显的中轴分化外,其余8种石生藓类分化不明显,而短叶小石藓(Weisin semipallida C.Muell.)和穗枝赤齿藓(Erythrodontium julaceum)茎无中轴的分化.说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石生藓类对水分吸收和传导以外导水型为主,混合导水型为辅.因此,石生藓类茎的解剖结构特征能反映所处的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3.
旨在根据墙藓属2种藓类植物原丝体发育特征,探析其孢子萌发型与系统发育及生态选择的相关性。通过室内人工培养的方式,对墙藓属无疣墙藓(Tortula mucronifolia Schw?gr.)和中华墙藓(Tortula sinensia Broth.)2种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及配子体发生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藓类植物孢子均为壁外萌发;(2)无疣墙藓产生由短圆柱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绿丝;中华墙藓产生块状原丝体和不发达的丝状绿丝体;(3)无疣墙藓和中华墙藓的配子体分别在绿丝体和轴丝体上分化产生。参照Nishida对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型的划分标准,墙藓属无疣墙藓和中华墙藓原丝体发育类型分别为真藓型(Bryum-type)和缩叶藓型(Ptychomitrium-type)。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对新疆帕米尔地区6种真藓科植物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扫描技术,对6种真藓科植物茎、叶的微结构进行了较详细地观察和分析。[结果]垂蒴真藓茎横切面的边缘平整,细胞排列整齐;叶细胞角质层厚,表面较粗糙,有细小的颗粒状和鳞片状附属物分布。灰黄真藓茎表皮细胞强烈凹陷,茎横切面边缘不整齐,细胞镶嵌排列;叶背、腹面相邻细胞的细胞壁呈"菌褶状",细胞表面较光滑。宽叶真藓茎横切面五角形;叶片背卷,多数叶细胞中内含物浓厚,叶背、腹面细胞壁呈规则"网格状",叶背面有细小的附属物零星分布,角质层皱折不多;叶腹面细胞表面较光滑。紫色真藓茎横切面不规则多边形;叶背、腹面细胞壁上零星分布着一些不规则的附属物,背面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网格状",腹面细胞排列呈整齐的"竹节状"。拟三列真藓茎内皮部具体积大的薄壁细胞,中轴分化明显;叶背、腹面细胞壁凹陷相对浅些,3~5个单疣或分叉疣分布于凹陷的细胞壁上,疣上有条状纹饰。湿地真藓茎细胞壁薄,均有角隅加厚现象,叶边内卷,叶背、腹面细胞壁呈挤压状不规则排列,角质层纹饰细小,数量较多。[结论]6种真藓科植物的茎、叶的微结构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长尖叶墙藓植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探讨耐旱及耐低温藓类植物的特征。[方法]取一部分新鲜的长尖叶墙藓,用超声波清洗仪进行清洗,扫描电镜观察并照相。[结果]叶干时紧紧贴于茎上,叶细胞多疣,中肋突出,叶尖呈毛刺状。[结论]长尖叶墙藓是适应干旱环境的苔藓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6.
运用经典分类方法检视近期所采浙江苔藓植物标本,发现并报道产自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温州市平阳县的藓类植物新记录1种——树生赤藓(Syntrichia laevipila Brid.),并就其分布与生境特点进行了讨论。采纳该种仍保留在丛藓科(Pottiaceae)赤藓属(Syntrichia Brid.)而非墙藓属(Tortula Hedw.)的分类学观点。树生赤藓与浙江常见种高山赤藓[Syntrichia sinensis(C.Müll.)Ochyra]在叶形、叶细胞形状、疣的数量和形状等方面具有相似特征,但前者植物体细小,高2~3mm,叶先端具无色透明毛尖,齿片向左1~2回旋扭,可资区别。树生赤藓的发现补充了浙江苔藓植物区系的内容,亦为中国赤藓属地理分布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黄士良  宋冬梅  金红霞  王振杰  赵建成  李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01-18403,18405
[目的]研究小扭口藓、芽胞墙藓和芽胞链齿藓三种藓类植物的芽胞发育特征。[方法]制备出三种藓类植物的孢子和芽胞悬浮液,将孢子和芽胞悬浮液进行人工培养,观察芽胞发育特征。[结果]三种藓类植物均能通过三种途径产生芽胞,其中,途径三产生的芽胞最多,途径一次之,途径二最少。[结论]与其他藓类植物相同,三种藓类均能够通过产生芽胞的方式进行繁殖来应对不利环境。  相似文献   

8.
黄山地区药用苔藓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较大,对其中的19种药用苔藓植物生境分布、药用功效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鳞叶藓[Taxiphyllum taxirameum(Mitt.)Fleisch.]、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Lindb.)Lac.]、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Hedw.)Broth.]、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匍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Hedw.)T.Kop.]、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 Hedw.)、黄牛毛藓[Ditrichum pallidum(Hedw.)Hampe]和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等蕴藏量较大,可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的202号藓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有藓类植物23科60 属124 种(含亚种、变种),经分析,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曲尾藓科Dicranaceae、青藓科Br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珠藓科Bartrami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灰藓属Hypnum、泽藓属Philonotis、真藓属Bryum、曲柄藓属Campylopus、绢藓属Entodon、对齿藓属Didymodon和石灰藓属Hydogonium 为该区域的优势属。  相似文献   

10.
为给斗篷山地区及贵州省苔藓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野外采集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斗篷山地区苔藓植物资源、物种结构和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斗篷山共有藓类植物39科97属241种(包括亚种、变种)。其中,粗齿卷柏藓(Racopilum spectabile )和瘤根真藓(Bryum bornhol-mense )为贵州省新纪录种。与贵州其他地区相比,斗篷山地区藓类植物相对较多。该地区优势科属的优势明显,优势科有曲尾藓科(Dicran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等,优势属有凤尾藓属(Fissidens)、棉藓属(Plagiothecium)和青藓属(Brachythecium)等,但单种属和寡种属数量较大。土生群落占优势,石生、水生和树生群落的数量相当。区系地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东亚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占据重要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秋萌短命植物的种类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选择有短命植物分布的典型沙丘,于2004年9、11月~2005年3、8、9月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秋萌短命植物的种类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调查区域共发现18种短命植物秋季能够萌发,但覆盖度很小,2004年15种,2005年11种。秋萌的短命植物种类远少于早春萌发,以一年生植物为主,且都处于营养生长期。尖喙牻牛儿苗和囊果苔草分布最多,其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丘间>沙丘中部>丘顶。小地形对在干旱区荒漠植物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稍微低洼地方短命植物的分布密度高于较高的地方。[结论]秋季萌发的短命植物以一年生植物种类为主,空间分布受沙丘部位及小地形影响,与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植物多样性及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在不同环境下的响应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带状样地调查数据,计算研究区离沙漠边缘不同距离、沙丘不同坡向植物群落α及β多样性指数,确定调查区植物群落优势种群及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结果](1)从沙漠边缘向腹地,植物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Simpson、Shannon-Wineer、Pielou指数)均呈减少趋势,β多样性(Whittaker)指数则呈增加趋势;(2)植物多样性随坡度不同(西坡、东坡、丘间平地),由东坡、西坡到丘间平地,α多样性依次增加;由丘间平地、西坡到东坡Whittaker指数依次增加.(3)研究区优势植物种群为尖喙 牛儿苗(Erodium hoefftianum)、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早熟猪毛菜(Salsola praecox)、荒漠庭芥(Alyssum desertorum)、早熟禾(Poa annua)、虫实(Corispermum lehmannianum)和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且均呈聚集分布.[结论]水分条件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分布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洱海捕食线虫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燕  刘立盘  苏锡钧  叶远邦  黄爱英  苏鸿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83-14184,14207
[目的]调查洱海底泥中捕食线虫真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集洱海底泥616份,应用传统的分类鉴定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3属22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少孢节丛孢、弯孢节丛孢和长孢隔指孢为优势种,检出率分别为28.05%、16.04%和8.92%。通过对4个季节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分析,发现夏、春和秋3季的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9、2.47和2.34,冬季多样性指数较低,为1.48。在所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中,产黏性菌网的菌种占优势(41.00%)。[结论]洱海中存在丰富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产黏性菌网的捕食线虫真菌为洱海中捕食线虫真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4.
羽毛针禾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王绍明  张霞  徐海雷  陆嘉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43-12645
[目的]从分子水平对羽毛针禾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水平。[方法]使用11条RAPD引物对生长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优良固沙植物羽毛针禾进行居群遗传变异分析。[结果]7个居群76个样品共检测到125个位点,总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6.8%,居群内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为45.3%;羽毛针禾种群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I)为0.5151,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471;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5284,即有52.84%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居群间。[结论]羽毛针禾居群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各居群间已有了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库布齐沙地人工生物结皮区高等植被恢复状况,揭示人工生物结皮形成后高等植被群落演替过程。[方法]采用样方法对不同接种年份的人工生物结皮区高等植被的种类、数量、盖度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结果]共发现42种高等植物,分属于31属10科,优势种为油蒿、沙蓬、绳虫实、猪毛蒿、羊草、披碱草。随着人工生物结皮发育演替时间的延长,高等植被的种类、数量、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也逐渐增大。[结论]在人工结皮区,高等植被群落的演替顺序为油蒿、沙蓬、猪毛蒿、羊草群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边缘效应对贺兰山东坡直翅目昆虫群落的影响。[方法]样带法采集取样,采捕过程中针对采捕的不同种类及生境中的具体情况,采用网捕法、徒手捕捉、诱捕法等。采集时将昆虫标本毒死后带回实验室,制作针插标本,根据相关文献专著鉴定并记录直翅目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并通过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标和多度值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斑翅蝗科、斑腿蝗科和癞蝗科个体数量分别占总数的42.65%、29.15%和12.76%,构成研究区域直翅目昆虫的优势类群。直翅目昆虫数量沿疏林草地、边缘和荒漠草地依次增加,边缘多样性高于疏林草地和荒漠草地内部,且边缘与疏林草地差异显著;无论是疏林草地还是荒漠草地,直翅目昆虫群落多样性都是随着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疏林草地-荒漠草地过渡带出现了栖息地广布种、利用边缘的栖息地广布种、利用边缘的栖息地特异种和逃避边缘的栖息地特异种4种边缘反应类型。[结论]该研究可为直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及保护生物学的发展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鄱阳湖区水体的质量状况。[方法]于2014年对鄱阳湖区域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季节性调查。根据湖区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利用指示生物法和藻类多样性指数法(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从鄱阳湖的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共5个门36个属62个种。鄱阳湖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中,绿藻门和蓝藻门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其次为硅藻门。根据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来看,鄱阳湖水体已经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结论]调查结果为鄱阳湖的水体质量评价及后期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洱海捕食线虫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洱海底泥中捕食线虫真菌生物多样性。[方法]采集洱海底泥616份,应用传统的分类鉴定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3属,22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oligospora),弯孢节丛孢(A.musiformis)和长孢隔指孢(Dactylellaleptospora)为优势种,检出率分别为28.05%,16.04%和8.92%。通过对4个季节捕食线虫真菌多样性分析,发现夏、春和秋3季的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59,2.47和2.34,冬季多样性指数比较低,为1.48。在所分离到的捕食线虫真菌中,产黏性菌网的菌种占优势(41.00%)。[结论]洱海中存在丰富的捕食线虫真菌资源,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产黏性菌网的捕食线虫真菌为洱海中捕食线虫真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状况,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方法,对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112种,隶属39科70属,其中苔类11科13属17种、藓类28科57属95种。该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凉水自然保护区苔鲜植物群落可分为4种类型:水生群落、石生群落、土生群落和木生群落。[结论]凉水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丰富度并不高,这可能与气候和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